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装置知识 > 养蚕顶杆式自动上蔟装置

养蚕顶杆式自动上蔟装置

发布时间:2021-10-30 19:29:34

Ⅰ 养蚕密决

养蚕用方格簇使用技术

方格簇是一种现代化的簇具。

结构合理,营茧位置多,多横营茧,茧色白,解舒好,上茧率高,能有效提高蚕茧质量。

一、准备工作

1、簇片结扎:张种配备180-200只簇片,采用双片同向连结方式,簇片上、下长边框上各扎一根长1.3米、宽2.5厘米的细竹片,用细铅丝结扎加固,即成一副搁挂式方格簇。

2、新簇处理:簇片结扎后,需喷雾适量桑叶水,并在阳光下曝晒几次,以提高新簇入孔率。

3、簇架准备:自然上簇的,层间距离应有70-80厘米,以使上簇后能将簇片抬高搁放;捉蚕上簇的,要准备好收集熟蚕的大孔薄膜,搭好搁簇架,簇架的内宽度1.1-1.2米,层间距离70-80厘米,地面上铺薄膜并撒乱稻草。

二、上簇方法

1、捉蚕上簇法:(1)上簇时,地上先铺塑料薄膜,将双连簇簇片平摊在膜上;用大孔薄膜收集适熟蚕;每只簇片撒蚕320头。(2)待熟蚕已爬散在簇片上后(约10-20分钟),将簇片提起,移放到搁簇架最下层的平行长竹杆上,簇片间距12厘米;下层放满后,按先后顺序逐层上移,上下层簇片保持对齐成一直线。(3)待熟蚕绝大部分已入孔并排尿后(约上簇24小时),抽去下垫物。

2、自然上簇法:(1)五龄第4日除沙一次,见熟前2天平整蚕座,地蚕蚕座离开墙壁30厘米以上。(2)少量早熟蚕捉蚕上簇,见熟5%时,添食蜕皮激素,约30%蚕成熟时,薄饲一次叶,然后搁簇,簇片间距12厘米。(3)待熟蚕绝大部分已入孔并排尿后(约上蔟24小时后),轻轻抬高搁簇架,然后,清除全部蚕沙。

三、簇中保护

1、簇中管理:(1)上簇当夜,拾取落地蚕另行上簇。(2)上簇翌日,做好茧形后,及时捉除“游山蚕”。

2、簇中环境:(1)加强通风换气。上簇一天后,要开门开窗,保持微气流排湿。(2)保持适温。温度保持在24-25℃,低于20℃时要加温。(3)光线要均匀。要适当遮暗,防止光线不匀。

四、消毒与保管

采过茧后的方格簇,先在火缸上烤去附着的浮丝,再用药剂消毒后,用大张塑料薄膜覆盖密闭,在日光下曝晒5小时,然后揭开薄膜,将簇片放阴凉处晾干,再置日光下曝晒。消毒后的簇片要捆扎平整,贮放于干燥洁净室内。养蚕期间,方格簇不能贮放在蚕室。

养好春蚕的技巧

夏秋气温高、雨水多,天气多变,加之前批蚕的病原积累,蚕儿容易得病。但只要防病措施得力并抓落实,照样可以控制蚕病。饲养夏秋蚕关键要做好以下6点:

1.选择阴凉的蚕房 可选择比较阴凉的房屋,并结合搭凉棚,特别是搭西面的凉棚,不要让太阳照射西边墙,以免增加室内闷热。要开好南北对流窗、地脚窗,引进凉风,使室内空气流通清新。有条件的农户,可以用电风扇在室内吹“过堂风”,以达到通风降温的目的。

2.要小心保护好蚕种 蚕种运输应在上午9时前或下午4时后进行,避免日晒雨淋,更不能与有毒物质接触。要求室内温度 25℃- 28℃、湿度 75%- 85%,超过30℃时要降温,把蚕种放在蚕架底层。放蚕种的窝和盖要用井水浸湿。

