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语言学纲要 "为什么说语言是一个层级装置
语言是一种分层装置。语言结构要素的各个单位,在语言结构中,并非处在同一个平面上,而是分为不同的层和级。
语言中的各种单位相互间紧密联系,彼此依存,组成一个系统。语言的底层是音位,上层是音义结合的符号与符号的序列。上层又分为三级,第一级是语素,第二级是词,第三级是句子。
语言学是一门既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推动语言学前进的传统的动力是语言的教学和运用。最近几十年来,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利用语言学的成果,同时也向语言研究提供新的材料、观点和方法。
语言学在这股新的力量的推动下,进入了迅速发展的轨道。从五十年代末期开始,语言学理论出现了剧烈的震荡,各种学说竞相争鸣。在这种背景之下,我国语言学界也活跃起来,汉语研究,特别是现代汉语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扎实的进展。
语言学的这些新进展。当然应该在本书中有所反映。我们参考了国内外新出版的一些专著、教材,对各种新的学说、理论采取客观、谨慎的态度,不尚新异,不拘一家,选择切实可靠的论点编入教材。
贯串全书的语言结构的总框架是瑞士语言学家德·索绪尔在本世纪初阐述的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语言研究实践的检验,这种框架是比较稳妥、可靠的,至少用来组织和安排各种语言现象,使之各得其所,是比较合适的。
在联系汉语和汉语研究的实际方面,我们也作了一些努力。我们想在上述几方面对“语言学概论”教材的改革作一点尝试。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语言学纲要
② 装置的意思
装置或称设备,一词有多种含义。装置可以是:机械的一种叫法;工具的一种叫法;设备的一种叫法;仪器的一种叫法;测量仪器,用来进行各种测试以取得相关数据的工具;器具,日常生活中用到的各种工具。
装置
【拼音】[ zhuāng zhì ]
【解释】
1、安装:降温设备已经装置好了。
2、机器、仪器或其他设备中,构造较复杂并具有某种独立功用的部件:自动化装置。
(2)简述语言获得装置的含义和作用扩展阅读:
【近义词】
1、安装
【拼音】[ ān zhuāng ]
【解释】按照一定的方法、规格把机械或器材(多指成套的)固定在一定的地方:安装自来水管。安装机器。
2、装备
【拼音】[ zhuāng bèi ]
【解释】配备(武器、军装、器材、技术力量等):这些武器可以装备一个营。指配备的武器、军装、器材、技术力量等:现代化装备。
3、装配
【拼音】[ zhuāng pèi ]
【解释】把零件或部件配成整体:装配车间。发电机已经装配好了。
③ 装置是什么意思,"装置"的汉语解释
装置一词有多种含义。装置可以是:机械的一种叫法;工具的一种叫法;设备的一种叫法;仪器的一种叫法;测量仪器,用来进行各种测试以取得相关数据的工具;器具,日常生活中用到的各种工具。
它的好处可以是机械性,也可以是智能性的。大部分工具都是简单机械;例如一根铁棍可以当作杠杆使用,力点离开支点越远,杠杆传递的力就越大。
(3)简述语言获得装置的含义和作用扩展阅读
储备形式:有时为了延长某一零件的使用寿命,可有计划有意识地预先把相关的配合零件分成若干配合等级,按配合等级把零件制成成品进行储备。
例如,活塞与缸体及活塞的配合可按零件的强度分成两三种不同的配合等级,然后按不同配合等级将活塞环制成成品储备,修理时按缸选用活塞环即可。
④ 认为儿童天生就有学习语言的能力且体现在一种语言获得装置(LAD)中的教育家是
