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机械结构学类书籍
你应该先学习一下《机械原理》,而后再学习一下《机械零件》,不过这两门课程都是建立在力学基础上的。在学习这两门课程之前,你最好要学习一下《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这两部课程。同时还要学习《工程材料》课程。这样你才能比较完备、系统的掌握机械结构。
② 古代的现代化机械装置有何玄机
1900年复活节前不久,一队乘船出海的希腊采海绵的潜水员,因为遇到强烈的风暴,轮船偏离了航道,于是他们掉头向东北方向航行,前往安地基西拉岛最北端的宁静海面躲避。
风暴持续了一个星期,其间,船长派潜水员潜水寻找海绵,船上最有经验的潜水员史达狄亚提斯在42米深的地方,发现了一艘沉没的古船,船上有许多物品。
到了1900年11月末,有人开始打捞这艘沉船上的东西,希腊政府派了一艘船协助工作,打捞工作持续了9个月。
8个月后,在船上捞获的全部珍品都存人了雅典国家考古博物馆。馆内一位目光锐利的考古学家史泰斯在这批古物中发现一件状如现代时钟的铜制机械装置,后来称之为“安地基西拉机械装置”。在它的一块碎片上留有古代雕刻,后来证实是在公元前l世纪期间刻上去的,雕刻保存最完好的部分与公元前77年前后的一份天文历类似。
l902年,史泰斯宣布:这件装置是古希腊的一种天文仪器。他的看法随即引起了学术界的争论,并且持续达70年之久,至今尚未有定论。历史学家开始认为,古希腊不可能有这么高超的机械工艺,虽然在数学方面成就显赫,但古希腊并没有机械制造技术。安地基西拉机械装置的发现,似乎要打破这一固有的观念。其后数年间,出现了几种不同意见:有人认为,那个如便携式打字机一半大小的机械装置是星盘,是航海的人用来测量地平线上天体角距的仪器;有的人认为可能是数学家阿基米德制造的小型天象仪;有的人认为机械装置如此复杂,不可能是上述两种中的任何一种;最保守的学术界人士甚至认为,机械装置是千年后从其它驶经该海域的船只上掉下去的。
1975年,安地基西拉机械装置的奥秘终于被揭开,耶鲁大学的普莱斯教授经过长期的研究,并在希腊原子能委员会的协助下,用丙射线检查机械装置的各个部位,了解了30多个铜齿轮的结构原理。他认为,这个装置是一台计算机,是公元前87年前后制造的,用来计算日月星辰的运行。这四件残缺的机械装置有结构复杂的齿轮、标度盘和刻着符号的壳板。普莱斯教授把它比作“在图坦哈门王陵墓中发现的一架喷气飞机”,这的确是一项前所未有的重大发现。有些人还在坚信,制造这个机械装置的根本不是古希腊人,而是来到地球上的外星球人。
无论怎样说,从另一方面,由于安地基西机械装置重见天日,改变了世人对古希腊科技发展缓慢的固有观念。现在,专家们也承认机械工艺是希腊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个机械装置也无疑是现代仪器的鼻祖。
③ 有没有什么关于古代机械、机关制造的书除了天工开物
《奇门遁甲》 里面有一些古代战车的制作方法
④ 机械历史方面的书籍
中国机械史即指中国机械发展的历史。中国是世界上机械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中国古代在机械方面有许多发明创造,在动力的利用和机械结构的设计上都有自己的特色。许多专用机械的设计和应用,如指南车、地动仪和被中香炉等,均有独到之处。到了近代由于特别是从18世纪初到19世纪40年代,由于经济社会等诸多原因,中国的机械行业发展停滞不前,在这100多年的时间里正是西方资产阶级政治革命和产业革命时期,机械科学技术飞速发展,远远超过了中国的水平。
1《中国机械史》
2《中国科学技术史·机械卷》
3《中国机械工程史料》
1《中国机械史》
出版:台湾越吟出版社 作者:陆敬严,(1939~),江苏宿迁人,同济大学机械系任教,中国机械史学会常务理事,《美中经济导报》(美国)高级顾问。 简介:在书中,作者综述了中国古代机械的发展,属于通史性质,体例编排以历史发展年代为经,呈现了中国机械的发展规律;并以机械分类及重要的人物为纬,加以叙述评论,描摹出中国机械在各时期的发展水准、主要特点、及相互关系;该书强调联系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整体状况和社会发展背景进行分析论述,为认识古代中国社会的变迁提供了新的视角。作者还分析中国近代机械技术落后的原因,认为中国近代工业的经验教训具有重要的价值,未来中国科技的腾飞特别有赖于人才的培养、教育的改善。
