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求at89s51的基于单片机的红外通信程序
我之前卖的学习板上有个红外通信的程序,我加了大量的注释,你参考一下吧。
;遥控器读码程序(晶振为11.0592),该程序能读出遥控器的控制码,并通过LED显示出来
;***************************************************************
A_BIT EQU 20H ;数码管个位数存放内存位置
B_BIT EQU 21H ;数码管十位数存放内存位置
NO_OUT EQU 24H ;最终控制号码存放单元
A_NO EQU 25H ;数码管个位数对应代码存放内存位置
B_NO EQU 26H ;数码管十位数对应代码存放内存位置
;22H,23H为控制码及其反码的存放单元
;*******************<<主程序>>***********************************
ORG 0000H
AJMP 0030H
ORG 0003H ;外部中断P3.2脚INT0入口地址
AJMP INT ;转入外部中断服务子程序(解码程序)
ORG 0030H
AJMP MAIN ;转入主程序
;***************************************************************
MAIN: MOV NO_OUT,#0H
SETB EA ;打开CPU总中断请求
SETB IT0 ;设定INT0的触发方式为脉冲负边沿触发
SETB EX0 ;打开INT0中断请求
LOOP: MOV A,NO_OUT;将按键的键值通过P1口的8个LED显示出来!
CPL A ;由于P1发光二极管显示的是电平的反状态,所以取反
MOV P1,A ;发光二极管显示输出
LCALL DISPLAY;LED数码管显示输出
AJMP LOOP;循环
;********************<<中断接受遥控程序>>************************
;以下为进入P3.2脚外部中断子程序,也就是解码程序
INT:
PUSH ACC
PUSH PSW ;将PSW和ACC推入堆栈保护
CLR EA ;暂时关闭CPU的所有中断请求
MOV R6,#10
SB: LCALL DL865;调用865微秒延时子程序
JB P3.2,EXIT;延时865微秒后判断P3.2脚是否出现高电平如果有就退出解码程序
DJNZ R6, SB;重复10次,目的是检测在8650微秒内如果出现高电平就退出解码程序
;以上完成对遥控信号的9000微秒的初始低电平信号的识别。
JNB P3.2, $ ;等待高电平避开9毫秒低电平引导脉冲
LCALL DL4737 ;延时4.74毫秒避开4.5毫秒的结果码
MOV R7,#16;忽略前26位系统识别码
JJJJA:JNB P3.2,$;等待地址码第一位的高电平信号
LCALL DL865;高电平开始后用865微秒的时间尺去判断信号此时的高低电平状态
MOV C,P3.2;将P3.2引脚此时的电平状态0或1存入C中
JNC UUUA;如果为0就跳转到UUUA
LCALL DL1000;检测到高电平1的话延时1毫秒等待脉冲高电平结束
UUUA: DJNZ R7,JJJJA
MOV R1,#22H ;设定22H为起始RAM区
MOV R2,#2;接收从22H到23H的2个内存,用于存放操作码和操作反码
PP: MOV R3,#8;每组数据为8位
JJJJ: JNB P3.2,$;等待地址码第一位的高电平信号
LCALL DL865;高电平开始后用865微秒的时间尺去判断信号此时的高低电平状态
MOV C,P3.2;将P3.2引脚此时的电平状态0或1存入C中
JNC UUU;如果为0就跳转到UUU
LCALL DL1000;检测到高电平1的话延时1毫秒等待脉冲高电平结束
UUU: MOV A,@R1;将R1中地址的给A
RRC A;将C中的值0或1移入A中的最低位
MOV @R1,A;将A中的数暂时存放在R1数值的内存中
DJNZ R3,JJJJ;接收满8位换一个内存
INC R1;对R1中的值加1,换下一个RAM
DJNZ R2,PP ;接收完8位数据码和8位数据反码,存放在22H/23H中
MOV A,22H
CPL A;对22H取反后和23H比较
CJNE A,23H,EXIT;如果不等表示接收数据发生错误,放弃
MOV A,22H
MOV NO_OUT,A
;LCALL EEPROM_C ;清除以前的保存的码
;LCALL DL4737
;LCALL EEPROM_W ;把码存在单片机内部的EEPROM里
