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环境艺术创意设计专业前景如何
环境艺术创意设计是一个时代呼唤下的新兴的技术行业, 是艺术与技术的完美结合,它对建筑进行可视化设计依托数字图像技术,通过建筑效果图,建筑动画等方式 对未来场景进行虚拟呈现,帮助设计机构将理念变成生 动,逼真的视觉效果,实现从“无”到“有”。在建筑 行业日益繁荣的今天,建筑装饰表现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的艺术性和技术性决定了它成为具有生存实力的技术行业之一。
⑵ 艺术装置系统包含哪些设施
这个范围非常庞大了,灯光控制,阵列控制,AR、VR,MR等等都是,无锡幻方科技,专业的艺术装置系统定制供应商
⑶ 学习vr环境艺术创意设计师有哪些就业方向
未来可以从事模型设计岗位,灯光设计师岗位,渲染设计师,以及从事VR家装工装设计、VR多平台互动展示设计等岗位。
⑷ 艺术创意在文化产业及社会生活中的魅力和作用,求大神给予灵感写策划案
首先从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界定、新媒体艺术的概念界定、新媒体艺术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现象三个方面展示了文化创意产业中的新媒体艺术元素。然后从现象出发,论述了新媒体艺术之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指出了新媒体艺术对复兴文化产业,保护文化遗产,提高文化商品的附加值的意义,并强调了其对文化创意产业实现体验经济与美学经济的推动作用。最后,总结了新媒体艺术在未来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的地位。
关键词:新媒体艺术;文化创意产业;体验经济;美学经济
一、引 言
2009年底,詹姆斯·卡梅隆再次以《阿凡达》骄人的票房,突破自己曾以《泰坦尼克号》创下且保持了12年之久全球票房第一的纪录。在第82届奥斯卡金像奖的角逐中,《阿凡达》获得三项大奖,“最佳艺术指导”、“最佳摄影”和“最佳视觉效果”。该片提供2D、3D和IMAX-3D三种制式,在中国国内,不仅出现了连夜排队抢票的景象,在一些没有IMAX-3D制式影院的城市,甚至出现了组团去附近城市只为看到效果最佳的《阿凡达》的“壮举”。这样的疯狂和痴迷,从现实的角度,展现了新媒体艺术的绝佳魅力。
新媒体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改变了传统媒体的传播形态、状态,二是增强了信息传送的互动性和即时性,三是实现了高科技、多技术、多媒介的融合。
而新媒体艺术以信息科学和数字技术为载体,以现代艺术为内容,以大众传播科学理论为纲领,将信息通过媒介的传播技术将科学与艺术的高度融合,应用到文化、艺术、商业、教育和管理领域,并且,以此对文化艺术本身和文化产业产生重大影响。
二、文化创意产业中的新媒体艺术元素
(一)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界定
文化创意产业这一概念的生成主要来自以英国为首的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政策文件,因此带上了浓重的地方色彩,各自的概念界定往往与其国家本身的文化产业发展状况和认知有着密切联系。因此,具有全球普遍认同意义的概念目前还未产生。我国近年来发布的官方文件,包括《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文化部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中,仍未采纳“文化创意产业”这一说法,而是保留了过去的称谓“文化产业”。
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教授、澳大利亚创意与创新重点研究中心研究室主任和项目主管、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知名文化创意产业学者约翰·哈特利认为,文化创意产业着力描述一方面在于创意艺术,这主要表现在个人才能上,另一方面在于文化产业即质量因数,这两方面的结合。它是近些年来在新知识经济范围内的信息通讯技术,就是我们所说的新媒体技术的语境下,它们在理论和实践中提供城市消费者交互式运用的概念[1]。
