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1)①试管②酒精制灯(2)B E(3
)2KClO
3 
2KCl+3O
2 ↑
A
⑥ 下图是化学实验室中常见的几种装置
下图复是化学实制验室中常见的几种装置
看看http://www.jyeoo.com/chemistry/ques/detail/1d0672a9-38fb-45d9-b059-5f0e2b212711
http://www.mofangge.com/html/qDetail/05/c3/201010/5d3qc3058821.html
⑦ 化学实验室的常用器材
1、试管: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在常温或加热时使用。注意,加热后不能骤冷,防止炸裂。
2、烧杯:用作配制溶液和较大量溶剂的反应容器,在常温或加热时使用。加热时,应放置在石棉网上,使受热均匀。
3、量筒:量度液体体积。注意,不能加热,不能作反应容器。
4、集气瓶:用于收集或贮存少量气体。
5、酒精灯:用于加热。注意: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失火,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
6、试管夹:用于夹持试管。
7、玻璃棒:用于搅拌或转移液体时引流。
8、胶头滴管: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用过后应立即洗净,再去吸引其他药品。
9、滴瓶:用于盛放液体药品。滴瓶上配套使用的滴管不用清洗。
10、铁架台:用于固定和支持各种仪器,一般常用于过滤、加热等实验操作。

11、水槽:用于排水法收集气体、或用来盛大量水的仪器,不可加热。
12、燃烧匙:燃烧匙由铁丝和铜质小勺铆合而成。用于盛放可燃性固体物质作燃 烧试验,特别是物质在气 体中的燃烧反应。
13、托盘天平:用于称量药品的质量。
14、平底烧瓶、圆底烧瓶:常用作反应容器。
15、锥形瓶:常作为反应容器。
16、带导管的橡皮塞:一般在制取气体时连接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17、广口瓶:一般用于实验室盛放固体药品。
18、细口瓶:一般用于实验室盛放液体药品。
化学实验中使用到的仪器称为化学仪器。可以对材料进行计量或反应。主要分为计量仪器和反应仪器。将仪器以特定方式进行组合构成装置,实现实验目的。
(7)化学实验常见装置扩展阅读:
复杂器材:
1、启普发生器
一种实验室常用的气体发生装置,是荷兰科学家启普(Petrus Jacobus Kipp 1808~1864)发明,并以他的姓命名。它用普通玻璃制成。它由球形漏斗、容器和导气管三部分组成。适用于块状固体与液体在常温下反应制取气体,如氢气、硫化氢等。
2、酒精喷灯
常用的酒精喷灯有座式酒精喷灯和挂式酒精喷灯两种。座式酒精喷灯的酒精贮存在灯座内,挂式喷灯的酒精贮存罐悬挂于高处。酒精喷灯的火焰温度可达1000℃左右。
3、布氏漏斗
布氏漏斗是实验室中使用的一种陶瓷仪器,也有用塑料制作的,用来使用真空或负压力抽吸进行过滤。普遍认为发明者为1907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爱德华·比希纳,事实上布氏漏斗是由化学家Ernst Büchner发明的。形状为扁圆筒状,圆筒底面上开了很多小孔。下连一个狭长的筒状出口。
4、坩埚钳
坩埚钳(crucible tongs),一种常见的化学仪器。通常用来夹取坩埚。一般由不锈钢,或不可燃、难氧化的硬质材料制成。
5、布氏烧瓶,
布氏烧瓶又称抽滤瓶,是实验室中使用的一种玻璃器皿,为烧瓶的一种。配合布氏漏斗过滤用。发明者为1907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Eard Buchner。
⑧ 化学实验室的常用器材有哪些
化学实验室的常用器材有:
1、烧杯:烧杯是指一种常见的实验室玻璃器皿,由玻璃、塑料、或者耐热玻璃制成。烧杯呈圆柱形,顶部的一侧开有一个槽口,便于倾倒液体。烧杯广泛用作化学试剂的加热、溶解、混合、煮沸、熔融、蒸发浓缩、稀释及沉淀澄清等。

2、量筒:量筒是量度液体体积的仪器。规格以所能量度的最大容量(mL)表示,常用的有10 mL、25mL、50 mL、100 mL、250 mL、500 mL、1000 mL等。外壁刻度都是以 mL为单位,10 mL量筒每小格表示0.2 mL,而50 mL量筒每小格表示1mL。
3、试管:试管,化学实验室常用的仪器,用作于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在常温或加热时(加热之前应该预热,不然试管容易爆裂。)使用。试管分普通试管、具支试管、离心试管等多种。普通试管的规格以外径(mm)×长度(mm)表示,如15×150、18×180、20×200等。