3.坚持小雪薄膜覆盖育和大蚕地面育 小蚕要精选良桑,l龄蚕要采顶下3-4片叶, 2龄蚕采顶下 4-5片叶, 3龄蚕采顶下6-7片叶,进行薄膜覆盖育,以保持叶质新鲜。4-5龄大蚕饱食后,给桑l-2次才放在地面养,采取条桑育。在高温干燥时,白天喷清凉井 水于蚕室内或喂湿叶,下午3-4时,气温最高时,要多给 1次桑,晚间也要增加给桑量。

4.桑叶要防干保鲜 高温干燥时,早上要早采叶,防止在烈日下采叶。龄期大量用桑时,上午采桑供日间用,下午采桑供晚喂,采叶要速采速运,发热叶要散热后才能喂蚕。贮桑方法:小蚕用缸贮叶,上盖湿布;大蚕用池贮或堆成畦状贮叶。干燥时可喷些清凉井水在桑叶面上保湿。

5.做好分批饲养,淘汰病弱蚕 如实行小蚕共育的可10天为一批,自养的应20天养一批为宜。一旦发现瘦小蚕、皮肤皱缩、没有光泽的迟眠蚕和不眠蚕要及时淘汰。见到病死蚕要立即捡出,放在石灰缸里。l-4龄时每天用新鲜石灰粉或防病一号进行蚕体蚕座消毒。蚕座要适疏,以免增加蚕座温度。

6.及时添食药物,预防蚕病 预防病毒病的药物有天丝宝、抗毒杀菌灵等,每支(2毫升)加水500克,喷于5公斤桑叶喂食。预防细菌的药物可用红霉素、氟哌酸等,每2毫升加水500克,配好药液后喷于5公斤桑叶喂蚕,从2龄开始,每龄添食l-2次,4、5龄添食2-3次,可有效地防止蚕病暴发。
夏秋蚕饲育技术要点

夏秋季养蚕有许多不利的因素。主要是病虫多、蚕病多、苍蝇多、蚕儿中毒多、气候变化大,稍有疏忽就会减产。养好夏秋蚕,要根据各期特点,抓住以下几点:

(1)抓病虫防治,保证夏秋桑叶优质单产。夏秋季病虫害危害严重,影响养蚕用叶,又传染蚕病。所以及早治、连续治、普遍治、彻底治,保证夏秋叶高产优质。

(2)合理布局,适时发种,科学用叶,采养兼用。以“夏蚕少养,秋蚕多养”为原则,根据情况,夏蚕发种量占全年养蚕量的15%~20%为宜,以便让桑条充分伸展,枝叶茂盛,为秋叶增产和下年春叶增产打下基础。

夏秋季采桑叶,应该采叶与养树兼顾。既要符合养蚕要求,又要照顾桑树生长,维持桑叶连年高产。即“用中有养,养用结合”。每次养蚕结束,桑条梢头部应保留五六片桑叶,以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供桑树生长。特别是新建桑园的桑苗应多留叶,以便贮藏营养安全越冬,增强抗寒能力和来年生长之用。应分期养蚕,分期采叶,不影响桑树生长。从下向上数,在第15片叶以下叶片,光合作用直线下降,由于叶龄较老,加之上层叶处遮荫,光照减弱,制造养分作用下降,而消耗营养成分。因此,采掉这些叶片,对桑树有夏蚕期1令~3令不能只在枝条上部选采适熟叶,每根条上部只能选采1片~2片。秋蚕的小蚕用叶也在枝条上部选,以托叶先端1/3~1/2变成黄褐色为1令~2令适熟叶。大蚕用叶,采下中部适熟叶,不碎即可,采叶留柄。对夏秋蚕采叶的原则是:小蚕期“巧”采,“少”采上部叶。大蚕期由下向上采,分批采叶。

