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实验室怎么制取氢氟酸求具体器材和操作
生产氢氟酸最经典的方法是用浓硫酸与氟化钠或氟化钙反应生成,但是反应容器需是聚四氟乙烯仪器或是铅制容器。
除此之外,还要加热到200多度才能反应完全,这都是快到聚四氟乙烯仪器或是铅制容器能容忍的温度上限了,而反应物刚加入时也会剧烈放出气体,反应不好控制,还可能会伤到人,所以必不得已的情况下才用这种方法尝试。
(1)氟化氢装置设计招标扩展阅读:
因为氢原子和氟原子间结合的能力相对较强,且水溶液中氟化氢分子间存在氢键,使得氢氟酸在水中不能完全电离,所以理论上低浓度的氢氟酸是一种弱酸。具有极强的腐蚀性,能强烈地腐蚀金属、玻璃和含硅的物体。
如吸入蒸气或接触皮肤会造成难以治愈的灼伤。实验室一般用萤石(主要成分为氟化钙)和浓硫酸来制取,需要密封在塑料瓶中,并保存于阴凉处。
硫酸法将干燥后的萤石粉和硫酸按配比1:(1.2~1.3)混合,送入回转式反应炉内进行反应,炉内气相温度控制在280℃±10℃。反应后的气体进入粗馏塔,除去大部分硫酸、水分和萤石粉,塔釜温度控制在100~110℃,塔顶温度为35~40℃。
粗氟化氢气体再经脱气塔冷凝为液态,塔釜温度控制在20~23℃,塔顶温度为-8℃±1℃,然后进入精馏塔精馏,塔釜温度控制在30~40℃,塔顶温度为19.6℃±0.5℃。精制后的氟化氢用水吸收,即得氢氟酸产品。
❷ 实验产生的氟化氢气体应该怎么处理
HF是弱酸性气体,可以用碱性溶液吸收,比如氢氧化钠溶液。
NaOH+HF=NaF+H2O
❸ 如何防护氟化氢的毒性
个人防护措施
身体防护: 根据其风险,穿着足够长的围裙和靴子或者适当的化学防护服。
呼吸防护:
在发生紧急情况时(例如:该物质意外泄漏释放,超过职业接触限值),必须佩戴呼吸保护用具。考虑其佩戴穿着的最长时间。
呼吸防护用具:过滤器E- P3 结合使用。
当氧气浓度低于 17%(体积) 或者其浓度不清楚时,对于超过过滤器使用范围限值的浓度,使用隔离装置。
眼睛防护:
必须佩戴有效的眼部防护用具。
佩戴化学品安全护目镜。
如果面部处于危险之中,还必须佩戴防护面罩。
如果出现可能伤害眼睛的蒸气或气溶胶,佩戴完整面罩能保证眼睛的安全。
手部防护:
使用防护手套。手套材料必须足以抵抗渗透,且对该物质具有耐抗性。佩戴手套前,检查手套密封性。在摘下手套前,应当充分清洁,然后存放在通风良好的场所。注意皮肤的护理。护肤霜不能充分防护该物质。
纺织物手套或者皮革手套完全不适合用于防护。
❹ 氟化氢压力25公斤温度130度使用什么阀门好
使用衬聚四氟乙烯不锈钢阀门,耐温200度,耐压32公斤或40公斤。
1、氟化氢(化学式:HF)是由氟元素专与氢元素组成属的二元化合物。英文名:hydrogen fluoride,它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一种一元弱酸。氟化氢的水溶液称作氢氟酸。氟化氢及其水溶液均有毒性,与五氟化锑混合后生成氟锑酸(HSbF6)。
2、衬聚四氟乙烯不锈钢球阀主要用于对生产过程中酸碱等强腐蚀介质的调节、切断、分配和改变介质的流动方向,密封面与球面常在闭合状态,不易被介质冲蚀泄漏,适用于各种高腐蚀化学介质。
❺ 无水氟化氢的特点
它是化学工业和国防工业的重要原料,可用于制造聚四氟乙烯、制冷剂、氟化铝、冰晶石,以及分离锆、钽等稀有金属溶剂。
❻ 氟化氢行业准入条件的文件全文
氟化氢是萤石等含氟资源实现化学深加工、发展氟化工的关键中间产品。为优化氟资源配置,提高氟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大力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本质安全的氟化工产业体系,促进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要求,按照“控制总量,优化配置,节能降耗,安全环保,技术创新,持续发展”原则,制定本准入条件。
一、产业布局