而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研究领域领军人物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金元浦认为,文化创意产业是在当今全球化条件下,以新媒体传播方式为主导,以艺术文化消费时代人们的精神需求为基础,以高新技术传播为支撑,以文化经济全面结合为自身特征的,国家、行业、技术领域交叉或创建的新型产业集群[2]。以上二位国内外著名学者对文化创意产业区别文化产业的认识中,都强调了新媒体技术和网络等新传播方式这类要素的创意地位。
而各国关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分类也不尽相同。英国将其分为13类,包括广告、建筑、艺术品交易、工艺品、时装设计、电子出版、时尚、互动休闲软件、影视、音乐、表演、电视广播。 美国依旧版权分为4类:核心版权产业、交叉版权产业、部分版权产业、边缘支撑产业。联合国则分为传媒、卡通、电影、娱乐、网络游戏、旅游、文化、网络信息、音乐、戏剧艺术、艺术博物馆等。
(二)新媒体艺术的概念
新媒体艺术的先驱罗伊阿斯科特认为,连结性与互动性为新媒体艺术最明显的特征。它的表现形式包括:影像及互动装置、虚拟装置、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动画动漫、影视广告、网络游戏、数码艺术设计、数字插画、CG静帧、数字特效、DV、数码摄影等。新媒体艺术的表现形式非常多,但共通点就是被大众所接受的途径以及作品的直接互动,通过人的触摸、空间移动、声、光、电等的效果,参与到作品的创作中。新媒体艺术创作需要经过:联系、融入、互动、转化、展现这五个阶段。首先必须有人与装置之间的联系,并全身融入其中,而非仅仅在远距离观看,通过与系统和人产生互动,这将导致艺术作品与人的意识之间的转化,最后展现出全新的影像、关系、思维与效果。
将当代新媒体艺术与传统艺术相比较,其发展有着独特的时代背景。它已不再仅仅依赖个体艺术家的才华和灵感,而是依赖整个艺术创作体系、艺术传播过程及方式、艺术媒介手法与参与方式等的全面创新。图像时代、消费时代以及“数字化生存”是新媒体艺术发展的现实语境。
首先,图像成为人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和资源,对许多人来讲,甚至是最主要的方法之一。科技时代的图像主要集中于用声、光、电为载体的多媒体种,而不再集中于平面中的图像、文字等这类静态印刷物中。“当代艺术及文化正在变成一种视觉、听觉的感官艺术文化,而不再是平面的印刷文化,这已经是不容小觑的事实。”[3]
其次,当今世界消费主义的盛行,使得商品的价值已不只是其使用价值,人们消费商品,也可能是为了满足内心需要的符号消费、仪式消费等,消费也成为艺术活动的基本方式。艺术经纪人出现后,处于艺术家和群众之间,他们了解并熟悉艺术家,懂得艺术欣赏,自身又赋有很强的营销能力,清楚明白市场需求,最重要的是他们富有经验,可以通过消费的方式把艺术推向大众。
再次,MIT著名教授尼葛洛庞帝笔下的“数字化生存”时代已经日渐成熟,科技的发展引起传媒形式的变化,艺术的多媒体化以数量越来越多、类型越来越新颖的大众文化产品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为标志。通过媒介,文化艺术传播的速度更快,范围更广,效率更高。而且,媒介融入了艺术的创作的整个过程,真正可以成为艺术中的一部分。艺术传播与媒介技术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带来的语境的分离和重构,也让人们从根本上重新认识了艺术创作对生活的传统观念的反应。
(三)新媒体艺术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现象
