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当小车在一条橡皮筋作用下弹出时,橡皮筋对小车做
①A、B本实验不能测量橡皮筋拉力的大小,也就无法算出功的具体数值,而运用比例法进行实验,所以为保证每根橡皮条对小车做功一样多,每次实验中,橡皮筋拉伸的长度必需保持一致,故A、B错误;
C、小车下滑时受到重力、橡皮筋的拉力、支持力和摩擦力,要使橡皮筋的拉力等于合力,需要采取平衡摩擦力的措施,实验中应将木板左端适当垫高,故C错误;
D、为采集更多的数据,提高纸带的利用率,并使打点稳定,实验中应先接通打点计时器,再释放小车.故D正确.
故选:D.
②为了测量小车获得的速度,应该选用纸带上点迹间距均匀,小车匀速运动的部分进行测量,即纸带上FJ部分进行测量.
③最大速度为匀速运动时的速度,即vm=
=FJ 4×0.02
=1m/s.0.08 0.08
故答案为:①D;②FJ之间;③1.
B. 如图所示是“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的实验装置.(1)实验中,通过改变橡皮筋的条数来改变橡皮筋对小
(1)A、从纸带上看出,小车先加速运动后匀速,这样的话就需要平衡摩擦力,故木板应该是倾斜的.故A错误.
B、做纸带类型的题时:统一的要求都是先接通电源,后让纸带运动.故B错误.
C、实验中改变拉力做功时,为了能定量,所以用不同条数的橡皮筋且拉到相同的长度,这样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就有倍数关系.而不需要测量出每根橡皮筋做功的数值,故C错误.
D、每次都要从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这样开始时橡皮筋的形变量相同,过程中每根橡皮筋做的功才相同.故D正确.
故选:D.
(2)小车先在橡皮条的作用下做加速运动,当橡皮条松弛以后,小车由于惯性,会继续匀速前进,最后由于橡皮条的阻碍,还会做减速运动.
A、由打出的纸带也可以看出前面的点比较密集,说明速度较小,后面的点变稀疏,说明小车速度较大,故A错误.
B、由纸带上的点可以看出由A到B小车做加速运动,C点部分点均匀分布,小车做匀速运动,故B错误.
C、计算时应取小车匀速的最大速度,此时橡皮筋对小车做功达到最大,故算BC点之间较好,不能算AB间的速度,C错误,D正确.
故选:D.
(3)橡皮筋做的功转化为小车动能,由动能定理得:
W=
1 |
2 |
1 |
2 |
C. 某学习小组探究“功和速度变化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图中小车在一条橡皮筋作用下弹出,沿木板滑行
(1)A.小车下滑时受到重力、细线的拉力、支持力和摩擦力,要使拉力等于合力,需要采取平衡摩擦力的措施,实验中将木板左端适当垫高,故A错误
B.为保证每根橡皮条对小车做功一样多每次实验中,橡皮筋拉伸的长度必需保持一致,故B正确;
C.再用2条、3条…,完全相同的橡皮筋并在一起进行重复实验,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记为2Wo、3Wo故C错误
D.实验中应先接通打点计时器,再让小车在橡皮筋的作用下弹出;D正确.
故选BD
(2)要测量最大速度,应该选用点迹恒定的部分;故应选“FK”段.选“FK”.
(3)W∝v2 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C
D. 请完成以下两小题:(1)“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当小车在一条橡皮筋作用
(1)①B(2分)② ![]() ②1.48(1.47~1.5均正确)(2分);0.84(0.80~0.88均正确)(2分) E. 如图1,是某学习小组做探究“功和速度变化关系”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图中小车是在一条橡皮筋作用下弹出,
(1)A.小车下滑时受到重力、细线的拉力、支持力和摩擦力,要使拉力等于合力,需要采取平衡摩擦力的措施,实验中将木板左端适当垫高,故A错误
功W与速度v间的关系为W=
W与成v2正比,W-v2图象是正比例函数图象,故ABD错误, W与v是二次函数关系,因均为正值;故W-v图象是抛物线的一个分支,故C正确; 故选:C F. 如图所示是“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的实验装置. (1)A、从纸带上看出,小车先加速运动后匀速,这样的话就需要平衡摩擦力,故木板应该是倾斜的.故A错误.B、做纸带类型的题时:统一的要求都是先接通电源,后让纸带运动.故B错误.C、实验中改变拉力做功时,为了能定量,所以用不同条数的橡皮如图所示是“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的实验装置. G. “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当小车在两条橡皮筋作用下弹出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记
A、打点计时器可以用交流电源供电,电压为4~6 V.故A错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