(3)加强“四防”,做到无病高产。夏秋季蚕病多,气候变化大。所以一定要千方百计消毒、驱蝇调节蚕室温湿度,加强通风换气,力争无病高产。这是养好夏秋蚕的成败关键。

消毒防病:夏秋蚕期由于春蚕刚结束,环境中保留病源多、又新鲜、毒力强、气温高、易繁殖,所以致病力强。加之叶质、气候等条件,不如春蚕期优越。因此,夏秋蚕期的消毒工作更加重要,并要贯

彻始终。一定要在养蚕前彻底进行蚕室蚕具消毒,普遍用新洁尔灭石灰混合液、漂白粉液消毒。要在蚕室、贮桑室门口经常撒石灰踩石灰进门,洗手喂蚕。每次养蚕结束后要彻底消毒一次,以集中歼灭微生

物病源。

防蝇 夏秋蚕期蚕蝇很多,一定要门上挂竹帘,窗上张纱,防止蝇类飞入。大蚕期间用熏烟法驱蝇,方法是用干净的干桑柴、秸秆在蚕室内熏烟,使烟气弥漫蚕室,即可开窗排烟驱蝇排温。最好的方法是用“灭蚕蝇”防治蚕明病。以300倍液喷蚕体,或以500倍液添食,三令一次,四令二次,五令隔日一次。四至五令蚕明病危害时添食,每片灭蝇片加水0.5公斤,每张蚕种用药五片,喷于桑叶上,吃完叶后,改普通叶喂养。蚕体喷洒,每片加3公斤水,喷于蚕儿体表面,隔半小时喂叶,可防治蝇明病的危害。

防中毒

(1)防治桑树虫害,一定要在残效期结束后采叶喂蚕;(2)蚕室、贮桑室内外不要有农药、药械;(3)蚕室内不得使用药剂驱蚊。蚕儿中毒后立即隔绝毒源,通风换气,除沙、用凉水浸蚕洗蚕,喂甘草水、绿豆水等解毒,换新鲜桑叶,添食氯霉素,防止再引起其它蚕病,促使蚕儿康复;(4)防气候突变。夏秋季气候复杂多变,所以既要防热,又要防冻,防止蚕室温度剧变,注意防闷热,通风换气,连续阴雨天气变冷时,加火补温排湿。

稀放饱食 要勤喂叶、喂饱叶、勤除沙、勤扩座,保证不拥挤不受饿、不使蚕沙蒸热。“饱食”是一切技术操作的中心。还要适时分批提青、淘汰病弱蚕,做好各项技术处理工作,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确保夏秋蚕丰产丰收。

Ⅱ 大棚养蚕一般采用哪些上蔟方式

大棚养蚕一般采用人工上蔟和自动上蔟两种上蔟方式。
人工上蔟方式目前我国主要蚕区已经采用得不多,主要是费时费工,劳动效率太低。在采用人工上蔟时,应挑出早熟蚕先行上蔟,盛熟时从大批蚕中挑出未熟青头,未熟青头另行饲养0.5~1天后成熟蚕,再行上蔟。
自动上蔟是蚕农采用较普遍得上蔟方式。在采用自动上蔟时,应掌握有20%~30%适熟蚕时(无残存桑叶),用“防病1号”或新鲜石灰粉进行蚕体消毒,然后薄喂一层桑叶,再搁上方格蔟或折蔟和蜈蚣蔟,让熟蚕自动登蔟结茧。
此外,自动上蔟还可采用熟蚕登蔟剂,使用激素类药剂可提高上蔟效率。在蚕见熟10%时,添食蜕皮激素(登蔟剂)可使蚕老熟齐一,加快营茧速度,减少游山蚕。对于有营上层茧习性的蚕品种,添食蜕皮激素(登蔟剂)可避免蚕向上乱爬,因此更为理想。
使用蜕皮激素要掌握适量适时,否则会产生不良后果。一般先将1支蜕皮激素针剂溶于2千克清水,充分搅拌后,再用喷雾器将药液喷洒在15~20千克左右的新鲜桑叶上,于见熟10%左右时添食,经10小时左右即可上蔟。

