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某加工厂10kV配电系统无功功率补偿 (一)设计依据 1.工厂负荷情况 本厂多数车间为两班制,年最大负荷利用
采用低压无功自动补偿装置,根据工厂变压器容量来设计补偿容量,一般是变压器容量的40%左右,因为是自动补偿,所以平时经常检查补偿柜内电容,断路器等,坏了计时检修更换就行了
㈡ 设计方案补偿费有什么依据
2000年10月8日发布《建筑工程设计招标投标管理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第二十二条对达到招标文件规定要求的未中标方案,公开招标的,招标人应当在招标公告中明确是否给予未中标单位经济补偿及补偿金额;邀请招标的,应当给予未中标单位经济补偿,补偿金额应当在招标邀请书中明确。
住建部印发了《建筑工程方案设计招标投标管理办法》。其中第三十八条规定:“对于达到设计招标文件要求但未中标的设计方案,招标人应给予不同程度的补偿。(一)采用公开招标,招标人应在招标文件中明确其补偿标准。若投标人数量过多,招标人可在招标文件中明确对一定数量的投标人进行补偿。(二)采用邀请招标,招标人应给予每个未中标的投标人经济补偿,并在投标邀请函中明确补偿标准。招标人可根据情况设置不同档次的补偿标准,以便对评标委员会评选出的优秀设计方案给予适当鼓励。”
此外,2013年第23号令修改后的《工程建设项目勘察设计招标投标办法》中也有多处提及设计补偿费问题。
第十五条明确规定:招标人应根据招标项目的特点和需要编制招标文件。勘察设计招标文件应当包括下列内容……(六)勘察设计费用支付方式,对未中标人是否给予补偿及补偿标准。
第四十五条规定:招标人或者中标人采用其他未中标人投标文件中技术方案的,应当征得未中标人的书面同意,并支付合理的使用费。
第四十六条规定:评标定标应当在投标有效期内完成,不能如期完成的,招标人应当通知所有投标人延长投标有效期……拒绝延长投标有效期的投标人有权收回投标保证金。招标文件中规定给予未中标人补偿的,拒绝延长的投标人有权获得补偿。
㈢ 无功补偿设计要求是什么
答:1并联电容器接入电网的基本要求 (1)高压并联电容器装置接入电网的内设计,应按全面规划、容合理布局、分级补偿、就地平衡的原则确定最优补偿容量和分布方式。 (2)变电所里的电容器安装容量,应根据本地区电网无功规划以及国家现行标准《电力系统电压和无功电力技术导则》和《全国供用电规则》的规定计算后确定。当不具备设计计算条件时,电容器安装容量可按变压器容量的10%~30%确定。 (3)电容器分组容量,应根据加大单组容量、减少组数的原则确定。 2并联电容器补偿容量计算 3并联电容器接线方式 (1)高压并联电容器装置,在同级电压母线上无供电线路和有供电线路时,可采用各分组回路直接接入母线,并经总回路接入变压器的接线方式。 (2)高压电容器组的接线方式,应符合下列规定; 1)电容器组宜采用单星形接线或双星形接线。 2)电容器组的每相或每个桥臂,由多台电容器串联组合时,应采用先并联后串联的接线方式。 (3)低压电容器或电容器组,可采用三角形接线或中性点不接地的星形接线方式。
㈣ 补偿器该怎么选择主要的依据标准是什么
首先要弄清楚膨胀节的分类
1.按结构分类:①单式普通型膨胀节
②复式万能型膨胀节
③单式铰链型膨胀节
④复式铰链型膨胀节
2.按用途分类:①轴向型膨胀节
②横向位移型膨胀节
③角位移型膨胀节
④压力平衡型膨胀节
⑤高温用膨胀节
二.膨胀节的选型
根据客户提供的管架设置和受力计算,或根据管线的设计温度、设计压力、疲劳寿命选择一款适合此管线的补偿器,但一个补偿器的额定位移是有限的,选用不同类型的膨胀节和不同的布置方式,其补偿能力是不同的,目的是选用不同类型的膨胀节和不同的布置方式,使其补偿能力一定时,选用最少的膨胀节,同时还要满足管线的受力要求
1.有直管段的管线上选用一个单式普通型膨胀节
2.有支路的直管段的管线上选用三个单式普通型膨胀节
3.弯曲管段的管线上选用一个单式普通型膨胀节,但其布置方式不同于有直管段的管线
4.L型管段的管线上选用六种型式的膨胀节
①选用一个带拉杆的单式普通型膨胀节
②选用一个不带拉杆的单式普通型膨胀节
③选用两个单式铰链型膨胀节
④选用一个带长拉杆复试万能型膨胀节
⑤选用三个单式铰链型膨胀节
⑥选用一个弯管式压力平衡型膨胀节
以上六种型式的膨胀节在管道上的位置不同,但补偿能力相同
5.Z型管段的管线上选用三种型式的膨胀节
①选用两个单式铰链型膨胀节
②选用三个复式铰链型膨胀节
③选用一个复式万能型膨胀节
6.三维管段的管线上选用两个单铰链型膨胀节和一个万向铰链型膨胀节
7.π管段的管线上选用三个单式铰链型膨胀节
㈤ 低压功率因数自动补偿装置的设计
呵呵
这么大个课题,才给15分,太贱了,完成这个项目,投产每年至少赢利15万元啊!
