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下列图示是某课外活动小组设计的制取氨气并进行氨气溶于水的喷泉实验等实验的装置示意图。
(1)2NH 4 Cl+ Ca(OH) 2 4NO+6H 2 O、2NO+O 2 =2NO 2 |
2. 大气压对许多物理实验和化学实验有着重要影响。下图是喷泉实验的装置图(图中夹持装置均已略去)。 (1
(1)2NH 4 Cl+Ca(OH) 2  CaCl 2 +2NH 3 ↑+2H 2 O〔或NH 3 ·H 2 O(浓)+CaOCa(OH) 2 +NH 3 ↑〕(2)向下排空气碱石灰 (3)将胶头滴管中的水挤入烧瓶专,然后打开属止水夹氨极易溶于水,使烧瓶内压力减小,与外界形成压力差 (4)打开止水夹,用热毛巾捂热烧瓶,赶出玻璃管中的空气,关闭止水夹;待烧瓶冷却后,再打开止水夹即可。
3. 氨水喷泉实验原理
就拿氨气氯化氢喷泉实验为例 氨气和氯化氢都极易溶于水 1体积的水可以溶解700体积的氨气和500体积的氯化氢 因此二者都是极易溶于水的物质 用500ml干燥的圆底烧瓶收集满氨气(NH3),瓶口用带玻璃尖嘴管的胶塞塞紧,玻璃管的另一端通过单孔胶塞插入盛有浓盐酸(HCl)的塑料瓶中(装置如图所示)。打开玻璃管上的止水夹,用手挤控塑料瓶,使塑料瓶中的氯化氢气体通过玻璃尖嘴进入圆底烧瓶内与氨气接触,即可形成白色的喷烟 。烧瓶内压强减少,浓盐酸会进入烧瓶,产生白色喷泉。 只要是反应能够造成压强差的反应 都可以设计为喷泉实验 或者是易溶于水的气体、不易溶于水的气体 只要能对压强造成影响 就可以 
实验原理图
4. 下列图示是学生课外活动小组设计的制取氨气并进行氨气溶于水的喷泉实验等实验的装置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
(1)学生甲用图A所示装置制备氨气,图A装置的特点是固体加热制取气体,结合实验室制氨气的原理,该法制取氨气的原理为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在加热条件下反应,2NH4Cl+Ca(OH)2 △ | .
5. 氨气溶于水的喷泉实验的具体步骤 以及实验现象 原理等 还有注意事项
实验操作:在干燥的圆底烧瓶里充满氨气,用带有玻璃管和胶头滴管(预先吸入水)的塞子塞紧瓶口,立即倒置烧瓶,使玻璃管插入剩有水的烧杯里(水利预先加入少量酚酞试液).安装好装置,打开橡皮管上的夹子,挤压滴管的胶头,使少量水进入烧瓶. 实验现象:烧杯里的溶液有玻璃管进入烧瓶,形成喷泉,烧瓶内液体呈红色. 实验结论:氨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显碱性. 实验本质原因:较大量的氨气溶于较小量的水中,使烧瓶内的气压明显小于瓶外气压,在大气压作用下,水迅速进入烧瓶,形成喷泉. 气体在水中溶解度较大,或气体与液体能剧烈反应,形成较大压强差都能做成喷泉实验,如HCL\HBr\HI\SO2\CO2用NaOH溶液吸收 注意问题:1烧瓶要干燥2氨气要充满3塞子要严密4由滴管内挤入的水不要太少
6. 制取氨气并完成喷泉实验(图中夹持装置均已略去).(1)写出实验室制取氨气化学方程式2NH4Cl+Ca(OH)2
(1)氯化铵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氨气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NH4Cl+Ca(OH)2 △ | .
7. 求氨气喷泉实验的基本操作步骤
高中化学抄第2册的氨这一节是这样讲的: 在干燥的圆底烧瓶力充满氨气,用带有玻璃管和滴管(滴管力预先吸入水)的塞子塞紧瓶口。立即倒置烧瓶,使玻璃管插入盛水的烧杯里(水里事先加入少量的酚酞试液),把实验装置装好后。打开橡皮管的夹子,挤压滴管的胶头,使少量的水进入烧瓶。观察现象。 可以看到,烧杯里的水由玻璃管进入烧瓶,形成喷泉,烧瓶内液体呈红色。 从上面的实验可以看出,氨极易溶于水,经试验测定,在常温,常压下,一体积的水中能溶解700体积的氨。
8. 某同学想在实验室用加热固体的方法制取一瓶氨气,并进行喷泉实验.他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图2中的夹
(1)固体加热需要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市场的水倒流回试管底部炸裂试管,氨气是比空气轻的极易溶于水的气体,需要用向下排气法收集,装置中的粗物是:大试管管口向上倾斜,集气瓶中收集氨气向上排气法收集; 故答案为:大试管管口向上倾斜,集气瓶中收集氨气向上排气法收集; (2)实验室用熟石灰和氯化铵在加热条件下反应制备氨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2NH4Cl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