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下面是还原氧化铜的三套实验装置图: 请回忆我们做过的这三种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
(1)C;A;B (2)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温度 (3)便于在加热前,通入的H 2 将试管版中的空气排尽,防权止爆炸 (4)收集(或答:点燃) (5)H 2 + CuO Cu + CO 2 |
② 图为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图,据图回答:(1)实验前应先______.(2)装置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
(1)一氧化碳与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时,受热或遇到明火会发生爆炸,所以加热前应该先通入一会儿一氧化碳,目的是排出试管中的空气.
故填:通入一会儿一氧化碳.
(2)氧化铜中含有水分,加热时氧化铜中的水分变成水蒸气,如果试管口向上倾斜,水蒸气在试管口附近冷凝,回流到试管底部时会炸裂试管,所以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
故填:防止水蒸气冷凝回流炸裂试管.
(3)把一氧化碳导到酒精灯火焰处的目的有两个:一是用作燃料,给反应物加热;二是防止一氧化碳扩散到空气中污染环境.
故填:节约能源,防止污染环境.
(4)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一氧化碳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CuO+CO
△ | .
③ 如图是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图:(1)刚开始加热,试管②中立即产生气泡,石灰水没有变浑浊,其原因
(1)刚开始加热时,试管中的空气受热膨胀而逸出试管,此时碳和氧化铜还没有反应,所以石灰水不会变浑浊; (2)碳和氧化铜均为黑色固体,但是它们反应生成了红色的固体铜,所以试管①中可以观察到黑色粉末变为红色; 实验反思:根据(3)可以知道红色固体为铜,所以可以判断剩余的固体中含有铜,而铜在温度较高的条件下可以和氧气反应生成黑色的氧化铜,所以剩余固体中含有氧化铜的可能原因为:装置的气密性不好,空气进入试管①中,而使铜被氧化成氧化铜. 故答案为:(1)试管中的空气受热膨胀而逸出试管; (2)黑色粉末变为红色; (3)铜;装置的气密性不好,空气进入试管①中,而使铜被氧化成氧化铜.
④ 如图是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图.(1)实验时,要先通入一氧化碳,过一会儿再给氧化铜加热,其
(1)由于CO气体与空气混合在加热时可能出现爆炸,因此,在进行加热前要把玻版璃管中空气全部排出权,所以进行操作时应先通入CO排出管内空气然后再进行加热; 故答案为:排除玻璃管内的空气,防止加热时爆炸; (2)A处,黑色的氧化铜与CO反应生成红色金属铜同时产生气体二氧化碳,因此在此处可观察到黑色固体变成红色; 故答案为:黑色固体逐渐变成红色固体;CO+CuO?Cu+CO2; B处,前一装置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因此可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故答案为: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CaCO3↓+H2O; C处,没有反应的CO在此被点燃生成二氧化碳,CO燃烧时产生蓝色火焰; 故答案为:尾气燃烧发出蓝色火焰;2CO+O2 点燃 | .
⑤ 下图为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装置图: (1)图中A处的实验现象是 _________ ,B处的实验现
(1)黑色固体逐渐变为光亮的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从导管中排出的尾气中含有CO会污染空气;须将尾气点燃或将尾气集中收集; (3) 猜想 | 实验内容 | 观察的现象 | 解释或结论 | 猜想一:残留固体成分为铜 | 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再加入过量的稀硫酸(或稀盐酸),充分反应 | 固体不溶解,溶液颜色没有变化(或无明显现象) | 残留物全部为铜 | 猜想二:残留固体成分为铜和氧化铜 | 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再加入过量的稀硫酸(或稀盐酸),充分反应 | 固体部分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 残留物为氧化铜和铜的混合物 | |
⑥ 如图是三套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图:(1)三个实验的反应原理相似,反应条件也相似,均需在______条件下
(1)氢气、一氧化碳、碳还原氧化铜反应条件都为加热,氧化铜都被还原为铜,黑色固体变成红色; (2)氢气还原氧化铜生成水,为防止生成的水倒流入热的试管底部,引起试管炸裂,试管口应向下倾斜;澄清石灰水是为了检验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因要对尾气一氧化碳进行处理,可将其收集起来或利用其可燃性将其燃烧掉; (3)氢气、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步骤是相同的,均为:通气体排尽试管内空气,防止爆炸,点燃酒精灯加热,黑色粉末变红停止加热,通气体至试管冷却,防止生成的铜重新被氧化; 故答案为: (1)加热;黑色固体变成红色; (2)防止生成的水倒流入热的试管底部,引起试管炸裂;点燃;收集; (3)acdb.
