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国何时出现马蹄铁
中国在元代的时候才开始出现马蹄铁。
在全世界范围内,马掌最早出现于古罗马,这种马掌或铜或铁,形状符合马蹄下部,但在固定时跟现在不一样,除了用短钉子外,还需要借助皮革来捆绑,有点类似古罗马士兵所穿的“罗马鞋”,因此也被称为“马凉鞋”。
而在与之同时期的中国秦汉时代,并没有发现关于马掌的确切文献记载或者文物遗存。将其解释为金属易腐朽显然是难以服众的,因为考古发现了很多当时的铁质马衔、马镳,却没有发现马掌。有些学者指出,当时对马蹄的保护方法,就是用烙铁去烫马蹄底部,使其变得坚硬。
在过去,有一些研究者认为我国在元代之前很可能都是没有马蹄铁的。理由之一是南宋人赵汝适在其著作《诸蕃志》中记载大食国的马“用铁为鞋”,觉得很新奇,说明当时南宋还不怎么流行马掌。
的确,从秦汉到唐宋,中原地区都没有发现过马掌。不过,在相对偏远的东北地区,却有所发现,而且时代还不晚。
考古工作者在东北三省的高句丽时代遗存中,发现了明确为蹄铁的实物资料,其时代为公元3-6世纪。如下图所展示的,是著名的高句丽好太王陵中所发现的,该墓年代确切,为公元414年。
有些研究者提出了一个可能的原因,即这可能跟当地多山的自然环境有关。高句丽的政治核心地区就是各种山城,周围多山,在这些地区骑马,更需要保护马蹄,以及加强马蹄的防滑性,所以蹄铁应运而生。但是在中原地区,自然环境相对好一些,即便没有蹄铁,凑合凑合也能用,因而长时间没有出现。
至于我国东北的蹄铁跟西方早期的蹄铁有没有关系呢?由于缺乏资料,现在还着实无法解答。但是总归不能再延续过去的观点,以为我国到了元代才开始用马蹄铁。
马蹄铁的含义:
在很多国家,把马蹄铁钉在家门上的现象司空见惯,千万别拔掉马蹄铁,这样,你钉的马蹄铁存在多少年,你就会幸运多少年。并且。你的马蹄最好是别人送的,而不是自己买的。因为,从上古以来,马蹄铁和三件与幸运相关的事物密切相关:马、铁以及月牙形状。
马被当作是神奇的动物而加以顶礼膜拜。从原始社会开始,铁就被认为是幸运的象征。当人类学会用铁制造武器之后,他们就发现,在进攻、搏斗中,铁的用处很大。所以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人类把铁作为自我防护的武器了。
在全世界,铁都被当成幸运物,用来对付妖魔鬼怪以及邪恶的力量。用铁做成的任何东西都可以拿来当武器。据说,爱尔兰人还曾经认为,不幸永远不会发生在铁匠身上!此外,马蹄铁还可以用火加热,重新加以利用,所以就像字面意义一样,很多先哲在精神上把火堪称是提炼与升华的象征。
② 我眼中的达芬奇
达芬奇 (Leonardo Da Vinci 1452-1519)作为文艺复兴时期作卓越的代表人物,他的成就和贡献是多方面的。达芬奇出生在佛罗伦萨附近的一个小镇——芬奇镇。他是一位天才,他一面热心于艺术创作和理论研究,他研究如何用线条与立体造型去表现形体的各种问题;另一方面他也同时研究自然科学。达芬奇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最著名的巨匠,他不仅是一位天才的画家,并且是大数学家、科学家、力学家和工程师,是一位多才多艺、全面发展的人。他有着多方面的才能,对人类作出过多方面的贡献。他不仅会画画,雕塑,建筑房屋,还会发明武器,设计过世界上第一个飞行机、他又是一个医学家、音乐家和戏剧家,而且在物理学、地理学和植物学等其它科学的研究上也很有成就。他道德高尚,举止温雅,且体格健壮,力量过人,据说他一只手就能轻易地折断马蹄铁。他左右手都会写字、作画,他用左手写的字是反向的,人们只有在镜子里才能看懂。