当今,数字媒体就像是文化艺术创意产业的发动机,它以IT 技术和CG技术为核心,极大地推动文化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影视、动漫动画游戏研发、广告、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开发与信息产业、建筑、工业、服装等一系列的艺术设计、系统仿真、图像分析、虚拟装置等领域,并涉及到科技、艺术、文化、教育、营销、经营管理等诸多领域[4]。
首先,分解文化创意产业,可以看到新媒体艺术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文化创意产业可以分解为三组概念,即文化、创意和产业。第一,文化(包括艺术)传播借新技术革命下的新形态媒介,提高了传播效率,又增加了受众的审美感受,并通过“点击”、“复制”等形式,扩大了传播的接受范围和接受频次,增加了受众的“被卷入感”,从而,产生了新媒体艺术的最重要传播特点交互性。第二,新媒体的使用使创作者的“创意”能够更大限度地发挥,因而,提高了作品“创意”的表现力。第三,新媒体的传播特点,带来了受众的数量激增,创造了更多的文化消费需求,使文化具备成为一个产业,并保持盈利性的必要条件。
其次,考察文化创意产业的分类,仍然可以看到新媒体艺术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电影电视广告是新媒体艺术介入较快较多,也是进入大众视野最多的领域;动漫和软件开发业运用新媒体艺术的虚拟现实和交互性更多,并且发展主要依赖新媒体技术的个性;随着人们生活中电子产品的增多、闲暇时间的减少以及阅读习惯和获取信息习惯的改变,数字出版的兴起和发展正在日益增加与新媒体艺术的融合;而旅游会展业,在近年来更加注重新媒体艺术要素的融入,北京2008年奥运会和上海2010年世博会中,新媒体、声光电的运用给观众带来了大量的美感体验。
⑸ 什么是装置艺术设计
人类日常生活中的已消费或未消费过的物质文化实体、进行艺术性地有效选择、利用、改造、组合,以令其演绎出新的展示个体或群体丰富的精神文化意蕴的艺术形态
⑹ 分析艺术设计行业
就业方向
1、平面设计
平面设计又称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主要学习内容包括广告战略、广告表现、书籍设计、插图设计、摄影艺术与技术、新媒体创作与应用等,毕业后可在出版、印刷、广告、商场、电视台、媒体及装潢公司等部门工作。
2、广告设计
主要学习内容包括广告策划与创意,文案、广告经营、媒体研究、摄像与摄影、广告设计、市场调查等课程,培养能在新闻媒体、广告公司、市场调查、信息咨询等行业从事广告工作方面的专门人才。
3、室内设计
主要学习内容包括室内空间设计、室内陈设设计。要求:全面系统地认识、理解室内设计的特征和规律,掌握多类型的室内设计要素及表现特点,对室内设计的多个设计环节和表现形式和创意,能够具备较完备的多角度施工效果图的绘制及模型制作能力,培养能在建筑、房地产开发、展示、装饰公司等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设计、经营和管理工作地专门人才。
4、环境艺术设计
环境艺术设计的叫法,始于上世纪80年代末,当时的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室内设计系为仿效日本,而将院系名称由“室内设计”改成“环境艺术设计”。一时间,全国众多设计院校步其后尘、纷纷效法。
(6)互动装置艺术创意设计扩展阅读
艺术设计专业:包括平面设计专业、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电脑艺术设计专业、装潢艺术设计专业、工业设计(艺术类)、动画专业 服装设计,展示设计等。
网络艺术、三维动画、视频设计、音频艺术、互动媒体设计等。
工业设计是融合了技术、艺术、经济、文化等多种学科的综合学科。随着我国社会发展,经济文化水平提高,物质生活条件改善,人们对产品和环境的审美需求也逐步提高,产品(环境)除提供实用功能之外,还应美观大方,适合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并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一定的文化品位。
这既是人们的普遍需要,也成为了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的迫切要求。因此,致力于提高产品外观品质和宜人性的工业设计专业在我国应运而生,并在短短20多年内迅速发展,为众多企业、公司、科研单位输送产品设计、包装、展示和宣传等方面的复合型人才。
