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图为小华同学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1)一同学发现支架上的杠杆在末挂钩码时右端低,左端高,
(1)杠杆右端下沉,应将杠杆重心向左移,所以应将两端的平衡螺母(左端和右端的均可)向左调节,直至重心移到支点处,使杠杆重力的力臂为零,这样就减小了杠杆的自重对实验的影响;
(2)如果只用一组数据得到结论,偶然性太大,因此应获取多组实验数据归纳出物理规律;
(3)由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知,杠杆左端挂三个钩码,其力为3G,力臂为四格.右端力臂为2格,
则力F2=
F1L1 |
L2 |
Ⅱ (2005东城区二模)如图所示,是小阳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装置,实验过程如下:(1)实验中首先要
(1)首先要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实验1中,F1l1≠F2l2,所以实验1中数据有错误.
实验1中,动力为0.5N,动力臂是0.4m,阻力是1N,根据F1l1=F2l2得,0.5N×0.4m=1N×l2,所以,l2=0.2m.
杠杆平衡条件是:F1l1=F2l2.
故答案为:(1)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2)1;0.2;F1l1=F2l2.
Ⅲ 图是小华同学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 (1)请你在图中画出钩码受到重力G的示意图和此时杠杆受到动
(1)“略” (2)增大拉力(弹簧测力计向左移动、钩码向左移动) (3)不正确;因为只测量了一组数据,具有偶然性(不能得出普遍规律),不同的物理量不能相加 |
Ⅳ 怎样做杠杆实验
杠杆作用的实验
【设计】 杠杆是利用直杆或曲杆在外力作用下,围绕杆上固定点———支点转动的简单机械。本实验指导学生认识杠杆的以下几种作用:
(1)传递力的作用;
(2)改变用力方向的作用;
(3)省力(但费距离)或省距离(但费力)的作用。为了使学生体会到这些作用,最好选用重一点的物体,让学生亲自用杠杆去撬或抬,此外还可以利用杠杆尺、测力计进行一些定量的实验。
方法一
【器材】 装满学习用具的书包、长1米左右的木棍(把木棍等分为8~10份,画出等分线)、椅子。
【步骤】
(1)把木棍的中间架在小椅子背上,一端挂上重物———书包,用手握住另一端,慢慢往下压,能把书包撬起。引导学生找出杠杆的支点、力点和重点。
(2)在力点处用力向下压,力就通过杠杆传递到杠杆的另一端,把重物向上撬起。这说明杠杆有传递力的作用,还有改变用力方向的作用。
(3)使支点向重点靠近,支点每向前移动一格,撬动一二次,每次把物体撬起同样高度,会感觉到支点距离重点越近(即支点距离力点越远),越省力,但手(力点)移动的距离也越长,即越费距离。
(4)使支点向力点靠近,支点每向后移动一格,撬动一二次,每次把物体撬起同样高度,会感觉到支点距离力点越近(即支点距离重点越远),越费力,但手(力点)移动的距离也越短,即越省距离。
方法二
【器材】 杠杆尺两把(把杠杆尺均分为十二格,在每个刻度处打一个孔)、直尺、测力计、钩码、铁丝钩。
【步骤】
(1)把支架的钉子从两根杠杆尺的第6孔位(孔位从左往右数)处穿过,让该处作为支点,使两根杠杆尺保持水平。后面的杠杆尺不动,作为对照物,在前面的杠杆尺上悬挂重物和测力计。
(2)在杠杆尺第1孔位处,用铁丝钩悬挂一个50克重的钩码;把测力计钩挂在杠杆尺的第11孔位处,手握测力计,向下用力拉,可以把重物(钩码)向上撬起。找出杠杆尺上的重点、支点和力点。(挂钩码的第1孔位为重点,中间第6孔位为支点,挂测力计的第11孔位为力点。)
(3)通过测力计向下用力,可以把重物向上撬起,这说明杠杆有传递力和改变用力方向的作用。观察测力计的读数,约在50克左右,说明这时既不省力,也不费力。用直尺测量重点上升的距离和力点下降的距离,可知上升、下降的距离大致相等,说明这时既不省距离也不费距离(图1)。
(4)不改变重点和力点的位置,观察将支点移至第5、4、3、2孔位时,把重物撬起来(每次撬起同样的高度),测力计上的读数和重点、力点升降的距离。通过以上实验可以知道:支点越向重点靠近(同时也就使支点离力点越远),测力计上的读数越小,即越省力;力点下降的距离比重点上升的距离越大,即越费距离(图2)。
(5)不改变重点和力点的位置,观察将支点移至第7、8、9、10孔位时,把重物撬起来(每次撬起同样的高度),测力计上的读数和重点、力点升降的距离。通过以上实验可以知道:支点越向力点靠近(同时也就使支点离重点越远),测力计上的读数越大,即越费力;力点下降的距离比重点上升的距离越小,即越省距离
Ⅳ 小明在实验室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1)他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如果你
(1)在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应将凸透镜放在蜡烛和光屏的中央,而小明将蜡烛放在中间了;光屏的中心没有与凸透镜和烛焰的中心在同一高度处,这样烛焰的像不能成在光屏的中央甚至成不在光屏上.
(2)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中心都只能看到一个大小不变的圆形光斑,这说明光通过凸透镜后为平行光,所以蜡烛放在了凸透镜的焦点上.