“这是世界美术史上最美的一只右手;这副脸庞,只要见过一次,就永远离不开我们的记忆。”(《蒙娜丽莎》)“这是人类绘画的极品,这幅画的巨大成功致使以后的画家没人敢再涉足这个题材。”(《最后的晚餐》)“这是画家62岁时的自画像,寥寥数笔,就为后人留下了素描艺术史上的典范之作。”(《达芬奇自画像》)
在同时代的人看来,达芬奇就像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魔术师,有万能天才的美誉。在现代人眼中,令人惊异的是,他仅用十二幅完整的作品就奠定了最伟大的画家的地位。
人们一般认为,艺术不是科学。但是按照达芬奇的界定,艺术,尤其绘画,不但是一种科学,甚至是“所有科学之后”。
点击更多》》》
达芬奇既能发现事物表面迷人的美感,又不丧失物理学者与解剖学者的视角。他同时具有科学家的观察力与艺术家的表现力,是艺术史上第一位对人体和动物的比例做过系统研究的艺术家。他研究解剖长达40年之久,还亲自解剖了三十几具各种年龄的尸体。他不但熟悉人体外部的比例,而且了解人体的内部构造,因此笔下人物的比例、结构、动态都十分准确,无懈可击。这幅著名的人体解剖素描把完美的人体造型包含在一个圆形和正方形中,被认为是最成功的设想。
③ 马蹄铁在中国哪个朝代出现
西汉
马蹄铁”,又称“马掌”,是马、牛等牲口装订在蹄上的铁制蹄型物。 马的蹄子有两层构成,和地接触的一层是一层大约2-3厘米厚的坚硬的角质,上面一层是活体角质。马蹄和地面接触,受地面的摩擦,积水的腐蚀,会很快的脱落,钉马掌主要是为了延缓马蹄的磨损。马蹄铁的使用不仅保护了马蹄,还使马蹄更坚实地抓牢地面,对骑乘和驾车都很有利。 马蹄铁可能是罗马人的创新,它在公元前1世纪的遗址里就很常见了。卡图鲁斯(Catullus,约公元前85―前54年)提到过一匹骡子丢了一个蹄铁。常见的马蹄铁是铁制的,相当轻,从一边冲压出一个穿透的钉孔。马蹄铁的边缘经常呈波状的轮廓,未固定的两端弯成一个防滑刺。它与钉头一起,像在中世纪的马蹄铁上一样凸出,使马蹄坚实地踩踏地面。这种马蹄铁一直用到中世纪。但更平更重的马蹄铁从罗马时期也开始使用,并且成为其后中世纪最普遍的样式。在罗马社会,奇特的“马凉鞋”(hipposandal)也很常见。它是一种光滑的铁盘,在每端弯成环。显然它是系在马蹄上,无疑是用于保护马蹄的。少数“马凉鞋”带有尖钉,能帮助马抓牢地面。它可能被用于鹅卵石的或其他坎坷的地面。从用于牛的“细茎针草鞋”到使用紧扣的蹄铁,它延续了很长时间而很少改变。然而,马蹄铁并没有普遍使用,大量的牲畜是没有钉蹄铁的。 “马蹄铁”主要对马蹄起保护作用,最大程度减少了因马蹄和地面接触,受地面摩擦,积水的腐蚀对马蹄的伤害。马的蹄子有两层构成,和地接触的一层是一层大约2-3厘米厚的坚硬的角质,上面一层是活体角质。钉马掌主要是为了延缓马蹄的磨损,在特殊情况下,马蹄铁还有武器的作用。在钉马掌的时候,主要是去除一层薄薄的老化的角质,就像人剪指甲,方法得当是不会伤害到马蹄的。所以很多人以为,马蹄铁是用锤子,钉子,把这块厚铁残忍地钉进马的脚底的观念是错误的。
