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开展防雷装置安全检测的目的是什么
根据国家气象法和各地气象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已建建筑物防雷装置需要进行安全检测版,一般情况易权燃易爆等危险场所需要半年一次检测,其他一般建筑一年一次检测。
其主要目的是确保现有的防雷装置安全有效运行,因为防雷装置随着时间推移和损坏因素影响,有可能出现防雷装置失效,定期的安全检测就是为了及时发现问题,以便于及时弥补,保证防雷装置持续有效运行。损害情形例如:接地体腐蚀断裂;接闪器腐蚀断裂、倒伏;新增屋面金属构件、设备;电源、信号避雷器失效等等情况。
㈡ 为什么要对建筑物防雷装置的安全性能进行检测
建筑物的防雷装置分为防直击雷、侧击雷和感应雷装置三大部分。雷电直接击中建筑物称为直击雷击;击中天面以下,地面以上为侧击雷击;因雷电电磁感应作用形成的过电压经各类金属管道、电缆线或信号线等损坏建筑物内的电器设备称之为感应雷击。直击雷、侧击雷的防护主要是使击在建筑物上的强大雷电流,沿建筑物柱筋或外设引下线泄入大地,从而保护建筑物本身不受雷击损害;感应雷的防护是通过受电信连接屏蔽等手段阻止雷电脉冲通过金属管道、线缆进入建筑物,从而保护建筑物内各类电器设备免遭雷击。
据省防雷减灾中心多年调查发现:由于有的单位和个人防雷安全意识淡薄,对防雷装置的概念缺少全面的认识,对防雷装置安全性能是否合格更是缺乏深入了解,使得许多建筑物因避雷带、引下线锈断、接地装置腐蚀、接地电阻不达标、防感应雷措施不完善等隐患不能被及时发现和整改而遭受雷击的事件经常发生。为确保建筑物免遭雷击损失,定期对其防雷装置进行安全性能测试,及时发现并消除雷击隐患十分重要。当前,对防雷装置进行定期检测工作已纳入法制管理多年,各单位更应积极配合防雷减灾管理部门做好本单位的防雷装置检测工作。
㈢ 防雷检测主要都检测什么
1、检测防雷装置的有效性,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等的连通性。
2、接地系统的有效接地电阻,要求≤10Ω。
3、电源防雷系统的对地绝缘阻抗是否在允许值,接地系统是否牢靠,瞬时钳压数值是否有变化等。
4、信息系统信号防雷系统,对于连接的电阻是否属于参数允许值,瞬时钳压数值是否有变化,对地绝缘电阻的正常值等。
一般的防雷检测基本是有这些方面的,还要根据属地的地方性要求,毕竟高雷暴地区的要求会高一些。
(3)防雷装置检测重要性扩展阅读:
进行防雷装置现场检测前的准备工作称为事前检查。在进行防雷装置检测前应对所使用的检测仪器、仪表和测量工具进行检查,检查的内容如下。
(1)仪器仪表鉴定或校准
检查仪器、仪表鉴定证书、校准证书是否在有效期的范围内,一般要求每台检测仪器、仪表要纳入计量的检测,检测单位可委托有计量认证资质的检定单位进行常规的计量检测,检测合格的,由检定单位核发给每台仪器、仪表一张计量认证合格证。
(2)检査仪器仪表电池
检査仪器、仪表所使用的电池是否在正常值范围,如果电池的电压不足,则应立即更换新的电池如遇到在检测中仪器、仪表的电池电力不足时,建议随身携带一组与仪器、仪表相配套的备用电池。
(3)检查检测设备外观及其附属设备
检査检测用测试线绝缘层是否有破损,如果有破损则应更换或采用绝缘胶带对破损的部位进行处理,避免让裸露的金属线在检测过程中碰到带电物体或接地体产生危及人身安全或影响检测数据情况出现如果发现检测线某处断开,可用万用电表的电阻挡寻找检测线断开位置并做处理,以免影响检测工作。
㈣ 防雷检测有必要做吗