Ⅲ 怎样正确养蚕

1、桑叶要合理采、运、贮。尽量做到早上或傍晚采叶,随采随运,松装快运。采回的桑叶抖松后放入贮桑池或贮桑室内,合理贮藏,防止风吹或堆积发热变质,造成桑叶浪费。

2、防止桑叶萎凋。稚蚕期采用炕床(房)育、塑料薄膜覆盖育,以利保温保湿,使桑叶保持新鲜。大蚕期喂蚕后适当关闭门窗,待蚕食去桑叶70%左右,再开门窗通气,能有效地防止桑叶萎凋。

3、确保蚕室温度。大、小蚕适宜温度分别为24℃、25℃,在适温范围内,蚕食欲旺盛,减少残次桑叶,而且提高叶丝转化率。

4、推广少回育、条桑育。小蚕平面立体一日一回育、全龄二回育、大蚕条桑育等省力化养蚕技术,不仅提高养蚕工效,且有利蚕儿食桑,比普通育节省桑叶5%左右。

(3)养蚕顶杆式自动上蔟装置扩展阅读:

夏秋养蚕应注意

一、防农药中毒。养蚕季节不要在蚕室以及桑田附近的农田喷洒杀虫双等有机农药,其气味作用会导致蚕儿中毒;喂蚕桑叶要经过试喂确认无毒后,才能采叶喂蚕。

二、蚕室内禁用蚊香或灭蚊、灭虫剂。在邻近蚕室的住房内使用,也要关闭蚕室门窗,以防蚕儿中毒。

三、蚕室要安装纱门、纱窗,防止蝇类入蚕室内危害蚕儿,并添加“灭蚕蝇”乳剂或喷蚕体,以杀灭蝇蛆。

Ⅳ 养蚕大棚如何进行方格蔟预上蔟

所谓大棚方格蔟预上蔟就是预先在大棚内进行上蔟处理,等大部分蚕进孔后再移入室内的上蔟方式。
(1)适时上蔟
同一批蚕生长发育的速度不一样,因此老熟的时间也不一样。适熟上蔟可充分发挥家蚕吐丝量多的特点,蚕茧质量也好。适熟上蔟,蚕能及时吐丝结茧,丝量多,产茧量高。上蔟过早,则蚕未老熟,上蔟后不能及时吐丝结茧而在蔟具上到处爬行,并排泄大量粪尿,造成蔟具、蔟中环境的污染,增加黄斑茧等下茧,同时由于蚕食桑不足,吐丝量减少。上蔟过迟,由于蚕过熟在上蔟前徘徊吐丝而损失丝量,上蔟后又急于吐丝而多结双宫茧、畸形茧等下茧。
人工上蔟和自动上蔟应掌握的老熟程度不同,春蚕和夏秋蚕的上蔟也有差异。
(2)场地准备
在上蔟前一天,根据饲养数量整理好棚内场地,并搞好消毒。
(3)搭蔟架
养蚕数量少,将2张长凳重叠,或在l张长凳上叠放三或四层砖,以竹竿长为距相对摆放;然后将两支竹竿放在长凳或砖上。如数量较多,可按双联方格蔟的长度,在地面埋4根柱。将竹竿平行固定在离地60厘米的柱上,搭一或二层简易蔟架。
(4)挂蔟片
将撒有熟蚕的方格蔟片搁在竹竿上,蔟片间距以13~15厘米为宜。
(5)捉游山蚕
上蔟6~8小时,蚕基本进孔(80%以上)后,将方格蔟移出大棚进行室内保护。室内挂方格蔟方向要与门窗对流平行,蔟片间距8厘米左右,蔟片底边离地60厘米以上。
大棚方格蔟预上蔟应注意:事先搭好蔟架,做好防老鼠、家禽侵害;如果大棚内大部分蚕不能上蔟,在棚内预挂时间不宜过长,否则通风换气会影响饲养,引起桑叶干瘪;棚内温度过高,可在树阴下或走廊内进行;注意大风、大雨天气时的保护。