㈥ 无功补偿控制器的设计要求及设计方法
1、对测量精度的要求
要实现精确的无功补偿就必须对无功电流进行准确的测量。
因为电压的变化范围较小,因此对电压的测量精度要求不高,通常有1%的测量精度就足够了。通常的情况下,不测量电压也可以实现很好的无功补偿控制,对电压的测量主要是为了实现过压、欠压、以及缺相等保护功能。
对电流的测量灵敏度要求要高一些。对于使用8位单片机的低档控制器,测量灵敏度要达到1%以上。注意这里强调的是“测量灵敏度”而不是“测量精度”, 1%的电流测量灵敏度即相当于可以区分1%的电流变化,例如电流互感器的一次电流为500A,则意味着可以区分从100A到105A的电流变化,并不要求100A的电流测量值绝对准确。对于使用DSP或32位单片机的高档控制器,测量灵敏度要达到0.1%以上,否则就谈不到高档了。同样的道理,测量的灵敏度要达到0.1%,意味着测量值应该有4位有效数字,但同样并不要求绝对准确。对无功补偿控制器要求0.1%的测量精度是不现实的,也没有实际意义。但是控制器的测量值最好能在现场进行校正。
对功率因数测量的灵敏度最好要达到0.001。准确地说,应该是对相位差的测量要求,因为测量无功功率并不需要使用功率因数值。这里要强调一点,对无功电流的计算应该使用Iq=I×sinφ的公式来进行计算,而sinφ的值应该根据相位差的值直接进行计算,不能使用sinφ=(1-cosφ2)1/2的公式计算,否则当相位差在0度附近时,cosφ的微小变化会导致sinφ的很大变化,导致sinφ的值误差太大。例如cosφ=0.99时,对应的相位差是8.1度,对应的sinφ值为0.14,意味着0—0.14之间其他sinφ值检测不到。
对相位差的测量要求达到整个-180—+180度范围。有一些控制器具有电流互感器接反的自动识别功能,这种控制器以有功必须为正值来判断互感器的正反,相当于-90—+90度范围,这就可能以下的问题:
(1)当负荷处于发电状态时会出现检测错误。
(2)当负荷为纯电感或纯电容时,由于有功电流约等于零,可能会将电感误判断为电容或者将电容误判断为电感。而负荷为纯电容的状态经常会出现,例如负荷为单一大负荷而负荷停机时,无功补偿电容器尚在运行,于是变压器二次电流就变为纯电容电流,如果将这个电流误判为电感电流,控制器就会继续投入电容器,直至将所有的电容器全部投入运行,造成严重的过补偿现象。
2、显示器的选择
最常用的显示器件就是LED数码管,LED数码管价格低廉、可靠性高。最好使用多位组合的LED数码管,这样可以大量减少线路板连线并且减少焊接安装工作量。
很多人比较热衷于使用液晶显示器,液晶显示器可以显示汉字,在有照明的情况下也比较省电,但是液晶显示器的最大问题是低温性能不好,通常在-10℃以下不能正常显示。所以除非能够确定控制器的使用环境温度在-10℃以上,否则不要使用液晶显示器。
3、参数设定功能
对于以无功电流或无功功率为依据进行控制的无功补偿控制器,参数设定功能是必备的。
在控制器制造的时候,电容器的额定容量,电流互感器的变比等参数无法事先确定,只能根据无功补偿装置的实际情况及现场情况进行设定,因此控制器必须具备参数设定功能。设定的参数应保证不会因掉电而丢失。
最直接的保存设定参数的方法就是使用EEPROM器件,如24C02等。有一些单片机具有片内EEPROM,这样就可以减少外围器件数量。还有一些单片机具有在应用编程功能,也就是说,可以在程序运行过程中修改片内FLASH程序存储器的内容。对于这类单片机也可以将设定参数保存在FLASH程序存储器中,不过在应用编程的程序设计比较复杂一些。
4、保护功能的设计
