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装置知识 > 密立根油滴实验装置的改进

密立根油滴实验装置的改进

发布时间:2021-10-30 01:03:16

Ⅰ 在密立根油滴实验装置中,喷雾器向透明的盒子里喷入带点油滴,小盒子内的上、下两金属板分别接在电源两极

(1)该油滴竖直向下做匀速直线运动,受重力和电场力,二力平衡;故电场力向回上,而答场强向下,故油滴带负电荷;
(2)匀速运动是平衡状态,重力和电场力平衡:
mg=F=qE
所以:q=
mg
E
=
1.8×1 0 -9
4.0×1 0 4
C =4.5×10 -14 C
(3)元电荷电量:e=1.6×10 -19 C
所以,元电荷倍数N:N=
q
e
=
4.5×1 0 -14
1.6×1 0 -19
个=2.8×10 5
答:(1)该油滴带负电荷;
(2)该油滴所带电荷量是4.5×10 -14 C;
(3)该油滴所带电荷量是元电荷e的2.8×10 5 倍.

Ⅱ 密立根油滴实验是怎样操作的

密立根设置了一个均匀电场,方法是将两块金属板以水平方式平行排列,作为两极,两极之间可产生相当大的电位差。金属板上有四个小洞,其中三个是用来将光线射入装置中,另外一个则设有一部显微镜,用以观测实验。喷入平板中的油滴可经由控制电场来改变位置。

为了避免油滴因为光线照射蒸发而使误差增加,此实验使用蒸气压较低的油。其中少数的油滴在喷入平板之前,因为与喷嘴摩擦而获得电荷,成为实验对象。

(2)密立根油滴实验装置的改进扩展阅读:

实验背景

1897年汤姆生发现了电子的存在后,人们进行了多次尝试,以精确确定它的性质。汤姆生又测量了这种基本粒子的比荷(荷质比),证实了这个比值是唯一的。许多科学家为测量电子的电荷量进行了大量的实验探索工作。

电子电荷的精确数值最早是美国科学家密立根于1917年用实验测得的。密立根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进行基本电荷量e的测量,他作了上百次测量,一个油滴要盯住几个小时,可见其艰苦的程度。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精确地测定基本电荷量e的过程,

实验意义

密立根的实验装置随着技术的进步而得到了不断的改进,但其实验原理至今仍在当代物理科学研究的前沿发挥着作用,例如,科学家用类似的方法确定出基本粒子──夸克的电量。

油滴实验中将微观量测量转化为宏观量测量的巧妙设想和精确构思,以及用比较简单的仪器,测得比较精确而稳定的结果等都是富有启发性的。

Ⅲ 密立根油滴实验 简化方法

1.将仪器接入220伏交流电源。 2.高压电源调节置于0位置,旋开油滴室盖子,把水准器放置在上极板面上,利用调平螺钉将油滴室内的平行板电容器板面调节水平。调节显微镜目镜,使分划板刻线明显清晰。再把大头针插入上板小孔中,调节光源角度,直到从显微镜中观察大头针周围光场最明亮、范围最大和光强均匀为止,然后拨出大头针拧上盖子准备喷油。由于本步骤要调节电容器极板,谨防极板带电,应由教师调节。 3.用喷雾器将油滴喷入油滴室内,从显微镜中观察油滴运动情况。实验时先找一个合适的油滴(较小的油滴,运动较缓慢,所带电量小于5个基本电量),使它自由落下,然后再加上电场使它向上运动(上升太快或太慢就适当调节电压)。这样在重力和电场力交替作用下,让油滴反复上升、下落若干次,在整个视场内都可以看得很清楚,否则需要重新选择。 4.用停表作记录:记录油滴n次下落一定的距离L(显微镜分划板刻线的距离),所经历的总时间tg总,记录油滴n次上升同一距离L,所经历的总时间tE总(两次记录必须是对同一油滴),用油滴所通过的总距离nL分别除以总时间tg总及tE总就得出vg和vE利用公式(4)算出油滴所带的电量q。 5.按照上述方法选取6-10个不同的油滴进行测量,计算它们各自所带的电量。 6.数据处理:本实验只要求学生进行简单的数字处理和分析。按书后的表格记录数据和计算,该表是用国产油滴仪进行实验所得到的一组数据。