2《中国科学技术史·机械卷》
该书共分10章,篇幅较大,内容充实,史料丰富。所以形成以上特点,主要因该书的编者队伍的组成,是从全国的机械史研究者中选择的,编写任务结合编者的日常工作,尽量发挥其特长,因而能使该书达到相当的深度和广度,反映了中国机械史及当前的研究情况与水准,很有价值。尤其对业内人员帮助很大。 机械史乃至科技史领域是基础研究,一直受到经费的困扰,这次30大本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这样重大课题所以能得以实施,也因为有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及所属的科学出版社的鼎力支持,使这项工作没有了后顾之忧。文明古国终于在世纪交替之际有了一本较为可观的机械史著作,但它毕竟只是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的一部分,不是完整、独立的机械史作品。 作为文明古国之一,中国古代机械成果种类多、数量大、出现早、水平高。中国古代机械史的研究当大有可为,但现实的情形却恰相反,20世纪的大半时间内,国内一直没一部高水平的机械史专著,近年来有一些重要作品问世,但许多研究领域仍属空白,出版的著作太少了。本文将为一个世纪以来国内机械史研究和出版状况作一小结, 并借此呼吁科技史界有更多人才投身机械史研究,有更多优秀的相关专著问世。
中国机械史的奠基人和开山之作
20世纪之前,未见有机械史方面的专门著作。后零星地出现了一些机械史方面的文章及资料。直到1935年,才出现了第一本机械史方面的专门著作——《中国机械工程史料》,该书的作者为中国机械史研究的奠基人刘仙洲先生。 《中国机械工程史料》为32开本84页,约5万字,包括插图约50几幅。
⑤ 跪求《中国古代机械发明史》或者与之相关的古代机械类书籍
中国是世界上机械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中国古代在机械方面有许多发明创造,在动力的利用和机械结构的设计上都有自己的特色。许多专用机械的设计和应用,如指南车、地动仪和被中香炉等,均有独到之处。
中国古代金属冶铸技术发明时间较早,且技术精湛。如商周时期的青铜器朴质雄浑,春秋时期的青铜器纤细精巧,形成了中国古代青铜器的独特风格。已发现的中国最早的青铜器,如甘肃东乡马家窑出土的铜刀,距今已有4800年左右的历史。
中国在大约40~50万年前,就已出现加工粗糙的刮削器、砍砸器和三棱形尖状器等原始工具。4~5万年前出现磨制技术,许多石器都已比较光滑,刃部也较锋利,并有单刃、双刃、凸刃、凹刃和圆刃之分。
中国在28000年前出现弓箭,这是机械方面最早的一项发明;公元前8000~前2800年期间出现了陶轮(制陶用转台);农具大约出现在公元前6000~前5000年,除石斧石刀外,还有石锄、石铲、石镰、蚌镰、骨镰和骨耜。石斧和石刀上已有用硬质砂子磨削而成的孔。
夏代以前和夏代,先后出现了无辐条的辁和各种有辐条的车轮;殷商和西周时已有相当精致的两轮车;独木舟和筏等水上运输工具早就相继出现。
新石器时代晚期,人们已能用石范和泥范铸造简陋的工具和武器。商殷时期,随着手工业生产的发展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形成了灿烂的青铜文化。青铜冶铸技术得到高度发展,青铜铸件司母戊方鼎重达875千克,春秋时期的青铜铸件曾侯乙尊盘已十分精细。
春秋至魏汉时期(公元前770~公元265年)是中国古代机械开始较快发展的时期。春秋时期铁器和生铁冶铸技术开始出现;黑心可锻铸铁、白心可锻铸铁和锻钢的出现,加速了由铜器向铁器时代的过渡;春秋中期以后发明了失蜡铸造法和低熔点合金铸焊技术;战国时期又有了叠铸和锚链铸造等工艺;西汉中期已炼出灰口铸铁,并出现了壁厚3~5毫米的薄壁铸铁件。铸铁热处理技术也有所发展。