Ⅳ 大棚养蚕般采用哪些上蔟方式

大棚养蚕一般采用人工上蔟和自动上蔟两种上蔟方式。
人工上蔟方式目前我国主要蚕区已经采用得不多,主要是费时费工,劳动效率太低。在采用人工上蔟时,应挑出早熟蚕先行上蔟,盛熟时从大批蚕中挑出未熟青头,未熟青头另行饲养0.5~1天后成熟蚕,再行上蔟。
自动上蔟是蚕农采用较普遍得上蔟方式。在采用自动上蔟时,应掌握有20%~30%适熟蚕时(无残存桑叶),用“防病1号”或新鲜石灰粉进行蚕体消毒,然后薄喂一层桑叶,再搁上方格蔟或折蔟和蜈蚣蔟,让熟蚕自动登蔟结茧。此外,自动上蔟还可采用熟蚕登蔟剂,使用激素类药剂可提高上蔟效率。在蚕见熟10%时,添食蜕皮激素(登蔟剂)可使蚕老熟齐一,加快营茧速度,减少游山蚕。对于有营上层茧习性的蚕品种,添食蜕皮激素(登蔟剂)可避免蚕向上乱爬,因此更为理想。使用蜕皮激素要掌握适量适时,否则会产生不良后果。一般先将1支蜕皮激素针剂溶于2千克清水,充分搅拌后,再用喷雾器将药液喷洒在15~20千克左右的新鲜桑叶上,于见熟10%左右时添食,经10小时左右即可上蔟。
本条内容来源于:中国农业出版社《物种资源检验鉴定》

Ⅵ 养蚕自动上蔟机有谁知道

养蚕步骤 一.把蚕卵放在盒子里,等待孵化,最适宜温度是二5℃-二吧℃,如果气温较低,可以盖上盖子。 二.刚孵化的小蚕要特别小心照顾,用比较嫩的叶喂养。 三.蚕就眠时不吃不动,表面是睡眠,实际是脱掉旧皮,换上新皮以继续生长。蚕宝宝在整个饲养过程中要蜕皮四次,每次蜕皮的时候它不吃不动,这时尽量不要干扰它,也不要以为它生病了就把它丢掉。蚕每次眠期大概持续一天时间

Ⅶ 养蚕时,如何正确使用方格簇来上蔟

用方格簇来进行上蔟,是当前较为普遍的一种方式,蚕农可以重复使用方格簇,并且操作起来很简单,方格簇的使用方法也很讲究,若使用方式不当,可能会出现双宫茧,拉低蚕茧的整体质量,我来说说上蔟的两种方法。

上蔟时,方格簇需要以悬挂的方式来进行,我们需要提前把两片方格簇分别捆扎细竹竿,以便于往上搁挂。

上蔟的时候还需要注意很多的细节,保证结茧的过程更加顺利,比如防止蚕尿污染,湿度过高等等,最好能采用预上蔟的办法来上蔟,即将上有熟蚕的蔟片挂在蚕室门口、走廊等遮阳地方的搁架上,待有八成及以上以上的熟蚕进孔后移入蔟室内保护,这个方式能保证蚕茧上没有尿渍,并且硬度上达到优质蚕茧的标准。

此外,簇室内的光度也不宜过高,上蔟是结茧的前提,只有抓住上蔟过程的每个细节了,得到的蚕茧质量必然不差。

Ⅷ 古人养蚕抽丝要经过很多步骤流程是

古人养蚕抽丝步骤流程:

第一,处理蚕茧。蚕不吃桑叶之后就会吐丝结茧,这个时候结出来的茧就是我们的原材料了。我们要将蚕茧上面的一些乱石用手轻轻的撕掉。

第二,就是要准备好开水。煮好开水之后,将蚕茧全部扔到开水里面去。这个过程会将里边的蚕蛹烫死。同时,也有利于我们抽丝工作。

第三,就是要拿一个小的笤帚。按照一定的方向,在锅里边使劲的搅。次数越多,蚕茧里面的是丝线分开的几率就越大。当搅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有一根蚕丝的头慢慢的掉了出来。这就是我们最重要的抽丝的开始。

第四,我们将找出来的丝线的头,缠在缠线板上。然后就可以进行绕丝线了。在找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动作轻盈。否则力量过大,也会将丝线拉断。

第五,我们将抽好的丝线,直接可以拿去做丝绸的纺织。一般情况下,一个蚕茧上的丝线是非常长的。大约有900到1500米的距离。怎么样?非常不可思议吧。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就是利用这样的方式,来制作物美价廉的高档丝绸。

养蚕抽丝的历史:

蚕在变成蛹之前要睡眠四次,称为四眠蚕。

它每一次醒来后,体重就增加很多,各器官也更成熟.但是,在两千多年前的汉朝时期,蚕都是三棉蚕,吐出来的丝很细,也很光滑轻柔,马王堆出土的“素纱襌衣”就是用三眠蚕吐出的丝做成的。

养蚕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创造的重要技艺,种桑养蚕之法相传源于黄帝的妻子嫘祖。家蚕的祖先认为是野蚕(B.mandarina),形态上和家蚕几乎没有差别,而且与家蚕长大后能自然杂交产生后代。

有称为“青白”的一家蚕品种,据说是由野蚕和家蚕杂交而来的。其它家蚕的性状明显地是从野蚕传来的也不少。染色体数野蚕为n=27,家蚕为n=28,认为家蚕是野蚕的一个染色体在进化的过程中切断为两个而产生的。

Ⅸ 大棚养蚕主要应抓哪些蔟中管理工作

大棚的蔟中管理是提高大棚蚕茧质量的关键环节。有了先进的蔟具,如果蔟中管理不良,同样不能生产优质蚕茧。
从熟蚕上蔟到采茧的经过时间称为蔟中。一般蔟中时间经过春期7天左右,夏秋期6~7天。蔟中管理的重点是初期和中期的管理。
(1)适时清场
适时清理上蔟场地(清场)是上蔟技术的重要环节。清场就是将在方格蔟蔟孔外(或蜈蚣蔟和折蔟的上部)爬行而未能及时营茧的蚕捉出另行上蔟,清除蚕沙,撤去芦帘、蚕沙残桑等操作过程。
捉游山蚕。一般白天上蔟的蚕多数在半夜开始营茧。所以,上蔟后夜间要巡视2~3次,随时捉取爬行在竹竿上、蔟框条上的游山蚕,或放回有垫的芦帘上,或另行上蔟。上蔟后的第二天,茧壳已经形成,捉出未进孔或未营茧的游山蚕。
清除蔟架下的垫纸、残存的蚕沙和残桑。随后抬高蔟架,抽去芦帘,清除铺在地上的残存的蚕沙和残桑。
清场应适时。过早清场,游山蚕太多,浪费劳力和蔟具;过迟清场会影响产量。当大部分蚕已进孔营茧时为捉游山蚕的最适时间,一般春蚕在上蔟后的20~24小时之间,夏秋蚕在上蔟后的16~20小时之间。具体要根据熟蚕程度和天气情况灵活掌握。清场一般只需一次,但在清场后的5~6小时,需再检查一次,及时捉出遗漏的游山蚕。
(2)调节大棚蔟中温度
标准温度以24℃为中心,上蔟初期25℃左右,结茧后期24℃。如遇22℃以下低温时,会影响进孔速度和进孔率。大棚内昼夜温差比较大,白天高温时应采取措施降温,晚间温度低时应注意棚内保温。
(3)加强蔟中通风排湿
一般在上蔟当时不宜强风直吹,应放下棚膜,关上大棚两头的门,以防熟蚕向一方密集。上蔟足一天后,蚕已基本定位营茧,此时应打开棚门,撩起大棚四周的裙膜进行通风换气,当遇闷热多湿天气,要及时排除棚内湿气,以提高蚕茧解舒率。
方格蔟虽然是立体上蔟,但在单位空间里熟蚕的头数多,排出的尿量大,粪便也多,容易造成大棚内湿度增大。地蚕自动上蔟时湿度更大。因此,在熟蚕大部分营茧到上蔟后72小时前,必须开棚门开裙膜通风排湿(气流流速以0.5~1米/秒为佳),阴雨天时早、晚关闭棚门,或使用电风扇等进行人工通风排湿,把棚内湿度控制在75%以下。
加强通风排湿有利于提高蚕茧解舒率,减少死笼率。
(4)保持大棚蔟中光线均匀
熟蚕有背光性、易向暗的方向密集。为提高熟蚕进孔率,上蔟时大棚更要注意遮阳,避免阳光直射,保持棚内光线暗淡均匀,要防止一面亮一面暗,以避免熟蚕向一方涌集,增加不良茧。
阳光直射会严重影响蚕茧解舒,所以大棚上蔟及蔟中管理时必须严格遮阳,特别是东西向大棚早晚太阳斜射时,要注意棚门两头的遮阳。