当然有必要做的!二类建筑物防雷检测一年一次;易燃易爆场所一类防雷检测项目,一年检测两次!但是不能随便找个人做,防雷检测首先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组成的团队,其次要有先进的设备进行精确策略电阻,最后还要能对测量数据进行分析,并出具整改意见。整个环节缺一不可,看你所在哪个省份,找每个省比较好的防雷检测公司,如:黑龙江的雷安防雷、贵州的英那维特、湖南的赫欧等
㈤ 设备为什么要进行防雷检测
直接涉及建筑物以及建筑物内电子系统的雷击隐患。
防雷装置检测直接涉及建专筑物以及建筑物内电子系统属的雷击隐患,任何一个部位的检测疏忽都有可能引起雷击事故和灾难的发生,雷电防护装置的检测就显得越来越重要,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防雷装置的检测根据被检建筑物的情况又分为首次检测和定期检测。未经具有防雷检测资质的机构检测过的建筑物或虽然经过具有防雷检测资质的机构检测过,但该建筑物已超过规定的检测周期。
(5)防雷装置检测重要性扩展阅读:
防雷装置检测的相关要求规定:
1、建筑物或线路屏蔽在抵御雷击电磁脉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这种作用的大小,也就是屏蔽效能的多少直接影响到电子系统抵御雷击电磁脉冲的能力。
2、检查平行或交叉敷设的管道、构架和电缆金属外皮等长金属物,其净距小于规定要求值时的金属线跨接情况。如已实线跨接,则应进一步检查连接质量、连接导体的材料和尺寸,并测量其接地电阻值。
㈥ 防雷在防灾减灾工作中的重要性
雷电是一种自然灾害天气,它发生在因强对流天气而形成的雷雨云之间或雷雨云与大地之间的强烈放电现象。自然界的雷击主要有直击雷和感应雷两种,在雷暴活动区域内,直击雷是指雷云直接通过人体,建筑物或设备等对地放电所产生的电击现象,此时雷电的主要破坏力在于电流特性而不在于放电产生的高电位。雷电击中人体、建筑物或设备时,强大的雷电流转变成热能。雷击放电的电量大约为25~100C。据此估算,雷击点的发热量大约500~2000J。该能量可以熔化50~200mm3的钢材。因此雷电流的高温热效应将灼伤人体,引起建筑物燃烧,使设备部件熔化。
在雷电流流过的通道上,物体水分受热汽化而剧烈膨胀,产生强大的冲击性机械力。该机械力可以达到5000~6000N,因而可使人体组织,建筑物结构、设备部件等断裂破碎,从而导致人员伤亡、建筑物破坏,以及设备毁坏等;感应雷是指雷电在雷云之间或雷云对地的放电时,在附近的户外传输信号线路、埋地电力线、设备间连接线和电磁感应侵入设备,使串联在线路中间或终端的电子设备遭到损害。
感应雷虽然没有直击雷猛烈,但其发生的几率比直击雷高得多。直击雷只发生在雷云对地闪击时才会对地面造成灾害,而感应雷则不论雷云对地闪击或者雷云对雷云之间闪击,都可能发生并造成灾害。此外直击雷一次只能袭击一个小范围的目标,而一次雷闪击都可以在较大的范围内多个小局部同时产生感应雷过电压现象并且这种感应高压可以通过电力线、电话线等传输到很远,致使雷害范围扩大。
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电子设备日益向自动化、多功能和智能化方向发展,大规模集成电路等微电子器件的大量使用,都存在防雷电冲击能力弱的问题。因此电子设备在日常运行中常常被雷电击坏,甚至造成系统瘫痪和人员伤亡。因此加强对雷电灾害的关注,积极采取切实有效的防护措施是十分必要的。现代防雷分为外部防雷和内部防雷。
所谓外部防雷就是防直击雷(不包括防止防雷装置受到直接雷击时向其它物体的反击),内部防雷包括防雷电感应、防反击以及防雷电波侵入和防生命危险。