Ⅳ 密立根油滴实验 实验前 为什么一定要将油滴仪调整至水平位置,如何调整

因为油滴的重力是竖直向下的。
将油滴仪调整至水平位置,就是将电场调至竖直方向,这样,油滴所受电场力竖直向上,才有可能与竖直向下的重力平衡。
油滴仪上有水平仪(或重锤线),油滴仪的底座上有两个可调旋钮。

Ⅳ 密立根油滴实验中,油滴盒不水平对实验结果有什么影响

这个实验只需要一滴油,大小无关。
其他的都没有影响。
空气浮力也没有影响

Ⅵ 密立根油滴实验分析

油滴实验(Oil-drop experiment),是罗伯特·安德鲁·密立根与其学生哈维·福莱柴尔(Harvey Fletcher)于1909年在美国芝加哥大学瑞尔森物理实验室(Ryerson Physical Laboratory)所进行的一项物理学实验,该实验首次测量出了电子的电荷量。[1][2][3][4][5]罗伯特·密立根因而获得1923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4][5]

中文名
密立根油滴实验
外文名
Oil-drop experiment[1]
地点
美国芝加哥大学[1]
领域
物理[1]
时间
1907-1913年[1]
快速
导航
实验装置

实验的瑕疵

外部链接
简介
油滴实验(Oil-drop experiment),是罗伯特·密立根与哈维·福莱柴尔(Harvey Fletcher)在1909年所进行的一项物理学实验。罗伯特·密立根因而获得1923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此实验的目的是要测量单一电子的电荷。方法主要是平衡重力与电力,使油滴悬浮于两片金属电极之间。并根据已知的电场强度,计算出整颗油滴的总电荷量。重复对许多油滴进行实验之后,密立根发现所有油滴的总电荷值皆为同一数字的倍数,因此认定此数值为单一电子的电荷e:库仑。[6]
实验装置
密立根设置了一个均匀电场,方法是将两块金属板以水平方式平行排列,作为两极,两极之间可产生相当大的电位差。金属板上有四个小洞,其中三个是用来将光线射入装置中,另外一个则设有一部显微镜,用以观测实验。喷入平板中的油滴可经由控制电场来改变位置。
为了避免油滴因为光线照射蒸发而使误差增加,此实验使用蒸气压较低的油。其中少数的油滴在喷入平板之前,因为与喷嘴摩擦而获得电荷,成为实验对象。[6]
实验的瑕疵
理查·费曼曾经在1974年,于加州理工学院的一场毕业典礼演说中叙述“草包族科学”(Cargo cult science)时提到:
从过往的经验,我们学到了如何应付一些自我欺骗的情况。举个例子,密立根做了个油滴实验,量出了电子的带电量,得到一个今天我们知道是不大对的答案。他的资料有点偏差,因为他用了个不准确的空气粘滞系数数值。于是,如果你把在密立根之后、进行测量电子带电量所得到的资料整理一下,就会发现一些很有趣的现象:把这些资料跟时间画成坐标图,你会发现这个人得到的数值比密立根的数值大一点点,下一个人得到的资料又再大一点点,下一个又再大上一点点,最后,到了一个更大的数值才稳定下来。
为什么他们没有在一开始就发现新数值应该较高?——这件事令许多相关的科学家惭愧脸红——因为显然很多人的做事方式是:当他们获得一个比密立根数值更高的结果时,他们以为一定哪里出了错,他们会拼命寻找,并且找到了实验有错误的原因。另一方面,当他们获得的结果跟密立根的相仿时,便不会那么用心去检讨。因此,他们排除了所谓相差太大的资料,不予考虑。我们现在已经很清楚那些伎俩了,因此再也不会犯同样的毛病。
密立根油滴实验60年后,史学家发现,密立根一共向外公布了58次观测数据,而他本人一共做过140次观测。他在实验中通过预先估测,去掉了那些他认为有偏差,误差大的数据。[6]
外部链接
(中文)模拟实验动画 -密立根油滴实验
参考资料
[1] American Physical Society to commemorate University of Chicago as historic physics site in honor of Nobel laureate Robert Millikan.芝加哥大学官网 [引用日期2019-07-31]
[2] Breakthroughs: 1910s.芝加哥大学官网 [引用日期2019-07-31]
[3] Work of physicist Millikan continues to receive accolades.芝加哥大学官网 [引用日期2019-07-31]

