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化学里,在氨气的实验室制法的最后,多余的氨气要吸收掉(可以在导管口放一团用水或用稀硫酸浸润的棉花球
㈡ 下列实验装置、选用的试剂或实验操作中,都正确的是()A.实验室用装置制取氨气B.用装置吸收氨气,
A.NH4Cl固体受热分解生成NH3和HCl,而当温度降低时,NH3和HCl又重新化合成固体NH4Cl,得到气体的机会不多,故A错误;
B.氨气极易溶于水按照装置图,倒扣的漏斗可防止倒吸,故B正确;
C.量筒不能用来稀释或配制溶液,故C错误;
D.碳酸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将二氧化碳除掉,不符合除杂原则,故D错误.
故选B.
㈢ 氨气吸收装置的一些问题
有问题吧,应该是右图正确才对。有机溶剂使试管口与水分开,防止气体溶解度过大,使水顺着导管进入反应器皿。故可防倒吸。
㈣ 化学实验室制取氨气的装置图,高悬赏
实验室,常用铵盐与碱作用特性制备氨气:
2NH4Cl+Ca(OH)2===2NH3↑+CaCl2+2H2O↑
实验说明:
1.建议在做氨的制取实验前,增加装置气密性的检查。为避免残留在导管里的水影响下一步的实验,可在导管的末端连接带有玻璃弯管的胶皮管。
用氯化铵与氢氧化钙反应制氨时,反应生成的氯化钙易与氨结合生成氨合物CaCl2·8NH3而损失部分氨。因此在反应中氢氧化钙应稍过量。反应混合物要迅速混合均匀,以防止氯化铵在加热过程中分解产生氯化氢和氨,使收集的气体中有白烟(NH4Cl)。
制取氨时最好用新制备的消石灰。放置较久的消石灰因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含有一定量的碳酸钙,这样的消石灰不适用。如果用生石灰粉末代替消石灰,制得的氨比较干燥。用碱石灰代替消石灰,可使反应速率加快。
2.因为氨的密度小于空气,所以玻璃导管口应伸到试管的底部,以利于排净试管中的空气。试管口堵一小块疏松的棉花,目的是为了防止氨逸出。装有氯化铵与氢氧化钙混合物的大试管口应向下倾斜,以防止试管在加热过程中炸裂。
3.用小火加热,以免产生的氨的速率过大。
4.收集满氨后,在玻璃导管口上盖一小块蘸有稀硫酸的棉花,目的是为了使硫酸与氨反应生成(NH4)2SO4,防止氨逸出。
㈤ 如图是实验室制氨气的装置图,请回答:①写出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②收集氨气用______
(1)2NH4Cl+Ca(OH)2=加热=CaCl2+2NH3↑+2H2O
(2)向下排空气法
(3)碱石灰
(4)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5)氨气逸出,污染环境
①实验室用氯化铵和碱石灰反应制取氨气,即碱与盐反应生成新碱和新盐,化学方程式为:2NH4Cl+Ca(OH)2=加热=CaCl2+2NH3↑+2H2O。
②应为氨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所以要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氨气。
③反应过程中会产生水,使氨气中混有水蒸气,可用碱石灰吸收水蒸气,但是不能用氯化钙和无水硫酸铜,因为它们均与氨气反应。
④检验氨气是否集满,可以利用氨气的水溶液显碱性,即用“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也可以用氨气遇浓盐酸产生白烟,即“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放在瓶口,产生白烟”。
⑤在收集氨气时氨气温度比空气温度高,收集的氨气的浓度小,容易逸出,因此在瓶口塞一团棉花,目的是防止氨气逸出,污染环境,一般利用浸有稀硫酸的棉花团堵住试管口。
