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弹性波的实验研究
它是理论研究的基础。在电子技术出现以前,介质中弹性波传播的实验主要用于地震波的侦测和声学中可闻频率振动的研究。现代电子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弹性波的实验研究。下面是两个最早的普遍使用的实验装置:
①霍普金森压杆
B.霍普金森是最早在实验室条件下应用电子技术研究弹性波传播的学者之一。为了纪念他的工作,把他在实验中所用的试件命名为霍普金森压杆。他通过实验研究炸药爆炸或子弹撞到坚硬表面时,压力随时间变化的规律。霍普金森压杆为一圆柱形钢杆,长约1米,直径为2.5厘米,由四条线挂成水平位置,这些线可以在垂直面内摆动。在杆的一端加上一个短的柱形颗粒称为测时器,而瞬变压力作用在杆的另一端。测时器和杆直径相同,并且是用同一种钢材制造的。当压缩脉冲由一端传至测时器一端时,在测时器的自由端面上反射成拉伸脉冲,使测时器飞离杆端。测出测时器的动量,就可算出压力与时间的关系。
②戴维斯压杆
R.M.戴维斯首先设计了包括一个压杆(后称为戴维斯压杆)的电测实验装置,该装置能连续记录由压力脉冲引起的自由端的纵向位移,并可直接测到位移-时间曲线,再经微分,即可得到脉冲压力-时间曲线。
霍普金森压杆和戴维斯压杆都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压杆内任何点的应力不能超过所用钢材的弹性极限;二是压力变化引起的压缩脉冲的波长同压杆半径相比要足够大。
『贰』 考研难度比较:北航/西工大/中科院
看专业了,如果你要报的是北航或者西工大的优势专业,那么中科院容易些。如果你报的是这两个学校一般的专业,西工大好考的多。进北航希望不大,除非你成绩非常突出,并且在北航有关系。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Institute of Mechanics,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创建于1956年,是以钱学森先生工程科学思想建所的综合性国家级力学研究基地。钱学森、钱伟长为第一任正、副所长;郭永怀副所长曾长期主持工作;继任所长为郑哲敏、薛明伦、洪友士、樊菁、秦伟,现任所长刘桂菊。
力学所设有5个实体实验室:非线性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LNM)、高温气体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LHD)、中国科学院微重力重点实验室(NML)、中国科学院流固耦合系统力学重点实验室(LMFS)、宽域飞行工程科学与应用中心。
力学所主要研究方向为:微尺度力学与跨尺度关联,高温气体动力学与跨大气层飞行,微重力科学与应用,海洋工程、环境、能源与交通中的重大力学问题,先进制造工艺力学,生物力学与生物工程等。
力学所共有在职职工490余人,其中科技人员400余人。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7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研究员80余人,副研究员、高级工程师和高级实验师180余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8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人。
科研条件:
1、科研设备
力学所拥有复现高超声速飞行条件激波风洞、高速列车动模型实验平台、油气水三相流模拟实验装置、微重力落塔、流固土耦合力学实验系统平台、激光制造工艺力学实验研究系统、JF10氢氧爆轰高焓激波风洞、纳米薄膜光谱成像仪等特色科研装备。
研究所公共技术服务中心拥有系列材料试验机、纳米力学测试系统、透射/扫描电子显微镜、PIV测试系统、系列高速摄像机、一级轻气炮与霍普金森杆、激光智能制造平台、高能冲击磁控溅射等离子体发生与成膜控制平台、航天有效载荷热力环境试验平台及微重力落塔等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和配套实验平台。
2、馆藏资源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图书馆1956年由首任所长钱学森先生创建。据2016年9月研究所官网显示,图书馆馆藏文献以固体力学、流体力学、爆炸力学、岩土力学、生物力学、热学-力学、能源和环境中的力学、流变学等为主,也适当搜集了相关学科(如数学、物理、化学、技术科学、电子学等)书刊。
共有外文图书18600余册,中文图书17000余册,中文刊合订本5800余册,西文、日文、俄文期刊合订本25000余册。中文现刊50余种,外文现刊60余种,报纸16份。多种力学类核心期刊收藏齐全。资料室收藏学位论文、博士后出站报告和内部资料等。
力学所开通了ISI Web of Knowledge、Elsevier、Springer等30余种网络数据库,并与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建立了全文传递服务。中西文图书和期刊可全天候网络查询。研究所与国内有关大学、科研院所建立了馆际互借关系。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中科院力学所
『叁』 求一份霍普金森压杆实验报告
这里有抄一份霍普金森压杆实验报告,只是不是软材料的
http://blog.163.com/test_house/blog/static/24544203920152943215574/
『肆』 什么是霍普金森拉杆,有没有详细的论文介绍
是一种实验设备
『伍』 求助,急! (关于霍普金森杆动态压缩,数据处理)
像霍普金森压杆可以轻松的获得10的俯揣碘废鄢肚碉莎冬极3次方以上的应变率,而对于几百几十的应变率,它是做不到的。而一般的准静态加载装置也不会有这么高的应变率,于是材料中应变率的实验对仪器要求就比较高了。有些动态拉伸试验机是可以做到的。
『陆』 沈阳或者周围城市哪有可以做材料动态性能测试的设备落锤和霍普金森压杆(SHPB)
谢谢各位的信息,不过我测的是一种泡沫金属的动态力学性能,普通的落锤不符合要求,哈工大的落锤冲击试验机是不错,国内好像就哈工大和航天五院有,但我是外校的估计是排不上队。另外我需要的霍普金森压杆(SHPB)得是大直径的。楼上说东大材冶学院有?我找一年多了也没找到啊,再哪个所啊,哪个老师的设备,有没有他电话?
『柒』 霍普金森杆
霍普金森杆 一词源于英语 Hopkinson bar,只有国外的一些资料,你可以参照一下。最后你还可以参考Gray, George T.所著现收藏于美国洛杉矶国家图书馆一本叫《Classic Split-Hopkinson Pressure Bar Testing》的书
Split-Hopkinson pressure bar
The split-Hopkinson pressure bar is an apparatus for testing the dynamic stress-strain response of materials.
History
The split-Hopkinson pressure bar was first suggested by Bertram Hopkinson in 1914 as a way to measure stress pulse propagation in a metal bar. R.M. Davies and H. Kolsky refined Hopkinson's technique by using two Hopkinson bars in series, now known as the split-Hopkinson bar, to measure stress and strain. Later modifications have allowed for tensile, compression, and torsion testing.
Compression testing
For compression testing, two symmetrical bars are situated in series, with the sample in between. The first bar is the incident bar, which is struck by a striker bar ring testing. The striker bar is fired from a gas gun. The second bar is the transmitted bar, which collides with a momentum trap (typically a block of soft metal). Strain gages are mounted on both the incident and transmitted bars.
Tension testing
For tension testing the setup is essentially the same, except the gas gun fires the incident bar away from the sample. The momentum trap is also switched to the side of the incident bar.
References
Gray, George T. "Classic Split-Hopkinson Pressure Bar Testing." Los Alamos National Laboratory.
『捌』 谁有霍普金森压杆实验过程的视频
霍普金森压杆实验演示与数据处理http://v.youku.com/v_show/id_XOTM5Mjc1NTk2.html 网络云
『玖』 求霍普金森压杆数据处理资料
霍普金森压杆视频实验演示与数据处理 http://v.youku.com/v_show/id_XOTM5Mjc1NTk2.html
希望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