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图所示是研究声音的产生与响度的大小的实验装置.(1)用小锤敲击音叉,并用悬挂着的塑料球接触发声的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发声的音叉也在振动,所以会将接触它的塑料球弹开;音叉的振动比较小,通过塑料球可以起到放大的作用.
(2)根据小球弹起的幅度不同,可以判断小球振幅是不同的,说明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故答案为:(1)塑料球被弹开;发声的物体在振动;放大音叉的振动.(2)小;大;振幅.
『贰』 利用家中的小物品设计有关力学,声小实验2个
物理知识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比如: 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 1.声音能传播信息:老师讲课传播知识、回声定位(能确定物体的位置)、用声波来检测身体的状况(可以检查出哪里有毛病) 2.声音能传播能量:用超声波震碎结石、用超声波来清洗紧密物件 声音还有很多作用,还有著名的多普勒效应,也是声的利用 一、辩析熟悉的来人现象:和您朝夕相处的人在室外说话时,我们通过听声音就知道是哪位在说话。 原理:不同的人发出的声音音调、响度都有可能相同,但音色绝不会相同。因为不同的发声体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一般不相同,由于非常熟悉,我们通过辩别音色就能分辩出是哪位在说话。 二、听长短 现象:向暖水瓶中倒水时,听声音就能了解水是不是满了。 原理:不同长度的空气柱,振动发声时的发声频率不同,空气柱越长,发出的音调就越低;暖水瓶中水越多,空气柱就越短;发出的声音频率越高,音调也就越高,特别是水刚好倒满瞬间,音调会陡然升高。这样,通过听声音的高低,我们就能判断出水已经倒满了。 三、挑选商品 现象:去商店买碗、瓷器时,我们用手或其它物品轻敲瓷器,通过声音就能判断瓷器的好坏。 原理:有裂缝的碗、盆发出的声音的音色远比正常的瓷器差,通过音色这一点就能把坏的碗、盆挑选出来。当然,实际还可用辩别音调、观察形态等方法,但主要还是通过音色来辨别的。 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摩擦力是一种常见的物理现象。让我们举一些例子。1:塑料瓶盖上有一些竖纹,增大摩擦。
2:机械手表戴久了要给它上油,减小摩擦。
3:车子陷在泥里,掂上草,使车子出来,增大摩擦。
4:在皮带传动中,拉紧皮带并在皮带上涂“皮带蜡”增大摩擦。
5:在机器转动部分安装滚动轴承并加润滑油,减小摩擦。
6:车轮上的花纹,增大摩擦。
7:磁悬浮列车,减小摩擦。
8:给二胡的弓上涂松香,增大摩擦。
9:车轮作成圆的,减小摩擦。
10:用滑轮溜冰鞋走路,减小摩擦。
当你在路面行走时,由于鞋底与地面之间存在摩擦力(静摩擦力),你的脚才不会在地上打滑。相反,当你在雪地、冰面或极光滑的地砖上行走时,由于鞋底与“地面”之间摩擦力太小,一不小心,就会滑到。这一正一反的两方面经验告诉我们,对于我们走路来说,摩擦力是必不可少的。
不仅是在两个物体间发生相对运动的情况下存在摩擦力,而且,在两个互相接触但未发生相对运动的物体之间也存在摩擦力。你之所以能够站在斜坡上而不滑下来,是由于你的鞋底与坡有足够大的摩擦力。你之所以能够用钉子把两块木板钉在一起,是由于钉子与木板有足够大的摩擦力。实际上,只要两个物体互相接触,而且它们有相对运动的趋势,就一定存在摩擦力。 惯性在生活中的应用 电动机固定在质量大的底座上,增加质量增大惯性.铁锤的质量大,惯性大容易将钉子钉进木板.煤块由于惯性被送进了炉里,篮球由于惯性被投进篮筐中.飞机抛掉副油箱,减少质量减少惯性增加作战灵活度. 浮力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轮船能漂浮在水面的原理:钢铁制造的轮船,由于船体做成空心的,使它排开水的体积增大,受到的浮力增大,这时船受到的浮力等于自身的重力,所以能浮在水面上.它是利用物体漂浮在液面的条件F浮=G来工作的,只要船的重力不变,无论船在海里还是河里,它受到的浮力不变.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浮,它在海里和河里浸入水中的体积不同.