马蹄铁的用处非常广泛,在新疆,裕民,阿勒泰等牧羊地区。
马蹄铁的含义
在很多国家,把马蹄铁钉在家门上的现象司空见惯,千万别拔掉马蹄铁,这样,你钉的马蹄铁存在多少年,你就会幸运多少年。并且。你的马蹄最好是别人送的,而不是自己买的。那么为什么马蹄铁会带来幸运呢?这是因为,从上古以来,马蹄铁和三件与幸运相关的事物密切相关:马、铁以及月牙形状。
马被当作是神奇的动物而加以顶礼膜拜。从原始社会开始,铁就被认为是幸运的象征。当人类学会用铁制造武器之后,他们就发现,在进攻、搏斗中,铁的用处很大。所以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人类把铁作为自我防护的武器了。在全世界,铁都被当成幸运物,用来对付妖魔鬼怪以及邪恶的力量。用铁做成的任何东西都可以拿来当武器。据说,爱尔兰人还曾经认为,不行永远不会发生在铁匠身上!此外,马蹄铁还可以用火加热,重新加以利用,所以就像字面意义一样,很多先哲在精神上把火堪称是提炼与升华的象征。但是,在这些象征意义中,最强有力的恐怕要数马蹄铁的月牙形状了。马蹄铁就像是一弯新月,它象征着那些生命的缔造者、伟大的母亲形象,比如古埃及掌管生育和繁殖的女神阿尔特弥斯。所以把一块马蹄铁钉在门上就是用强大的生命力来对抗死神的力量。
马蹄铁的故事
见于歌德的《叙事谣诗》,说的是磐石彼得有次随老师出行徒中见路旁有一个马蹄铁,老师要彼得去捡起来。彼得没有理睬,但他的老师去捡了,之后在城里换了三个子,又用三个子买了十八颗樱桃,放在袖子里。当师徒两人在穿越荒漠的时候,彼得感到又饥又渴。突然他看见老师的袖子里,落下一颗樱桃,于是他连忙上前弯腰捡食,接着又是一颗,他又去捡,周而复始,过了一会他老师,回过头来对彼得说:“要是你当初弯一次腰去捡那个马蹄铁,现在就不用没完没了地弯腰低头了……”其实人们将马蹄铁作为幸运符的真正含义不是谋求好运而是企求一次值得把握的机遇反过来说不懂得把握,有再好的运气也是白搭天上掉的馅饼也是要弯腰去捡的,直接落嘴里是会噎死人滴
④ 马镫和马蹄铁是什么时候发明出来的
马镫的起源 马在我国被驯养,大约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马以其快捷健走、力大温良的优点,很早就被人类所认识。早期马多被用来驾车,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军队最初都是以步兵和兵车混合为主,动辄都是几十万,而骑兵最多不过五六千骑。直至赵武灵王提倡“胡服骑射”,才为赵国训练了一支强大的骑兵队伍,改变了原来的军队装备,这是军事史上一项伟大的变革。此后,各诸侯国都非常重视发展骑兵。 但是,在当时骑马是一件十分辛苦的事,因为还没有发明马镫。在公元前亚历山大率军东征,横扫中亚大地时,他的将士们的双腿是在马腹的两边空荡荡地悬垂着,没有任何支撑。他们靠着大腿的力量,用力夹住猛烈颠跛的马以保持自身的稳定。这种艰辛可以料想。而马镫是骑马时踏脚的装置,没有它,当马飞奔或腾越时,骑士们只能用双腿夹紧马身,同时用手紧抓马鬃才能避免摔下马来。陕西临潼秦始皇兵马俑的出土是我国考古的重大发现。在秦始皇兵马俑二号坑中出土了许多与真马大小相似的陶马。