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求给我一张斜板沉淀池的CAD图 谢谢
2. 混凝沉淀实验与水处理实际情况有哪些差别如何改进
1、混凝沉淀实验主要解决:合适的PH值、混凝剂、助凝剂选择、投加量确认,沉淀池水力停留时间确认;
2、在实际应用时,可作为设计参数考虑,系统调试时也可作为调试依据,但是在实际应用时,水质水量经常变化,所以投加量要以现场烧杯实验确认。
混凝沉淀实验是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的,它有助于确定实际处理的投加量。往往实际的加量和实验加量是不相同的,但是你要明白实验只是让确定加量的范围,而不是精准的投加量。
(2)动态混凝斜板沉淀实验装置图扩展阅读:
悬浮物浓度不太高(一般质量浓度在50~500 mg/L)时的颗粒沉淀属于絮凝沉淀,如给水工程中的混凝沉淀、污水处理中初沉池内的悬浮物沉淀均属此类型。絮凝沉淀过程中,由于颗粒相互碰撞。凝聚变大.沉速不断加大,因此颗粒沉速实际上是变化的。
我们所说的絮凝沉淀颗粒沉速.是指颗粒沉淀平均速度。在平流沉淀池中,颗粒沉淀轨迹是一曲线,而不同于自由沉淀的直线运动。在沉淀池内颗粒的去除率不仅与颗粒沉速有关,而且与沉淀有效水深有关。因此,不仅要考虑沉淀柱器壁对悬浮物沉淀的影响.还要考虑柱高对沉淀效率的影响
3. 如何根据混凝实验设计加药反应装置和沉淀装置
第一:这套工艺使用了多久了,如果时间长了,考虑是不是清理絮凝沉淀池中的版污泥;权
第二:絮凝沉淀前加次氯酸钠,是考虑前加氯吗看加多少次氯酸钠看如果原水中藻类不多,或者没有的话,不建议加类似次氯酸钠除藻杀菌剂。
第三:你的沉淀器是什么看斜管沉淀吗看 用了多久了看倾斜的角度多大看
4. 画出污水净化实验的装置图,并用简单的文字进行说明。
画图详见P81 沉淀和过滤的图。。。
文字说明详见P83 初步处理和再处理。。。
5. 在混凝沉淀实验中应注意哪些操作方法,对混凝效果有什么影响
在混凝沉淀实验中应注意哪些操作方法
1)取原水时要搅拌均匀,要一次量取以尽量减少所取原水浓度上的差别。
2)混凝包括混合与凝聚,混合过程(即混凝剂刚加入水中的混合过程)要求快速避免因时间间隔较长各
水样加药后反应时间长短相差太大而导致混凝效果悬殊。之后则要不断减慢速度,使脱稳胶体粒子相互凝
聚。混合过程大约要在
1~2
分钟内完成,而凝聚过程则大约需要
20~30
分钟,沉淀过程则大约需要
1
个小
时。试验室烧杯试验可适当缩短试验时间。
3)混凝过程要保持搅拌仪不被人为扰动,防止对混凝结果产生影响。
6. 污水处理斜板沉淀池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斜管沉淀池是指在沉淀区内设有斜管的沉淀池。主要由设备箱体、配水混凝系统、斜管区、集水系统、加药系统、集泥斗与污泥处理系统等组成。在平流式或竖流式沉淀池的沉淀区内利用倾斜的平行管或平行管道(有时可利用蜂窝填料)分割成一系列浅层沉淀层,被处理的和沉降的沉泥在各沉淀浅层中相互运动并分离。根据其相互运动方向分为逆(异)向流、同向流和逆向流三种不同分离方式。每两块平行斜板间(或平行管内)相当于一个很浅的沉淀池。
斜板沉淀池是根据平流式沉淀原理,在池内增加许多斜管后,加大水池过水断面的湿周,同时减小水力半径,为此在同样的水平流速v时,可以大大降低雷诺数re,从而减少水的紊动,促进沉淀。另外,在泥渣悬浮层上方安装60度的斜管组件,使原水中的悬浮物、固化物或经投加混凝后形成絮体矾花,在斜管底侧表面积聚成薄泥层,依靠重力作用滑回泥渣悬浮层,继而沉入集泥斗,由排泥管排入污泥池另行处理或综合利用。上清液逐渐上升至集水管排出,可直接排放或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