(5)实验装置氨气的吸收扩展阅读:
氨气的化学性质:
(1)跟水反应,氨在水中的反应可表示为:NH3+H2O=NH3·H2O
(2)跟酸反应,NH3+HNO3===NH4NO3,2NH3+H2SO4===(NH4)2SO4
(3)在纯氧中燃烧,4NH3+3O2==点燃==2N2+6H2O
(4)催化氧化,4NH3+5O2=催化剂加热=4NO+6H2O,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是工业制硝酸的第一步。
(5)与碳的反应,NH3+C=加热=HCN+H2(剧毒氰化氢)
(6)液氨的自偶电离为:,2NH3==(可逆)NH2+ NH4K=1.9×10^-30(223K)
(7)取代反应取代反应的一种形式是氨分子中的氢被其他原子或基团所取代,生成一系列氨的衍生物。另一种形式是氨以它的氨基或亚氨基取代其他化合物中的原子或基团,例如:
COCl2+4NH3==CO(NH2)2+2NH4Cl
HgCl2+2NH3==Hg(NH2)Cl+NH4Cl
这种反应与水解反应相类似,实际上是氨参与的复分解反应,故称为氨解反应。
㈥ 下列实验装置设计正确、且能达到目的是()A.实验I:可用于吸收氨气,并能防止倒吸B.实验Ⅱ:静置
A.氨气极易溶于水,有缓冲装置的能防止倒吸,该装置中苯没有缓冲作用,所以不能防止倒吸,回故A错误;答
B.浓硫酸具有吸水作用,可导致有晶体析出,故B正确;
C.浓硫酸稀释时放出大量的热,导致配制溶液不准确,容量瓶只能配制溶液,不能稀释或溶解药品,故C错误;
D.蒸馏时温度计测量馏分温度,所以温度计最低端要放置在蒸馏烧瓶支管口处,故D错误;
故选B.
㈦ 实验室中用什么吸收多余的氨气
蒸馏水就可以 不过要记得加防倒吸装置
㈧ 实验室制取少量氨气装置
A.NH 4 Cl固体受热分解生成NH 3 和HCl,而当温度降低时,NH 3 和HCl又重新化合成固体NH 4 Cl,气体进入干燥管的机会内不多容,故A错误;
B.常温下,1体积水能溶解700体积氨气,氨气极易溶于水,按照装置图水会发生倒吸,故B错误;
C.向CaO中滴加浓氨水,CaO遇水生成Ca(OH) 2 ,同时放出大量热量,使浓氨水中的氨气逸出,故C正确;
D.装置中试管口处应塞一团棉花,氨气防止与空气对流,得不到纯净的氨气,故D错误;
故选C.
㈨ 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的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是()A.所示装置可干燥、收集氨气,并吸收多余的氨B
A.氨气与碱不反应,可用碱石灰干燥,密度比空气小,可利用向下排空气收集,极易溶于水,则利用倒扣的漏斗防止倒吸,图中装置合理,故A正确;
B.乙醇与水不分层,萃取剂选择不合理,不能利用分液漏斗分离,故B错误;
C.乙醇易挥发,乙醇、乙烯均能被高锰酸钾氧化,装置不能证明乙醇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了乙烯,应排除乙醇的干扰,故C错误;
D.Fe为阴极,不能失去电子生成亚铁离子,应将Fe与电源正极相连,故D错误;
故选A.
㈩ 实验室模拟合成氨和氨催化氧化的流程如下,气体混合的装置如图甲所示,合成氨的装置如图乙所示,氨吸收和
(1)实验室可用抄饱和亚袭硝酸钠(NaNO2)溶液与饱和氯化铵溶液经加热后反应制取氮气,是溶液与溶液反应,应选择C装置,制取氢气不需要加热,应选用A装置;
故答案为:C;A;
(2)氮气和氢气通过甲装置,甲装置中的浓硫酸可以将氮气和氢气干燥,同时可以根据甲装置中冒气泡的速率来控制气体流量,混合气体,
故答案为:干燥气体;通过观察气泡控制气体比例和气流速度;
(3)合成氨的化学方程式为:N2+3H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