(一)新建氟化氢生产装置、新设立氟化工企业应当符合当地产业发展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有稳定可靠的萤石等资源保障,必须进入具有环境容量和安全容量、拥有含氟污染物(包括含氟渣料、液体和气体,下同)治理和资源化综合利用设施以及危险化学品存储、运输设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开发区(包括产业园区、产业聚集区,下同)。
(二)在县级及以上人民政府规定的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源保护区和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内,城市规划区边界外2公里以内,主要河流两岸、公路、铁路、水路干线两侧,及居民聚集区和其它严防污染的企业周边1公里以内,国家及地方政府规定的环保、安全防护距离内,禁止新建、改扩建氟化氢生产装置。
(三)虽然满足上述各种边界要求,但不在开发区内的现有氟化氢生产企业,除开展安全环保改造外,不得新增氟化氢产能,鼓励这些企业停产退出或向开发区搬迁。
(四)除开发生产高纯、超净的电子等行业专用氟化氢产品和生产自用的氟化氢原料外,不得新建、扩建非原料用的氟化氢生产装置。
二、规模、工艺与装备
(一)为满足节能、环保以及安全生产要求,提高氟资源利用率,实现合理的规模经济,新建生产企业的氟化氢总规模不得低于5万吨/年,新建氟化氢生产装置单套生产能力不得低于2万吨/年(资源综合利用方式生产氟化氢的除外)。
(二)新建、改扩建氟化氢生产装置应当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选用节能、环保、安全的设备,主要工段、关键设备应当实现在线控制和远程视频监控,整个生产线应当建立综合控制性能先进的DCS等在线远程自控系统。
(三)新建、改扩建氟化氢生产装置应当同时配套建设含氟粉尘收集利用系统、含氟污水治理系统和含氟渣料资源化系统。
(四)禁止以萤石为原料,采用水直接吸收工艺新建、扩建氢氟酸生产装置。
氢氟酸应用企业应当根据生产平衡实际需要,就地以氟化氢为原料建设氢氟酸生产装置,实现氢氟酸生产的清洁化。
三、节能降耗与资源综合利用
(一)新建、改扩建的氟化氢生产装置,经连续72小时生产考核,每吨氟化氢产品萤石(粉)(标准号YB/T 5217,氟化钙含量不低于97%)消耗不得高于2.25吨、综合水耗不得高于1吨、年均综合能耗不得超过450千克标煤。
(二)氟化氢生产企业应当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能源梯次利用和萤石、含氟石膏渣等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含氟石膏渣硫酸钙含量不得低于90%、氟化钙含量不得超过2%、硫酸含量不得超过0.5%,年综合利用率必须在90%(包括签订长期合同委托加工利用)以上。
(三)新建、改扩建的氟化氢生产装置,水循环利用率不得低于95%。
现有氟化氢生产企业应通过改造,在2013年年底前达到上述要求;通过改造达不到的,要按期停产或退出。
四、环境保护
新建、改扩建氟化氢生产装置,应当严格遵守环境影响评价制度,采取清洁生产工艺,按照环保“三同时”原则同步建设配套的环境设施和资源化设施。
废渣排放应当达到GB 18599《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要求,废液排放应当达到GB 897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要求,废气排放应当达到GB 16297《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要求。相关地方有更为严格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应同时满足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要求。
