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距离保护的组成
(1)测量部分,用于对短路点的距离测量和判别短路故障的方向。
(2)启动部分,用来判别系统是否处于故障状态。当短路故障发生时,瞬时启动保护装置。有的距离保护装置的启动部分兼起后备保护的作用。
(3)振荡闭锁部分,用来防止系统振荡时距离保护误动作。
(4)二次电压回路断线失压闭锁部分,当电压互感器(TV)二次回路断线失压时,它可防止由于阻抗继电器动作而引起的保护误动作。但当TV断线时保护可以选择投/退“TV断线相过流保护”。
(5)逻辑部分,用来实现保护装置应有的性能和建立各段保护的时限。
(6)出口部分,包括跳闸出口和信号出口,在保护动作时接通跳闸回路并发出相应的信号。
❷ 继电保护装置的构成分类有哪些
答:(1)反映一端电气量的保护:在被保护元件的一端,装设相应回的变换器来检测、答比较并鉴别出某一电气量“正常”与“不正常”两种运行状态时的差别并以此特点构成的保护。如反映电流增大——过流保护;反映电压降低——低电压保护;反映电流与电压间的相位差角变化——方向保护;反映电压与电流的比值变化——距离保护。(2)反映两端电气量的保护:同时检测并比较在“内部故障”与“外部故障”(包括正常运行状态)两种工况下被保护元件两端的电气量,依据其差别为判据构成的保护。两端电流的幅值、相位——纵差动保护;两端电流的相位——高频相差保护;两端功率方向——高频闭锁方向保护;两端阻抗方向——高频闭锁距离保护。(3)反映非电气量的保护:反映温度(变压器的过热保护即冷却器全停)、流量(变压器的轻、重瓦斯保护)等非电气量变化构成的保护。
❸ 继电保护距离保护
距离保护是反应故障点至保护安装地点之间的距离(或阻抗)。并根据距离的远近而确定动作时间的一种保护装置。该装置的主要元件为距离(阻抗)继电器,它可根据其端子上所加的电压和电流测知保护安装处至短路点间的阻抗值,此阻抗称为继电器的测量阻抗。当短路点距保护安装处近时,其测量阻抗小,动作时间短;当短路点距保护安装处远时,其测量阻抗增大,动作时间增长,这样就保证了保护有选择性地切除故障线路。
用电压与电流的比值(即阻抗)构成的继电保护,又称阻抗保护,阻抗元件的阻抗值是接入该元件的电压与电流的比值:U/I=Z,也就是短路点至保护安装处的阻抗值。因线路的阻抗值与距离成正比,所以叫距离保护或阻抗保护。距离保护分为接地距离保护和相间距离保护等。 距离保护分的动作行为反映保护安装处到短路点距离的远近。与电流保护和电压保护相比,距离保护的性能受系统运行方式的影响较小。
❹ 关于距离保护
距离保护装置采用基于ARM
Cortex-M3内核的高性能微控制器STM32F103VET6芯片,集32位RISC处理器、低功耗、高性能模拟技术、高速DMA通道及丰富的片内外设、JTAG仿真调试等于一体,无可调节器件,现场免维护、可用作220kV及以上电压等级输电线路的主保护及后备保护。更多关于距离保护(请登录继保商务网)
987S距离保护主要功能;
1)工频变化量保护;
2)接地距离I段保护;
3)接地距离II段保护;
4)接地距离III段保护;
5)相间距离I段保护;
6)相间距离II段保护;
7)相间距离III段保护;
8)距离II段后加速保护
9)距离III段后加速保护;
10)不对称相继速动;
11)双回线相继速动;
12)过流I段保护;
13)过流II段保护;
14)过流III段保护;
15)过流方向保护;
16)低电压闭锁过流保护;
17)过流后加速保护;
18)零序过流I段保护;
19)零序I段方向保护;
20)零序过流II段保护;
21)零序II段方向保护;
22)零序过流III段保护;
23)零序III段方向保护;
24)零序电压闭锁保护;
25)零序后加速保护;
26)低周减载I段保护;
27)低周减载II段保护;
28)低压闭锁低周减载;
29)低流闭锁低周减载;
30)低压减载;
31)无压闭锁低压减载;
32)滑压闭锁低压减载;
33)TV断线闭锁报警;
34)TV失压闭锁报警;
35)重合闸;
36)重合闸检无压;
37)重合闸检同期;
38)手合/遥合检无压;
