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某同学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来探究小车的加速度与所受合力的关系.将装有力传感器的小车放置于水平长木
(1)由于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所以相邻的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0.1s,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x=aT2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
得:a=
=0.16m/s
2,
(2)改变小桶中砂的重力,多次重复实验,获得多组数据,描绘小车加速度a与合力F(F=F
1-F
0)的关系图象.
由于已经平衡摩擦力,所以图象应该过原点.故AB正确,CD错误;
故选:AB.
(3)对小桶受力分析,设小桶重力为mg,
木板释放前弹簧秤的示数F
1,所以F
1=mg,
设小车的重力为Mg,小车在加速运动时弹簧秤的示数F
2,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mg-F
2=ma
所以F
1>F
2,
(4)A、在该实验中实际是:mg=(M+m)a,要满足mg=Ma,应该使小车和传感器的总质量应远大于小桶和砂的总质量,故A正确;
B、实验中不需要将长木板右端垫高,因为已经测量了小车所受摩擦力的大小,故B错误;
C、实验中不需要测出小车和传感器的总质量,只需要保证小车和传感器的总质量不变,故C错误;
D、用加砂的方法改变拉力的大小与挂钩码的方法相比,可更方便地获取多组实验数据,故D正确;
故选:AD.
故答案为:(1)0.16
(2)AB
(3)>
(4)AD
B. 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夹持装置已略去),来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1)圆底烧瓶中发生反
解答:(1)①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Zn+2H+=Zn2++H2↑;专故答案为:Zn+2H+=Zn2++H2↑;
②属t1>t2,说明实验Ⅱ反应速率较大,二者浓度不同,说明在其它条件一定时,化学反应速率随反应物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对量气管读数时,要注意调整左右两管的液面高度相平,且视线与液面相平;故答案为:其他条件不变时,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3)题目装置中,装有硫酸的分液漏斗,通过导管连接锥形瓶和分液漏斗上方,即上下压强相同,则实验中向烧瓶中滴入的稀硫酸的体积对测定气体体积无影响,故答案为:无影响;
(4)由反应速率大于上述实验对应的数据可知所含杂质必能与锌形成原电池,使反应速率增大,所含杂质可以是比锌不活泼的:石墨、银、铜等,故答案为:abc;
(5)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为:温度、浓度、压强、接触面积和催化剂,因此加快该反应的反应速率还可以升高温度、将锌片换成锌粒或锌粉等,故答案为:升高温度、将锌片换成锌粒或锌粉.
C. 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弹簧秤固定在一合适的木板上,桌面的右边缘固定一支表
(2)改变瓶中水的质量重复实验,确定加速度a与弹簧秤示数F1的关系,下列图像能表示该同学实验结果的是 C
由a=(F0-f)/(M+m)
试验没有平衡摩擦力 随瓶中水的增加,不能满足M>>m 加速度增加的幅度变缓, a-F0 图像向下弯
D. 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电化学实验,请你根据装置图回答相关问题:(1)C池属于什么装置______.
依据电极材料分析A池为原电池做电源,所以B池、C池是电解池,原电池中活泼金属做负极,锌做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为:Zn-2e-=Zn2+,银做正极发生还原反应,溶液中氢离子得到电子生成氢气,电极反应为:2H++2e-=H2↑;B池是惰性电极滴加硝酸银溶液;C池是粗铜做阳极,精铜做阴极是粗铜精炼的反应原理,阳极电极反应电子守恒分别计算电极上质量变化;
(1)分析可知C池是粗铜做阳极,精铜做阴极是粗铜精炼的反应原理,属于电解精炼铜,
故答案为:电解精炼铜;
(2)电极材料分析A池为原电池做电源,所以B池、C池是电解池,原电池中活泼金属做负极,锌做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为:Zn-2e-=Zn2+,银做正极发生还原反应,溶液中氢离子得到电子生成氢气,电极反应为:2H++2e-=H2↑;B池是惰性电极滴加硝酸银溶液,电池反应为:4AgNO3+2H2O
通电 | .
E. (1)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弹簧秤固定在一合适的木板上,桌面的右边缘固
(1)①为了减小测量加速度的偶然误差可以采用的方法是保持F1不变,重复实验多次测量,求平内均值.容 ②当F1>F0时,木板才产生加速度.随着继续向瓶中加水后,水的重力与绳子的拉力差值越来越大.故选C. ③用加水的方法改变拉力的大小与挂钩码的方法相比,它的优点是B.可以更方便地获取多组实验数据 C.可以比较精确地测出摩擦力的大小 故选BC. (2)①若电流表示数为零、电压表示数为E,则发生故障的是待测金属丝 ②先将选择开关旋至直流电压10V,再将红表笔固定在a接线柱,把另一支表笔依次接b、c、d接线柱.若只有滑动变阻器断路,则多用电表的示数依次是 0、E、E. 故答案为:(1)①保持F1不变,重复实验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②c ③bc (2)①待测金属丝 ②直流电压10V、红、0、E、E.
