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开国大典上,设计自动升旗的人是谁
林治远
㈡ 五星红旗的设计者
曾联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五星红旗设计者。
㈢ 开国大典的电动国旗是谁做的
开国大典电动旗杆设计师林治远做的。
林治远,号裕民。1913年2月9日出生于天津,广内东潮容阳人。北京市政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副院长;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中国工程设计大师、天安门广场开国大典旗杆设计者。
1949年开国大典毛主席亲手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所用的旗杆,由林治远亲手设计施工完成。
(3)自动升旗装置的设计者扩展阅读
天安门国庆工程指挥部对旗杆制作进行了具体分工,自动升旗方案由林治远来具体落实。
林治远接到任务后,与有关技术人员一起研究自动升降的开关设施。他们首先设计出这样一个方案:国旗自动升降,升降速度与国歌演奏时间一致,国歌奏完后,国旗升到顶端并自动停止。
根据这个方案,技术人员设计出了一个简单的机械设施来控制升降速度,又在升降旗用的钢丝绳两端各焊了一个钢球来控制升降开关,只要升降速度设施碰到两端的钢球,便会自动停止升降并自动断电。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林治远
㈣ 怎么制作简易的自动升旗装置
装个电池就好了,在用工具做一下就好了。
㈤ 天安门广场的设计者是谁
明代永乐年间,曾叫做承天门广场取“承天启运,受命于天”之意。可是明代的时候被烧毁了,后来修建了面阔九间,进深五间的城楼,真正体现了帝王的九五之尊。但是明朝末年,又被毁了。而在清顺治年间,重修城楼以后,改名为天安门,将另外的三个皇城门儿都改名为带安字的,将故宫三大殿都改名为带和字的,体现了内和外安的美好愿望。这就是我们现在所看的城楼,它由城基、城台、城楼三个部分组成。基座是汉白玉须弥座,这是我国古代最高等级的基座,高1.59米。城台高14.6米。而城楼重檐歇山顶,这也是当时殿宇屋顶的最高等级。整座建筑高33.7米,在70年重修后,升高了一米。
这座建筑等级非常高的城楼,它的作用也同样非常重要。明清时候,凡是遇到国家大典,都要在城楼上举行“金凤颁诏”的仪式,(就是颁诏时,在城楼正中堞口设宣诏台。宣诏后,用黄丝线机上一只木雕金凤,金凤口中衔着诏书顺墙而下,礼部官员用朵云盘接住,然后放入龙亭,颂到礼部,随后颁布天下。)而且每当皇帝出宫祭祀的时候,这里是必经之路。对于新中国最重要的时刻也是这里产生的,毛主席就是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新中国成立,并且亲自生气了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城楼上挂的毛主席画像,在每年国庆之前都要更换一次。
在天安门城楼前面的这一条河,被称为金水河。那这里为什么被称为金水河呢?因为这条河是从北京的西北方向被引过来的,而在阴阳五行中,西属金,北属水,所以这条河命名为金水河,而河上的7座汉白玉桥,就是金水桥。其中最旁边的这两座桥叫做公生桥,分别对应着太庙和社稷坛,也就是现在的劳动人民文化宫和中山公园。而中间的这座是御路桥,是皇帝皇后专用的,它旁边的两座是皇族桥,供宗室王公行走,在旁边的两座是品级桥,只有三品以上的官员才可以通过。
在金水桥前面,左右各有一个石狮子。左边的是雄师,右边的是雌狮。我们是如何分出雌雄的呢?因为雄师脚踩的是绣球,而雌狮则是幼狮。现在为了保护文物,这对狮子已经被围栏保护起来了。在天安门前后各有一对华表,其实华表的原名叫做诽谤木,是皇帝为了表示自己能够采纳意见和接受意见而设立的,逐渐演变成了今天的华表。它的顶端的异兽叫做吼,北华表上的叫做望君出,意思是为了让皇帝出宫体察民情 ,而南端的 则叫望君归,意思是皇帝不要留恋宫外的花花世界,应该及时回宫处理政务。
现在请大家向后转,在我们身后,就是天安门广场。在明清时候,这里是成T字型的,中间是南北走向的御路,在御路两侧,建有千步廊,两边都有廊房110间,到了长安街南侧,在随着红墙向东西两侧延伸,有廊房34间,所以千步廊共有228间廊房。而在御路的最南端明代时是大明门,清朝则改为大清门;东西两侧的门分别是长安左门和长安右门,也分别称为龙门和虎门,因为在科考之后,黄榜在长安左门公布,考中的进士要从这里进入皇城,所以称之为龙门,而虎门的来由则是每年霜降以后,朝廷都要对犯人进行审查,而审定的犯人则被带出长安右门,等于落入虎口,所以称为虎门。而订立这些,都是与五行有关。