Ⅶ 密立根油滴实验中如果实验仪不调整水平会给实验带来哪些不便和误差

密立根油滴实验中,如果实验仪不调整,水平上下两个平行极板有倾斜,使得电场力有水平分量,油滴就会在水平方向运动甚至模糊消失。同时,在测量时记录的下落时间也不再是垂直下落的时间,计算会产生误差。

Ⅷ 密立根油滴试验是什么请详细介绍下 装置 原理 结论 地位之类的 谢谢了

密立根油滴实验 mì lì gēn yóu dī shí yàn
密立根油滴实验,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所做的测定电子电荷的实验。1907-1913年密立根用在电场和重力场中运动的带电油滴进行实验,发现所有油滴所带的电量均是某一最小电荷的整数倍,该最小电荷值就是电子电荷。

密立根油滴实验的目的
电子电量很小,且获得单个电子也不易,密立根油滴实验通过研究电场中的带点油滴的下落,测定电子的电量。

密立根油滴实验仪
这是一种专为中学设计的仪器。它主要由电源、观察显微镜、油滴室、照明系统等组成。仪器电源在底座内,它将交流220伏输入电压变为直流500伏和交流7伏;观察显微镜带有刻度分划板,便于读出油滴运动的距离,配合计时停表,可测定油滴运动速度,利用齿轮、齿条的调焦,能清晰观察油滴。油滴室内是两块水平放置的平行金属板组成的电容器,电容器上的直流电压在0-500伏内连续可调,平行极板的极性由三挡换向电键转换,电压大小由直流电压表指示,改变电压的大小和方向可以控制油滴在电场中运动的快慢和方向;照明系统采用6-8伏,3瓦灯泡为光源,发热量小,发出的光经聚光镜将平行极板内的油滴照亮,它可绕转臂旋转,便于调节视场照度。
该仪器配有喷雾器、钟表油和水准器等附件。实验中所用停表需另备

密立根油滴实验原理
用喷雾器将油滴喷入电容器两块水平的平行电极板之间时,油滴经喷射后,一般都是带电的。在不加电场的情况下,小油滴受重力作用而降落,当重力与空气的浮力和粘滞阻力平衡时,它便作匀速下降,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mg=F1+B(1)
式中:mg——油滴受的重力,F1——空气的粘滞阻力,B——空气的浮力。
令σ、ρ分别表示油滴和空气的密度;a为油滴的半径;η为空气的粘滞系数;vg为油滴匀速下降速度。因此油滴受的重力为 mg=4/3πa^3δg(注:a^3为a的3次方,一下均是),空气的浮力 mg=4/3πa^3ρg,空气的粘滞阻力f1=6πηaVg (流体力学的斯托克斯定律 ,Vg表示v下角标g)。于是(1)式变为:
4/3πa^3δg=6πηaVg+4/3πa^3ρg
可得出油滴的半径 a=3(ηVg/2g(δ-ρ))^1/2 (2)
当平行电极板间加上电场时,设油滴所带电量为q,它所受到的静电力为qE,E为平行极板间的电场强度,E=U/d,U为两极板间的电势差,d为两板间的距离。适当选择电势差U的大小和方向,使油滴受到电场的作用向上运动,以ve表示上升的速度。当油滴匀速上升时,可得到如下关系式:
F2+mg=qE+B(3)
上式中F2为油滴上升速度为Ve时空气的粘滞阻力:
F2=6πηaVe
由(1)、(3)式得到油滴所带电量q为
q=(F1+F2)/E=6πηad/(Vg+Ve)(4)
(4)式表明,按(2)式求出油滴的半径a后,由测定的油滴不加电场时下降速度vg和加上电场时油滴匀速上升的速度ve,就可以求出所带的电量q。
注意上述公式的推导过程中都是对同一个油滴而言的,因而对同一个油滴,要在实验中测出一组vg、ve的相应数据。
用上述方法对许多不同的油滴进行测量。结果表明,油滴所带的电量总是某一个最小固定值的整数倍,这个最小电荷就是电子所带的电量e。

