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微热b,这时G中有气泡冒出,停止加热冷却后,G中插在溶液里的玻璃管形成一段水柱,则气密性良好分液漏斗圆底烧瓶
(2)2NaNO
2 +(NH
4 )
2 SO
4 
Mg
3 N
2 (5)取少量产物于试管中,加入少量蒸馏水,试管底部有沉淀生成,可闻到刺激性氨味(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管口,试纸变蓝),证明产物中含有氮化镁;弃去上层清液,加入盐酸,若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则证明产物中含有未反应的镁
⑤ 实验室里用空气和镁粉为原料,制取少量氮化镁(Mg3N2).这一过程中可能发生下列反应:①2Mg+O2 点燃 . 2
根据分析可知:利用该装置是制取氮化镁的装置的事实,联系镁可以与氧气及氮化镁能与水反应的性质,对实验的过程进行设计与分析:为防止反应过程中镁被氧化一般要排净容器中的空气,为防止氮化镁与水的反应所以要先把通入的氮气干燥.则:
(1)因为氧气与灼热的铜反应,所以实验开始时,先点燃 E装置中的酒精灯,原因是 避免从E装置出来的气流中还含有氧气;因为需要先除二氧化碳,再除水分,后除氧气,故将与g连接的自来水龙头打开,形成自h导管流出的气流,则气流依次流经的导管为(填字母代号):h→f→e→d→c→m(n)→n(m)→a(b)→b (a);
(2)选择B装置,可以除去空气中的水蒸气,避免反应④发生;
(3)选择C装置;可以除去空气中的CO2,避免反应③发生;
(4)如果同时点燃A、E装置的酒精灯,对实验结果产生的影响为使氮化镁不纯.如果E中的铜粉没有达到反应温度时,氧气不能除尽,导致氧气同镁反应,而使氮化镁中混入氧化镁.
故答案为:
(1)E避免从E装置出来的气流中还含有氧气;f→e→d→c→m(n)→n(m)→a(b)→b(a);
(2)选择;以除去空气中的水蒸气,避免反应④发生;
(3)选择;以除去空气中的CO2,避免反应③发生;
(4)使氮化镁不纯;如果E中的铜粉没有达到反应温度时,氧气不能除尽,导致氧同镁反应,而使氮化镁中混入氧化镁.
⑥ 氮化镁的制备方法
要制备氮化镁,可将镁带在氮气中燃烧而成。
3 Mg + N2→ Mg3N2
若将镁带在空气中燃烧,除了会产生氧化镁之外,也会产生一些氮化镁。

⑦ 实验室里用空气和镁粉为原料,制取少量氮化镁(Mg 3 N 2 ).这一过程中可能发生下列反应:①2Mg+O 2
根据分析可知:利用该装置是制取氮化镁的装置的事实,联系镁可以与氧气及氮化镁能与水反应的性质,对实验的过程进行设计与分析:为防止反应过程中镁被氧化一般要排净容器中的空气,为防止氮化镁与水的反应所以要先把通入的氮气干燥.则: (1)因为氧气与灼热的铜反应,所以实验开始时,先点燃 E装置中的酒精灯,原因是 避免从E装置出来的气流中还含有氧气;因为需要先除二氧化碳,再除水分,后除氧气,故将与g连接的自来水龙头打开,形成自h导管流出的气流,则气流依次流经的导管为(填字母代号):h→f→e→d→c→m(n)→n(m)→a(b)→b (a); (2)选择B装置,可以除去空气中的水蒸气,避免反应④发生; (3)选择C装置;可以除去空气中的CO 2 ,避免反应③发生; (4)如果同时点燃A、E装置的酒精灯,对实验结果产生的影响为使氮化镁不纯.如果E中的铜粉没有达到反应温度时,氧气不能除尽,导致氧气同镁反应,而使氮化镁中混入氧化镁. 故答案为: (1)E避免从E装置出来的气流中还含有氧气;f→e→d→c→m(n)→n(m)→a(b)→b(a); (2)选择;以除去空气中的水蒸气,避免反应④发生; (3)选择;以除去空气中的CO 2 ,避免反应③发生; (4)使氮化镁不纯;如果E中的铜粉没有达到反应温度时,氧气不能除尽,导致氧同镁反应,而使氮化镁中混入氧化镁. |
⑧ 为什么实验室制氨气不用氮化镁(直接加水,无需加热)
可以是可以,二氮化三镁和水反应生成氨气和氢氧化镁。但你要知道,制备一样东西要考虑成本和简易程度还有产率。固然镁在氮气中燃烧可以产生二氮化三镁,但自然界中没有纯净的氮气,要知道,氮气在空气中燃烧主要生成氧化镁,大量的镁被浪费。而除氧又不像想象的那样简单。如果用燃烧除氧法势必产生大量二氧化碳,而镁更易与二氧化氮结合生成氧化镁和炭。另外考虑成本,镁是需要电解法制的金属,价格昂贵。与其费钱又费事,不如用氯化铵和熟石灰加热制取,便宜省事。二氮化三镁不与氢气反应。
⑨ 由海水制备污水氮化镁的步骤
这是化学类问题吧。楼主现更改分类吧。
⑩ 氮化镁的制备问题
1)这样太过剧烈了,亚硝酸铵加热容易爆炸。
2)氮气中的水蒸气加热也和镁反应,产生杂质了。可以用所有的干燥剂干燥:浓硫酸,碱石灰,氯化钙,五氧化二磷……
3)水,氧气和镁在温度高时都会反应,产物氧化镁都会完成氮化镁产率降低产物不纯。
希望对你有帮助O(∩_∩)O~手机回答,如果满意,谢谢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