春秋时期出现弩,控制射击的弩机已是比较灵巧的机械装置。到汉代,弩机的加工精度和表面光洁度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汉弩有一石至十石等八种规格,这些规格的形成表明机械制造标准在汉代已初步确立。弩机上留下了作工、锻工、磨工等的名字。
战国时期流传的《考工记》是现存最早的手工艺专著,其中记有车轮的制造工艺。对弓的弹力、箭的射速和飞行的稳定性等都作了深入的探索。 汉代已有各类舰艇和大量的三四层舱室的楼船。有些舰船已装备了艉舵和高效率的推进工具橹。西汉时的被中香炉构造精巧,无论球体香炉如何滚动,其中心位置的半球形炉体都能经常保持水平状态。
陆上交通运输工具不断发展。1980年出土的秦始皇陵铜车马代表了当时铸造技术、金属加工和组装工艺的水平。东汉以后出现了记里鼓车和指南车。记里鼓车有一套减速齿轮系,通过鼓镯的音响分段报知里程。三国马钧所造的指南车除用齿轮传动外,还有自动离合装置 ,在技术上又胜记里鼓车一筹。自动离合装置的发明,说明传动机构齿轮系已发展到相当的程度。
东汉时已有不同形状和用途的齿轮和齿轮系。有大量棘轮,也有人字齿轮。特别是在天文仪器方面已有比较精密的齿轮系。张衡利用漏壶的等时性制成水运浑象,以漏水为动力通过齿轮系使浑象每天等速旋转一周。公元132年张衡创制了世界上第一台地震仪,即候风地动仪
汉代纺织技术和纺织机械也不断发展,绫机已成为相当复杂的纺织机械。到三国时期,马钧将50综(分组提放经线的综片)50蹑(踏具)和60综60蹑的绫机都改成50综12蹑和60综12蹑,提高了生产效率。马钧还创制了新式提水机具翻车,能连续提水,效率高又十分省力,
汉代的农具铁犁已有犁壁,能起翻土和碎土的作用,汉武帝时赵过既已创制三脚耧,一天能播种一顷地。在这一时期,大型铜铁铸件和大型机械结构陆续出现。五代时铸造的沧州铁狮子重约40吨, 宋代木结构水运仪象台高3丈5尺,宽2丈1尺。
唐末时期机械制造已有较高水平。如西安出土的唐代银盒,其内孔与外圆的不同心度很小,子母口配合严紧,刀痕细密,说明当时机械加工精度已达到新的水平。
在运输工具方面,人力和水力并用,在技术上有进一步发展。南朝齐祖冲之所造日行百里的所谓千里船和南朝粱侯景军中的160桨快艇,都是人力推进的快速舰艇,南北朝时期出现了车船。唐代的李皋对车船的改进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水力机械也有新的进展,唐代已有筒车,从人力提水发展为水力提水。南末末期又创造出先进的水转大纺车,三摧、五摧(锭)手摇纺车曾是当时世界上比较先进的人力纺纱机具。元代薛景石所著《梓人遗制》是木工名家总结亲身经验之作,并详细记述了当时通行的纺织机具和车辆,以古代著名的木制机械技术专著而留世。
这一时期天文和计时仪器发展迅速。北宋苏颂和韩公廉等制成的木构水运仪象台,能用多种形式表现天体时空的运行。它由水力驱动,其中有一套擒纵机构。水运仪象台代表了当时机械制造的高度水平,是当时世界上先进的天文钟。元代的滚柱轴承也属当时世界上先进的机械装置。
明初的造船业已有很大进展。郑和下西洋的船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队。郑和所乘宝船长约137米,张12帆,舵杆长11米多,是古代最大的远洋船舶。
当时的机械制造主要仍靠手工操作。大者如千钧锚,是靠人工先锻成四爪,然后依次逐节锻接。小者如制针用的冷拔钢丝,也用手工制成。
明代已有活塞风箱。它是宋元木风扇的进一步发展,风箱靠活塞推动和空气压力自动启闭活门,成为金属冶铸的有效的鼓风设备。
在明中叶或稍前,木帆船已能逆风行驶,并拥有全风向航行的能力。扬州立帆式风轮是将八扇纵帆等距装置在八角形木架上,围绕一个垂直轴旋转,并能自动调节帆面角度。这是中国古代独具特色的木船风帆的进一步发展。长期以来,中国沿海一带多利用它推动翻车,以提取海水晒制食盐。
机械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学术研究。王徵于1627年编译和出版了《远西奇器图说录最》,介绍了西方机械工程的概况。来自西方的自鸣钟表和水铳等也在一定范围内得到流传。
