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求某13万吨/d城市污水处理厂平流式初沉池的设计
你拿本《给排水手册》5 照着弄不就行了
❷ 平流式沉淀池的流入装置设有侧向或槽底潜孔的配水槽挡流板,其作用是
平流式沉淀池设计数据:1.长宽比以3-5为宜;2.长与有效水深比一般采用8-12;3.池底专纵坡一般采用0.01-0.02,机械刮泥属时不小于0.005;4.初次沉淀池最大水平流速为7mm/s,二次沉淀池为5mm/s;5.进出口处挡板位置1)高出池内水面0.1-0.15m;2)进出挡板淹没深度一般为0.5-1.0m;3)出口挡板淹没深度一般为0.3-0.4m;4)挡板距进水口0.5-1.0m,距出水口0.25-0.5m;6.非机械刮泥时,缓冲层高度0.5m,机械刮泥时,缓冲层上缘宜高出刮泥板0.3m;7.刮泥机行进速度一般为0.6-0.9m/min;8.排泥管直径为<200mm;9.入口整流墙的开孔总面积为过水断面的6%-20%;10.出水锯齿形三角堰,水面宜位于齿高的1/2处。以上内容均根据学员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整理而成,供参考,如有问题请及时沟通、指正。
❸ 沉淀池的出水装置常用什么方式出流
沉淀池池体平面为矩形,进口设在池长的一端,一般采用淹没进水孔,水由进水渠通过均匀分布的进水孔流入池体,进水孔后设有挡板,使水流均匀地分布在整个池宽的横断面。沉淀池的出口设在池长的另一端,多采用溢流堰,以保证沉淀后的澄清水可沿池宽均匀地流入出水渠。堰前设浮渣槽和挡板以截留水面浮渣。水流部分是池的主体。池宽和池深要保证水流沿池的过水断面布水均匀,依设计流速缓慢而稳定地流过。池的长宽比一般不小于4,池的有效水深一般不超过3米。污泥斗用来积聚沉淀下来的污泥,多设在池前部的池底以下,斗底有排泥管,定期排泥。
为避免短流,一是在设计中尽量采取一些措施(如采用适宜的进水分配装置,以消除进口射流,使水流均匀分布在沉淀池的过水断面上,降低紊流并防止污泥区附近的流速过大,采用指形出水槽以延长出流堰的长度;沉淀池加盖或设置隔墙,以降低池水受风力和光照升温的影响;高浓度水经过预沉,以减少进水悬浮固体浓度高产生的异重流等);二是加强运行管理,在沉淀池投产前应严格检查出水堰是否平直,发现问题,要及时修理。在运行中,浮渣可能堵塞部分溢流堰口,致使整个出流堰的单位长度溢流量不等而产生水流抽吸,操作人员应及时清理堰口上的浮渣;用塑料加工的锯齿形三角堰因时间关系,可能发生变形,管理人员应及时维修或更换,以保证出流均匀,减少短流。通过采取上述措施,可使沉淀池的短流现象降低到最小限度。
对于已经在斜板和斜管上生长的藻类,可用高压力水冲洗,往往一经冲洗即可去除附着的藻类。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的二次沉淀池是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次沉淀池的运转是否正常,直接关系到处理系统的出水水质和回流污泥的浓度,对整个系统的净化效果产生重大影响。二次沉淀池运行管理较为复杂,其运行过程中常见问题及防止措施参见“活性污泥法处理系统的运行管理”。
❹ 关于平流式沉淀池的设计计算,尽量多点公式 还有就是平流沉淀池的悬浮物含量和BOD COD的范围
看图里吧找不到文字资料。。。。。只能插一个图还有两部分可留下其他联系方式联络
❺ 平流式沉淀池的流入装置有什么作用具体做法有哪些
(1)沉淀池实际水流状况对沉淀效果的影响.
由于如下原因引起水流短流:进水的惯性作用;出水堰产生的水流抽吸;较冷或较重的进水产生的异重流;风浪引起的短流;池内存在导流壁和刮泥设施等
❻ 平流式沉淀池设计数据有哪些
平流式沉淀池设计数据: 1. 长宽比以3-5为宜; 2. 长与有效水深比一般采用8-12; 3. 池底纵坡一般采用0.01-0.02,机械刮泥时不小于0.005; 4. 初次沉淀池最大水平流速为7mm/s,二次沉淀池为5mm/s; 5. 进出口处挡板位置 1) 高出池内水面0.1-0.15m; 2) 进出挡板淹没深度一般为0.5-1.0m; 3) 出口挡板淹没深度一般为0.3-0.4m; 4) 挡板距进水口0.5-1.0m,距出水口0.25-0.5m; 6. 非机械刮泥时,缓冲层高度0.5m,机械刮泥时,缓冲层上缘宜高出刮泥板0.3m; 7. 刮泥机行进速度一般为0.6-0.9m/min;8. 排泥管直径为< 200mm; 9. 入口整流墙的开孔总面积为过水断面的6%-20%; 10. 出水锯齿形三角堰,水面宜位于齿高的1/2处。 以上内容均根据学员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整理而成,供参考,如有问题请及时沟通、指正。
❼ 设计平流沉淀池主要根据沉淀时间,表面负荷还是水平流速为什么
竖流沉淀池表面负荷是每小时通过单位面积的流量,单位为m3/m2h;
上升流速是水在竖流沉淀池中单位时间内垂直向上移动的距离,单位为m/h。
单位不同,数值相等。
❽ 在平流式沉淀池的设计过程中达到要求去除率的水利停留时间是不是就是沉淀时间急在线等
设斜管沉淀池池长为L,池中水平流速为V,颗粒沉速为u0,在理想状态下,L/H=V/ u,水力停留时间HRT=池容Q/流量Q1=(HxLxW)/Q1=H/(Q1/LXW)=L/V流速=H/u。所以在理想状态下,水力停留时间就等于颗粒最大沉降时间(即沉淀时间)。
❾ 平流式沉淀池的设计数据
1. 长宽比以4-5为宜;
2. 长与有效水深比一般采用8-12;
3. 池底纵坡一般采用0.01-0.02,机械刮泥时不小于0.005;
4. 初次沉淀池最大水平流速为7mm/s,二次沉淀池为5mm/s;
5. 进出口处挡板位置
1) 高出池内水面0.1-0.15m;
2) 进口挡板淹没深度一般为0.5-1.0m;
3) 出口挡板淹没深度一般为0.3-0.4m;
4) 挡板距进水口0.5-1.0m,距出水口0.25-0.5m;
6. 非机械刮泥时,缓冲层高度0.5m,机械刮泥时,缓冲层上缘宜高出刮泥板0.3m;
7. 刮泥机行进速度一般为0.6-0.9m/min;
8. 排泥管直径为>200mm;
9. 入口整流墙的开孔总面积为过水断面的6%-20%;
10. 出水锯齿形三角堰,水面宜位于齿高的1/2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