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怎么连接制造氧气的装置 实验做法
1.把带导管的橡皮塞塞进大试管,把导管口放进装有水的水槽中,然后用手紧版握试管,看试管口是否权有气泡冒出。(有,则气密性良好)
2.把橡皮塞取下,把所用的药品装入试管,再把带导管的橡皮塞塞紧。
3.把试管放在铁架台的铁夹中,铁夹夹在试管的中上部,把导管放要水槽中,调整酒精灯的高度。在水槽中用烧杯向集气瓶中主满水。盖好毛玻璃片,将集气瓶倒置在水槽中。
4.点燃酒精灯,(点之前记得把酒精灯的灯头上提一下,把酒精灯内的酒精蒸气排掉。)让酒精灯的外焰在试管的底部来回移动,使试管均匀受热。然后使酒精灯的外焰对准药品处集中加热。
5.当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而且比较均匀时,把导管口移到集气瓶口中,收集氧气。
6.当集气瓶中的水完全排出后,再在水槽中用毛玻璃片盖好瓶口,从水槽中把集气瓶取出,瓶口向上正放在实验台上。
7.把导管从水槽中移出来,然后熄灭酒精灯。
8.等到试管冷却后,拆除装置。整理复位。
Ⅱ 化学实验室的常用器材
1、试管: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在常温或加热时使用。注意,加热后不能骤冷,防止炸裂。
2、烧杯:用作配制溶液和较大量溶剂的反应容器,在常温或加热时使用。加热时,应放置在石棉网上,使受热均匀。
3、量筒:量度液体体积。注意,不能加热,不能作反应容器。
4、集气瓶:用于收集或贮存少量气体。
5、酒精灯:用于加热。注意: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失火,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
6、试管夹:用于夹持试管。
7、玻璃棒:用于搅拌或转移液体时引流。
8、胶头滴管: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用过后应立即洗净,再去吸引其他药品。
9、滴瓶:用于盛放液体药品。滴瓶上配套使用的滴管不用清洗。
10、铁架台:用于固定和支持各种仪器,一般常用于过滤、加热等实验操作。
11、水槽:用于排水法收集气体、或用来盛大量水的仪器,不可加热。
12、燃烧匙:燃烧匙由铁丝和铜质小勺铆合而成。用于盛放可燃性固体物质作燃 烧试验,特别是物质在气 体中的燃烧反应。
13、托盘天平:用于称量药品的质量。
14、平底烧瓶、圆底烧瓶:常用作反应容器。
15、锥形瓶:常作为反应容器。
16、带导管的橡皮塞:一般在制取气体时连接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17、广口瓶:一般用于实验室盛放固体药品。
18、细口瓶:一般用于实验室盛放液体药品。
化学实验中使用到的仪器称为化学仪器。可以对材料进行计量或反应。主要分为计量仪器和反应仪器。将仪器以特定方式进行组合构成装置,实现实验目的。
(2)化学实验室连接装置扩展阅读:
复杂器材:
1、启普发生器
一种实验室常用的气体发生装置,是荷兰科学家启普(Petrus Jacobus Kipp 1808~1864)发明,并以他的姓命名。它用普通玻璃制成。它由球形漏斗、容器和导气管三部分组成。适用于块状固体与液体在常温下反应制取气体,如氢气、硫化氢等。
2、酒精喷灯
常用的酒精喷灯有座式酒精喷灯和挂式酒精喷灯两种。座式酒精喷灯的酒精贮存在灯座内,挂式喷灯的酒精贮存罐悬挂于高处。酒精喷灯的火焰温度可达1000℃左右。
3、布氏漏斗
布氏漏斗是实验室中使用的一种陶瓷仪器,也有用塑料制作的,用来使用真空或负压力抽吸进行过滤。普遍认为发明者为1907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爱德华·比希纳,事实上布氏漏斗是由化学家Ernst Büchner发明的。形状为扁圆筒状,圆筒底面上开了很多小孔。下连一个狭长的筒状出口。
4、坩埚钳
坩埚钳(crucible tongs),一种常见的化学仪器。通常用来夹取坩埚。一般由不锈钢,或不可燃、难氧化的硬质材料制成。
