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某实验小组采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合外力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①实验前,木板左端被垫起一些,
①该实验中,用图中砝码和吊盘的总重力来表示小车受到的合外力,考虑到小车会速度摩擦力的作用,所以实验中要平衡摩擦力;
②该实验中,用图中砝码和吊盘的总重力来表示小车受到的合外力,而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m)a,要满足小车的质量远大于砝码和吊盘的总质量;
③从图中可以看出,所做的图线是过坐标原点的直线,该直线的方程可以写成:W=k?△v2即:小车合外力所做的功W与其速度平方差△v2成正比;
④如果要验证“动能定理”,即W=
m
v2,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小车的质量;
⑤如果“动能定理”成立,即W=mv2,那么W-△v2图象中:W=k?△v2即的斜率k==m,它的物理意义是小车的质量的一半.
故答案为:①平衡摩擦力;②小车的质量远大于砝码和吊盘的总质量;③小车合外力所做的功W与其速度平方差△v2成正比;④小车的质量;⑤小车的质量的一半.
② 某实验小组采用图1所示的装置探究“动能定理”,图中小车中可放置砝码,实验中,小车碰到制动装置时,钩
(2)C到O距离为:sOC=6.08-1.00cm=5.08cm;
由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得:vC=
=cm/s=0.49cm/s
(3)钩砝的重力做正功,小车受摩擦阻力做负功
小车初末速度的平方差与位移成正比,即v2-v02=ks
要验证“动能定理”,即Mv2?mv02=(mg?f)?s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摩擦力f和小车的质量M.
故答案为:(2)5.08;0.49.
(3)小车初末速度的平方差与位移成正比;小车的质量.
③ 某实验小组利用图1所示的装置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1)下列做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代号).
(1)来A、调节滑轮的高度,使牵源引木块的细绳与长木板保持平行,否则拉力不会等于合力,故A正确;
B、在调节模板倾斜度平衡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时,不应悬挂“重物”,故B错误;
C、打点计时器要“早来晚走”即实验开始时先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待其平稳工作后再释放木块,而当实验结束时应先控制木块停下再停止打点计时器,故C错误;
D、平衡摩擦力后,有mgsinθ=μmgcosθ,即μ=tanθ,与质量无关,故通过增减木块上的砝码改变质量时,不需要重新调节木板倾斜度,故D正确;选择AD;
(2)设砝码与砝码桶的质量为m,小车的质量为M,对砝码桶及砝码与小车组成的系统,由牛顿第二定律得:a=
,
对木块,由牛顿第二定律得:T=Ma==,
只有当a=<,只有当砝码桶及桶的质量远小于小车质量时,即:m<<M时,小车受到的拉力近似等于砝码及砝码桶的重力;
(3)当没有平衡摩擦力时有:T-f=ma,故a=T-μg,即图线斜率为,纵轴截距的大小为μg.观察图线可知m甲小于m乙,μ甲大于μ乙;
故答案为:(1)AD;(2)远小于;(3)小于,大于.