外部防雷装置(即传统的常规避雷装置)由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三部分组成。接闪器(也叫接闪装置)有三种形式:避雷针、避雷带和避雷网,它位于建筑物的顶部,其作用是引雷或叫截获闪电,即把雷电流引下。引下线,上与接闪器连接,下与接地装置连接,它的作用是把接闪器截获的雷电流引至接地装置。接地装置位于地下一定深度之处,它的作用是使雷电流顺利流散到大地中去。
内部防雷装置的作用是减少建筑物内的雷电流和所产生的电磁效应以及防止反击、接触电压、跨步电压等二次雷害。除外部防雷装置外,所有为达到此目的所采用的设施、手段和措施均为内部防雷装置,它包括等电位连接设施(物)、屏蔽设施、加装的避雷器以及合理布线和良好接地等措施。
现代防雷技术强调全方位防护,综合治理,建立一套完整的防雷系统,并把防雷看做一个系统工程。应符合GB50057-94(2000年版)《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对电源系统、信号系统、地电位反击等各个方面作好雷电防护工作,形成一套由室外到室内雷电防护体系,通过防雷产品的有效动作来防止雷电波侵入设备,形成等电位保护结构,其设备在雷电环境中安全可靠工作,确保国家、人民财产得到安全保障。防雷工程主要包括六项重要因素:
1、接闪功能: 指实现接闪功能所应具备的条件,包括接闪器的形式(避雷针、避雷带和避雷网)、耐流耐压能力、连续接闪效果、造价以及接闪器与建筑物的美学统一性等。
2、分流影响: 指引下线对分流效果的影响。引下线的粗细和数量直接影响分流效果,引下线多,每根引下线通过的雷电流就小,其感应范围就小。引下线相互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规范中的规定。当建筑物很高,引下线很长时,应在建筑物的中间部位增加均压环,以减小引下线的电感电压降。这不仅可以分流,而且还可以降低反击电压。
3、均衡电位: 指使建筑物内的各个部位都形成一个相等的电位,即等电位。若建筑物内的结构钢筋与各种金属设置及金属管线都能连接成统一的导电体,建筑物内当然就不会产生不同的电位,这样就可保证建筑物内不会产生反击和危及人身安全的接触电压或跨步电压,对防止雷电电磁脉冲干扰微电子设备也有很大的好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物最具备实现等电位的条件,因为其内部结构钢筋的大部分都是自然而然地焊接或绑扎在一起的。为满足防雷装置的要求,应有目的地把接闪装置与梁、板、柱和基础可靠地焊接、绑扎或搭接在一起,同时再把各种金属设备和金属管线与之焊接或卡接在一起,这就使整个建筑物成为良好的等电位体。
4、屏蔽作用: 屏蔽的主要目的是使建筑物内的通信设备、电子计算机、精密仪器以及自动控制系统免遭雷电电磁脉冲的危害。建筑物内的这些设施,不仅在防雷装置接闪时会受到电磁干扰,而且由于它们本身灵敏性高且耐压水平低,有时附近打雷或接闪时,也会受到雷电波的电磁辐射的影响,甚至在其他建筑物接闪时,还会受到从该处传来的电磁波的影响。因此应尽量利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内的钢筋,即建筑物内地板、顶板、墙面、及梁、柱内的钢筋,使其构成一个六面体的网笼,即笼式避雷网,从而实现屏蔽。由于结构构造的不同,墙内和楼板内的钢筋有疏有密,钢筋密度不够时,设计时应按各种设备的不同需要增加网格的密度。良好的屏蔽不仅使等电位和分流这两个问题迎刃而解,而且对防御雷电电磁脉冲也是最有效的措施。此外,建筑物的整体屏蔽还能防球雷、侧击和绕击雷的袭击。
