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用自 准 直 法 测 量 凹 透 镜 焦 距
可以用自准直法能测凹透镜的焦距。
当发光点(物)处在凸透镜的焦平面时,它发出的光线通过透镜后将为一束平行光,若与光抽垂直的平面镜将此平行光反射回去,反射光再次通过透镜后仍会聚于透镜的焦平面上,其会聚点将在发光点相对于光轴的对称位置上,就可以测得焦距。
自准直是利用光学成像原理使物和像都在同一个平面上的方法,自准直法可使对准和调焦精度提高一倍,在某些情况下,如干涉测量,自准直法可以使测量误差减少一倍。
(1)自准直法实验装置扩展阅读:
实验原理
当发光点(物)处在凸透镜的焦平面时,它发出的光线通过透镜后将为一束平行光,若与光抽垂直的平面镜将此平行光反射回去,反射光再次通过透镜后仍会聚于透镜的焦平面上,其会聚点将在发光点相对于光轴的对称位置上。
实验器材:
1、带有毛玻璃的白炽灯光源S
2、物屏P:SZ-14
3、凸透镜L:f=190mm(f=150mm)
4、二维调整架:SZ-07(或透镜架SZ-08)
5、平面反射镜M
6、通用底座:SZ-04
7、二维底座:SZ-02
B. 无穷远物体要通过自准直法实验获得无穷远物体,除了光源,物体,还需要什么器材
无穷远物体要通过自准直法实验获得无穷远物体,除了光源,物体,还需要什么器材
结论来说,题主的「光源、我的眼睛、以及物体的高光这三者之间的夹角是固定的」观点是不对的,这个夹角仍然近似地遵循光线反射定律,就如同镜面反射一样。题主若有条件可以亲自实验一下,比如放一个球,固定自己的眼睛,然后移动光源(当然固定光源然后移动眼睛也是一样的),观察球上的高光的变化。
而题主说的「我觉得高光的部分更亮,是因为这一块反射了更多光子到我眼睛里」,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对的,具体说明可以看下面。
至于题主说推荐的书,恕我先卖个关子,放到最后吧。
C. 如何用自准直法测量三棱镜顶角
使用全自动折射仪,在这种仪器上用最小偏向角法或自准直法测折射率时能自动寻的,测量结果也能自动处理。测定波长范围可扩展到紫外和红外(0.2~15微米)。
当发光点(物)处在凸透镜的焦平面时,它发出的光线通过透镜后将为一束平行光,若与光抽垂直的平面镜将此平行光反射回去,反射光再次通过透镜后仍会聚于透镜的焦平面上,其会聚点将在发光点相对于光轴的对称位置上。
(3)自准直法实验装置扩展阅读
其他测量方法:
(1)调分光仪。望远镜垂直于仪器转轴,并聚焦无穷远、调平行光管平行于望远镜,且产生平行光。
(2)调三棱镜。测出两个三棱镜S1、S2顶角A1、A2,最小偏向角δ1,δ2,由(1)式算出n1、n2,由(2)式算出i10、i20。
(3)分光仪平行光管分别以i10、i20入射三棱镜S1、S2,望远镜分别找到三棱镜S1、S2的反射光,把偏振片P1、P2分套在望远镜物镜上,旋转偏振片,望远镜观察消光,则偏振片P1、P2水平方向是其偏振方向 。
D. 自准直法测凹透镜的实验方法
像距法 (对凸透镜可变形为二次成像法 )、自准法、准直管 (又称焦距仪 )法
E. 如何用自准直法测量三棱镜的顶角
实验内容
* 一.分光计调整:
* 二.自准法测三棱镜顶角:
分光计调整
* 将三棱镜按标识要求放置在载物平台上
* 目测粗调
* 使望远镜聚焦于无穷远
* 使望远镜光轴垂直于分光计主轴:
望远镜对准AB面时应调整α2和望远镜倾斜度螺钉;
望远镜对准AC面时应调整α1和望远镜倾斜度螺钉。
* 使平行光管的光轴垂直于分光计主轴
注:
自准法测α,此要求可以不调,反射法测α,则应在用自准法测得α后从平台上取下三棱镜进行调整;调整完成再按反射法测量要求把三棱镜放置在载物平台上。
top
用自准直法测三棱镜的顶角
* 测量条件调整
测量条件:望远镜旋转平面应与分光计刻度圆盘平面平行,即望远镜光轴与分光计主轴垂直,载物平台也应与分光计主轴垂直。
调整:如用三棱镜进行分光计的调整,且三棱镜在载物平台上位置没有变化,自准直法测三棱镜顶角的测量条件已满足。
如不符合上述要求,则要进行测量条件调整,具体方法与步骤:
方法一:把待测三棱镜置于台上后,按分光计调整要求重新调整。
方法二:把待测三棱镜置于平台上后:
A:望远镜对准AB面,调α2 使“十”字像水平部份位于法线上;
B:望远镜对准AC面,调α3 使“十”字像水平部份位于法线上;