;LCALL DL4737
CLR P3.6;蜂鸣器鸣响-嘀嘀嘀-的声音,表示解码成功
LCALL DL4737
LCALL DL4737
LCALL DL4737
SETB P3.6;蜂鸣器停止
lcall DL4737
EXIT: SETB EA ;允许中断
POP PSW
POP ACC ;将PSW和ACC推入堆栈保护
RETI ;退出解码子程序
;*******************<<LED数码管显示子程序>>**********************
DISPLAY:
MOV A,NO_OUT ;将NO_OUT分成个位和16位
ANL A,#0FH ;取低四位放在a_bit
MOV A_BIT,A ;个位
MOV A,NO_OUT ;
RR A
RR A
RR A
RR A ;四次移动,把高四位移到低四位
ANL A,#0FH;取高四位放在B_bit
MOV B_BIT,A ;个位在b
MOV DPTR,#NUMTAB ;指定查表启始地址
MOV A,A_BIT ;取个位数
MOVC A,@A+DPTR ;查个位数的7段代码
MOV A_NO,A
MOV A,B_BIT ;取十位数
MOVC A,@A+DPTR ;查十位数的7段代码
MOV B_NO,A
DPLOP:MOV A,A_NO
MOV P0,A ;送出个位的7段代码
;SETB P2.1;关闭十位显示,防止鬼影
CLR P2.0 ;开个位显示
LCALL DL40 ;显示4737微秒
SETB P2.0;关闭个位显示,防止鬼影
MOV A,B_NO
MOV P0,A ;送出十位的7段代码
CLR P2.1 ;开十位显示
LCALL DL40 ;显示4737微秒
SETB P2.1;关闭十位显示,防止鬼影
RET
;**********************<<延时程序>>******************************
DL865: MOV R4,#12 ; 1.09*(2R5+4)*R4+2延时子程序1,精确延时865微秒
D1: MOV R5,#31
DJNZ R5,$
DJNZ R4,D1
RET
DL4737: MOV R4,#12 ;延时子程序2,精确延时4737微秒
D2: MOV R5,#179
DJNZ R5,$
DJNZ R4,D2
RET
DL1000: MOV R4,#17;延时程序3,精确延时1000微秒
D3: MOV R5,#25
DJNZ R5,$
DJNZ R4,D3
RET
DL40: MOV R4,#1;延时程序4,精确延时40/17微秒
D4: MOV R5,#1
DJNZ R5,$
DJNZ R4,D4
RET
;****************************************************************
;如果是共阳数码管的显示代码 1-F 16个代码
NUMTAB: DB 0C0H,0F9H,0A4H,0B0H,99H,92H,82H,0F8H,80H,90H,88H,83H,0C6H,0A1H,86H,8EH ;STC新板的
END
㈡ 红外和蓝牙有什么区别吗大神们帮帮忙
是两种无线传输标准。 红外接口是新一代手机的配置标准,它支持手机与电脑以及其他数字设备进行数据交流。红外通讯有着成本低廉、连接方便、简单易用和结构紧凑的特点,因此在小型的移动设备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通过红外接口,各类移动设备可以自由进行数据交换。 红外线是波长在750nm至1mm之间的电磁波,它的频率高于微波而低于可见光,是一种人的眼睛看不到的光线。由于红外线的波长较短,对障碍物的衍射能力差,所以更适合应用在需要短距离无线通讯的场合,进行点对点的直线数据传输。红外数据协会(IRDA)将红外数据通讯所采用的光波波长的范围限定在850nm至900nm之内。 配备有红外接口的手机进行无线上网非常简单,不需要连接线和PC CARD,只要设置好红外连接协议就能直接上网。 红外接口是目前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使用的一种无线连接技术,被众多的硬件和软件平台所支持;通过数据电脉冲和红外光脉冲之间的相互转换实现无线的数据收发。 红外接口的特点: 用来取代点对点的线缆连接 新的通讯标准兼容早期的通讯标准 小角度(30度锥角以内),短距离,点对点直线数据传输,保密性强 传输速率较高,目前4M速率的FIR技术已被广泛使用,16M速率的VFIR技术已经发布 红外技术的主要优点: 其使手机和电脑间可以无线传输数据; 可以再同样具备红外接口的设备间进行信息交流; 同时红外接口可以省去下载或其他信息交流所发生的费用; 由于需要对接才能传输信息,安全性较强; 红外技术缺点: 通讯距离短,通讯过程中不能移动,遇障碍物通讯中断; 红外通讯技术的主要目的是取代线缆连接进行无线数据传输,功能单一,扩展性差。 