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关于侯氏制碱法
发明原理:
氨气与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分子的碳酸氢铵,这是第一步。第二步是:碳酸氢铵与氯化钠反应生成一分子的氯化铵和碳酸氢钠沉淀。
根据氯化铵在常温时的溶解度比 NaCl 大,而在低温下却比 NaCl 溶解度小的原理,在 278K ~ 283K(5 ℃~ 10 ℃ ) 时,向母液中加入食盐细粉,而使氯化铵单独结晶析出供做氮肥。
(1)侯氏制碱法中各装置的作用扩展阅读
碱的化学性质
1、碱溶液能与酸碱指示剂作用:
碱溶液遇紫色石蕊试液变蓝(现象不明显,但有变化),遇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现象明显)。
2、碱溶液能与酸碱指示剂反应
碱溶液遇紫色石蕊变蓝(现象不明显,但有变化),遇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现象明显)。
3、碱溶液能与盐反应,生成新碱和新盐
举例:这类反应常见的有实验室里制备氢氧化钠的反应,碱与盐的反应有两个要求,其一要求参与反应的碱与盐都要可溶于水,其二要求生成物中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
Ⅱ 关于侯氏制碱法的第二步,母液中加入氨气的作用问题!
选ac,NH3溶于水生成氨水,可以把NaHCO3变为Na2CO3,提高NH4Cl的纯度。Ⅲ 侯氏制碱法原理的原理简介
“侯氏制碱法”的原理是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足量氨气至饱和,然后在加压下通入CO2(由CaCO3煅烧而得),因NaHCO3溶解度较小
NH3+CO2+H2O===NH4HCO3
NaCl+NH4HCO3===NaHCO3↓+NH4Cl
将析出的NaHCO3晶体煅烧,即得Na2CO3:
2NaHCO3=== Na2CO3+CO2↑+H2O
根据NH4Cl在常温时的溶解度比NaCl大,而在低温下却比NaCl溶解度小的原理,在278K~283K(5℃~10℃)时,向母液中加入食盐细粉,而使NH4Cl单独结晶析出供做氮肥。
Ⅳ 侯氏制碱法的优点和缺点
缺点:原料利用率不高72-74%,其余食盐混在价值不高的CaCl2废液中被废弃,而且Ca2+Cl-也没有被利用,需要庞大的石灰石分解窑。
优点:使食盐的利用率提高到96%以上。将碱厂的无用的成分氯离子(Cl-)来代替价格较高的硫酸固定氨厂里的氨,制取氮肥氯化铵。从而不再生成没有多大用处,又难于处理的氯化钙,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并且大大降低了纯碱和氮肥的成本,充分体现了大规模联合生产的优越性。
含义
联合法制碱是以氯化钠、二氧化碳、氨和水为原料, 制取纯碱, 副产氯化铵的过程。 纯碱是基本化工原料, 用量大, 在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氯化铵主要用作农肥, 但它的质量影响着纯碱工业的发展。“联合制碱法”也被称为“侯氏制碱法”。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联合法制碱
Ⅳ 侯氏制碱法.的创作人.
(1)滴加的CaCl2溶液要过量的原因与碳酸钠充分反应;故填:产生白色沉淀与碳酸钠充分反应;
(2)不洗涤碳酸钙表面可能会附着一层可溶性物质使沉淀物质量增加,所以使得计算出的碳酸钠的质量增大从而导致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偏大;
(3)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所以打开止水夹K,先对装置A和B(已连接)通入已除去CO2的空气一会儿,以排尽装置A和B中含有的二氧化碳,再接上装置C和D;
(4)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故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CO3+2HCl═2NaCl+H2O+CO2↑;
(5)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装置C中反应前后的质量差就是产生CO2的质量,装置D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进入装置C,所以若没有装置D,将会使测定结果偏大.
故答案为:
(1)产生白色沉淀与碳酸钠充分反应;
(2)不洗涤碳酸钙表面可能会附着一层可溶性物质使沉淀物质量增加,所以使得计算出的碳酸钠的质量增大;
(3)二氧化碳;
(4)Na2CO3+2HCl═2NaCl+H2O+CO2↑;
(5)C;偏大.
Ⅵ 我国侯氏制碱法的装置用的玻璃仪器名称是什么
实验室用你说的玻璃仪器, 侯氏制碱法是工业生产,不是实验室成产。例如工业生产二氧化碳我们煅烧碳酸钙就行。实验室的话,浪费点儿用苏打加稀盐酸也行啊。
Ⅶ 高一化学 侯氏制碱法,该装置使用的玻璃仪器有 是的
侯氏制碱法不是考纲内容,在高考中会以信息题呈现的,所以不要掌握的
侯氏制碱法玻璃仪器有;三项颈口烧瓶 烧杯 玻璃棒 锥形瓶等等
Ⅷ 联碱工艺流程中(侯氏制碱法)重灰具体涉及到哪些设备,他们的作用是什么,原理是什么
既然是新学生,我提议学习方法很重要。具体答案我也不记得了,毕竟半年没看过化学了。1,上课时我建议你记一下笔记,下课看看,有事会有新收获。 2化学中提到优缺点,一般都有比较范围的,看看俩组之间的不同点,不同点就是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