⑦ 如图所示是实验室制取氢气并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图,据图回答:(1)写出图中有标号的各仪器名称
(1)据图可以知道,①是试管,②是铁架台,③是长颈漏斗,④是酒精灯,故填:试管,铁架台,长颈漏斗,酒精灯; (2)据图可以看出,长颈漏斗末端没有浸没在液面以下,应该伸到液面以下;导管伸进盛有氧化铜的试管太短,应该伸到试管底部;导管伸进盛有氧化铜的试管太短,应该伸到试管底部;盛氧化铜的试管口有橡皮塞,不能有橡皮塞;故填:长颈漏斗末端没有浸没在液面以下,应该伸到液面以下;导管伸进盛有氧化铜的试管太短,应该伸到试管底部;盛氧化铜的试管口有橡皮塞,不能有橡皮塞; (3)实验时往大试管A中加入锌粒,应该试管平放,用镊子夹取锌粒放在试管口,将试管慢慢竖起,使锌粒滑入试管底部,故填:应该试管平放,用镊子夹取锌粒放在试管口,将试管慢慢竖起,使锌粒滑入试管底部; (4)实验结束后,要先熄灭酒精灯,继续通入氢气直到试管冷却,防止生成的铜重新被氧化,故填:熄灭酒精灯,继续通入氢气直到试管冷却,防止生成的铜重新被氧化; (5)若试管A发生爆炸,可能原因是没有排尽试管内的空气就开始加热,导致氢气的混合气体发生了爆炸,故填:没有排尽试管内的空气就开始加热; (6)甲同学实验时没有观察到右边氧化铜变红,可能是装置漏气,没有发生置换反应;而乙同学虽先观察到氧化铜变红,可后来又变成黑色,是因为实验结束后先停止通入氢气,故填:不相同.
⑧ 下列是三套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图 甲:氢气还原氧化铜  ...
(1)加热或高温;黑色的氧化铜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的红色。 (2)便于排内尽试管内的空气,防止爆容炸,使氢气与氧化铜充分接触; 防止甲中生成的水、丙中的石灰水倒流,试管破裂;CO 2 ;集气;点燃 (3)acdb (4)U形干燥管 |
⑨ 下图是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图.其中有三处主要错误,请加以改正(用文字叙述). (1)改错:①___
根据实验室制氢气和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装置可知 (1)改错:①试管口内应向下倾斜;②容酒精灯内酒精过多;③氢气导管插入到试管下部. (2)实验开始时,先通入氢气,待试管中的空气被排净后,再给氧化铜加热,以防试管内的混合气体受热发生爆炸; 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试管口有小液滴,防止反应生成的水倒流到试管底部,引起试管炸裂,同时也能在试管底部保存有氢气,有利于氧化铜的还原实验结束时,先熄灭酒精灯,待试管冷却后,再停止通氢气,目的是使还原出来的铜在氢气环境下冷却,防止空气进入试管中致使灼热的铜被再度氧化,导致实验失败.故正确的操作顺序为③①②④. (3)氢气还原氧化铜时,黑色的氧化铜被还原成红色的铜,同时有试管口有水珠生成. 故答案为: (1)①试管口应向下倾斜;②酒精灯内酒精过多;③氢气导管插入到试管下部. (2)③①②④. (3)①黑色的氧化铜变成红色;②试管口有小液滴. |
⑩ 急急急!!下图为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装置图
1.黑色固体变成光亮的红色 澄清的石灰石变浑浊 2.排出气体应该用版气球收集或者点燃,不应直接排出 一氧化碳是权有毒气体 可燃烧 3.先通入一氧化碳 为了先排除玻璃管中的空气,防止一氧化碳与空气混合爆炸 4.可能性a:氧化铜没有全部被还原成铜结束反应,此时有氧化铜和铜和氧化亚铜;b:一氧化碳足量氧化铜全部被还原成铜,结束反应,此时a处只有铜;
与金属还原氧化铜实验装置图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什么是楔式阀门
发布:2025-10-06 12:29:39
浏览:902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