Ⅹ 大棚养蚕一般采用哪些上蔟方式

大棚养蚕一般采用人工上族和自动上蔟两种上蔟方式。
人工上蔟方式目前我国主要蚕区已经采用得不多,主要 是费时费工,劳动效率太低。在采用人工上蔟时,应挑出早 熟蚕先行上族,盛熟时从大批蚕中挑出未熟青头,未熟青头 另行饲养0.5~1天后成熟蚕,再行上蔟。
自动上蔟是蚕农采用较普遍得上族方式。在采用自动上 蔟时,应掌握有20%~30%适熟蚕时(无残存桑叶),用 “防病1号”或新鲜石灰粉进行蚕体消毒,然后薄喂一层桑 叶,再搁上方格蔟或折蔟和蜈蚣蔟,让熟蚕自动登蔟结茧。此外,自动上蔟还可采用熟蚕登蔟剂,使用激素类药剂可提高上蔟效率。在蚕见熟10%时,添食蜕皮激素(登族 剂)可使蚕老熟齐一,加快营茧速度,减少游山蚕。对于有 营上层茧习性的蚕品种,添食蜕皮激素(登蔟剂)可避免蚕 向上乱爬,因此更为理想。使用蜕皮激素要掌握适量适时,否则会产生不良后果。 一般先将1支蜕皮激素针剂溶于2千克清水,充分搅拌后, 再用喷雾器将药液喷洒在15~20千克左右的新鲜桑叶上, 于见熟10%左右时添食,经10小时左右即可上蔟。

阅读全文

与养蚕顶杆式自动上蔟装置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自动门控制装置目的 浏览:300
仪表盘龙头是什么 浏览:328
对中装置的作用是什么 浏览:582
车仪表盘是圆的是什么车 浏览:229
江门市晋合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浏览:233
挖机机械快接怎么用 浏览:124
视力康复器材是什么 浏览:722
设备防腐保温规范有哪些 浏览:515
消防展示柜需要放哪些器材 浏览:162
汇中仪表有限公司待遇怎么样 浏览:912
美发工具箱密码咋开 浏览:734
家用的测量仪器有哪些 浏览:629
超声波开关怎么使用 浏览:734
制作铁质工具箱的步骤 浏览:798
什么时候装阀门 浏览:516
chemdraw的实验装置在哪 浏览:33
木工电动工具手电钻支架 浏览:231
郑州市荥阳通用阀门厂概况 浏览:261
想学制冷配件大学应该报什么专业 浏览:691
超声波漏电是什么外套 浏览: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