轮船的大小通常用它的排水量来表示.所谓排水量就是指轮船在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抽水马桶,气球飞机浮标之类,生活中还有游泳,化工实验会用到密度计,流量计等等,都是利用了浮力的原理。 物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它与人类生产和生活最为密切。我们只有将所学的物理知识应用到生活、生产中去,才能真正认识到物理学的价值,才能认识到物理学对人类的进步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
『叁』 科学小实验的操作方法
科学实验活动——声音实验
实验1 拨动梳子齿产生声音
稀疏的齿产生的声音低,细密的齿产生的声音高,利用纸卷的“喇叭”或一些硬东西可以放大梳子产生的声音。
实验2 利用水杯比较振动与发出声音的不同
为了增强可比性,可以只用一个杯子或瓶子做——指导学生在往杯中加水的过程中,用小木棒敲击杯子的杯口,比较声音的不同。(实验结果——随着杯中水的增多,声音越来越低。提示:为了防止加水的过程中产生气泡,最好用凉开水。)
实验3 利用身边的材料观察共振现象
利用两个水杯,先往一个水杯中加入三分之一的水,用铅笔敲打两个杯子的杯口,观察两个杯子发出的声音是否相同。然后往第二个水杯中慢慢加水(同时敲打两个杯子的杯口),直到两个杯子发出的声音一样为止(此时两个杯子达到共振状态)。然后,用胶条把一根金属丝粘在第二个杯子的杯口,敲打第一个杯子的杯口,就会发现金属丝轻轻振动。随着不停地敲打并使粘有金属丝的杯子慢慢靠近第一个杯子,就会发现金属丝的振动幅度越来越大,直到最后掉下来。(相关故事: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支沙皇军队外出操练,随着当官的发出的口令,士兵们以整齐的步伐前进着。当部队行走在一座木桥上时,木桥忽然上下振动起来,最后随着哗啦一声巨响木桥塌了。经过检查发现,木桥的坍塌原因竟是士兵行进的节奏引起了桥的共振。从此以后,军队过桥时再也不敢以整齐的步伐前进了。)
实验4 用身边的材料制作“声音记录仪”
活动材料:没有盖子的罐头盒(或圆纸盒),圆纸片,胶水,钉子,粗铁丝,带尖儿的薄铁片,条形玻璃,蜡烛。
活动步骤:
⑴用合适的工具把罐头盒的底剪掉,于是罐头盒就变成了一个短粗的小圆筒。
⑵剪一个圆纸片,用胶水贴在罐头盒的一端,代替剪下来的盒底。
⑶待胶水干后,用水把纸喷湿。
⑷在圆筒侧面高度相同的位置,用钉子打出两个小孔。
⑸用老虎钳把铁丝窝成图中所示的形状,插到两个孔中。
⑹待用水润湿的纸底变干并像鼓皮一样绷紧时,在纸的中央滴一滴胶水,并把薄铁片粘到胶水上(铁片的一端是尖的,像针一样),放置一旁,直到干燥为止。
⑺点燃蜡烛,把玻璃放在火焰上烘烤,直到玻璃被熏黑。
⑻把玻璃条翻过来,使熏黑的一面朝上放在桌子上。
⑼把圆筒拿到跟前,使铁片上的针尖刚好够到熏黑的玻璃片。
⑽拉动玻璃片,观看针尖在熏黑的玻璃片上留下的运动轨迹。(对应周围物体发出的不同声音,针尖会留下不同的轨迹。为了避免记录情况发生混乱,每做一次实验需换一块熏黑的玻璃板,而且每次发出的声音也应控制为一种。)
『肆』 宝宝的分辨不同质地物体发出的声音小游戏需要哪些道具
分辨不同质地物体发出的声音:游戏目的:辨别敲击不同质地的东西发出的声音,开发幼儿的听力。所需道具:一根筷子、一只碗、一块积木、一个塑料盒子、一个铜铃铛。
跟我一起这样做:1.让幼儿用筷子敲响桌上的四种东西,多敲几次,让幼儿记住每种东西发出的声音。
2.让幼儿背对着桌子,妈妈敲碗,请幼儿来猜敲的是什么东西发出这样的声音。
3.幼儿回答说:“碗。”
游戏延伸:让幼儿离开桌子2米远,背对桌子,看看能否分辨出是什么东西发出的声音。
游戏提示:游戏时,幼儿背过身靠听力来分辨大人敲击的是什么东西。
在游戏中,家长要主动营造一种欢乐的气氛。只有这样,才能让幼儿继续玩下去。
『伍』 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音量有什么不同
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的音量(响度)、音调、和音色一般是不同的。声音的特性可由三个要素来描述,即响度、音调和音色,不同物体振动情况千差万别,它们所发出的声音的特征是不会相同的。具体说明如下:
一、声音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波。是通过介质(空气或固体、液体)传播并能被人或动物听觉器官所感知的波动现象。最初发出振动(震动)的物体叫声源。声音以波的形式振动(震动)传播。声音是声波通过任何物质传播形成的运动。
二、声音的本要素
1、响度:人耳对声音强弱的主观感觉称为响度。响度和声波振动的幅度有关。一般说来,声波振动幅度越大则响度也越大。当我们用较大的力量敲鼓时,鼓膜振动的幅度大,发出的声音响;轻轻敲鼓时,鼓膜振动的幅度小,发出的声音弱。
2、音调:人耳对声音高低的感觉称为音调。音调主要与声波的频率有关。声波的频率高,则音调也高。当我们分别敲击一个小鼓和一个大鼓时,会感觉它们所发出的声音不同。小鼓被敲击后振动频率快,发出的声音比较清脆,即音调较高;而大鼓被敲击后振动频率较慢,发出的声音比较低沉,即音调较低。
如果分别敲击一个小音叉和一个大音叉时,同样会感觉到小音叉所发声音的音调较高,大音叉所发声音音调较低。如果设法把大、小音叉所发出的声波记录下来,可发现小音叉在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多,即频率高,大音叉在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少,即频率低。给出了两个频率不同的声音波形,从声音可听出,频率高的声音波形听起来音调较高,而频率低的声音波形听起来则音调较低。
音色:音色是人们区别具有同样响度、同样音调的两个声音之所以不同的特性,或者说是人耳对各种频率、各种强度的声波的综合反应。音色与声波的振动波形有关,或者说与声音的频谱结构(基音和泛音的数量多少和频率高低)有关。
例如当我们听胡琴和扬琴等乐器同奏一个曲子时,虽然它们的音调相同,但我们却能把不同乐器的声音区别开来。这是因为,各种乐器的发音材料和结构不同,它们发出同一个音调的声音时,虽然基波相同,但谐波构成不同,因此产生的波形不同,从而造成音色不同。给出了小提琴和钢琴的波形和声音,这两个声音的响度和音调都是相同的,但听起来却不一样,这就是因为这两个声音的音色不同(波形不同)。
『陆』 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音量和什么一般不同
不同物体发出的音量和音调一般不同
人们听到的声音的实际形式是一段段的声波。声波有波长,频率,振幅,而这其中的频率就决定着声音的音调。不同物体,发出声音时,所形成的频率是不同的。所以,音调就不同了。
『柒』 在声音传播的实验探究中,小红和小芳做了下面两个小实验:第一个实验如图,是探究声现象时所用的装置:(
(1)通过实验我们可以观察到发声的音叉靠近乒乓球时,乒乓球内就会被弹开或振动容;
(2)此实验把不易观察到的音叉发声时的现象转换成乒乓球的振动,由实验现象说明物体靠振动产生声音;
(4)声音在固体中传声效果好,两张课桌紧挨时,声音是通过固体传入耳朵的,声音大;
声音在气体中传播效果不如固体,两张课桌之间有一个缝时,声音的传播要经过空气,声音小.
通过实验现象可以发现,声音可以在固体和气体中传播,且固体传声效果好,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故答案为:(1)被弹开或振动;
(2)物体靠振动产生声音;
(4)
实验操作过程 | 声音大小 | 声音靠什么传播 |
两张课桌紧挨时 | 大 | 课桌(或固体) |
两张课桌之间有一个小缝时 | 小 | 空气(或气体) |
『捌』 使音叉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重做上面实验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2)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音叉,使音叉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观察到乒乓球弹起的幅度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
(3)通过实验可以判断物体振幅是不同的,说明了响度与声源的振幅有关,而且是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故答案为:(2)大;(3)振幅;振幅;大.