马身上马具齐备,但就是没有发现马镫。 马镫虽然很小,作用却很大,它可以使骑士和战马很好地结合在一起,把人和马的力量合在一起,发挥出最大效力。马镫最早是由中国人发明的,但准确的时间目前学界尚无定论。 最早的马镫实物,发现于公元3世纪中叶到4世纪初的中国东北的鲜卑人活动的区域,出土地点在辽宁省西部与内蒙古赤峰相接的北票县。1965年,考古人员在北票县北燕贵族冯素弗墓中,出土了一对木芯长直柄包铜皮的马镫。这对马镫长24.5厘米,宽16.8厘米,是国际上现存时代最早的马镫实物。 吉林市郊帽儿山墓地是20世纪八十年代发现的,其年代大致相当于西汉中晚期至南北朝。1993年在帽儿山墓地18号墓中出土了一副马镫,用铜片夹裹木芯,以铆钉缀合加固。这是我国出土年代较早的马镫。北燕是慕容鲜卑所创建的王朝,当时在东北地区与高句丽互相争夺地盘,双方都很重视发展骑兵。由于慕容鲜卑与北方草原游牧地区关系更为密切,便率先发明了马镫,从而使其骑兵的战斗力猛增。 1965年至1970年,南京象山发掘了东晋琅琊王氏族墓群,7号墓中出土了一件装双镫的陶马,墓葬年代为东晋永昌元年(322)或稍后。这件陶马的双镫是已知马镫的较早实例。 1965年在辽宁北票西官营子发掘了北燕冯素弗墓。北燕是公元四世纪初迁至辽西的汉族统治者冯氏在前燕、后燕基础上建立的鲜卑族国家,冯素弗是北燕王冯跋的弟弟。这是一座时代明确的北燕墓葬。墓中出土了一副马镫,形状近似三角形,角部浑圆,在木芯外面包镶着鎏金的铜片。 马蹄铁 又名马掌 顾名思义就是马脚上鞋子 马蹄铁的材料是低碳钢就是老百姓所说的普通铁(金属),在最早的时候由铁匠手工打制而成,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产品由原来单纯的牧区使用,最后发展成现在用于马术比赛中。 现在的材质有铝合金等
⑤ 马蹄铁要钉到马的肉里吗
一个马蹄样的铁片,直接用钉子钉到马掌里面,马掌那里是角质层,不痛的,就像人的指甲加厚般。作用是防止马在行走奔跑中过度磨损脚掌,伤害了马的脚。因为马蹄最下面的是马的指甲,保护马掌的,在自然中马的指甲就可以保护马的脚了,但是在人对马的利用中,常常让马的指甲磨损大于自然更新,于是就要考订马掌来人为的保护马的脚。
⑥ 马蹄铁挂在门口真的会给家里会带来好运吗
在人类文明的漫长发展过程中,马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马作为人类忠诚的动物伙伴之一,千百年来承担了大量繁重的运输工作,比如马车,古人大多用马来拉货。历史上也有很多关于马的佳话,马象征着祥瑞,奋斗,忍耐等积极向上的精神。马也是古人的最佳交通工具,骑马出行也是古人的一种再寻常不过的风尚。
月牙状的马蹄铁则像是一轮新月,象征着那些生命的缔造者,伟大的母亲形象,比如古埃及人信奉的掌管生育和繁衍的女神阿尔忒弥斯。很多国家的人们将马蹄铁钉在门上来对抗死神,为他们带来幸运和庇护。
⑦ 标志307和北京现代哪个好啊
标致和现代不是一个档次上的车。如果你用307和依兰特比较,那差距就很远了。--依兰特远不如307,无论从性能、安全性、人性化,还是油耗。现在大城市里买现代的应该非常少了,至少我周围几乎一年内没看到熟悉的人买。
307有很多优点,给你共享一点以前收集的:
307的安全性从哪里来?