4、酒精灯:酒精灯是以酒精为燃料的加热工具,广泛用于实验室,工厂,医疗,科研等。由于其燃烧过程中不会产生烟雾,因此也可以通过对器械的灼烧达到灭菌的目的。又因酒精灯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可以对其他实验材料加热。它的加热温度达到400—1000℃以上。
5、滴定管:滴定管是指在滴定操作中盛装滴定剂溶液的量器。滴定管是一种细长、内径大小均匀而具有刻度的玻璃管,管的下端有玻璃尖嘴,有25ml、50ml等不同的容积。
⑨ 初中所有化学实验及其装置名称
1. 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
Ca(OH)2 + CO2 === CaCO3↓+ H2O(复分解)
现象:石灰水由澄清变浑浊。
相关知识点:这个反应可用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存在。
2. 镁带在空气中燃烧
2Mg + O2 === 2MgO(化合)
现象: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粉末。
相关知识点:(1)这个反应中,镁元素从游离态转变成化合态;(2)物质的颜色由银白色转变成白色。
3. 水通电分解
2H2O === 2H2↑ + O2 ↑(分解)
现象:阴极、阳极有大量的气泡产生
相关知识点:(1)阳极产生氧气,阴极产生氢气;(2)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质量比为1:8。
4. 生石灰和水反应
CaO + H2O== Ca(OH)2(化合)
现象:白色粉末溶解
相关知识点:(1)最终所获得的溶液名称为氢氧化钙溶液,俗称澄清石灰水;(2)在其中滴入无色酚酞,酚酞会变成红色;(3)生石灰是氧化钙,熟石灰是氢氧化钙。
5.实验室制取氧气
①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2KClO3 === 2KCl + 3O2↑( 分解)
相关知识点:(1)二氧化锰在其中作为催化剂,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度或氧气的生成速度;(2)二氧化锰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没有改变;(3)反应完全后,试管中的残余固体是氯化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进行分离的方法是:溶解、过滤、蒸发。
②加热高锰酸钾
2KMnO4 === K2MnO4 + MnO2+O2↑
相关知识点:反应完全后,试管中的残余固体是锰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6.木炭在空气中燃烧
C + O2 === CO2(化合)
现象:在空气中是发出红光,在氧气中是发出白光;
相关知识点:反应后的产物可用澄清的石灰水来进行检验。
7.硫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
S + O2 === SO2(化合)
现象:在空气中是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是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相关知识点:反应后的产物可用紫色的石蕊来检验(紫色变成红色)
8.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3Fe + 2O2 === Fe3O4( 化合)
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
相关知识点:在做此实验时,应先在集气瓶中放少量水或铺一层细砂,目的是防止集气瓶爆裂。
9.磷在空气中燃烧
4P + 5O2 === 2P2O5(化合)
现象:产生大量而浓厚的白烟。
相关知识点:烟是固体小颗粒;雾是液体小颗粒。
10.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
2H2 + O2 === 2H 2O(化合)
现象:产生淡蓝色的火焰。
相关知识点:(1)氢气是一种常见的还原剂;(2)点燃前,一定要检验它的纯度。
11.木炭和氧化铜高温反应
C + 2CuO === 2Cu + CO2↑(置换)
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的红色物质
相关知识点:还原剂:木炭;氧化剂:氧化铜
12.氢气还原氧化铜
H2 + CuO === Cu + H2O (置换)
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的红色物质,同时试管口有水滴生成
相关知识点:(1)实验开始时,应先通入一段时间氢气,目的是赶走试管内的空气;(2)实验结束后,应先拿走酒精灯,后撤走氢气导管,目的是防止新生成的铜与空气中的氧气结合,又生成氧化铜。