(3)当眼近视时,晶状体的折光能力太强,远处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之前,若戴镜子后,看远处物体变清晰了,说明小明的眼近视了,应该用凹透镜进行矫正.而若远视时,由于晶状体的折光能力太弱,在看近处物体时,像会成在视网膜之后,则需用凸透镜进行矫正.
(4)A是温度计,是测量温度的工具.
B是电能表是家庭中测量消耗电能多少的仪表;
C是杠杆,我们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杠杆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所以杠杆可以研究杠杆平衡条件;
D是两弹簧秤拉同一物体,①一开始不让两个力在同一条直线上,可以研究两个不在同一条直线上两个力对平衡的影响.②最后当二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条直线上,纸板应处于静止状态.所以,该装置可以研究二力平衡条件.
故答案为:(1)蜡烛与凸透镜位置反了;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不在同一直线上;(2)蜡烛放置在凸透镜焦点的位置上;(3)近;对光有发散作用;(4)温度;电能;杠杆平衡条件;二力平衡条件.
Ⅵ 家庭常用的杠杆类工具!急!!!
哦
有吖有吖`
拖把,扫把,晾衣竿``
额....衣架算不算?(不太明白)
不过我很努力的在想啦`
哦
还有指甲剪,剪刀`
(我想不出了)
暂时就那么多啦!
`
Ⅶ 小学生趣味科学小实验
一、奇特的杠杆
(1)实验目的 认识杠杆省力的原理。
(2)实验器材 约4米长的木杆1根,木支架1个,重约5千克的石块1块,桌子1张(桌面略低于木支架)。
(3)实验过程 ①取石块放在桌面上,并让其1/3露出桌面,再让一位同学拿着木杆一端;用木杆另一端把石块用力往上挑,这时,石块被能挑动吗?②仍让这位同学拿着木杆一端,再在桌子前面用一个木架支起木杆。然后用木杆另一端顶住石下方,再用手往下按,石块能被挑动吗?③把支架慢慢移向桌子,并不断撬动石块,所用的力是越来越大不是越来越小?④把支架慢慢移开,使之离桌子越来越远,并不断撬动石头,所用的力是越来越大还是越来越小?
二、这只气球会爆炸吗?
把一只气球吹足气,系紧口子。再用一块透明胶布(橡皮膏也可)贴在气球上,拿一根针从贴着透明胶布的地方把气球扎破。
你想想看:气球会不会“啪”的一声爆炸?
你也许认为气球要爆炸了吧!其实,气球不会“啪”的一声炸掉。在一般情况下,用针扎破气球,气球肯定会爆炸;现在的情况不同,你会看到气从针孔处徐徐冒出来,气球却象消了气的车胎一样慢慢地瘪下去。是什么道理呢?
原来气球扎破时,溢出的空气造成一股压力,橡皮和胶布对这种压力的反应各不相同。当压缩空气从气球扎破的地方冲出时,橡胶脆而薄,气球皮一下就被撑破了,同时发出很大的破裂声。透明胶带比较坚固,它可以抵住压缩空气冲出造成的压力,所以气球不会“啪”的一声爆炸。
这个实验的原理,已经被人们运用到了生产实践中,防爆车胎就是据此原理制成的。自己动手试一试吧
Ⅷ 小学六上关于杠杆的小实验
杠杆定理么
定理:F动*L动=F阻*L阻(F阻,L阻一定时,L动越大,F动越小)(L是力臂长度,F是力的大小)
小六估计是不是很懂。。。
解释:
物(重力G为F动)///物(F阻)
---------------------(杠杆)
///////////△(支点)/
|---L动-----|---L阻---|
Ⅸ 小芬同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前先要调节杠杆两端的螺
(1)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后,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就是力臂,这样做便于直接读出力臂的大小、消除杠杆重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如果杠杆左高右低,可将杠杆左端的螺母或右端的螺母向左调.
故答案为:水平,便于测量力臂,左,左.
(2)杠杆平衡条件是普遍规律,必须经过多次测量.如果只根据一组数据或几组特殊的数据得到结论,偶然性太大,
并且单位不同的两个量是不能相加的.
故答案为:实验次数太少,有偶然性;将不同单位的数据相加.
(3)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分析:
如果在两侧钩码下再各挂一个相同的钩码后:左边F1L1=2G×2L=4GL;
右边F2L2=3G×L=3GL;
F1L1>F2L2杠杆不再水平平衡,左边会下沉,所以杠杆将逆时针方向转动.
故选C.
(4)若用弹簧测力计代替钩码,则拉力的方向仍要与杠杆垂直,使力臂仍与杠杆重合,便于直接读出力臂的大小,消除杠杆重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将右侧钩码去掉后,对于左侧钩码,它使杠杆沿逆时针方向转动,所以拉力应该使杠杆顺时针方向转动,即竖直向上.
故答案为:竖直向上.
Ⅹ 图为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实验中:(1)开始时,总是让杠杆在水平平衡状态下进行实验,其
(1)杠杆左端偏高,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则可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 左调节,或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 左调节. (2)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计算得出: ![]() (3)存在的错误时误把力的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当做了力臂; (4)弹簧测力计由斜向下拉改为竖直向下拉时,力臂增大了故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变小. 故答案为:(1)力臂、左、左. (2)15,2. (3)动力臂测量错误. (4)变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