5、布氏烧瓶,
布氏烧瓶又称抽滤瓶,是实验室中使用的一种玻璃器皿,为烧瓶的一种。配合布氏漏斗过滤用。发明者为1907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Eard Buchner。
Ⅲ 实验室中仪器连接的原则。
一般按照的顺序是先下后上,从左到右的原则进行连接。
1、把玻璃管插入回带孔橡皮塞:左手答拿橡皮塞,右手拿玻璃管,先把要插入塞子的玻璃管一端用水润湿,然后稍稍用力转动,使它插入;
2、连接玻璃管和胶皮管:左手拿玻璃管,右手拿橡皮管,先把玻璃管口用水润湿,然后稍稍用力既可把玻璃管插入橡皮管;
3、在容器口塞橡皮塞:左手拿容器,右手拿橡皮塞,应把橡皮塞慢慢转动进入容器口。
(3)化学实验室连接装置扩展阅读:
在进行仪器连接完以后的实验操作中,我们还需要加一步很重要的操作。就是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我们做法如下:
1、首先将胶塞塞紧试管口,然后将导管的另外一端,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用手握紧试管外壁,观察烧杯内的现象,如果说烧杯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出现,这个时候我们就说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2、那么当你松开手的时候,我们还可以看到的是,在导管的内部出现一段水柱,或者说导管内的液面是上升的,这也证明了装置气密性的良好。
Ⅳ 化学实验室的常用器材有哪些
化学实验室的常用器材有:
1、烧杯:烧杯是指一种常见的实验室玻璃器皿,由玻璃、塑料、或者耐热玻璃制成。烧杯呈圆柱形,顶部的一侧开有一个槽口,便于倾倒液体。烧杯广泛用作化学试剂的加热、溶解、混合、煮沸、熔融、蒸发浓缩、稀释及沉淀澄清等。
2、量筒:量筒是量度液体体积的仪器。规格以所能量度的最大容量(mL)表示,常用的有10 mL、25mL、50 mL、100 mL、250 mL、500 mL、1000 mL等。外壁刻度都是以 mL为单位,10 mL量筒每小格表示0.2 mL,而50 mL量筒每小格表示1mL。
3、试管:试管,化学实验室常用的仪器,用作于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在常温或加热时(加热之前应该预热,不然试管容易爆裂。)使用。试管分普通试管、具支试管、离心试管等多种。普通试管的规格以外径(mm)×长度(mm)表示,如15×150、18×180、20×200等。
4、酒精灯:酒精灯是以酒精为燃料的加热工具,广泛用于实验室,工厂,医疗,科研等。由于其燃烧过程中不会产生烟雾,因此也可以通过对器械的灼烧达到灭菌的目的。又因酒精灯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可以对其他实验材料加热。它的加热温度达到400—1000℃以上。
5、滴定管:滴定管是指在滴定操作中盛装滴定剂溶液的量器。滴定管是一种细长、内径大小均匀而具有刻度的玻璃管,管的下端有玻璃尖嘴,有25ml、50ml等不同的容积。
Ⅳ 化学实验连接装置
就那个意抄思
先下后上袭 比如你要用烧杯加热东西 要先放上石棉网 后放烧杯 石棉网就在烧杯下面
从左往右 就是从发生反应的装置开始 再接除杂的 再接收集的 最后接尾气处理的
(例子可能不对) 大概就这个意思
Ⅵ 在化学实验中,连接仪器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在实验室连接玻璃导管、橡胶塞和胶皮管时的正确步骤是:①____
在实验室连接玻璃导管、橡胶塞和胶皮管时的正确步骤是①把玻璃管插入带孔橡胶塞、②连接玻璃管和胶皮管、③在容器口塞橡胶塞、④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故答案为:①把玻璃管插入带孔橡胶塞;②连接玻璃管和胶皮管;③在容器口塞橡胶塞;④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Ⅶ 常见实验室仪器的连接(化学)