F. 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弹簧秤固定在一合适的木板上,桌面的右边缘固定一支
(1)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得: a= 为了减小测量加速度的偶然误差可以采用的方法是保持F 1不变,重复实验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2)当F 1>F 0时,木板才产生加速度.随着继续向瓶中加水后,矿泉水瓶的质量不断增加, 矿泉水瓶的质量不能远小于木板的质量,那么水的重力与绳子的拉力差值越来越大.故选C. (3)A、不可以改变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故A错误. B.缓慢向瓶中加水,可以更方便地获取多组实验数据,故B正确. C.缓慢向瓶中加水,直到木板刚刚开始运动,可以比较精确地测出摩擦力的大小,故C正确. D.并没有获得很大的加速度,可以获取多组实验数据以提高实验精度.故D错误. 故选BC. 故答案为:(1) ,保持F 1不变,重复实验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2)C, (3)BC.
G. 某学生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四套装置来制取CO2,其中靠改变装置内部气压的方式使反应随时发生或停止的装置为
A、反应进行时,打开开关,稀盐酸向下流与塑料板上的碳酸钙接触,版反应发生,不用时可权以关闭开关,生成的二氧化碳不能排出,试管内压强增大,把盐酸压回到长颈漏斗内,使盐酸与碳酸钙分离,反应停止,故改变装置内部气压的方式使反应随时发生或停止,故A正确; B、虽然有带孔的塑料片,但是稀盐酸总是浸没大理石,所有无法控制反应的进行,故B错; C、石灰石在有孔塑料片上,用气体时,打开开关,U型管的右边压强减小,稀盐酸就会浸没石灰石产生气体,不用时关闭开关,压强增大盐酸又被压到塑料片以下,控制了反应的进行,故C正确; D、可以上下移动铜丝,就移动了有孔的塑料瓶,因此可以控制反应的进行,但是不是通过改变装置内部气压的方式实现,故D错. 故选AC.
H. 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弹簧秤固定在一合适的木块上,桌面的右边缘固定一个
(1)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得: d= a t2 解得:a= (2)当F1>F0时,木板才产生加速度.随着继续向瓶回中加水后,矿泉水答瓶的质量不断增加, 矿泉水瓶的质量不能远小于木板的质量,那么水的重力与绳子的拉力差值越来越大,则图象出现弯曲.故选C. (3)A、缓慢向瓶中加水,可以更方便地获取多组实验数据,故A正确. B.不可以改变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故B错误. C.缓慢向瓶中加水,直到木板刚刚开始运动,可以比较精确地测出摩擦力的大小,故C正确. D.并没有获得很大的加速度,可以获取多组实验数据以提高实验精度.故D错误. 故选:AC. 故答案为:(1);(2)C;(3)AC.
I. (1)某同学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来验证“加速度与力的关系”.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把纸带穿
(1)①采用数显测力计测量细线拉力与用重物重力代替拉力的方法相比,可以直接测量出小车(包括测力计)所受的拉力,不需要再满足重物的质量要远远小于小车和数显测力计的总质量的条件,也不需要测量重物的质量,从而减少了实验的系统误差,故BC正确,D错误, 但仍需要平衡摩擦力,否则细线拉力就不是小车受到的合力,故A错误. ②取计数点2到6研究, S |
J. 某同学设计了下图所示装置(夹持仪器省略)进行系列实验,实验时将药品A逐滴加入到固体B中,请回答:
(1)在氨水中有下列平衡:NH 3 +H 2 O NH 4 + +OH - , NaOH固体溶于水放热,使得氨气的溶解度减小,同时增大了溶液中的c(OH - ),促使化学平衡逆向移动;有白色沉淀产生; Al 3+ +3 NH 3 · H 2 O == Al(OH) 3 ↓ + 3 NH 4 + (2)CO 3 2- +2CH 3 COOH→2CH 3 COO - + H 2 O+CO 2 ↑;醋酸酸性强于碳酸;不能,因为醋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醋酸也可以和苯酚钠溶液发生反应,生成苯酚 |
与某同学设计了如图4所示的装置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自动化移液装置
发布:2025-10-07 00:41:34
浏览:375
腾人程工具箱
发布:2025-10-06 21:04:16
浏览:60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