『玖』 声音的传播这个小实验说明了什么
(1)通过实验我们可以观察到发声的音叉靠近乒乓球时,乒乓球就会被弹开或振动; (2)此实验把不易观察到的音叉发声时的现象转换成乒乓球的振动,由实验现象说明物体靠振动产生声音; (4)声音在固体中传声效果好,两张课桌紧挨时,声音是通过固体传入耳朵的,声音大; 声音在气体中传播效果不如固体,两张课桌之间有一个缝时,声音的传播要经过空气,声音小. 通过实验现象可以发现,声音可以在固体和气体中传播,且固体传声效果好,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故答案为:(1)被弹开或振动; (2)物体靠振动产生声音; (4) 实验操作过程 声音大小 声音靠什么传播 两张课桌紧挨时 大 课桌(或固体) 两张课桌之间有一个小缝时 小 空气(或气体) 介质.
『拾』 简单的科学小实验
给你些范文.你要自己写的.不可以抄
“今天好快乐,半个小时就写完了作业,真棒!
”我自言自语道。剩下的时间做什么呢?
我该去看看妈妈买来的小金鱼。我快步走到扁圆形的鱼缸前,鱼儿好像欢迎我似的,一上一下地向我游来。其中,狮子头金鱼扬着大脑袋,甩着红白相间的尾巴,好像在炫耀自己的美丽。我突发奇想:鱼在水里为什么会控制平衡?
我观察到鱼儿游动时,不停地摇摆,是不是鱼鳍和鱼尾在起作用?为了验证我的猜想,我做了大胆的实验。我先准备了小剪刀、鱼网、纱布。然后用鱼网捞出了一条喂乌龟的小草鱼,这条鱼儿好像觉察到了危险———拼命挣扎着,我默默地对小鱼说:“小鱼,你别害怕,为了实验成功,你就奉献一次吧!
”我把双面胶粘在我的拇指和食指上,一下把小鱼儿粘住了,我小心翼翼地拿起了剪刀,一下一下地把小鱼儿的鳍剪了下来,剪完后,我就把秃头秃脑的鱼儿轻轻地放进了鱼缸里,起初,小鱼儿挣扎了一会,就沉到水底,过了好一会儿,它也没有再游动。看来,我的猜测是正确的。
我还有点担心,就去查阅了网络全书,上面果真写着:鱼的鳍是让鱼掌握平衡的。鱼的尾巴是掌握方向的。通过这次实验,我觉得经过观察和实验获得知识,是多么有趣呀!
~~~~~~~~~~~~~~~~~~
我喜欢虫,一有空就到外面去观察虫。今天,我把功课全做好了。正想到外面去观察虫的时候,黑暗的夜幕开始垂下来了,而且老天也开始“流眼泪”了呢!
我望着天空不由得叹了一口气,心里想:天气刚才还好好的,早不下雨,晚不下雨,一到我要出去了就开始下雨了。当我正在发愁的时候,妈妈叫我去喝枸杞子茶,我一看见枸杞子茶的时候,马上就对它感兴趣了。因为我看到茶杯上面浮着很多枸杞子,茶杯底也有几粒枸杞子,我觉得特别奇怪。为什么有些枸杞子会浮在水上,有些枸杞子会沉到茶杯底下去呢?我仔细地想了一想:可能是枸杞子像皮球一样,里面有空气才能浮在水上。
我就开始做小实验了。首先,我从浮在水上的枸杞子里拿出两粒,把其中一粒枸杞子放在水中,用一双筷子压平,不出我所料,枸杞子果然在水中冒出小泡泡来了。然后我把筷子拿掉,观察枸杞子会不会沉下去,只见那粒枸杞子慢慢地沉下去了。接着我把另一粒枸杞子用筷子把它顶到茶杯底后,把筷子拿掉,这粒枸杞子慢慢地浮了上来,最后浮到水面上来了。唉,我终于把事情弄明白了。原来我的推测是对的。因为第一粒枸杞子里面的空气冒出来了,所以就沉下去了。而第二粒枸杞子里面还有空气,所以就浮上来了。
通过这一次小实验,我懂得了一个道理,枸杞子就像皮球一样,里面有空气就能浮在水上,没有空气就会沉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