实验室仪器组装应坚持:准确、规范、合理、安全的原则。化学实验室工作人员在组装版仪权器是,应按照课本(或教师通知)的要求进行装置,以保证装置的准确性,组装仪器还必须要考虑安全。要在了解反应原理的基础上,挖掘实验的不安全因素,然后有针对性的注意有关部分的组装,使实验安全进行。同时还要考虑牢固性,做到组装角度不扭曲,夹持松紧合适,以避免玻璃仪器破裂。组装的顺序一般应从高到低,从左至右顺序进行(但当在有固定装置的实验台上组装时,应选择合适的按顺序组装仪器,尽量避免与固定装置发生冲突,选择便于利用固定设备的组装顺序。一般可遵循:以小就大(尽量少挪动大的仪器,以较小的仪器去连接较大的部分,以确保安全)、以动就静(用可移动的仪器往不可移动的y仪器上安装)、以简就繁(用较简单小巧的仪器往较繁杂一起上安装)。关键是确保合理、安全的原则。另外无特殊需要的仪器组装时,应尽量降低整个装置的高度,使重心下移,增加其稳定性。
Ⅷ 如何正确使用真空循环水泵 求详细解答 就是普通化学实验室用的那种,与抽滤装置连在一起的。。
紧密来套接于抽气嘴上。检查源循环水开关应关闭。连接电源,接通电源开关,即可开始抽真空作
业,通过与抽水嘴对应的真空表观察真空度。
当需长时间连续作业时,水箱内的水温将会升高,影响真空度。此时,可将放水软管与水源(自来水)接通,溢水嘴作排水出口,适当控制自来水流量,即可保持水箱内水温不升,使真空度稳定。
当需要为反应装置提供冷却水循环时,在前面操作的基础上,将需要冷却的装置的进水、出水管分别接到本机后部的循环水出水嘴、进水嘴上,接通循环水开关,即可实现循环冷却水供应。在做完整个实验后, 为了保证实验效果不再出差错,应事先撤离真空管,然后再停机。
(8)化学实验室连接装置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1、泵体从水箱中取出,严禁倒置,防止流水侵入马达,造成马达烧毁。
2、循环不一定要不能有任何杂质,防止水泵堵塞。
3、长期不用请把水箱的水倒掉,并把水泵的水放干,把水箱擦拭干净,防止电机受潮烧毁,延长使用寿命。
Ⅸ 初三化学实验室仪器
初 中 化 学 实 验 汇 总(一) 1.常用仪器的名称、形状和主要用途。 2.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1)药品的取用和称量 (2)给物质加热 (3)溶解、过滤、蒸发等基本操作 (4)仪器连接及装置气密性检查 (5)仪器的洗涤 (6)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 3.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备及收集 (1)三种气体(H2、O2、CO2)的制备 (2)三种气体的收集方法 4.物质的检验与鉴别 (1)常见气体的检验及鉴别 (2)两酸、两碱及盐的鉴别 5.化学基本实验的综合 把握好以上这些知识点的关键是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化学实验就要动手,要进入化学实验室,参与化学实践的一切活动。在实验室要观察各种各样各具用途的实验仪器、实验用品、实验药品试剂,各种各类药品,它们的状态、气味、颜色、名称、使用注意事项。还要观察各种各类成套的实验装置。在老师指导下,自己也应动手做所要求完成的各种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应有目的地去观察和记忆。例如:①各种仪器的名称、形状、特点,主要用途,如何正确使用,使用时应注意的事项。②无论做什么内容的实验都离不开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因此,要熟练掌握各项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明确操作的方法、操作的注意事项,且能达到熟练操作的程度。③还应注意观察各种实验现象,这是培养观察能力、思考问题、分析问题最开始的一步。下面还要进一步详细说明。④动手做记录,因为在实验活动中感性知识很多,如不做记录,可能被遗忘或遗漏。