1.先天语言能力说。该理论是由乔姆斯基(N.Chomsky)的语言学理论发展起来的一种儿童语言获得学说。乔姆斯基认为,儿童生下来就有一种适宜于学习语言的、人类独有的知识,这种知识体现在受遗传因素决定的先天的“语言习得机制” (Language Aequisition Device,简称LAD)里面。语言是一种充满抽象规则的复杂体系,而且还有许多不规则的和歧义的现象,但是儿童居然能够在他生下来的前几年里,在他的身体和智力还很不发达的情况下,就顺利地掌握了本族语,乔姆斯基觉得这只能说明儿童有一种遗传的机制。这种机制可以使儿童对他广泛接触的语言素材进行处理,并逐步形成某种转换语法来认识这些语言素材。在这个过程中,儿童发现了语言的深层结构以及把深层结构转换为表层结构的规则,就能创造性地运用语言。
⑤ 谁聪明帮我解答;1简述学前儿童语言获得理论的主要内容2为什么说语言是思维的工具
1.目前学界关于儿童语言获得的理论概括为三大类:后天环境论、先天决定论和先天与后天相互作用论。 后天环境决定论强调环境和学习对语言获得的决定性影响。认为儿童语言只是成人语言的简单翻版,否定或轻视儿童在语言获得中的主动性及其先天因素的影响。 先天决定论强调先天禀赋的作用,认为语言获得不是后天学习的结果...。这种理论这种认为,儿童生来就具有一个语言学习装置。儿童接触一定数量的语言后,就会利用这种装置对语言现象进行分析,学会了具体的语言。 先天与后天相互作用论,认为认知结构是语言发展的基础,个体的认知结构来源于主体和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语言的习得不是本能的、自然的过程,强调智力成长和语言发展之间的关系,关注儿童的经验背景和成长中的智力对其交往能力的影响。 2.语言和思维形影相随,不能分离。思维活动,尤其是抽象思维活动,必须借助于语言,不能离开语言而单独进行。语言也是认识成果的储存场所,思维的成果需要语言表达出来。思维离不开语言,必须在语言材料的基础上进行。没有语言,没有句子,概念也就无所依托,推理进程难以进行,思维也就不存在了。如果没有语言,思维活动不能进行,思维成果也无从表达。
⑥ 简述语言形式的获得包括哪些内容
表述特定内容所使用的特定的语言方法、手段,是表达方式。它是文章构成的一种形式要素。表达方式随语言表达的产生发展而逐步形成。现代写作学研究提出“表达方式”这一概念,延用至今。
⑦ 列举有关语言获得的学说主要有哪些
语言就广义而言,是一套共同采用的沟通符号、表达方式与处理规则.符号会以视觉、声音或者触觉方式来传递.严格来说,语言是指人类沟通所使用的语言-自然语言.一般人都必须通过学习才能获得语言能力.语言的目的是交流观念、意见、思想和含义等.语言学就是从人类研究语言分类与规则而发展出来的.研究语言的专家被称呼为语言学家.当人类发现了某些动物能够以某种方式沟通,就诞生了动物语言的概念.到了电脑的诞生,人类需要给予电脑指令.这种“单向沟通”就成了电脑语言.
对于语言概念的探讨是一个非常古老的问题,也是语言学的中心课题.印度婆罗门教的经典《吠陀》中将语言视作母牛,而呼吸是公牛,由语言和呼吸产生了人心.由于研究方法和角度的不同,人们对“语言”的定义多种多样.有代表性的说法就有几十种.下面举出几种:
语言是以呼吸器官发声为基础来传递信息的符号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存在方式之一.
用于表达事物、动作、思想和状态的一个系统.
一种人类用于进行现实观念交流方式的工具.
人类共有的有意义的体系.
人类特有的一种符号系统.作用于人与人的关系时,是表达相互反应的中介;作用于人和客观世界的关系时,是认识事物的工具;作用于文化时,是文化信息的载体.
无论是什么定义,人类始终是语言的中心.语言是人类用来交流的一种工具.对人类语言差别的准确定义是很困难的.乔姆斯基曾经指出:“有一些德国的方言非常接近我们所说的荷兰语,甚至其他的德国人并不能听懂.”注意语言不同于生物学,不同的语言之间并没有严格的界限.语言符号和事物之间的关系是任意的,是由使用这种语言的人之间“约定俗成”的.例如汉语的“兄弟”,在英语中是“brother”,在德语中则是“Bruder”.语言是非常复杂的,他受到人脑的支配,与思维密不可分.直到目前为止,科学技术还不能完全模拟人脑的语言功能,机器翻译更难以实现.有人谈及动物语言,但是大多数语言学家还不能肯定动物是否具有运用语言符号的能力.更多的专家倾向于认为动物的语言只是一种信号,而不是一个信息系统.同样的,在人工语言中的数学语言或计算机语言也不属于真正的语言.