红外技术特征 红外线通信技术适合于低成本、跨平台、点对点高速数据连接,尤其是嵌入式系统。 红外线技术的主要应用:设备互联、信息网关。设备互联后可完成不同设备内文件与信息的交换。信息网关负责连接信息终端和互联网。 红外通讯技术已被全球范围内的众多软硬件厂商所支持和采用,目前主流的软件和硬件平台均提供对它的支持。红外技术已被广泛应用在移动计算和移动通讯的设备中。 蓝牙是一种支持设备短距离通信(一般是10m之内)的无线电技术。能在包括移动电话、PDA、无线耳机、笔记本电脑、相关外设等众多设备之间进行无线信息交换。蓝牙的标准是IEEE802.15,工作在2.4GHz 频带,带宽为1Mb/s。 “蓝牙”(Bluetooth)原是一位在10世纪统一丹麦的国王,他将当时的瑞典、芬兰与丹麦统一起来。用他的名字来命名这种新的技术标准,含有将四分五裂的局面统一起来的意思。蓝牙技术使用高速跳频(FH,Frequency Hopping)和时分多址(TDMA,Time DivesionMuli—access)等先进技术,在近距离内最廉价地将几台数字化设备(各种移动设备、固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终端设备、各种数字数据系统,如数字照相机、数字摄像机等,甚至各种家用电器、自动化设备)呈网状链接起来。蓝牙技术将是网络中各种外围设备接口的统一桥梁,它消除了设备之间的连线,取而代之以无线连接。 蓝牙是一种短距的无线通讯技术,电子装置彼此可以透过蓝牙而连接起来,省去了传统的电线。透过芯片上的无线接收器,配有蓝牙技术的电子产品能够在十公尺的距离内彼此相通,传输速度可以达到每秒钟1兆字节。以往红外线接口的传输技术需要电子装置在视线之内的距离,而现在有了蓝牙技术,这样的麻烦也可以免除了。 蓝牙(Bluetooth)是由东芝、爱立信、IBM、Intel和诺基亚于1998年5月共同提出的近距离无线数字通信的技术标准。 其目标是实现最高数据传输速度1Mb/s(有效传输速度为721kb/s)、最大传输距离为10米,用户不必经过申请便可利用2.4GHz的ISM(工业、科学、医学)频带,在其上设立79个带宽为1MHz的信道,用每秒钟切换1600次的频率、滚齿方式的频谱扩散技术来实现电波的收发。 蓝牙技术的优势:支持语音和数据传输;采用无线电技术,传输范围大,可穿透不同物质以及在物质间扩散;采用跳频展频技术,抗干扰性强,不易窃听;使用在各国都不受限制的频谱,理论上说,不存在干扰问题;功耗低;成本低。蓝牙的劣势:传输速度慢。 蓝牙的技术性能参数:有效传输距离为10cm~10m,增加发射功率可达到100米,甚至更远。收发器工作频率为2.45GHz ,覆盖范围是相隔1MHz的79个通道(从2.402GHz到2.480GHz )。数据传输技术使用短封包,跳频展频技术,1600次/秒,防止偷听和避免干扰;每次传送一个封包,封包的大小从126~287bit;封包的内容可以是包含数据或者语音等不同服务的资料。数据传输带宽为同步连接可达到每个方向32.6Kbps,接近于10倍典型的56kb/s Modem的模拟连接速率,异步连接允许一个方向的数据传输速率达到721kb/s,用于上载或下载,这时相反方向的速率是57.6kb/s;数据传输通道为留出3条并发的同步语音通道,每条带宽64kb/s;语音与数据也可以混合在一个通道内,提供一个64kb/s同步语音连接和一个异步数据连接。网络连接使用加密技术,同时采用口令验证连接设备,可同时与其他7个以内的设备构成蓝牙微网(Piconet ),1个蓝牙设备可以同时加入8个不同的微网,每个微网分别有1Mb/s的传输频宽,当2个以上的设备共享一个Channel时,就可以构成一个蓝牙微网,并由其中的一个装置主导传输量,当设备尚未加入蓝牙微网时,它先进入待机状态。 区别在于两者的传输速率不一样,有效距离也不一样。
㈢ 用STM32做的红外通信装置的资料谁有求分享
针对目前来蓝牙技术高功耗,不适合实自验室等多人研发应用的问题,设计了基于STM32的红外光通信装置.该系统运用处理器STM32的Speex语音编码与解码算法技术实现中短距离的红外光无线通信.通过语音发送模块,中继转发节点模块和语音接收模块增强装置通信功能.测试结果表明,接收装置输出噪声电压小于0.1V,中继转发站可将传输方向改变任意角度,语音信号安全、稳定,传输距离为8m.