在我国古代,有文东武西之说,所以在千步廊东西两侧就是五府六部的所在地。在广场东侧,现在的历史博物馆一带,基本上都是中央文职机关,而西侧,也就是人民大会堂一带,则是五军都督府和特务机构锦衣卫。为了方便这些官员进入皇城,所以就在龙门虎门外各建了一道南北走向的大门,东公生门和西公生门。
现在我们已经看不到那时候的痕迹了,取而代之的是更有历史意义和政治特色的现代化建筑。
在广场西侧,是人民大会堂。它于1958年10月动工,历时一年,在59年国庆节前就完工了,占地面积17.18万平方米。整座建筑像一个“山”字,中央最高处是46.5米,是整个天安门广场中的最高建筑。大会堂分为三个部分:中央是万人大礼堂,总面积达36000平方米,有席坐一万个,礼堂顶部有巨大的红五角星,放出70到光芒,整个穹顶的装饰布局不仅很壮丽,而且还象征着万民一心,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北部是宴会厅,总面积7000多平方米是我国最大的宴会厅;南部则是人大办公楼,这里包括全国37各省市自治区直辖市特区格局特色的会议厅,例如重庆厅,香港厅等等。
在广场东北部是中国革命博物馆,61年7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主要展品是五四以来的革命资料,而周恩来同志纪念馆爷在博物馆中,展品内容极为丰富。广场东南部是中国历史博物馆,它的前身是北京历史博物馆,在26年改为国立历史博物馆,过了4年,改为中央研究院北平历史博物馆,而在34年4月,这里又改为中央博物馆筹备处、北平历史博物馆。它的展品内容是从奴隶制社会夏商周直到清王朝灭亡数千年历史的文物,货币,图画等30多万件,分朝代展出。
正对着天安门城楼的是人民英雄纪念碑。根据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决议,在天安门广场修建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向全国征集了240多幅设计方案,选出了3个方案,最后决定以梁思成的设计方案为主,在综合其他三个方案,融为一体。也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纪念碑。52.8.1正式兴建,在58.4建成,5.1隆重揭幕。重达百吨的碑芯巨石是由青岛运来北京的,经过一系列的加工雕琢后,成品高14.7米,宽2.9米,厚1米,重60吨,碑身有413块花岗岩组成。而石碑基座是由17000多块花岗岩和汉白玉组成,面积为3000多平方米。
纪念碑的正面向着天安门,刻有镏金板镶嵌,毛主席亲笔书写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背面则是由毛主席起草,周总理书写的158字的碑文(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碑座四周共有8幅浮雕,高2米,总长40.68米。从东面起,由历史顺序排列,依次是:虎门销烟,今田起义,武昌运动,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南昌起义,抗日战争,胜利渡江。在胜利渡江的两旁,还有两幅装饰性的图案,内容是:支援前线和欢迎人民解放军。全部浮雕共有180个人物。
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南边,就是毛主席纪念堂。纪念堂在1976.11.24动工兴建,仅用了六个月,就全部建成。于毛主席去世一周年时正式开放。在纪念堂北门前有东西两组泥塑,都以革命史诗为内容。主体建筑南门则是以继承毛主席遗志、各族人民显示出无比信心为内容的。南门外的30面红旗,代表了我国三十各省市自治区。纪念堂的台基四周是用来自大渡河畔的枣红色花岗岩砌起,基石周围砌进了来自珠穆朗玛峰的石头和浇灌了台湾海峡的水。整个纪念堂主体建筑由三个部分组成:一进入碑大厅,迎面有三米高的毛主席塑像,这里市举行纪念活动的地方;从北大厅南侧的金丝楠木大门进去,就是瞻仰厅,毛主席的遗体就安放在这里;瞻仰厅的南侧是南大厅,毛主席的《满江红》诗词镌刻于这里。三个大厅的东西两侧,有休息厅和老革命家纪念室,现在信增了邓小平和陈云同志的纪念室。