含氟石膏渣应当有效回收并综合利用,禁止随意堆存、填埋。含氟石膏渣应当封闭存放,存放区必须进行防渗漏处理。
现有氟化氢生产企业应当按规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并通过清洁生产评估,应当在2013年年底前达到上述要求;通过改造达不到的,要按期停产或退出。
五、主要产品质量
新建、改扩建的氟化氢生产装置,氟化氢产品质量应当满足GB 7746《工业无水氟化氢》要求。
利用氟化氢生产的氢氟酸产品质量应当达到GB 7744《工业氢氟酸》或生产企业内控使用要求。
六、安全生产、职业健康和社会责任
(一)新建、改扩建氟化氢生产装置应当由有甲级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设计,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组织环境、健康、安全评价和节能评估,由有甲级资质的单位进行施工,严格执行国家、行业、地方各项管理规范和规定,健全管理制度。
(二)氟化氢生产企业应当通过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必须建立健全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制度和氟骨病等职业病防治制度;积极推进能源管理体系建设。
七、监督与管理
(一)新建、改扩建氟化氢生产项目的投资管理、土地供应、环境评价、安全许可、节能评估、信贷融资、生产许可等,应当依据本准入条件。
对不符合本准入条件的,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不得办理土地使用手续,环境保护管理部门不得办理环保审批手续,安全监管部门不得办理安全许可,金融机构不得提供信贷支持,质检部门不得办理工业产品生产许可,地方人民政府或相关主管部门可依法决定撤销或责令暂停项目的建设。
(二)新建、改扩建氟化氢生产装置建成投产前,要经省级及以上工业、投资、国土资源、环保、安全、质检等管理部门和有关专家组成的联合检查组,按照本准入条件要求进行检查,经检查未达到准入条件的,应责令限期整改。
(三)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氟化氢生产企业执行本准入条件情况进行督促检查。有关行业协会要积极宣传贯彻国家产业政策,加强行业自律,协助政府有关部门做好行业监督、管理工作。
(四)符合本准入条件的氟化氢生产企业名单,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定期向社会公告,并实行动态管理。
(五)萤石(粉)生产企业不得向不符合本准入条件的氟化氢生产企业提供萤石(粉)产品;氟化氢生产企业不得向不符合萤石行业准入条件的萤石(粉)生产企业购买萤石(粉)产品。
八、附则
(一)本准入条件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关境内所有类型的氟化氢生产企业。
(二)本准入条件涉及的法律法规、国家标准若进行修订,则按修订后的执行。
(三)本准入条件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解释。工业和信息化部将根据氟化工产业发展状况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对本准入条件进行修订。
❼ 液氯液下泵工作原理是怎么样的,四级泵
有机氟生产中基本危险化学品及单元过程危险因素分析
有机氟生产的范围相当广泛,本文仅以典型的配置为例子,即从无水氟化氢开始,先生产二氟一氯甲烷(HCFC-22),然后裂解制备四氟乙烯单体,再聚合或共聚成含氟树脂。实质上其它的氟氯烃、全氟烃类、含氟烯烃及不同的含氟聚合物,其生产过程是基本类似的。本文拟就按无水氟化氢、HCFC-22、四氟乙烯单体和聚合四个单元进行分析。
