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中生物中光合作用那节,有个测定光合速率的实验,那个实验中碳酸氢钠溶液的作用原理是怎样的
NaHCO3溶液里存在水解平衡,当CO2浓度降低时平衡向正反应移动,从而能补充CO2
2. 高中生物必修一检测光合作用色素时用的滤纸为什么要剪掉角的部分
因为
干燥滤纸
它的透性好,吸收的滤液多,反之,则吸收的少,色素带颜色会非常淡。。。
如果有用,记得及时采纳哦。。。
3.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实验
缓冲液是保持容器内CO2的恒定,一般是用NAHCO3,CO2多了可以吸收,不够时又可以分解产生CO2。而NAOH是吸收CO2的。(也可以用KOH
)
体积计算。
比如
植物无氧呼吸产生CO2,如果用缓冲液会导致容器内的体积基本不变。
如果要测定植物的呼吸速率则要进行遮光处理。
4.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的真光合,净光合,呼吸作用的分别与涉及到的计算
真正的光合速率的意思是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这些二氧化碳有两个来源,一个是植物细胞自己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当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量不够时,植物细胞还会从外界吸收二氧化碳)
净光合速率的意思是植物细胞从外界吸收的二氧化碳。
做题的时候容易出现的词“CO2的吸收量”“02的释放量”“有机物的积累量”这些都表示净光合作用
总光合一般用“CO2的消耗量”“02的产生量”“有机物的产生量”来表示
5. 高中生物必修一检测光合作用色素时用的滤纸为什么要剪掉角的部分
有机溶剂在滤纸条边缘部分扩散的快,剪去两角,边缘部分的路程加长了,就可以使层析液尽可能在滤纸条上齐头并进,形成整齐的色素带。
6.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实验有关问题
呼吸作用时刻在进行,二氧化碳缓冲液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也是有限的,为了避免影响呼吸作用,用氢氧化钠更理想,否则浓度低了影响二氧化碳的吸收,高了抑制呼吸作用。
而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缓冲液提供二氧化碳,否则光合作用不能进行。
7. 有高中光合作用那些光饱和点,补偿点移动图的详细解释吗感激不尽!
http://epub.cnki.net/grid2008/detail.aspx?filename=KJTX197907013&dbname=CJFD1979 (这里有课件,可以自己下来看)
光合作用不但需要光,还需要二氧化碳、需要多种色素、需要多种酶来催化,需要ADP、磷酸来传送能量等。在弱光下,光是光合作用的限制因素,光照增强,光合作用的速度就会加快。当光照强度增加到一定强度时,光不再是限制因素,而是由其它因素来决定光合作用的速度了,这时光照再增强,光合作用的速度也不会再加快。光合作用不再随光照增强而加快时的光照强度,就是光合作用的光饱和点。
植物不但能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还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当环境中二氧化碳浓度极低时,光合作用进行得很慢,释放出来的氧气还没有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多。随着二氧化碳浓度的升高,光合作用加快,释放的氧气增多。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与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相等时的二氧化碳浓度,就是光合作用的二氧化碳补偿点。
因受二氧化碳等的制约,暗反应产生的C3有最大值,所以有光的饱和点.适合增加二氧化碳或温度都可使光的饱和点右移
光的补偿点是植物的光合强度和呼吸强度达到相等时的光照度值。在光补偿点以上,植物的光合作用超过呼吸作用,可以积累有机物质。光补偿点以下,植物的呼吸作用超过光合作用,此时非但不能积累有机物质,反而要消耗贮存的有机物质。如长时间在光补偿点以下,植株逐渐枯黄以致死亡。当温度升高时,呼吸作用增强,光补偿点就上升。因此,在温室中栽培植物,在光照不足时要避免温度过高,以降低光补偿点,利于有机物质的积累。植物群体的光补偿点也较单叶为高,因为群体内叶子多,相互遮荫,当光照度弱时,上层叶片还能进行光合作用,但下层叶片呼吸作用强,光合作用弱,所以整个群体的光补偿点上升。
在一定的光强范围内,植物的光合强度随光照度的上升而增加,当光照度上升到某一数值之后,光合强度不再继续提高时的光照度值。
1883年德国J.赖因克首先发现植物的光饱和现象,并指出:光饱和点取决于所研究的对象。喜阴植物(深水藻或阴生叶片)在海平面全光照的十分之一或更低时即达光饱和;喜阳植物,尤其是荒漠植物或高山植物,在中午直射光下还未达到光饱和。对于水稻、小麦等C3植物,光饱和点为3~8万勒克斯。C4植物的光饱和点一般比C3植物高,有的C4植物在自然光强下甚至测不到光饱和点(如玉米的嫩叶)。作物群体的光饱和点较单叶为高,小麦单叶光饱和点为2~3万勒克斯,而群体在10万勒克斯下尚未达到饱和。这因为光照度增加时,群体的上层叶片虽已饱和,但下层叶片的光合强度仍随光照度的增加而提高,所以群体的总光合强度还在上升。
8.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毫无疑问都要考虑,在一般的光照情况下,光合作用都会比呼吸作用大,而也是的装置是在经过一段时间后才让空气流入,测量二氧化碳的含量!
9. 如图中,图甲为测定光合作用速度的装置,在密封的试管内放一新鲜叶片和二氧化碳缓冲液,试管内气体体积的
(1)二氧化碳缓冲液可以维持试管中二氧化碳量的恒定,因此试管中气体含量的变化就是氧气的变化.
(2)由于总光合量=净光合量+呼吸量,图乙植物光照强度为15千勒克斯时,1小时气体体积为150毫升,所以光合作用产生的气体量为150+50=200毫升.植物呼吸作用消耗50ml氧气,根据呼吸商0.8,植物呼吸作用释放40ml二氧化碳,而一共需要200ml二氧化碳,所以植物还需从外界吸收二氧化碳160ml.
(3)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具说服力,本实验还可用一枚消毒的死叶片进行对照;以排除温度、大气压等环境中的物理因素对实验的影响.
(4)如果将试管中的C02缓冲液改为水,则实验测得的数据指标是释放的二氧化碳与吸收氧气量的差值.由于是密闭容器,并且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使光合作用所需二氧化碳不足或光合作用吸收和产生的气体量相等,并且氧气的变化量与呼吸强度相关.
故答案为:
(1)氧气
(2)200160
(3)新鲜叶片改为经消毒的死叶片 环境物理因素(如温度变化等)对实验的影响
(4)释放的二氧化碳与吸收氧气量的差 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使光合作用所需二氧化碳不够或光合作用吸收和产生的气体量相等,变化量与呼吸强度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