在主席纪念堂后面,就是内城的正门——正阳门。在过去,正阳门就是全国最高的建筑,取意:圣主当阳、日至中天,万国瞻仰的意思。现在这里是北京所剩的唯一保存完整的城楼和箭楼。
在明清时代,西城和南城市民来往的交通枢纽是棋盘街,现在位置大概在毛主席纪念堂和正阳门城楼之间的广场上。
其实天安门广场还有一个非常著名的景观,那就是升旗和降旗仪式,每天都会有数以万计的人来观看仪式。我国国旗图案的设计者是曾联松,第一面国旗制作者是国营永茂实业公司的宋树信,这面特大的国旗长5米多,宽3米多,在开国大典上,毛主席亲手升起了这面象征新中国诞生的国旗。
天安门广场原来的旗杆基座是封闭的,升降旗不方便,而且设备已经陈旧,所以在1991.2.25改建新基座,同时改建旗杆。新基座平面为三层,第一层是汉白玉制成,四周都有出入通道,第二层是红褐色花岗岩,象征人民江山万代红,第三层是绿化带,象征社会主义祖国欣欣向荣,另外,四周是56个金黄色铜制的隔离墩,象征着56个民族手拉手、心连心团结在国旗下。
新的旗杆是首钢制造的无缝钢管制成,分4节,重7吨,高32.6米,20年不会锈蚀。 在每旬的第一天或者国家重要庆典,都要举行节日升降旗仪式,其他日子也要举行平时升降旗仪式。每天升旗的时间以日出为准,降旗则是以日落为准,要奏国歌,节日的时候是军乐队现场演奏,而平时则是放录音。如果各位有兴趣,也可以在方便的情况下来观看这一重要景观。
㈥ 谁发明了自动升旗装置
一种自动升旗装置,它是在蜗轮蜗杆减速器箱体上面垂直地安装固定钢管,版钢管沿其外圆的母线方向权开有长槽条孔,钢管内设置有螺旋钢丝,螺旋钢丝的底部与蜗轮蜗杆减速器的输出轴联结固定在一起,螺旋钢丝上设有丝母,吊挂架经过长槽孔与丝母固定在一起,在钢管的内部上下两端各安装一只形成开关。本发明能有效地克服现有自动升旗装置所存在的
㈦ 升国旗的电力装置是谁制造的
旗绳、外滑轮及拉手,起到旗帜升降和旗帜定位的作用。是一种较传统的旗杆。顺风定位装置通过特制的装置,旗帜在风向任意变动的情况下,旗帜和旗绳不会缠绕在旗杆上,红旗始终随风高高飘扬。非顺风定位旗杆的旗帜则易随风向的改变而缠绕于旗杆上
㈧ 中国国旗的设计者是谁
曾联松(1917-1999),浙江瑞安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图案设计者。少年青年时代就读于原瑞安县小学(现瑞安市小学)、瑞安市中学。
1936年考入南京大学前身中央大学的经济系,后参加抗日救亡联合会,投身革命。1938年参加中国共产党,积极从事地下活动,担任中央大学学生地下党支部书记工作。曾任五届上海市政协委员、六届上海市政协常委。
1949年10月1日,五星红旗随着新中国的诞生飘扬在天安门广场的上空。1950年,曾联松应邀到北京参加国庆观礼,这是党和人民给他的崇高荣誉。
曾任上海市政协常委。1999年10月19日,曾联松在上海病逝,骨灰暂放在当地龙华烈士陵园。2004年9月曾联松的骨灰正式入葬上海嘉定长安墓园。电影《共和国之旗》就是讲他的故事。
㈨ 国旗、国徽的设计者是谁
我国的国旗,设计者是曾联松。曾联松,是浙江瑞安人,毕业于中央大学(南京大学前身)经济学,1938年5月,曾联松经同学黄大明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建国之后,历任第五届、第六届上海市政协常委。1999年10月19日,曾联松在上海病逝,骨灰存放在当地龙华烈士陵园。
虽然国旗和国徽比较常见,但是他们都代表着国家,都有配套的法律规定,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都对其作出严格说明。制作国旗和国徽也有严格的要求和标准,如《GB 15093-2008 国徽》就规定了国徽的样式、材质及色彩。2004年9月30日,为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5周年,国家邮政局还特意发行了一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国微》特种邮票。
国旗和国徽虽然常见,但是他确实庄严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权的象征和标志,所以尊敬爱护国旗和国徽,人人有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