一、生产过程安全特点
有机氟生产所用的原材料、中间产品、成品中有不少是属于《危险化学品名录》(2002年版)、GB 13690-1992《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 12268-1990《危险货物品名表》和《剧毒化学品目录》(2002年版)等标准中确定为有毒品、易燃易爆品或腐蚀性物品。在生产、贮存、运输、使用等过程中,经常会因偶然泄漏、操作不当、误接触以及意外而造成的危险。尤其在生产过程中,发生危险的可能性更大。本文涉及的剧毒化学品有3种;无水氟化氢、液氯和含有全氟异丁烯的四氟乙烯精馏残液,它们既广泛分布于生产流程的设备中,又贮存在钢瓶中。由于钢瓶呈带压状态,在贮存和厂内外输送时极易泄漏。氟化氢气体和氯气遇潮湿或遇水又会生成腐蚀性很强的无机酸;有机氟残液中的含氟烯烃与水也很容易生成有机酸,这就更加大了设备和管道损坏的可能性。
其它典型的危险经学品有:硫酸、发烟硫酸、氟硅酸、有水氢氟酸、氢氧化钠(液碱)、氯仿(三氯甲烷)、盐酸、三氯化锑、五氯化锑、四氟乙烯、六氟丙烯、三乙胺、过硫酸盐或有机过氧化物等。
1. 无水氟化氢生产过程
氟化工行业几乎所有的生产装置都离不开最基本的原料无水氟化氢,而生产无水氟化氢的主要原料浓硫酸到和发烟硫酸都是腐蚀性很强的无机酸,多因腐蚀而泄漏,最容易造成伤害的是管道焊口、法兰接口、阀门、泵的密封处,在取样时和检修时也比较容易发生溅落或喷出,一定要注意保护脸部和外露皮肤。
生产过程中的产成品含有未反应的硫酸、产品氢氟酸、还有氟磺酸等混合物,这些也是腐蚀性极强的混合无机酸,在操作时同样需要注意不可接触人体。
生产的副产品氟硅酸和有水氢氟酸又都是具有腐蚀性的强酸,尤其在开启阀门和泵时,不要使系统压力太高而造成泄漏。在副产品包装时,经常采用人工灌装,其他搬运、称重等也常用手工进行,更容易发生意外。
由于人们通常对无水氟化氢的往往偏重于强腐蚀性方面,而对它的毒性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经常注意的是防止液体无水氟化氢溅到或滴落在皮肤上,对于散发在空气中的氟化氢气体没能采取更有效的预防措施,特别是当大量无水氟化氢突发性泄漏时,将会对周围近距离环境空气产生较严重的污染影响,对下风向环境影响更为明显。氟化氢气体具有刺激性和毒性,对呼吸道粘膜和皮肤有强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吸入较高浓度的氟化氢,可引起眼睛及呼吸道粘膜刺激症状,严重者可发生支气管炎、肺炎及肺气肿,甚至发生反射性窒息。
无水氟化氢属于剧毒化学品,通常贮存在钢瓶或压力容器的贮槽中,分布于生产流程中多处部位。由于钢瓶和贮槽都是呈带压状态,在贮存和往外输送时极易泄漏。
在无水氟化氢生产装置中,目前国内的工艺流程大部分是按负压操作设计的,因此在正常生产条件下,整个工艺系统中的有害物质(除氟化氢外还有硫酸、发烟硫酸及氟磺酸等)是不会往外泄漏的,但当操作出现不正常而引起压力波动时,就可能发生物料泄漏。此外,在检修时如事先系统处理得不彻底,残存于设备和管道死角中的有毒气体也可能逸出。贮存无水氟化氢的容器,或存有无水氟化氢的管道由于跑、冒、滴、漏也可能发生泄漏。还有一类极端情况是装有无水氟化氢的容器和管道上的阀门、零部件突然因腐蚀损坏,或被意外撞击破坏,氟化氢大量逸出,造成严重中毒事故。
本装置中基本没有化学性爆炸的危险,只有充装在钢瓶中的成品无水氟化氢,当发生充装操作失误、仪表失灵或磅秤不准等情况时,使钢瓶内成品量超过充装系数规定值时,有可能钢瓶在以后存放过程中,由于环境温度升高而使钢瓶内物料膨胀超压形成爆炸性破裂。另一种可能是由于钢瓶洗刷处理得不彻底,或使用过程中进水,瓶内残存水分。充装完无水氟化氢后,在存放过程中,瓶内的有水氢氟酸与铁反应产生氢气,然后氢气不断积累,压力增加最后导致钢瓶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