5、接地效果: 指接地效果的好坏。良好的接地效果也是防雷成功的重要保证之一。每个建筑物都要考虑哪种接地方式的效果最好和最经济。当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物符合规范条件时,应利用基础内的钢筋作为接地装置。当达不到规范中规定的条件或基础包在防水卷材层内时,可做周圈式接地装置,但应将周圈式接地装置预先埋在基础槽的最外边(不必离开建筑物3m以外)。接地体靠近基础内的钢筋有利于均衡电位,同时还可节省为挖深沟所花费的人力和物力。在基础完工后再挖深沟则易影响基础的稳定性。
对砖混结构建筑物,必须做独立引下线并采用独立接地方式。当土壤电阻率大,使用接地极较多时,也可做周围式接地装置。因为周圈式接地装置的冲击阻抗小于独立接地装置的冲击阻抗,而且有利于改善建筑物内的地电位分布,减小跨步电压。采用独立式接地方式时,以钻孔深埋接地极(约4~12m)的效果为最好,深孔接地极容易达到地下水位,且能减少接地极的用钢量。
6、合理布线: 指如何布线才能获得最好的综合效果。现代化的建筑物都离不开照明、动力、电话、电视和计算机等设备的管线,在防雷设计中,必须考虑防雷系统与这些管线的关系。为了保证在防雷装置接闪时这些管线不受影响:
首先,应该将这些电线穿于金属管内,以实现可靠的屏蔽;
其次,应该把这些线路的主干线的垂直部分设置在高层建筑物的中心部位,且避免靠近用作引下线的柱筋,以尽量缩小被感应的范围。在管线较长或桥架等设施较长的路线上,还需要两端接地;
第三,应该注意电源线、天线和屋顶高处的彩灯及航空障碍灯等线路的引入做法,防止雷电波侵入。除考虑布线的部位和屏蔽外,还应在需要的线路上加装避雷器、压敏电阻等浪涌保护器。因此,设计室内各种管线时,必须与防雷系统统一考虑。
㈦ 浅谈如何做好防雷装置定期检测工作
1、把好防雷设施施工图技术审查关
2、做好新建防雷装置分段检测和总回体检测工作
3、做好旧建筑答物防雷装置定期检测工作
4、做好防雷相关行政审批工作(设计审核、竣工验收)
5、做好防雷工程施工工地巡视和执法监察工作
关键是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规定并将其流程化,然后按照工作流程严格执行!
㈧ 防雷装置检测是必须的吗
防雷装置检测是必须的,根据中国气象局第24号令《防雷减灾管理办法(修订版)》第四章权 防雷检测 第十九条: 投入使用后的防雷装置实行定期检测制度。防雷装置应当每年检测一次,对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场所的防雷装置应当每半年检测一次。
㈨ 建筑物分类对防雷装置检测的意义
建筑物的防雷装置分为防直击雷、侧击雷和感应雷装置三大部分。雷电直接击中建内筑物称为直击容雷击;击中天面以下,地面以上为侧击雷击;因雷电电磁感应作用形成的过电压经各类金属管道、电缆线或信号线等损坏建筑物内的电器设备称之为感应雷击。直击雷、侧击雷的防护主要是使击在建筑物上的强大雷电流,沿建筑物柱筋或外设引下线泄入大地,从而保护建筑物本身不受雷击损害;感应雷的防护是通过受电信连接屏蔽等手段阻止雷电脉冲通过金属管道、线缆进入建筑物,从而保护建筑物内各类电器设备免遭雷击。
据省防雷减灾中心多年调查发现:由于有的单位和个人防雷安全意识淡薄,对防雷装置的概念缺少全面的认识,对防雷装置安全性能是否合格更是缺乏深入了解,使得许多建筑物因避雷带、引下线锈断、接地装置腐蚀、接地电阻不达标、防感应雷措施不完善等隐患不能被及时发现和整改而遭受雷击的事件经常发生。为确保建筑物免遭雷击损失,定期对其防雷装置进行安全性能测试,及时发现并消除雷击隐患十分重要。当前,对防雷装置进行定期检测工作已纳入法制管理多年,各单位更应积极配合防雷减灾管理部门做好本单位的防雷装置检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