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某同学设计并制作了一种温度计,其结构如图所示,玻璃泡A内封有一定质量的气体,与A相连的细管B插在水银
(1)根据k= 代入数据,得到:k= ≈0.2 ; (2)理论上:封闭气体近似作等容变化 所以 = = =k (k为常数).而实际数据确实得到 =0.2 cm/K,说明汞柱高x随实际温度T均匀变化,因此将0℃和100℃两条刻度线之间进行100等分,取该等分将B管画上均匀刻度线的做法是正确的; (3)若设法使封闭气体温度趋近零,则气压趋近零,此时水银柱长度等于大气压强(以cmHg为单位),故 P 0 =273C+20.4cmHg=273×0.2+20.4=75cmHg; (4)实际温度比理论值小,说明实际气压低; 修正后的实际温度表达式T 实 =T 测 + ; 故答案为:(1)0.2;(2)证明如上;(3)p 0 =75cmHg;(4)偏小、T 测 + . |
㈡ (2007上海模拟)某同学设计了一种测温装置,其结构如图1所示,玻璃泡A内封有一定质量的气体,与A相连的
(1)由图象看出汞柱高x随环境温度T变化的函数关系式为反比例图象,斜率专K=
=0.2,
所以关系式为x=75-0.2T;
(2)纵属轴的截距即为大气压强值p
0=75cmHg;
(3)大气压强p
0′比上述大气压p
0低了1cmHg,那么图象的斜率减小,测量的温度值偏大,由表格可知测量值与真实值差约5℃.
故答案为:(1)x=75-0.2T,(2)75,0.2,(3)偏大,5,
㈢ 某同学设计了一种测温装置,其结构如图(a)所示,玻璃泡A内封有一定质量的气体,与A相连的细管B插在水银
(1)由图象看出汞柱高x随环境温度T变化的函数关系式为反比例图象,斜率K=
=0.2,所以关系式为x=75-0.2T;
(2)纵轴的截距即为大气压强值p
0=75cmHg;
(3)大气压强p
0′比上述大气压p
0低了1cmHg,那么图象的斜率减小,测量的温度值偏大,由表格可知测量值与真实值差约5℃.
故答案为:x=75-0.2T,75,偏大,5
㈣ 有人设计了一种测温装置,其结构如图所示.玻璃泡A内封有一定量气体,与A相连的B管插在水银槽中,管内水
(来1)  ℃
㈤ (2014嘉定区一模)如图为伽利略设计的一种测温装置示意图,玻璃管的上端与导热良好的玻璃泡连通,下端
设玻璃泡中气体压强为p,外界大气压强为p′,则p′=p+ρgh,且玻璃泡中气体与外界大气温度相同.液柱上升,气体体积V减小; A、由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 =C可知,V减小,如果p增大,T可能不变,可能减小,也可能增大,故AD正确; B、由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 =C可知,V减小,如果p不变,T减小,故B错误; C、由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 =C可知,V减小,如果压强减小,T降低,故C错误; 故选:AD.
㈥ (2013静安区二模)有人设计了一种测定液体温度的仪器,其结构如图所示.在两端封闭、粗细均匀的竖直玻
(1)上部分气体作等温变化,由玻意耳定律得,p1V1=p1′V1′ 即p1l1S=p1′l1′S, 得 p1′= = cmHg≈55.6cmHg (2)下部气体作一般变化 插入前,下部分气体压强p 2=p 1+ρgh=50+10=60 cmHg,气柱长度l 2=5cm,温度t 1=20℃ 插入后,下部分气体压强p 2′=p 1′+ρgh=(55.6+10)cmHg=65.6 cmHg,气柱长度l 2′=7cm,温度t 2=? 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得: = 代入解得,t 2=175.5℃ 答:(1)此时上部分气体的压强为55.6cmHg. (2)待测液体的温度是175.5℃.
㈦ 有人设计了一种测温装置,其结构如图8-2-7所示,玻璃泡A内封有一定量气体,与A相连的B管插在水银槽中,管
21.4 cm.
㈧ 最早的测温器设计是什么样的
在西汉时期,有人曾试图制作一个测温装置。《淮南子•说山训》记载:在瓶中盛了水回,当它结冰,可答以说明气温低,如其溶解为水,又可以说明气温之升高。这个观测或许可以认为是一种关于测温器的设想的萌芽。 真正称得上温度计的发明,是17世纪的事。1673年,北京的观象台根据传教士南怀仁的介绍,首次制成了空气温度计。但我国民间自制测温器的不乏其人。 据清代初期文学家张潮编辑的短篇小说集《虞初新志》记载,清代初期的黄履庄曾发明一种“验冷热器”,即温度计。 据记载,“此器能诊试虚实,分别气候,证诸药之性情,其用甚广,另有专书”。只是验冷热器的“专书”和实物都已失传,人们难以判断其具体原理和结构,估计是气体温度计之类的装置。但它的结构与原理没有被记录下来,也可能是毛发式或天平式湿度计,但也有可能是气压计,因为空气的湿度与气压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清代光学家黄履也曾自制过“寒暑表”,据说颇具特色,但原始记载过于简略,难知其详。
㈨ 有人设计了一种测定液体温度的仪器,其结构如图所示.在两端封闭、粗细均匀的竖直玻璃管内,有一段长10cm
(1)上部分气体作等温变化,由玻意耳定律得,p 1 V 1 =p 1 ′V 1 ′ 即p 1 l 1 S=p 1 ′l 1 ′S, 得 p 1 ′= = cmHg ≈55.6cmHg (2)下部气体作一般变化 插入前,下部分气体压强p 2 =p 1 +ρgh=50+10=60 cmHg,气柱长度l 2 =5cm,温度t 1 =20℃ 插入后,下部分气体压强p 2 ′=p 1 ′+ρgh=(55.6+10)cmHg=65.6 cmHg,气柱长度l 2 ′=7cm,温度t 2 =? 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得: = 代入解得,t 2 =175.5℃ 答:(1)此时上部分气体的压强为55.6cmHg. (2)待测液体的温度是175.5℃. |
与有人设计了一种测温度装置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永康小五金市场
发布:2025-10-06 19:55:48
浏览:63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