密立根油滴实验方法
【目的和要求】
学习密立根油滴实验方法,通过对不同油滴所带电量的测量,总结出油滴所带的电量总是某一个最小固定值的整数倍,从而得出存在着基本电荷的结论。通过实验认识电子的存在,认识电荷的不连续性。
【仪器和器材】
密立根油滴实验仪。
【实验方法】
1.将仪器接入220伏交流电源。
2.高压电源调节置于0位置,旋开油滴室盖子,把水准器放置在上极板面上,利用调平螺钉将油滴室内的平行板电容器板面调节水平。调节显微镜目镜,使分划板刻线明显清晰。再把大头针插入上板小孔中,调节光源角度,直到从显微镜中观察大头针周围光场最明亮、范围最大和光强均匀为止,然后拨出大头针拧上盖子准备喷油。由于本步骤要调节电容器极板,谨防极板带电,应由教师调节。
3.用喷雾器将油滴喷入油滴室内,从显微镜中观察油滴运动情况。实验时先找一个合适的油滴(较小的油滴,运动较缓慢,所带电量小于5个基本电量),使它自由落下,然后再加上电场使它向上运动(上升太快或太慢就适当调节电压)。这样在重力和电场力交替作用下,让油滴反复上升、下落若干次,在整个视场内都可以看得很清楚,否则需要重新选择。
4.用停表作记录:记录油滴n次下落一定的距离L(显微镜分划板刻线的距离),所经历的总时间tg总,记录油滴n次上升同一距离L,所经历的总时间tE总(两次记录必须是对同一油滴),用油滴所通过的总距离nL分别除以总时间tg总及tE总就得出vg和vE利用公式(4)算出油滴所带的电量q。
5.按照上述方法选取6-10个不同的油滴进行测量,计算它们各自所带的电量。
6.数据处理:本实验只要求学生进行简单的数字处理和分析。按书后的表格记录数据和计算,该表是用国产油滴仪进行实验所得到的一组数据。

密立根油滴实验注意事项
1.实验完毕即切断电源。
2.本实验重点是实验方法、实验设计思想的学习和训练。特别要强调实验中必须耐心和细心,对实验结果一定要实事求是。
3.注意保护显微镜。所有镜头出厂前均已经过校验,不得自行拆开。镜头上若有灰尘,可用吹气球将灰尘吹去,镜头表面油污可用清洁的软细布沾少量酒精擦拭。
4.实验后用柔软的布将油滴室窗玻璃、机身的油擦拭干净,连同附件装箱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
5.由于本仪器要用高压电源,购进仪器后,要检查高压电源部分是否符合安全用电要求。
密立根油滴实验参考资料
实验中的油滴甚为微小,其线度约为微米数量级,可与空气分子的平均自由程相比拟。这样,空气就不能看作是连续的媒质了,所以必须进行修正。经修正应换成
q=6πηad/U(Vg+Ve)/(1+(6.17*10^(-4)/pa)^3/2)
式中油滴的半径虽然也应该予以修正,但由于其修正值很小,在这里我们不予考虑,因此将a代入,P为大气压强(以厘米汞柱为单位)。