39)手合/遥合检同期;
40)断路器失灵;
41)控制回路断线告警;
42)加速跳闸;
43)过负荷保护;
44)4组定值;
45)故障录波;
46)遥控:正常断路器遥控分合;远方修改装置参数、定值、控制字、软压板和定值区号等;
47)遥测:电流、电压、频率等模拟量;
48)遥信:各种保护功能信号、断路器位置开入量信号以及脉冲电度。
本装置能实现的保护很多,比如距离保护、纵联保护、变压器保护等等,上述只是列举了一些常见的距离主保护和后备保护。
❺ 什么叫距离保护
贵派电器工程师解释距离保护是指利用阻抗元件来反应短路故障的保护装置,阻抗元件的阻抗值是接入该元件的电压与电流的比值:U/I=Z,也就是短路点至保护安装处的阻抗值。因线路的阻抗值与距离成正比,所以叫距离保护或阻抗保护。
❻ 距离保护有哪些闭锁装置各起什么作用
距离保护的闭锁装置包括:电压断线闭锁: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断线时,由于加到继内电器的电压下降容,好象短路故障一样,保护可能误动作,所以要加闭锁装置。振荡闭锁:在系统发生故障出现负序分量时将保护开放(0.12-0.15秒),允许动作,然后再将保护解除工作,防止系统振荡时保护误动作。
❼ 距离保护装置一般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距离保护一般由启动、测量、振荡闭锁、电压回路断线闭锁、配合逻辑和出口等几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分
述如下:
(1)启动部分:用来判别系统是否发生故障。系统正常运行时,该部分不动作;而当发生故障时,该部分能够动作。通常情况下,只有启动部分动作后,才将后续的测量、逻辑等部分投入工作。
(2)测量部分:在系统故障的情况下,快速、准确地测定出故障方向和距离,并与预先设定的保护范围相比较,区内故障时给出动作信号,区外故障时不动作。
(3)振荡闭锁部分:在电力系统发生振荡时,距离保护的测量元件有可能误动作,振荡闭锁元件的作用就是正确区分振荡和故障。在系统振荡的情况下,将保护闭锁,即使测量元件动作,也不会出口跳闸;在系统故障的情况下
,开放保护,如果测量元件动作且满足其他动作条件,则发出跳闸命令,将故障设备切除。
(4)电压回路断线部分:电压回路断线时,将会造成保护测量电压的消失,从而可能使距离保护的测量部分出现误判断。这种情况下应该将保护闭锁,以防止出现不必要的误动。
(5)配合逻辑部分:用来实现距离保护各个部分之间的逻辑配合以及三段式保护中各段之间的时限配合。
(6)出口部分:包括跳闸出口和信号出口,在保护动作时接通跳闸回路并发出相应的信号。
❽ 常用的继电保护装置有哪些
当电力系统中的电力元件(如发电机、线路等)或电力系统本身发生了故障危及电力系统安全运行时,能够向运行值班人员及时发出警告信号,或者直接向所控制的断路器发出跳闸命令以终止这些事件发展的一种自动化措施和设备。实现这种自动化措施的成套设备,一般通称为继电保护装置。
构成:
1、测量比较元件
2、逻辑判断元件
3、执行输出元件
作用:
①、监视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当被保护的电力系统元件发生故障时,应该由该元件的继电保护装置迅速准确地给脱离故障元件最近的断路器发出跳闸命令,使故障元件及时从电力系统中断开,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电力系统元件本身的损坏,降低对电力系统安全供电的影响。当系统和设备发生的故障足以损坏设备或危及电网安全时,继电保护装置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电力系统元件本身的损坏,降低对电力系统安全供电的影响。(如:单相接地、变压器轻、重瓦斯信号、变压器温升过高等)。