这都不利于对实验的分析和判断。 (2)如何做好观察 观察能力是同学们应具备的各种能力之一,观察是获得感性认识最直接的手段,学会观察事物,无论现在或将来都是受益匪浅的基本素质。特别是对于化学实验的现象更要求学会观察,要求:观察要全面、观察要准确,观察要有重点,观察时还要动脑思考。 ①观察实验现象要全面。一般应包括,反应物的颜色、状态,生成物的颜色、状态,反应过程中产生的光、焰、声、色、放热、沉淀、气味等变化、反应剧烈的程度等。 例如:将铜丝插在硝酸汞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应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铜丝表面由红逐渐变为银白色,另一个是溶液由无色逐渐变为蓝色。而不少同学只观察到了铜丝变为银白色而忽视了溶液颜色的变化,就属于不全面。进而分析反应本质时,就不深刻,同时,也说明不了生成物中还有硝酸铜蓝色溶液存在。 ②对于观察到的现象描述要准确。注意“光”和“焰”的区别,“烟”和“雾”的区别。 一般情况下,气体物质燃烧有火焰,而固体物质燃烧没有火焰而发光。如:氢气、甲烷、一氧化碳这些气体燃烧,分别为淡蓝色火焰及蓝色火焰。硫虽然是固体,但它在燃烧时先熔化进而挥发成硫蒸气,所以,它在空气中燃烧火焰为微弱的淡蓝色,在氧气中为明亮蓝紫色火焰。固体物质,如木炭、铁丝、镁带等燃烧,分别为发白光,火星四射,耀眼强光。 “雾”是小液滴分散在空气中形成的。如浓盐酸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遇水蒸气结合成盐酸小液滴,在空气中形成酸雾。“烟”是指固体小颗粒分散在空气中形成的。如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形成大量的、浓厚的“白烟”,就是生成的五氧化二磷白色固体小颗粒聚集而成的。 ③对于实验现象的观察既要全面又要有重点。化学实验现象五彩缤纷,多种多样,有的现象十分突出而明显,有些转瞬即逝,而有些隐蔽不易察觉,观察时注意抓住反应变化本质的现象。如何才能抓住反应本质的现象呢?为此,实验前要仔细研究实验目的、过程,确定观察现象的重点。 例如,在实验验证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时,重点观察物质是否发生了改变,有否不同于原物质的新物质生成,才是观察的重点。如将镁条剪短,说明只是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它仍保持了银白色的金属光泽和富于弹性。但是,把镁条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点燃后,产生了耀眼的白光,冒烟,反应剧烈且放热,熄灭后生成了白色粉末。这一系列的实验现象,重点即是生成了不同于原来镁带的白色固体物质,这是一种新物质,这才是观察的重点,白色固体物质无论从光泽、状态及弹性等方面都不同于原来的镁条,说明发生了化学变化,而发生反应时出现的白光、放热,则是伴随化学变化的现象,不是判断物质变化的本质现象。 ④观察现象要深化,要思考,力求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每次实验后要将观察到的现象给综合加以分析,认真思考找到原因进行对比、推理、判断,然后得出结论,以求对事物深入了解和认识,只有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对化学学习中出现的概念、原理、定律,以及元素化合物的知识,掌握的比较牢固。 ⑤正确地记录和准确描述实验现象。例如:锌和稀硫酸反应,正确的实验现象描述如下:试管内有大量气泡产生,锌粒逐渐变小,用手握试管感到有些发热。错误的描述说成:“试管内有氢气产生”。眼睛只能看到气泡,至于气泡是什么气体,眼睛是分辨不出的。又如:将紫色石蕊试液滴入盐酸溶液,正确的描述应为“溶液变红”或说“紫色石蕊试液变为红色”,而不能说“盐酸变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