关于密立根的油滴实验
1897年汤姆生发现了电子的存在后,人们进行了多次尝试,以精确确定它的性质。汤姆生又测量了这种基本粒子的比荷(荷质比),证实了这个比值是唯一的。许多科学家为测量电子的电荷量进行了大量的实验探索工作。电子电荷的精确数值最早是美国科学家密立根于1917年用实验测得的。密立根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进行基本电荷量e的测量,他作了几千次测量,一个油滴要盯住几个小时,可见其艰苦的程度。
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精确地测定基本电荷量e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为了实现精确测量,他创造了实验所必须的环境条件,例如油滴室的气压和温度的测量和控制。开始他是用水滴作为电量的载体的,由于水滴的蒸发,不能得到满意的结果,后来改用了挥发性小的油滴。最初,由实验数据通过公式计算出的e值随油滴的减小而增大,面对这一情况,密立根经过分析后认为导致这个谬误的原因在于,实验中选用的油滴很小,对它来说,空气已不能看作连续媒质,斯托克斯定律已不适用,因此他通过分析和实验对斯托克斯定律作了修正,得到了合理的结果。
密立根的实验装置随着技术的进步而得到了不断的改进,但其实验原理至今仍在当代物理科学研究的前沿发挥着作用,例如,科学家用类似的方法确定出基本粒子——夸克的电量。
油滴实验中将微观量测量转化为宏观量测量的巧妙设想和精确构思,以及用比较简单的仪器,测得比较精确而稳定的结果等都是富有启发性的。

Ⅸ 密立根油滴实验的注意事项

1.实验完毕即切断电源。
2.本实验重点是实验方法、实验设计思想的学习和训练。特别要强调实验中必须耐心和细心,对实验结果一定要实事求是。
3.注意保护显微镜。所有镜头出厂前均已经过校验,不得自行拆开。镜头上若有灰尘,可用吹气球将灰尘吹去,镜头表面油污可用清洁的软细布沾少量酒精擦拭。
4.实验后用柔软的布将油滴室窗玻璃、机身的油擦拭干净,连同附件装箱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
5.由于本仪器要用高压电源,购进仪器后,要检查高压电源部分是否符合安全用电要求。
6.实验时一定要选择质量适中,而带电量不多的油滴。因为质量太大的油滴带的电荷多,下降的是速度快,不容易测准确;太小的话受布朗运动的影响明显,也不易测准确。
密立根油滴实验参考资料
实验中的油滴甚为微小,其线度约为微米数量级,可与空气分子的平均自由程相比拟。这样,空气就不能看作是连续的媒质了,所以必须进行修正。经修正应换成
q=6πηad/U(Vg+Ve)/(1+(6.17*10^(-4)/pa)^3/2)
式中油滴的半径虽然也应该予以修正,但由于其修正值很小,在这里我们不予考虑,因此将a代入,P为大气压强(以厘米汞柱为单位)。

阅读全文

与密立根油滴实验装置的改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消防系统中常用的阀门是什么阀 浏览:731
吉布森的视崖实验装置主要是用来测查婴儿的 浏览:468
喷氧仪器怎么排气 浏览:559
分析仪器用什么ups电源最好 浏览:455
小明同学设计了右图的装置 浏览:661
锅炉自动减压排放装置 浏览:758
电梯检测中轿顶电气装置 浏览:803
锚设备是由什么组成的 浏览:468
dnf男机械怎么打巨龙 浏览:17
水总阀门o和s代表什么 浏览:595
阀门标志wy代表什么 浏览:443
江苏省出口电动工具公司有几家 浏览:236
自动门控制装置目的 浏览:300
仪表盘龙头是什么 浏览:328
对中装置的作用是什么 浏览:582
车仪表盘是圆的是什么车 浏览:229
江门市晋合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浏览:233
挖机机械快接怎么用 浏览:124
视力康复器材是什么 浏览:722
设备防腐保温规范有哪些 浏览: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