307的安全性不用置疑,上市一年来,无数次大小车祸证明了这一点,同其他车碰撞中基本不吃亏,一年来,伤亡报告:司机死亡数为0,但是最近有2名未系安全带的后座乘客在同一起120时速撞击高速隔离带的事故中遇难,司机轻伤。
车祸要看得就是:1、A柱变形吗?车门能打开吗?2、安全气囊打开吗?307目前没有A柱变形、车门无法开启的事故报道和安全气囊高撞击未启动的事故报道。
(1) 车重,底盘坚固,车架结构好,钢梁粗壮,A柱粗大
卖点:307属于法国PSA集团,历史悠久,底盘技术世界领先,数一数二。采用了高限弹力钢(HLE) ,板材更轻更坚固,点焊效率更高。空车身95% 焊点通过机械手进行双面焊接,大大提高了车身的强度。用高强度钢制成的前横梁与车身纵梁通过吸能体相连。在发生猛烈碰撞时,每个吸能体可以吸收6000焦耳的能量,然后将能量传达给车身纵梁,车身纵梁可承受9吨的冲击力。在各个侧面和前纵梁与前围挡板的连接处,均有马蹄铁型的加强筋,并且其上都有角撑板。所以,前纵梁可以将撞击力分解到前围挡板上部以及前风挡下部的横梁上(横梁的两端与车底部以及前立柱相接)。车底部配备安全护板用以保护发动机。
为了能够在发生侧撞时更好地保护乘客,车身侧板是整体成型的,B柱在整个长度上由一块高限弹力钢加强。在车身地板方面,外延长板由两根架在B柱横梁连接,B柱本身是双层的,以保证其结实程度。后座位的下方是油箱(60L),隔板通过一根整体的横梁连接在纵梁上。车门由整体的单体外板和内板组成。外板是嵌入衬里的上部,呈Ω形状的内板在门的中间部位。车门辅以加强铰链支持。门板上添加了吸能的填充料,使其在碰撞发生时可以最先吸收能量减少伤害。B柱的结构也保证了在碰撞中保持乘员仓的空间以保护乘客。
整体成型的冲压设备投资好几个亿啊,不过Golf和Bora也是。
常见问题:1、307的钢板并不厚啊,怎么到处按还是感觉不结实?
看法:307的蒙皮钢板并不厚,部分地方只有0.67MM厚,前机盖是内层铝1mm, 外层钢0.2mm, 总厚度是1.2 mm,但是307的钢板都是进口双面镀锌高强度钢板,结构件上,就是A、B、C柱和B柱下外围,中心纵梁等部位使用特高强度钢,加上前后缓冲区的设置,令307车厢内是非常安全的(307的侧门很厚,有加强梁和缓冲填充块),而且307整体成型部件多(比如四门),另外全车还有5000多个焊点(部分激光焊接),比普通的多1/4左右,再加上主被动安全装备的使用,顾客得到很全面的人身保护。
307使用大量减重技术,比如前盖的铝板,减重8.9公斤,翼子板是合成塑料的,减重2.7公斤、前后安全杠也是塑料的,2.0发动机是全铝的,五个轮毂全部是铝合金的,油箱塑料的,发动机格栅和大灯高分子材料,可谓在减重方面都采用了最新技术,煞费苦心,可以说是A级车减重技术使用最多的(日车的那种减重不算的),但是307仍然有1.293-1.333吨重,是A级车中最重的一款。相比较而言,部分A级车,特别是部分日本车,全车外表都是钢的,发动机、轮毂甚至油箱都是铁的,但是重量却比307低200到近300公斤,这是5个成人的重量。
这证明307真材实料,在底盘等关乎安全性、高速稳定性、耐用性等看不见的地方,多使用了200多甚至300多公斤的材料,比如粗壮的悬挂、加强梁、防撞钢梁等。
(2) 双安全气囊:2段式爆燃发生器可控制膨胀速度和程度;
(3) 安全带:共五根,有三种不同的安全带(有的A级车只提供4根普通安全带):
1、前排2根:带限力器的预张紧式安全带
2、后排两侧2根:带限力器的3点式安全带
3、后排中间1根:普通的3点式安全带。
卖点:限力器、预张紧功能,在非常紧急的刹车并造成事故时,特别是当发生严重撞车事故,座位安全带的预张紧功能使安全带自动张紧,将你绑在座椅上,以避免你过度前倾(预紧的作用,同时气囊弹出),接着安全带稍微“松开”一些(限力器的作用),在安全气囊充分发挥作用之前温和的保护乘员。安全带方面307使用了不仅是A级车没有,甚至是二三十万的车均没有的高档车设计。