⑧ 简述艺术语言的含义及其作用
艺术语言是指创造主体在特定艺术种类的创造活动中,运用独特的物质材料媒介,按照审美法则进行艺术表现的手段和方法,是作品外在的形式和结构。
艺术语言以表现内容为目的,同时也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随着艺术创作实践的发展。艺术语言也在不断的发展更新。熟练的掌握并应用艺术的艺术语言,是对一个艺术家最起码的要求。对艺术语言特色的了解也将对欣赏着的艺术艺术欣赏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
正因为艺术语言具有这种独特的双重重要性,艺术语言特色就成为我们了解艺术作品的重要课题。没有艺术语言就没有艺术作品的存在。
(8)简述语言获得装置的含义和作用扩展阅读
审美特征
(1)间接性与广阔性。文学运用语言来塑艺术形象,传达审美情感。由于文学语言必须通过读者的想象才能感受到艺术形象,因此,文学形象具有间接性。这种间接性既是语言艺术的局限,也是语言艺术的特长和优势,因为它使得文学形象具有其他艺术无法相比的广阔性。
文学形象的间接性,可以说是文学区别于其他一切艺术的重要特征之一。无论是建筑、实用工艺艺术,还是绘画、雕塑等造型艺术,以及音乐、舞蹈等表情艺术和戏剧等综合艺术,都通过塑造艺术形象来直接作用于人们的感官,这些艺术形象不仅可以看到或听到,甚至有些还可以触摸到。
唯有文学这门语言艺术所描绘的形象例外。在阅读作品的过程中,通过积极活跃的联想和想象,在自己的头脑中呈现出活生生的形象画面来,这就构成了语言艺术形象的间接性,因而人们把文学又称“想象的艺术”。
文学形象虽然不能通过读者的感受器官来直接把握,但它通过语言的中介,激发读者的想象,同样可以使得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产生如临其境的审美效果,使文学形象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地呈现于读者的心灵。
文学天地的广阔性,同样来自语言媒介的特性。用语言来表现现实生活,具有广泛而深入的表现能力,几乎很少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有着最大的自由,具有极大的容量,真可以说是“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能够突破客观时间,实现时间和空间的自由延伸,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广阔而复杂的社会生活。
其次,文学的广阔性更表现在它不仅能描绘外部世界,而且能够深入到人的内心世界,直接揭示各种人物复杂的、丰富的精神世界。向人的内心世界的深处发展,无疑使文学的天地变得更加广阔,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艺术种类难以达到的。
文学作品不仅可以通过描绘人物的音容笑貌、服饰风度、言行举止等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而且可能通过直接抒情或叙述的方法深入展示人物细腻复杂的感情。
(2)情感性和思想性。任何文学作品都包含着作家的主观情感。文学的情感性越浓烈,越能感染读者,就越富有艺术魅力。抒情诗、抒情散文等情感类文学自然离不开情感性,小说、报告文学、叙事诗等叙事类文学同样离不开情感性。
作为叙事类文学的小说和报告文学等,同样蕴藏着作家炽热的感情,只不过在这类作品中一般不常由作者出面来直接抒情,而是往往将作者的主观情感深深蕴藏的文学形象之中,通过形象描绘来传达情感。
文学由于采用语言作为媒介,在表现人物的内心情感世界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正是由于文学作品能够深入到人的精神世界,直接披露出人物最复杂、最丰富、最隐秘的情感,使得语言艺术作品塑造的人物形象更加真实、更加深刻。
语言艺术的思想性在深度和广度上也远远超过了其它艺术形式。虽然所有文艺作品总会在不同程度上表现作家、艺术家的审美意识和对生活的认识,从而具有一定的思想性,但在各类艺术中,还是语言艺术的形象最富有深刻和思想性。
语言艺术之所以具有这种优势和特长,同样是与它采用语言作为媒介分不开的,因为只有语言才能直接表达人的思想,在直接披露人的思想认识、评价判断方面具有最强的艺术表现力。
在文学作品中思想性和情感性二者的关系极为密切。从一定意义上讲,文学作品的思想性总是被情感所包裹并通过艺术形象表现出来的,只有将情感渗透在思想里的作品才能具有震撼心灵的艺术魅力,使读者在激动不已的同时去深入领会作品蕴藏的思想内涵。
另一方面,文学作品的情感性也离不开思想性,因为这种情感往往是在理性思想指导下成为具有特定爱憎情感的倾向性。所谓倾向性,其实就是作家的爱憎褒贬体现在文学作品中的思想艺术属性。显然,文学作品中的思想性和情感性二者相互渗透、相互融会,成为一切文学作品所不可缺少的要素。
(3)结构性与语言美。文学作品的结构与语言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它们不仅是构成文学作品的重要艺术手段,而且本身也具有审美价值。文学作品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就必须需要利用结构这个重要手段来完成。对于文学作品来讲,结构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甚至直接关系到整个作品的成败得失。
⑨ 简述语言形式的获得
表述特定内容所使用的特定的语言方法、手段,
是表达方式。它是文章构成的一种形式要素。
表达方式随语言表达的产生发展而逐步形成。
现代写作学研究提出“表达方式”这一概念,延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