1634~1637年 ,明朝的宋应星编著和出版了《天工开物》,记录了许多先进的工艺技术和科学创见。它反映出当时的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技术水平。记载了不少有关机械制造和产品性能的情况。内容涉及泥型铸釜、失蜡法铸造以及铸钱等铸造技术,还记述了千钧锚和软硬绣花针的制造方法、提花机和其他纺织机械以及车船等各种交通工具的性能和规格等。《天工开物》被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网络全书。
清乾隆年间宫廷造办处曾制造大更钟,它依靠悬锤的重力驱动,并增添了精确的报更机构,加工精致,富有中国民族特色。明清两朝中国钟表工匠创制了不少新奇的钟表。当时的广州、苏州、南京、扬州等,成为有名的制造钟表的城市。
⑥ 谁能找到有关于机械方面的书籍
1、模具实用技术例。
2、机械工程师电子手册
3、模具材料应用手册
4、常用刀具数据速查手册
5、切削加工工艺与技术标准适用手册
6、材料硬度换算表
7、常用金属材料七国牌号对照表
8、齿轮热处理设计
9、富士康设计规范
10、中国机械设计大典
11、液压元件制造工艺
12、国外新型热琢模具钢及其热处理工艺
13、焊接手册第一卷
14、机械大辞典
15、机械设计单行本全套22本
16、金属材料新标准讲座
17、热处理技术数据手册
18、公制、英制和美制螺纹手册
19、世界钢号对比完全版
20、模具实用技术200问
21、液压缸设计
22、常用热工参数手册
23、热处理150问
24、中国材料大权
25、钻六角孔的步骤
26、最新实用金属材料手册
27、不锈钢资料上下册
28、机械设计、制造工艺、质量标准与检测规范全书
29、机械设计禁忌手册
30、精密仪器设计
31、新电工手册
32、机电工程师手册
33、刀具设计手册
34、电器设计禁忌500例
35、国外轴承标准译文集
36、机械工程师小网络
37、机械加工余量手册
38、机械设计-零件合理构形知识问答
39、金属低温下的强度
40、金属低温性能手册
41、美容化妆400问
42、去毛刺技术手册
43、塑料模具设计师指南
44、现代综合机械设计手册上中下
45、中国工业材料大典上中下
46、齿轮工手册
47、塑料模具设计师指南
48、渐开线花键专用插齿刀
49、机械}模具设计
50、剃齿60篇论文
51、铣削螺纹
52、智能建筑弱电图册
53新编液压工程手册
54、机械加工实用知识
55、液压传动简明手册
56中国模具设计大典
57、液压元件手册
58、钣金手册
59、五金手册
60、国外工程图识别图册
61、法兰连接设计计算手册
62、最新实用五金手册
63、机电一体化技术
64、非标准机械设备设计手册
65、起重机设计手册
66、自动省力机械
67、机械设计手册—常用工程材料
68、金属切削速查手册
69、塑料挤出模具设计图册
70、SOLIDWORKS高级培训手册
71、AUTOCAD2004设计经典—三维实例
72、儿科临床药物手册
73、机械设计图册—机械设计的错例与禁忌
74、液压元件制造工艺学
75、模具材料应用手册
76、CPSC手册
77、中文版PHOTOSHIP7.0标准教程
78、轧钢
79、机械零件设计手册
80、最新实用电工技术与操作手册
81、实用中医家庭保健手册
82、计算机故障速查手册
83、凸轮机构设计
84、工装设计
85、机械加工工艺设计手册
86电工学重要公式实用手册
87、机械设计手册第5卷
88、第6篇 轴承
89、机械设计手册(常用资料)
90、机械工程手册
91、表面处理新技术
92、焊接手册 (1、2、3卷)
93、热加工与热处理
94、五金手册软件版
95、世界标准钢号手册
96、内燃机及配件国家标准
⑦ 中国古代的机械学是哪本书是否是《墨子》
传说墨家擅长机关学,《墨子》经过焚书后大多散佚,主要也都是讲墨家言论的,其中有一本《墨经》是讲科学技术的,不过在古代就好处极其难读,清朝有人参照《墨经》小孔成像实验成功,我看过一点,完全看不懂写得什么玩意儿
⑧ 谁知道一些关于古代机械的书呢,,,像《奇器图说》这种的,最好有比较详细的关于原理的解释..中外皆可
天工开物里也有,沈括的梦溪笔谈里也有说到古代机械
⑨ 关于古代机械的书籍有哪些
天工开物是明代末期的农业和手工业著作,其中包含许多机械方面的内容。之前1000年,北魏时期有农耕著作齐民要术,其中有极少量关于机械的论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