(4) ABS+EBD:防止紧急刹车,车轮抱死导致翻车,EBD负责分配制动力。
卖点:很多车都有ABS和EBD,但是307是bosch的最新8.0版本,比多数A级车使用的5.8老版本贵的多和好的多,更安全!这个版本号bosch8.0是我在4S通过PP2000亲眼所见。
(5)、EVA紧急制动辅助系统:
通过嵌入式液压助力系统,且根据驾驶者踩下刹车的速度和力量可以自动感知驾驶者需要什么样的制动效果。紧急制动,驾驶者迅速且大力踩下刹车踏板,这时刹车系统会达到最大限量的工作状态。但有的时候,驾驶者虽然迅速地踩下了刹车,却由于某种原因,右脚并没有对刹车踏板实施了最大力量。这时,EVA辅助系统的另一个特性,就是当它判断驾驶者采取的是紧急制动时,那么它会让制动力量一直保持到驾驶者的右脚完全离开刹车踏板,这样可以避免驾驶者由于措施采取不当所造成的危险。
EVA除了高度的智能化以外,还凸现了其人性化的一面:它并不像某些刹车辅助系统,无论在什么状态下都采取最灵敏的制动效果,让驾驶者在最初驾驶的时候很不适应,即使是轻踩刹车,车辆便骤然减速,不仅将驾驶者吓了一跳,还可能由于突然急减速被后车追尾。
卖点:刹车助力,渐进人性
(6) 四轮盘式制动(碟刹),前碟为通风盘。
卖点:本身就是卖点,同时307的四碟均为A级车刹车盘最大的(直径283mm,厚度26mm)两个后实心盘(直径247mm,厚度9mm),前后分泵的直径为54mm。
(7) 主动安全座椅靠背和头枕
这种系统可以在发生后方撞击时,利用前排座椅靠背内安装的机械装置,避免颈部后仰而受伤。主动安全靠背在发生后部撞击,当座椅前冲而乘客背部向椅背用力时,会使头枕向上向前移动,及早托住乘客的头部而避免了颈部因突然大幅度移动而受伤。
此外,还有两种装置提高了司机和前方乘客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 座椅防下沉系统,它可以在发生后方撞击时避免身体下滑
- 座椅头枕高度可调,可以使乘坐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完美结合。
卖点:头枕全部可调高低,前座椅还可调前后,撞击时前托头部,防止头部,特别是颈部受伤,是通用高档品牌"萨博"的主要卖点之一。
(8) 固特异195/65 R15轮胎、铝合金轮毂。
卖点:比多数A级车使用的韩泰轮胎贵、好,耐用性好(缺点胎燥比较大),比多数A级车特别是日车轮胎大、宽,抓地力好,安全,不像部分日车全车使用钢轮箍,备胎规格和正胎不一样,也不像focus备胎使用钢轮箍。
(9) 音响控制杆和随车速音响自动调整音量功能:
卖点:可以使车主少控制或通过方向盘下自由控制,减少低头看音响的可能,提高行车安全。
(10)主动安全搁脚板
由一个外包塑料的金属板组成,位于仪表板横梁与地板之间。在碰撞事故中,横梁会挤进座舱,吸收碰撞力。主动安全搁脚板也会随之稍微移动(20毫米),如果人体在碰撞作用下向前扑,此装置就会使驾驶员的脚与胫骨间保持一定的角度,而不会受伤。 该装置降低了驾驶员的脚和腿受伤的危险。
(11)2个ISOFIX固定装置:
可以在上面安装锁止儿童椅而无需安全带,后排2个固定装置。可惜新出的XS好像已经省掉,降成本啊。
(12)合成塑料翼子板
有的TX说别的奸商总劝买车人按307的翼子板部位以示307软,其实307翼子板本身就是合成塑料的,能抵御市区内发生的轻微碰撞,不会损坏并自动弹回原状。翼子板是靠可松脱的焊点组接在车身上的,发生严重碰撞时焊点会断开,因此有可能保留完整的翼子板。
