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的实验中:(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目的是探究______在水平方向上所受两个
(1)如图所示.实验目的是探究小车在水平方向上所受两个拉力F 1 、F 2 的关系. (2)小车受到的拉力F 1 和F 2 分别等于水平桌面两端所挂钩码的重力,可以通过调整钩码的个数来改变F 1 和F 2 的大小; (3)用手将小车扭转一个角度,小车受到的力F 1 和F 2 不在一条直线上,小车受到的不再是一对平衡力,小车就会转动; 故答案为:(1)小车;(2)钩码个数;(3)转动,直到转回一条直线上. |
⑵ 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E、F是两块粘接起来的硬纸板,且可绕ON转动,ON垂直镜面
(1)当纸板F向后转动一定角度时,便无法在纸板上看到反射光线,只有纸板E和F在一个平面的时候,才能同时观察到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这表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2)实验表明,反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减小而减小,且始终两角相等.
故答案为:(1)不能,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2)增大,等于.
⑶ 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所用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A挂于固定点P,下端用细线挂一重
(1)复A、实验通过作出三个力的图制示,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因此重物的重力必须要知道.故A项需要;
B、弹簧测力计是测出力的大小,所以要准确必须在测之前校零.故B项也需要;
C、拉线方向必须与木板平面平行,这样才确保力的大小准确性.故C项也需要;
D、当结点O位置确定时,弹簧测力计A的示数也确定,由于重物的重力已确定,两力大小与方向均一定,因此弹簧测力计B的大小与方向也一定,所以不需要改变拉力多次实验.故D项不需要.
故选D.
(2)当弹簧测力计A超出其量程,则说明弹簧测力计B与重物这两根细线的力的合力已偏大.又由于挂重物的细线力的方向已确定,所以要么减小重物的重量,要么改变测力计B拉细线的方向,或改变弹簧测力计B拉力的大小,从而使测力计A不超出量程.
故答案为:(1)D;(2)减小M的质量、减小OP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减小簧测力计B拉力的大小.
⑷ 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某同学采用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实验时,发现当左右同时加挂2个相
(1)把右盘中的砝码换成一个较重的砝码时,发现木块仍然静止,仍处于平衡回状态,木块答还受平衡力的作用,木块有向右运动的趋势,木块和桌面之间产生了向左的摩擦力的作用,向左的拉力、摩擦力之和与向右的拉力是平衡力.
要避免这种现象要减小木块与桌面之间的摩擦力的作用,用小车代替木块,用光滑的水平面代替桌面等.
(2)由于重力方向竖直向下,而小卡片所受拉力方向在水平方向,所以虽然小卡片本身还有重力,对实验结论影响不大.
故答案为:(1)桌面对木块有摩擦力;平衡;将木块换成小车(或用光滑的水平面代替桌面);(2)重力方向竖直向下,而小卡片所受拉力方向在水平方向.
⑸ (2012大连二模)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该实验中,什么是“物”__
(1)该实验中,真实的物体为蜡烛,因此“物”是指蜡烛;
(2)为了更清晰的看清物体的像,环境暗一点较好;
(3)为了能使烛焰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凸透镜的表面应对着烛焰,所以表面应与光具座的轨道垂直,同时为了将像成在光屏上,光屏的表面应对着凸透镜.所以光屏应与光具座的轨道垂直;
(4)由于蜡烛的燃烧,烛焰的高度逐渐降低,则像的位置会偏高,即屏上像逐渐向上移动;
(5)由图知,凸透镜在50cm处,当烛焰在光具座上0cm到30cm刻线之间时,烛焰的像是缩小、倒立的实像,说明此时蜡烛在2倍焦距之外;
当烛焰在光具座上30cm到40cm刻线之间时,烛焰的像是放大、倒立的实像,说明此时蜡烛处于f和2f之间;所以当物体在30cm处即u=50cm-30cm=20cm为2倍焦距处;因此f=10cm.
故答案为:(1)蜡烛;(2)暗一些;(3)垂直;(4)上;(5)10.
⑹ 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根据打出的纸带,选取纸带上打出的连续五个点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