C:重复A,B直至同时达到上述要求。
* 测量
(1)固定刻度盘(连同载物平台)的位置;
(2)望远镜对准AB面,微调望远镜方位使“十”字像处于法线与垂直准线的交点上,记录双游标窗口读数T1′,T1〃。
(3)松开望远镜锁紧螺钉,转动望远镜对准AC面,重复(2)测量T2′,T2〃。
(4)重复(2),(3)共测6次。
F. 自准直法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原理是什么我知道是光路可逆,可是想不明白为什么
你在网上搜下,很多的,带图。
实验原理:
薄透镜是指其厚度比两球面的曲率半径小得多的透镜。透镜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凸透镜(也称为正透镜或会聚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焦距越短,会聚本领越大。另一类是凹透镜(也称负透镜或发散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焦距越短,发散本领越大。
在近轴光束(靠近光轴并且与光轴的家教很小的光线)的条件下,薄透镜(包括凸、凹透镜)的成像公式为:
…………(1)
式中:
为物距;
为像距;
为焦距。它的正、负规定为:实物、实像时,
、
为正;虚物、虚像时,
为正,
为负;凸透镜
为正,凹透镜
为负。利用上式测定焦距,可以有几种方法,除了本实验中的方法以外,还可用焦距仪测量。
利用上式时必须满足:
a.
薄透镜;
b.
近轴光线。
实验中常采取的措施是:
a.
在透镜前加一光阑以去边缘光线;
b.
调节各元件使之共轴。
一般透镜中心厚度有几毫米,也会给测量带来一定的误差。当不考虑透镜厚度时,会有百分之几的误差,这是允许的。
G. 自准直法测量凸透镜焦距时,若透镜光心和透镜架底座读书准线不共面,会产生什么性质的误差,如何消除
对于薄透镜,焦距是指透镜光心到焦点的长度。
自准直法中,物就放在透镜焦点上。那么测试时,就是要测量物到光心的距离。
也就是要读出物点坐标,和光心坐标。若透镜光心和透镜架底座读数准线不共面,则意味你读出来的坐标并不是光心的坐标。这样就存在测量系统误差(不是认为的随机误差)。
消除方法:
1、调整他们,让他们共面;
2、两次测量求平均值,多的一次是将物和反射镜对调,再测试一次。
H. 平行光管法和自准直法测凸透镜焦距的优缺点是什么
成共轭关系。根据光路可逆原理,当物体和光屏位置固定不动时,移动凸透镜使物距大于2倍焦距,将在1倍焦距到2倍焦距之间,成一个缩小倒立的实像,如果物像位置对调,将物体放大原来像的位置(1倍焦距到2倍焦距之间)
I. 如何用自准直法测量三棱镜的顶角
实验内容
* 一.分光计调整:
* 二.自准法测三棱镜顶角:
分光计调整
* 将三棱镜按标识要求放置在载物平台上
* 目测粗调
* 使望远镜聚焦于无穷远
* 使望远镜光轴垂直于分光计主轴:
望远镜对准AB面时应调整α2和望远镜倾斜度螺钉;
望远镜对准AC面时应调整α1和望远镜倾斜度螺钉。
* 使平行光管的光轴垂直于分光计主轴
注:
自准法测α,此要求可以不调,反射法测α,则应在用自准法测得α后从平台上取下三棱镜进行调整;调整完成再按反射法测量要求把三棱镜放置在载物平台上。
top
用自准直法测三棱镜的顶角
* 测量条件调整
测量条件:望远镜旋转平面应与分光计刻度圆盘平面平行,即望远镜光轴与分光计主轴垂直,载物平台也应与分光计主轴垂直。
调整:如用三棱镜进行分光计的调整,且三棱镜在载物平台上位置没有变化,自准直法测三棱镜顶角的测量条件已满足。
如不符合上述要求,则要进行测量条件调整,具体方法与步骤:
方法一:把待测三棱镜置于台上后,按分光计调整要求重新调整。
方法二:把待测三棱镜置于平台上后:
A:望远镜对准AB面,调α2 使“十”字像水平部份位于法线上;
B:望远镜对准AC面,调α3 使“十”字像水平部份位于法线上;
C:重复A,B直至同时达到上述要求。
* 测量
(1)固定刻度盘(连同载物平台)的位置;
(2)望远镜对准AB面,微调望远镜方位使“十”字像处于法线与垂直准线的交点上,记录双游标窗口读数T1′,T1〃。
(3)松开望远镜锁紧螺钉,转动望远镜对准AC面,重复(2)测量T2′,T2〃。
(4)重复(2),(3)共测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