卖点:比普通钢板贵的多,小碰撞不需要扳金,甚至由于可弹变形,甚至无损失,大碰撞直接更换,同时可以减轻车重2.7公斤,不少TX已经体会到这种翼子板的好处了。
(13)GEP电子泵可变助力转向
助力转向的助力大小随着车速的变化而变化。 可变助力减少低速时的转向力量,通常这时转向阻力最大.随着速度的增加,助力相应减小,以避免不需要的方向变动而影响车辆方向稳定性。通过车辆速度信息,电子装置调节驾驶人员需要的轻便及方向稳定性. 这是最有效的系统,补充说明的是,307助力的大小还随着方向盘角度和速度的变化而变化。同时在高速时,方向盘变重,但遇到紧急事故,只有急速小幅度转动方向盘,307即提供助力,转向很轻,帮助女性或者未握紧方向盘的TX灵活转向。307助力系统是先进的电液助力。
注意了是电子装置,不是普通的液压助力。
(14)、系统自检,保养里程提醒和机油液面提醒:
307的四个显示屏中有一个专门用于提示距离下一次保养的里程和机油液面高度(分为6格),有一个专门用于系统各个部位的自检,比如发动机、ABS、变速箱等十来个项目!
(15)、高位刹车灯和警示灯(双跳灯)自动点亮
卖点:307具有通常车所有的高位刹车灯,刹车时自动点亮,但是307还具有一功能:ABS启动的紧急刹车时,车辆会自动点亮双跳灯并保持闪烁,这样司机既能全身贯注于对车辆进行控制,随时注意路上的情况,还可以及时提醒尾随车辆减速或避让,以避免追尾的风险。在司机没有重新加速或手动关闭的情况下,车灯将一直闪亮。
(16)、吸能式方向柱
三节的转向柱带有两个万向节。上部分固定在仪表板的横梁上并支持着方向盘。杠杆控制结构使方向盘可以在40毫米的范围内进行高低度和深浅度的角度调节。为了达到最严格的碰撞标准的安全水平,转向柱上部分可以收缩50毫米(滑行折叠式),在95毫米长度的套筒上滑动。与收缩的动作同时,转向柱的底部也沿着踏脚板侧板滑动,也同时收缩以限制方向盘的动作。大大吸收了能量,避免了脸部的碰撞,所有对膝部可能造成伤害的部件都从侧面固定在转向柱上,出于安全的考虑,针对膝盖所容易受到的威胁,前面板下部的设计十分结实。
(17)、电动可折叠式电加热除霜外后视镜
(18)光感式防眩目车内后视镜
(19)自动大灯、自动雨刷、倒车雷达均可以提高安全系数。
(20)后备箱高且有扰流板:
屁股高,有扰流板:部分意义上有定风尾翼的作用,307极少有人加尾翼,省钱,而且即使307离地距离高,车高,仍然高速、过弯稳定性很好。2、即使被大车惨烈撞击,也有后备箱过渡,后座乘客安全度高。3、屁股高:导致一般轿车追307尾,头部吃亏,损失惨重,307尾部损失较一般低屁股的车小,被追尾事故中很多307几乎都不需要扳金,甚至连漆都不损伤,拍拍屁股直接走人。
( 21)大灯亮度高,大灯光线高度可调:
307的大灯亮度是不错,对于307车主而言,如果还想提高,只用氙气大灯一种选择;
(22)前后雾灯,大灯前组合灯共10个,后组合等8个。
(23)碰撞,中控锁自动解锁。
(24)后轮随动技术:后轮随动是雪铁龙专利,是一种简易装置提高车的操控性,据改装人员说同为PSA集团的307也采用了这一技术,但是标致并未宣扬307采用。
东风为了保证雪铁龙后轮随动的卖点,在307上未做宣传。其实也是采用的。
(25)车辆前、后避震塔塔顶平衡拉杆(避震顶端拉杆),俗称前、后“顶吧”。吧(BAR)的英文含义是拉杆的意思。此装置的作用在于提高车身刚性,增强车辆在弯道行驶中的稳定性。“顶吧”通常只有在汽车改装中才会安装。
此装置的作用在提高车身刚性结构,改善车辆在弯道行驶中的稳定性和平衡性。它联接两个避震器,使两边的力保持一致。能使车子在高速行驶中急转弯或避让时保持车身稳定,不至于侧倾乃至翻车,大大提高了行车安全性。此外平衡杆还有抑制车身变形的功能。307本身即带这一改装级的装备。
知道2005 WRC上307为什么这么牛B了吧!