⑺ 在哪里可以学习环境艺术创意设计
可以在网上多查找一些相关院校的资料,从他们的师资、教学、专业、品牌、就业等多方指导的分析后做出自己的决定。
⑻ 新媒体艺术之互动影像装置艺术的目录
序
第一章 新媒体艺术概述
第一节 新媒体艺术
第二节 新媒体艺术的发展
1.2.1 新媒体艺术的起源
1.2.2 新媒体艺术的发展
1.2.3 新媒体艺术在国内的发展
第三节 新媒体艺术的创作形式
1.3.1 虚拟现实装置艺术
1.3.2 远程交互装置艺术
1.3.3 互动影像装置艺术
1.3.4 电子游戏和网络游戏
1.3.5 其他创作形式
第四节 新媒体艺术与技术的关系
1.4.1 新媒体艺术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
1.4.2 新媒体艺术是科学与艺术的交叉融合
第五节 新媒体艺术的主要特征
1.5.1 互动性
1.5.2 高科技性
第二章 互动影像装置艺术概述
第一节 影像艺术与装置艺术
2.1.1 影像艺术
2.1.2 影像艺术之父——白南准
2.1.3 影像艺术与装置艺术的结合
第二节 互动影像装置艺术
2.2.1 认识“互动”
2.2.2 影像
2.2.3 互动装置
2.2.4 互动影像装置艺术
第三节 互动影像装置艺术的凸显特征
第三章 互动影像装置艺术作品的结构
第一节 “互动”的方式、界面和技术
3.1.1 “互动”的方式
3.1.2 “互动”的界面
3.1.3 “互动”的技术
第二节 互动影像装置艺术作品的构成
3.2.1 互动影像装置艺术作品的基本构成
3.2.2 媒体表现子系统
3.2.3 信息检测和采集子系统
3.2.4 传输子系统
3.2.5 计算机多媒体处理子系统
第三节 互动影像装置艺术作品的创作工具
3.3.1 互动影像装置艺术创作工具
3.3.2 互动影像装置艺术作品创作中的注意事项
第四节 互动影像装置中的常见硬件
3.4.1 信息采集装置(信息输入设备)
3.4.2 效果呈现设备(输出设备)
3.4.3 数据处理设备
3.4.4 人机界面产品
第五节 常用软件介绍
3.5.1 常用图形图像编辑软件
3.5.2 常用动画编辑软件
3.5.3 常用音频编辑软件
3.5.4 常用视频编辑软件
3.5.5 常用媒体集成软件
3.5.6 虚拟现实平台软件
第四章 互动影像装置艺术创作
第一节 互动影像装置艺术创作流程
第二节 互动影像装置艺术的实施技术
4.2.1 信息检测和采集子系统
4.2.2 信息传输子系统
4.2.3 多媒体数据处理子系统
4.2.4 效果呈现子系统
第三节 信息检测和采集子系统的实施技术
4.3.1 信息与信号
4.3.2 信息采集
4.3.3 传感器技术
第四节 信息传输子系统的实施技术
4.4.1 数据传输概述
4.4.2 数据传输接口
第五节 多媒体数据处理子系统的实施技术
第六节 效果呈现子系统的实施技术
第五章 互动影像装置艺术应用和案例分析
第一节 互动影像装置艺术作品的应用案例
第二节 “虚拟鱼池”作品案例详解
5.2.1 作品创意和构想
5.2.2 系统设计分析
5.2.3 系统整体组成和功能
5.2.4 关键技术的实施
参考书籍
后记
⑼ vr+环境艺术创意设计师采用的是什么样的教学模式
专业学校一般采用的都是理论+实践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理论的真谛,让他们更好的学习。
⑽ 北京的《转媒体艺术展——中国京剧服饰艺术当代创意》展示内容有哪些
上海戏剧学院杨青青教授策划设计的展览,展览的内容有:
1)以京剧服饰急纹样图案为灵感设计的当代装置艺术
2)传统的刺绣京剧服饰样陈列及京剧刺绣解构展
3)大量由京剧服饰纹样转换的图案设计系列
4)扫二维码看京剧表演——京剧装饰纹样的蓝色青花瓷互动地砖
5)京剧纹样题材的当代综合材料作品
6)京剧图案纹样展示的影像投影装置系列
7)京剧灵感的创意家居和文创设计系列展
8)京剧灵感的创意服装系列
9)京剧纹样灵感的多种跨界材质创意首饰系列展
10)京剧服饰艺术时尚设计展
11)梅兰芳先生京剧服饰的现场展示,整体与细节展, 梅兰芳京剧展演
12)转换视频与图像作品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