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图所示是“测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图,实验中斜面应保持很小的坡度是为了便于准确地测量_ _
如图所示装置中,初速度既为要求的平均速度,但是因为试验中存在着误差(在小车沿轨道行内径时,会受容到轨道、车轮轴等产生的阻力,导致速度变化),所以需要保持很小的坡度尽量抵消阻力产生的负加速度,减小误差。即“便于(更)准确地测量时间。”
这道题哪个老师出的,这么非主流?他去教语文算了,堂堂物理学题目还玩文字游戏。
『贰』 如图是测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斜面应选择较______的坡度;实验中金属片的作用是______便于准确测量______
实验中斜面应保持较小的坡度,这是为了便于测量时间;实验中金属片的作用版是使小车在同一位置权停下,便于准确测量小车移动的距离;
据图可以看出,小车上半段的时间是3s,下半段的时间是2s,所以据v=
可知,s相同,下半段的时间短,故下半段的平均速度大;
据图可知,全程的路程是S
1,总时间是5s,故故全程的平均速度是:v=
=
=0.2m/s;
故答案为:小;使小车在同一位置停下;小车移动的距离;小于;0.2m/s;
『叁』 、如图所示是“测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图,实验中斜面应保持很小的坡度是为了便于准确地测量_ _
因为你可以有反应时间,如果太短一秒就到怎么能反应过来
『肆』 如图所示,是测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此实验的实验原理是:v=stv=st.
(1)此抄实验的实验原理是袭:v=
.
(2)要完成此实验,需要用刻度尺测量小车运动的路程,用秒表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所以用到的测量工具有刻度尺和秒表.
(3)为了把路程和时间测量的正准确,需使斜面的坡度缓一些,这样可以让小车运动速度较慢,并且使小车运动距离较长,这样速度和时间的测量误差都会小些.
故答案为:(1)v=
;(2)刻度尺;秒表;(3)使斜面的坡度缓一些,并且使小车运动距离较长.
『伍』 小明在“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图中
(1)该实验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v=
;
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内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容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斜面坡度应较小;
(2)由图知,小车通过AB段的路程:S
AB=4.00cm;BC段的时间:t
BC=1s,
小车通过全过程走的路程s
AC=9.00cm=0.09m,所用的时间t
AC=3s,所以v
AC=
=
=0.03m/s.
故答案为:(1)v=
;小;(2)4.00;1;0.03.
『陆』 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设计如图的实验装置:小车从斜面顶端静止滑下,图中数字分别表示小车
(1)公式v=
既能用于匀速直线运动求速度,又能用于变速直线运动求平均速度.
(2)若要计版时方便权,应使斜面的坡度小一些,使小车在斜面上通过的时间更长.
(3)小车运动距离s
AC=20cm=0.2m,t
AC=3s,
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
v=
=
=0.067m/s;
前半程:s
AB=0.1m,t
AB=2s,
前半程的平均速度:
v
AB=
=
=0.05m/s;
后半程s
BC=0.1m,t
BC=1s,
v
BC=
=
=0.1m/s,
∴小车通过前半路程的平均速度小于小车通过后半路程的平均速度.
(4)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小,由公式v=
知,平均速度会偏大;
(5)由图象中小车的运动轨迹可知,小车运动的速度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变大是图象C,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v=
;(2)小;(3)0.067;小于;(4)小;大;(5)C.
『柒』 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 mm)的斜面顶
(1)v=s/t (2)小(3)S AB =40.0cm, t BC =1s, V AB =0.2m/s, V BC =0.5m/s (4)大变速直线(5)大
『捌』 如图是小刚测小球从斜面槽滚下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图,B是斜面AC的中点用刻度尺量程AB=48cm,右方秒表内
A到B的距离SAB=0.48m,从A到B经过的时间是tAB=4s, 从A到B的平均速度VAB===0.12m/s. A到C的距离SAC=0.96m从A到C经过的时间是tAC=6s, 从A到C的平均速度VAC===0.16m/s. 所以VAB<VAC. 路段 | 路程(m) | 运动时间(s) | 平均速度(m/s) | AB | 0.48 | 4 | 0.12 | AC | 0.96 | 6 | 0.16 | 故答案为:0.48,4,0.12,0.96,6,0.16,小于.
『玖』 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
(抄1)V=S/t;(2)刻度尺;(3)较小;便于时间的测量;(4)0.3m/s.
『拾』 小东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由
(1)该实验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v= ,需要利用刻度尺测量距离,利版用停表测量运动时间权. (2)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斜面坡度应较小. (3)由图知,小车通过BC的路程为s AB=5.0cm; 小车通过BC段的时间t BC=15:35:23-15:35:22=1s; 小车通过全过程走的路程s AC=10.0cm=0.1m,所用的时间t AC=15:35:23-15:35:20=3s, 所以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 = ≈0.03m/s. (4)计时晚,所计时间偏小,用公式v= 算出的速度偏大. 故答案为:(1)v= ;刻度尺;停表;(2)缓;(3)5.0;1;0.03;(4)大.
与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图相关的资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