㈣ 红外是什么意思
红外是红外线的简称,它是一种电磁波。它可以实现数据的无线传输。自1800年被发现以来,得到很普遍的应用,如红外线鼠标,红外线打印机,红外线键盘等等。红外的特征:红外传输是一种点对点的传输方式,无线,不能离的太远,要对准方向,且中间不能有障碍物也就是不能穿墙而过,几乎无法控制信息传输的进度;IrDA已经是一套标准,IR收/发的组件也是标准化产品。
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只要它的温度高于绝对温度(-273℃)就存在分子和原子无规则的运动,其表面就不断地辐射红外线。红外线是一种电磁波,它的波长范围为760nm~ 1mm,不为人眼所见。红外成像设备就是探测这种物体表面辐射的不为人眼所见的红外线的设备。它反映物体表面的红外辐射场,即温度场。
红外线的发现:公元1800年英国科学家"威廉·赫歇尔"发现太阳光中的红光外侧所围绕著一种用肉眼无法看见的光源,波长介于5.6-1000μm的「远红外线」,经过这种光源照射时,会对有机体产生放射、穿透、吸收、共振的效果。美国太空总部(NASA)研究报告指出,在红外线内,对人体有帮助4-14微米的远红外线,从内部发热,从体内作用促进微血管的扩张,使血液循环顺畅,达到新陈代谢的目的,进而增加身体的免疫力及治愈率。
但是根据黑体辐射理论,一般的材料要产生足够强度的远红外线,并不容易,通常必须藉助特殊物质作能量的转换,将它所吸收的热量经由内部分子的振动再发放较长波长的远红外线出来。
㈤ 红外通信与无线通信相比有何优势
红外通信属于无线通信范畴
㈥ 红外和蓝牙有什么区别吗
是两种无线传输标准。
红外接口是新一代手机的配置标准,它支持手机与电脑以及其他数字设备进行数据交流。红外通讯有着成本低廉、连接方便、简单易用和结构紧凑的特点,因此在小型的移动设备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通过红外接口,各类移动设备可以自由进行数据交换。
红外线是波长在750nm至1mm之间的电磁波,它的频率高于微波而低于可见光,是一种人的眼睛看不到的光线。由于红外线的波长较短,对障碍物的衍射能力差,所以更适合应用在需要短距离无线通讯的场合,进行点对点的直线数据传输。红外数据协会(IRDA)将红外数据通讯所采用的光波波长的范围限定在850nm至900nm之内。
配备有红外接口的手机进行无线上网非常简单,不需要连接线和PC CARD,只要设置好红外连接协议就能直接上网。
红外接口是目前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使用的一种无线连接技术,被众多的硬件和软件平台所支持;通过数据电脉冲和红外光脉冲之间的相互转换实现无线的数据收发。
红外接口的特点:
用来取代点对点的线缆连接
新的通讯标准兼容早期的通讯标准
小角度(30度锥角以内),短距离,点对点直线数据传输,保密性强
传输速率较高,目前4M速率的FIR技术已被广泛使用,16M速率的VFIR技术已经发布
红外技术的主要优点:
其使手机和电脑间可以无线传输数据;
可以再同样具备红外接口的设备间进行信息交流;
同时红外接口可以省去下载或其他信息交流所发生的费用;
由于需要对接才能传输信息,安全性较强;
红外技术缺点:
通讯距离短,通讯过程中不能移动,遇障碍物通讯中断;
红外通讯技术的主要目的是取代线缆连接进行无线数据传输,功能单一,扩展性差。
红外技术特征
红外线通信技术适合于低成本、跨平台、点对点高速数据连接,尤其是嵌入式系统。
红外线技术的主要应用:设备互联、信息网关。设备互联后可完成不同设备内文件与信息的交换。信息网关负责连接信息终端和互联网。
红外通讯技术已被全球范围内的众多软硬件厂商所支持和采用,目前主流的软件和硬件平台均提供对它的支持。红外技术已被广泛应用在移动计算和移动通讯的设备中。