(26)、撞击吸收模块(四方位),307独有,这是在发生撞击时,保护乘客的胯部不会受到门上的防撞杠梁的撞伤。
⑧ 马鞍,马蹄铁最早什么时候出现在中国。
中国有据可考的马鞍出现在北魏时期,马鞍的发明几乎可以和轮子的发明相提并论。有了它,骑兵可以更轻松的在马上做各种动作,人类战争史才真正迎来了骑兵无敌的年代。
马鞍的历史有两千多年的时间了,最早是用皮革制成的。马镫有银、铜、铁鎏银、铁等不同的材质。它是马具中至关重要的一个部件。是为了帮助骑士上马而发明的。
考古工作者在东北三省的高句丽时代遗存中,发现了明确为蹄铁的实物资料,其时代为公元3-6世纪。有些研究者提出了一个可能的原因,即这可能跟当地多山的自然环境有关。
高句丽的政治核心地区就是各种山城,周围多山,在这些地区骑马,更需要保护马蹄,以及加强马蹄的防滑性,所以蹄铁应运而生。但是在中原地区,自然环境相对好一些,即便没有蹄铁,凑合凑合也能用,因而长时间没有出现。
(8)液压挡轮装置中马蹄铁的作用扩展阅读:
马蹄铁可能是罗马人的创新,在公元前1世纪的遗址里就很常见了。卡图卢斯(约公元前8马蹄铁5―前54年)提到过一匹骡子丢了一个蹄铁。常见的马蹄铁是铁制的,相当轻,从一边冲压出一个穿透的钉孔。马蹄铁的边缘经常呈波状的轮廓,未固定的两端弯成一个防滑刺。
它与钉头一起,像在中世纪的马蹄铁上一样凸出,使马蹄坚实地踩踏地面。这种马蹄铁一直用到中世纪。但更平更重的马蹄铁从罗马时代也开始使用,并且成为其后中世纪最普遍的样式。在罗马社会,奇特的“马凉鞋”(hipposandal)也很常见。
它是一种光滑的铁盘,在每端弯成环。显然它是系在马蹄上,无疑是用于保护马蹄的。少数“马凉鞋”带有尖钉,能帮助马抓牢地面。它可能被用于鹅卵石的或其他坎坷的地面。从用于牛的“细茎针草鞋”到使用紧扣的蹄铁,它延续了很长时间而很少改变。
然而,马蹄铁并没有普遍使用,大量的牲畜是没有钉蹄铁的。马蹄铁的装订是使用钉子将马蹄铁固定在马蹄的角质皮上,也就是将“马蹄铁”烧铸成形,然后垫在马脚下,然后用锤子,钉子,把这块厚铁钉进马的脚底,
并利用铁钉的倒钩使其固定在马的踝骨上,避免脱落,现代的办法是用螺丝锁上去。这是永久性的,所以如果马蹄铁磨损了,一般很难卸下来重新打一副,顶多是在下面加一层新的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