④ 实验小组的同学用图13所示的装置探究影响物体
(1)让钢球从某一高度由静止释放,使钢球获得动能;钢球动能的大小是通过钢球对木块做功的多少来体现出来的,木块运动的距离越长,就表示钢球的动能越大;
(2)让小球从斜面的同一高度处释放,使小球到达最底端的速度相同,从而探究动能与质量的关系;
(3)上面的两次实验是在速度一定时,改变物体的质量,探究动能的大小,动能的大小通过木块移动距离的大小表现出来的,因此改变木板的长度,应采用甲的建议;
(4)有表中的数据知:速度一定时,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故答案为:(1)将钢球从某一高度由静止释放;木块运动的距离;(2)速度;质量;(3)甲;(4)在速度一定时,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⑤ 小昕所在的实验小组利用图a 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打出的纸带如图b所示,O点速度为零,A、B
(1)DF(2)
⑥ 某实验小组采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合外力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 ①实验前,木板左端被垫起一
①平衡摩擦力;②小车的质量远大于砝码和吊盘的总质量;③小车合外力所做的功W与其速度平方差△v 2 成正比;④小车的质量;⑤小车的质量的一半。
⑦ 物理实验小组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1)实验小组观察到水沸腾前和水沸腾时水中气泡
(1)甲图气泡上升时越来越大,是因为水沸腾时,整个容器中水温相同,水内部不专停的汽化,产生大属量的水蒸气进入气泡,气泡变大. 乙图气泡上升时越来越小,是因为水沸腾之前,水下层的温度高于上层的水温,气泡上升过程中,气泡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水,气泡变小. 读图3可以看出,在同样加热的情况下,b的升温较慢,其原因应该是水的质量多于a的缘故; (2)水吸收热量,内能增加,Q 吸 =cm△t=4.2×10 3 J/(kg?°C)×100×10 -3 kg×(95℃-90℃)=2.1×10 3 J; 所以水的内能增加了2.1×10 3 J; 根据Q 放 =mq得,m= = = 2.1×1 0 3 J | 3.0×1 0 7 J/kg | =7×10 -5 kg=0.07g. 故答案为:(1)甲;质量;(2)2.1×10 3 ;0.07. |
⑧ 某实验小组采用图1所示的装置探究“动能定理”,图1中小车中可放置砝码,实验中,小车碰到制动装置时,钩
A、电源频率为50Hz,则打点时间间隔T=0.02s,C点的即时速度为vC= = =0.9875m/s,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 = (0.0815?0.0610)?(0.0250?0.0100)+(0.1040?0.0815)?(0.0420?0.0250) | 6×0.022 |
≈4.58m/s 2,故A错误; B、小车做匀速运动,由平衡条件得:摩擦力f=mg=0.01×10=0.1N,动力F=m′g=0.03×10=0.3N,故B正确; C、由图示纸带可知,v A= = =0.8m/s,v C= = =0.9875m/s, 选用A、C两点,可算出动能的变化量△E k= M(v c2-v A2)= ×0.13(0.9875 2-0.8 2)≈0.0218J,由动能定理得:W=△E k=0.0218J,故CD错误; 故选:B.
⑨ 某实验小组利用图示(a)的装置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1)下列做法正确的是______ (填字母代号
(1)A、调节滑轮的高度,使牵引木块的细绳与长木板保持平行,否则拉力不会等于合力,回故A正确;答 B、在调节模板倾斜度平衡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时,不应悬挂“重物”,故B错误; C、打点计时器要“早来晚走”即实验开始时先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待其平稳工作后再释放木块,而当实验结束时应先控制木块停下再停止打点计时器,故C错误; D、平衡摩擦力后,有mgsinθ=μmgcosθ,即μ=tanθ,与质量无关,故通过增减木块上的砝码改变质量时,不需要盆新调节木板倾斜度,故D正确; 选择:AD; (2)重物与小车一起加速运动,因此重物对小车的拉力小于重物的重力,当盘和盘中砝码的重力的大小关系得出只有m<<M时才可以认为绳对小车的拉力大小等于盘和盘中砝码的重力,因此C数据比较符合要求. 故选:C (3)当没有平衡摩擦力时有:F-f=ma,故a= F-μg,即图线斜率为 ,纵轴截距的大小为μg. 观察图线可知m 甲小于m 乙,μ 甲大于μ 乙; 故答案为:(1)AD;(2);(3)小于,大于.
⑩ 某实验小组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测自由落体的加速度.其操作步骤如下: A.按照图甲的装置安装实验器材B.将
(1)打点计时器的工作电源是交流电源,故B中直流应该为交流;实验时应先接通电源后释放纸带,故C中应该为先接通电源,之后释放纸带; (2)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间时刻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可得:v B = =0.390m/s,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x=gT 2 得:g= =9.75m/s 2 , 因为纸带运动过程中存在阻力,所以用这种方法测出的重力加速度总比实际值偏小. 故答案为:(1)B中直流应该为交流;C中应该为先接通电源,之后释放纸带. (2)0.390m/s;9.75m/s 2 ;物体拖着纸带运动过程中存在阻力. |
与实验小组用图a所示的装置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什么是楔式阀门
发布:2025-10-06 12:29:39
浏览:90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