1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或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
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复分解)
现象:白色固体溶解,同时有大量气泡产生。
相关知识点:碳酸钙是一种白色难溶的固体,利用它能溶解在盐酸中的特性,可以用盐酸来除去某物质中混有的碳酸钙。
14.煅烧石灰石(或碳酸钙高温分解)
CaCO3 === CaO + CO2↑(分解)
15.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
2CO + O2 === 2CO2(化合)
现象:产生蓝色火焰
相关知识点:(1)一氧化碳是一种常见的还原剂;(2)点燃前,一定要检验它的纯度。
16.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CO + CuO === Cu + CO2
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的红色物质
相关知识点:还原剂:一氧化碳;氧化剂:氧化铜
17.甲烷在空气中燃烧
CH4 + 2O2 === CO2 + 2H2O
现象:火焰明亮呈浅蓝色
相关知识点:甲烷是天然气(或沼气)的主要成分,是一种很好的燃料。
18.工业制造盐酸
H2+Cl2 === 2HCl
相关知识点:该反应说明了在特殊条件下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
19.实验室制取氢气
Zn + H2SO4 === ZnSO4 +H2↑
相关知识点:(1)氢气是一种常见的还原剂;(2)点燃前,一定要检验它的纯度。
20.木炭和二氧化碳生成一氧化碳
C + CO2 === 2CO
相关知识点:(1)一氧化碳是一种常见的还原剂;(2)点燃前,一定要检验它的纯度。
21.水和二氧化碳生成碳酸
CO2 + H2O=== H2CO3
现象:生成了能使紫色石蕊变红的碳酸。
22.碳酸受热分解
H2CO3 === H2O + CO2↑
相关知识点:碳酸是一种不稳定的酸,受热易分解。
23.灭火器的反应原理
Na2CO3 + 2HCl === 2NaCl + CO2↑+H2O
现象:喷出大量泡沫和二氧化碳,如果喷到火上就可以灭火。
24.金属和水的反应
①2K+ 2H2O ==== KOH + H2↑
② 3Fe + 4H2O ===Fe3O4 + 4H2↑
25.水于非金属的反应
C +H2O === CO+ H2
26.水与氧化物的反应
①SO3 +H2O == H2SO4
② Na2O +H2O==2NaOH
27.碳酸氢铵受热分解
NH4HCO3 === NH3↑ + H2O + CO2↑(分解)
28.用盐酸来清除铁锈
Fe2O3 + 6HCl=== 2FeCl3 + 3H2O(复分解)
29.铁丝插入到硫酸铜溶液中
Fe + CuSO4 === FeSO4 + Cu(置换)
现象:铁丝表面有一层光亮的红色物质析出。
30.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CuSO4+ 2NaOH === Cu(OH)2↓+Na2SO4(复分解)蓝色絮状物
⑩ 以下是化学实验室里几种常用的实验装置,请回答:(1)请写出图中a、b的仪器名称:a______,b______.(2
(1)图中所复标仪器的制名称为:a、长颈漏斗,b、锥形瓶;
(2)在选择气体的收集方法时通常要考虑气体的水溶性、密度及是否与水反应,故选②③⑤;
(3)B装置能够较容易的控制反应速率,为了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通常要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4)D装置为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在验满时应该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证明收集满了;
(5)根据题意可知道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硫为固液常温型的反应,所以应该选B装置作为发生装置,而二氧化硫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应该选择向上排空气法来收集,所以应该选择D装置作为收集装置.
故答案为:(1)长颈漏斗;锥形瓶;
(2)②③⑤;
(3)易于控制反应速率;棉花;
(4)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证明收集满了;
(5)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