电容器的过载无非是由于电压过高或者是谐波过大而引起,因此在控制器中设计过电压保护功能是必要的。在能力允许的情况下,应该在控制器中设计电压谐波检测功能,因为导致电容器谐波过载的根本原因是电压畸变,检测电压谐波就可以实现对电容器的谐波过载保护。有了过电压保护和谐波过载保护则热继电器就可以取消。既节省了体积与成本又减少了故障点。
5、电容器的投入与切除控制策略
电容器的投入与切除应该分步进行,不应在一步操作中同时投入或者切除多台电容器。否则过大的电流突变会对系统造成比较大的影响,也不利于实现精确的补偿效果。
同时,对于安装有不同规格电容器的补偿装置,电容器的投切应该尽量简洁,以便尽量减少电容器的投切次数,并且可以最快的满足补偿要求。不应按最小步进台阶一步一步递增或递减。
例如补偿装置中共有三种规格的电容器,分别为10Kvar、20Kvar、40Kvar,如果测量出所需要的无功补偿量为40var以上,则应该直接投入一台40var的电容器。同样的道理,当测量出多余的无功补偿量为30var以上,则应该直接切除一台40var的电容器。
6、输出电路的设计
通常控制器的输出都是用于控制交流接触器或复合开关,最常见的就是220V交流输出。输出的路数视要求而定,通常10路就可以了。
最常见的输出元件是电磁继电器,选用电磁继电器的最重要的原则是继电器衔铁本身不能与接点有电连接,不少继电器的衔铁本身就是动接点的一部分,于是继电器铁芯带电,当线圈绝缘出现问题时,强电就会窜入控制部分造成严重损坏。而对于衔铁与接点没有电连接的继电器,则不会出现强电窜入控制部分的现象。
当电磁继电器接点断开时,由于接触器线圈是大电感电流不能瞬变,会产生很高的电弧电压,因此必须连接阻容吸收元件,否则会产生严重的干扰。
输出元件也可以使用电子继电器,电子继电器的内部是晶闸管,由于晶闸管可以电流过零关断,因此不需要使用阻容吸收元件,并且驱动电压电流都很小,比较容易实现控制。质量好的电子继电器价格较高。质量不好的电子继电器容易产生误触发,造成上电时接触器抖动。
输出电路也可以使用双向晶闸管,这时晶闸管的驱动电路稍微复杂一些,但是成本很低,可靠性也可以做得很好。
㈦ 10kV线路无功补偿设备安装的原理是什么补偿位置应该在负荷前面还是后面,依据是什么
补偿设备一般都是在开关柜的后面,你说是在设备前还是设备后?从原理上来说在复合集中点之前补偿效果最好,也就是下面那位所说的就地补偿。
补偿原理推荐你看下这个http://ke..com/view/3023265.htm,说的很详细。
㈧ 无功补偿中,动态与静态补偿究竟采用哪种方式较好。其依据是什么。
哪种方式好不是绝对的,得根据你的负荷性质来定,如果负荷变化比较大,那就考虑上动态补偿,但是,如果平均功率因数>0.9,也就没必要了,呵呵!负荷比较平稳,那就静态的!
估计你说的是低压的系统,一般负荷变化率比较大,设几组电容器动态补偿就够用了,但是如果,负荷中的非线性负荷较多(整流,变频,轧机,电焊机,中频设备等),谐波电流比较大,还是考虑安装滤波器吧!普通的并联电容器补偿在谐波下可能发生谐波放大情况,损坏电容器和设备,并严重降低电能质量!
㈨ 动态无功率补偿装置的设计原理是什么
一 动态的无功参数的采样。二 根据采样结果判读需要投入还是切除补偿电容。三 为了维护电容器的使用寿命,采用轮回循环投入切除的智能开关系统。
㈩ 如何设计一台无功补偿装置
按变压器的容量的30%到60%左右吧。这算法比较麻烦。你可以查表。主要要知道大概的功率因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