②、反应电气设备的不正常工作情况,并根据不正常工作情况和设备运行维护条件的不同发出信号,提示值班员迅速采取措施,使之尽快恢复正常,或由装置自动地进行调整,或将那些继续运行会引起事故的电气设备予以切除。反应不正常工作情况的继电保护装置允许带一定的延时动作。
③、实现电力系统的自动化和远程操作,以及工业生产的自动控制。如:自动重合闸、备用电源自动投入、遥控、遥测等。
❾ 什么是距离保护
距离保护 - 正文
用电压与电流的比值(即阻抗)构成的继电保护。又称阻抗保护。它的动作行为反映保护安装处到短路点距离的远近。与电流保护和电压保护相比,距离保护的性能受系统运行方式的影响较小。
当短路点距保护安装处近时,其量测阻抗小,动作时间短;当短路点距保护安装处远时,其量测阻抗大,动作时间就增长,这样保证了保护有选择性地切除故障线路。距离保护的动作时间 (t)与保护安装处至短路点距离(l)的关系t=f(l),称为距离保护的时限特性。为了满足继电保护速动性、选择性和灵敏性的要求,目前广泛采用具有三段动作范围的时限特性。三段分别称为距离保护的Ⅰ、Ⅱ、Ⅲ段,它们分别与电流速断、限时电流速断及过电流保护相对应。
距离保护的第Ⅰ段是瞬时动作的,它的保护范围为本线路全长的80~85%;第Ⅱ段与限时电流速断相似,它的保护范围应不超出下一条线路距离第Ⅰ段的保护范围,并带有高出一个△t的时限以保证动作的选择性;第Ⅲ段与过电流保护相似,其起动阻抗按躲开正常运行时的负荷参量来选择,动作时限比保护范围内其他各保护的最大动作时限高出一个△t。
装置构成 一般情况下,距离保护装置由以下4种元件组成。①起动元件:在发生故障的瞬间起动整套保护,并可作为距离保护的第Ⅲ段。起动元件常取用过电流继电器或低阻抗继电器。②方向元件:保证保护动作的方向性,防止反方向故障时保护误动作。方向元件可取用单独的功率方向继电器,也可取用功率方向继电器与距离元件结合构成方向阻抗继电器。③距离元件:距离保护装置的核心部分。它的作用是量测短路点至保护安装处的距离。一般采用阻抗继电器。④时限元件:配合短路点的远近得到所需的时限特性,以保证保护动作的选择性。一般采用时间继电器。
阻抗继电器 阻抗继电器的类型很多,实现原理也不尽相同。最常用的有全阻抗继电器、方向阻抗继电器、具有偏移特性的阻抗继电器等。它们的起动特性在阻抗复平面上是一个圆(见图)。圆的大小根据整定值调整继电器得到。当阻抗继电器量测到的阻抗落在圆内时,继电器起动;当量测到的阻抗落在圆外时,继电器不动。
阻抗继电器的动作特性除圆以外还有直线特性、割线特性、平行四边形特性等。
用作相间故障的距离保护一般采用0°接线,接入阻抗继电器的电量为同名相的两相电压差与两相电流差,即妧AB与夒A-夒B(妧BC与夒B-夒C,妧CA与夒C-夒A)。量测到的是至故障点的线路正序阻抗,与距离成正比。对于长距离输电线路的距离保护的起动元件,为了得到较好的避越负荷的能力,送电端的阻抗继电器可采用-30°接线方式,即接入电量为妧AB与-夒B;受电端的阻抗继电器可采用+30°接线,即接入电量为妧AB与夒A。
用作接地短路的距离保护要考虑零序电流引起的电压降落,必须采用零序补偿。接入阻抗继电器的电量应为同名相电压与同名相电流加零序补偿,即妧A与夒A+3k夒0。式中k为线路每相相间互感阻抗与正序阻抗之比,I0为零序电流。
任何距离继电器均需克服机械阻力或阈电压才能动作,所以输入继电器的电流不能太小。输入继电器的电流较小时,继电器的起动阻抗将下降,使距离继电器的实际保护范围缩短,这将影响到与相邻线路距离元件的配合,甚至引起非选择性动作。为把起动阻抗的误差限制在一定范围内,规定了精确工作电流这一指标。当输入电流等于时,继电器的起动阻抗下降到整定值的90%;当输入电流大于时,就可保证起动阻抗的误差在10%以内。因此精确工作电流愈小,则继电器愈灵敏。
对于方向阻抗继电器,在近处发生短路时存在电压死区,即继电器拒绝动作。为了改善它的动作性能,常采用极化回路以消除电压死区。
当系统发生振荡时,靠近系统振荡中心处的距离保护所测得的电压很低、电流很大,即阻抗很小。为避免在系统振荡时距离保护装置误动作,应加设振荡闭锁装置。在电压互感回路断线时也将造成距离保护误动作,也应增设闭锁元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