❶ 模拟铁的电化学防护的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从模拟图上抄看,开关置于A处是电袭解池,开关置于B处是原电池。由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Zn在Fe前,所以原电池时Zn被腐蚀,作为负极。
具体到C,在X棒即负极发生的反应为Zn-2e--->Zn2-,在正极即Fe棒上,由于Zn2+的放电顺序在H+之后,正极上发生的反应应该为Zn2+ +2e----->Zn
金属放电顺序表参考这篇:http://..com/question/305550484.html
❷ 如图所示3套实验装置,分别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1为铁的吸氧腐蚀实验.向插入碳棒的玻璃筒内滴入酚
(1)装置1为铁的吸氧腐蚀实验,发生电化学腐蚀,铁为负极,碳为正极,观察到碳棒附近的溶液变红,说明在碳极上氧气得电子生成OH - 离子,反应的电极反应式为 O 2 +4e - +2H 2 O═4OH - ,故答案为:O 2 +4e - +2H 2 O═4OH - ; (2)装置2为原电池,负极为Cu,电极反应为:Cu-2e - ═Cu 2+ ,正极为石墨,电极反应为2Fe+2e - ═2Fe 2+ ,反应的总方程式为2Fe 3+ +Cu═2Fe 2+ +Cu 2+ , 故答案为:正;2Fe 3+ +Cu═2Fe 2+ +Cu 2+ ; (3)①反应一段时间后,停止通电.向甲烧杯中滴入几滴酚酞,观察到石墨电极附近首先变红,说明在石墨电极上生成OH - 离子,电极反应为:2H 2 O+2e - ═2OH - +H 2 ↑, 发生还原反应,为电解池的阴极,连接电源的负极,即M端为正极,N端为负极,阳极反应为Fe-2e - ═Fe 2+ ,故答案为:正;Fe-2e - ═Fe 2+ ; ②乙烧杯电解硫酸铜溶液,石墨为阳极,电极反应为4OH - -4e - ═O 2 ↑+H 2 O,Cu为阴极,电极反应为Cu 2+ +2e - ═Cu,电解的总反应为2Cu 2+ +2H 2 O
故答案为:2Cu 2+ +2H 2 O
③取出Cu电极,洗涤、干燥、称量、电极增重0.64g,则生成Cu的物质的量为
根据甲烧杯产生气体的电极反应计算生成气体的体积, 2H 2 O+2e - ═2OH - +H 2 ↑, 2mol 22.4L 0.02mol V V=
|
❸ 对于原电池,极化现象是否有利
那这种情况的话,我绝对是有利的,不会有害处就是了
❹ 做好铁极化和钝化曲线测定实验的关键有哪些
温度恒定、宏观浓度恒定,玻璃电极(探头)与电极之间的距离要固定(最好是想办法让玻璃电极与被测阳极用支架固定,防止不小心拖动了引线引起位置移动).其它的就是调整参数、读数、记录的小事情.
❺ 请你设计一个往铁片上镀锌的装置,写出电极反应和总反应。
阳极一定放Zn,阴极一定放Fe片,电解液一定是含 Zn2+的电解质溶液(如ZnCl2,ZnSO4等)。
阳极 (Zn):Zn-2e-=Zn2+ (氧化反应)
阴极(Fe):Zn2++2e-=Zn(还原反应)
电镀没有总反应。
❻ 为探究钢铁的吸氧腐蚀原理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A.正极的电极方程式为:O
A、钢铁的吸氧腐蚀中,正极上氧气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故A正确;
B、将石墨换成镁,镁和铁构成的原电池中,镁作负极,容易失去电子被氧气,所以铁被保护而不易生锈,故B正确;
C、向自来水中加入少量氯化钠固体,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增加,铁失电子能力增加,所以可以较快看到铁锈,故C正确;
D、钢铁的吸氧腐蚀中,铁失去电子生成亚铁离子,正极上氧气得电子生成氢氧根离子,溶液中亚铁离子向正极移动,亚铁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所以向铁电极附近吹入O2比向石墨电极附近吹入O2,铁锈出现得慢,故D错误.
故选D.
❼ 图1是用石墨和铁作电极电解饱和食盐水的装置.为了防止副反应的进行,工业上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之一是
用惰性电极电解饱和食盐水时,阳极上Cl-放电生成Cl2,阴极上H+放电生成H2,且使用阳离子交换膜,只有阳离子能通过交换膜,则原料饱和食盐水从A处加入,B处加入稀的碱溶液;
阳离子交换膜只有阳离子能被允许通过;
若采用无隔膜电解食盐水,Cl2和NaOH充分接触,产物仅是NaClO和H2,则阳极上氯离子放电生成次氯酸钠、阴极上氢离子放电,电池反应式为NaCl+H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