蓝牙是一种支持设备短距离通信(一般是10m之内)的无线电技术。能在包括移动电话、PDA、无线耳机、笔记本电脑、相关外设等众多设备之间进行无线信息交换。蓝牙的标准是IEEE802.15,工作在2.4GHz 频带,带宽为1Mb/s。
“蓝牙”(Bluetooth)原是一位在10世纪统一丹麦的国王,他将当时的瑞典、芬兰与丹麦统一起来。用他的名字来命名这种新的技术标准,含有将四分五裂的局面统一起来的意思。蓝牙技术使用高速跳频(FH,Frequency Hopping)和时分多址(TDMA,Time DivesionMuli—access)等先进技术,在近距离内最廉价地将几台数字化设备(各种移动设备、固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终端设备、各种数字数据系统,如数字照相机、数字摄像机等,甚至各种家用电器、自动化设备)呈网状链接起来。蓝牙技术将是网络中各种外围设备接口的统一桥梁,它消除了设备之间的连线,取而代之以无线连接。
蓝牙是一种短距的无线通讯技术,电子装置彼此可以透过蓝牙而连接起来,省去了传统的电线。透过芯片上的无线接收器,配有蓝牙技术的电子产品能够在十公尺的距离内彼此相通,传输速度可以达到每秒钟1兆字节。以往红外线接口的传输技术需要电子装置在视线之内的距离,而现在有了蓝牙技术,这样的麻烦也可以免除了。
蓝牙(Bluetooth)是由东芝、爱立信、IBM、Intel和诺基亚于1998年5月共同提出的近距离无线数字通信的技术标准。 其目标是实现最高数据传输速度1Mb/s(有效传输速度为721kb/s)、最大传输距离为10米,用户不必经过申请便可利用2.4GHz的ISM(工业、科学、医学)频带,在其上设立79个带宽为1MHz的信道,用每秒钟切换1600次的频率、滚齿方式的频谱扩散技术来实现电波的收发。
蓝牙技术的优势:支持语音和数据传输;采用无线电技术,传输范围大,可穿透不同物质以及在物质间扩散;采用跳频展频技术,抗干扰性强,不易窃听;使用在各国都不受限制的频谱,理论上说,不存在干扰问题;功耗低;成本低。蓝牙的劣势:传输速度慢。 蓝牙的技术性能参数:有效传输距离为10cm~10m,增加发射功率可达到100米,甚至更远。收发器工作频率为2.45GHz ,覆盖范围是相隔1MHz的79个通道(从2.402GHz到2.480GHz )。数据传输技术使用短封包,跳频展频技术,1600次/秒,防止偷听和避免干扰;每次传送一个封包,封包的大小从126~287bit;封包的内容可以是包含数据或者语音等不同服务的资料。数据传输带宽为同步连接可达到每个方向32.6Kbps,接近于10倍典型的56kb/s Modem的模拟连接速率,异步连接允许一个方向的数据传输速率达到721kb/s,用于上载或下载,这时相反方向的速率是57.6kb/s;数据传输通道为留出3条并发的同步语音通道,每条带宽64kb/s;语音与数据也可以混合在一个通道内,提供一个64kb/s同步语音连接和一个异步数据连接。网络连接使用加密技术,同时采用口令验证连接设备,可同时与其他7个以内的设备构成蓝牙微网(Piconet ),1个蓝牙设备可以同时加入8个不同的微网,每个微网分别有1Mb/s的传输频宽,当2个以上的设备共享一个Channel时,就可以构成一个蓝牙微网,并由其中的一个装置主导传输量,当设备尚未加入蓝牙微网时,它先进入待机状态。
区别在于两者的传输速率不一样,有效距离也不一样。
㈦ 任务:设计并制作一个红外通信装置(求大神指点,不能直接用用红外发收模块)
在2m的时候,红外的传输效果可能已经比较差了。
首先你要搞清楚一点,红外,只是一种通信专媒属介,并非通信手段。
所以,你可以考虑采用红外加串口的模式来进行通信。
在发送端,先采集语音信号,然后通过串口进行发送
传统的串口发送需要有线连接,你现在只需把待发信号连接到红外发射管上即可。
在接收端,将红外接受管的信号作为输出。
这样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免去了通讯协议的设置。
2和3是属于信号调理和测量部分了,选一个好一点的运放和AD采样芯片即可满足要求
如常见的AD7324+OP177A运放即可。
㈧ 什么是红外技术
人们之所以能看见物体,是因为人眼能够接收到物体的反射光线。如果在漆黑的夜晚或在视觉能力以外,就难以看见物体。对于被遮盖、被伪装的物体,则更难识别了。但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全方位地拓展了人们的视力,不仅可以帮助人们观察物体,还可以用来操纵、控制仪器、武器隐身或显身,不愧是“火眼金睛”。具备这个本事的就是红外技术。
红外技术是专门研究红外辐射的产生、传输、转化和测量方法的技术。它涉及有关红外机理、工艺、材料,特别是红外的应用。红外辐射的发现已有200年,但真正广泛应用还是20世纪的事,特别是近几十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进展。
在信息技术中,不同的光源有各自发挥作用的地方。红外光线的波长不能为肉眼所接收。但是,一切物体都可以发射红外线,温度越高的物体发出的红外线也越多。有的物体能反射由外面射来的红外光线,另外一些能吸收红外光线。
经过漫长的发展历程,红外技术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系统。这种红外系统应是获取并应用红外辐射信息装置的总称。作为一个系统,基本结构包括四部分:用于收集红外辐射、扫描成像、光学编码等光学机械装置;进行光电—电光转换的红外探测器;进行电讯号放大处理的电子信号处理装置;用以记录、显示和驱动装置。按其功能分为:红外夜视仪、红外热像仪、红外测距仪、红外遥感仪、红外通信、红外雷达、红外电视、红外医学、红外跟踪和制导系统等等。
比方,人有一定的体温,因此不断向外辐射红外光线。当一个人离开某地后,由他发出的红外光线还继续存在。目前,人们研制有一种红外热像仪,可以探测到一定时间以前停留在现场的红外辐射,从而捕捉此人的形象,为公安侦破工作提供线索。
红外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各国为了在这个领域占有一席之地都加大了科研力度。
红外探测器
红外探测器,是将入射的红外辐射信号转变成电信号输出的器件。红外辐射是波长介于可见光与微波之间的电磁波,人眼察觉不到。要察觉这种辐射的存在并测量其强弱,必须把它转变成可以察觉和测量的其他物理量。一般说来,红外辐射照射物体所引起的任何效应,只要效果可以测量而且足够灵敏,均可用来度量红外辐射的强弱。现代红外探测器所利用的主要是红外热效应和光电效应。这些效应的输出大都是电量,或者可用适当的方法转变成电量。
㈨ 要做一个红外激光发射装置,类似激光枪。接收端是HS0038B,发射端想用NEC的协议格式;可以么
原理很简单,就跟遥控器差不多,枪是发射装置,衣服上的感应器位接收装置。 真人CS镭战模拟系统采用了激光、计算机、无线通信等先进技术,以发射红外激光代替发射实弹。每套单兵器材由激光发射枪、激光接收系统(头盔及背心)、无线系统遥控器等
激光枪,hs0038,红外,激光\发射装置
原理很简单,就跟遥控器差不多,枪是发射装置,衣服上的感应器位接收装置。 真人CS镭战模拟系统采用了激光、计算机、无线通信等先进技术,以发射红外激光代替发射实弹。每套单兵器材由激光发射枪、激光接收系统(头盔及背心)、无线系统遥控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