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伍』 如图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并验证实验性质的连接装置图,回答问题:(1)指出图中的几处错误.①______;
(1)图中的错误有:长颈漏斗末端在液面以上,药品用的是稀硫酸,因为长颈漏斗末端在液面以上时,产生的二氧化碳会从长颈漏斗逸出,无法收集二氧化碳,石灰石中的碳酸钙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钙、水和二氧化碳,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包裹在石灰石的表面,阻止反应的进行.
故填:长颈漏斗末端在液面以上;药品用的是稀硫酸.
(2)纠正错误后,在实验开始前,应检查装置A的气密性,检查的方法是:将装置中导气管上的胶皮管用弹簧夹夹住,向长颈漏斗中注水至形成一段液柱,一段时间后若液面不下降,即可证明装置不漏气;
若B装澄清石灰水,二氧化碳能和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能够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
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反应一段时间后,D中能够观察到下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蜡烛后熄灭,因此二氧化碳可以用来灭火.
故填:气密性;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a(OH)2+CO2═CaCO3↓+H2O;下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蜡烛后熄灭;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灭火.
(3)装置C中,如果盛放石蕊试液,通入二氧化碳时,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说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了显酸性的物质--碳酸,碳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
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2O═H2CO3.
故填:紫色石蕊试液;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CO2+H2O═H2CO3.
『陆』 过氧化镁样品中常会混有少量MgO,实验室测定过氧化镁样品的纯度,装置如图,实验步骤如下:①连接装置并
(1)稀盐酸中加少量FeCl3溶液的作用可能是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2)由于反应生成了氧气、放出了热量,瓶内压强增大.通过分液漏斗与锥形瓶间的橡胶管将锥形瓶与与分液漏斗的上部连通起来,压强相同.所以,使分液漏斗中的溶液顺利滴下;滴入液体的体积,就是分液漏斗内增加的体积,能消除滴入溶液的体积对所测气体体积的影响.
(3)由于反应方程了热量,气体的体积与压强有关.所以,步骤⑤中“恰当的操作”是指:待恢复至室温,将右侧刻度管缓缓向下移动直到两侧液面相平,再平视刻度线读数.
(4)根据题意,实验室测定过氧化镁样品的纯度,要求该实验过程还需要的数据是:样品质量和氧气的密度,由氧气的体积和密度可求出氧气的质量,由氧气的质量可求出过氧化氢,继而求出过氧化镁的质量,最后求出过氧化镁.
故答为:(1)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2)使分液漏斗中的溶液顺利滴下;消除滴入溶液的体积对所测气体体积的影响.(3)待恢复至室温、将右侧刻度管缓缓向下移动直到两侧液面相平,再平视刻度线读数.(4)样品质量和氧气的密度.
『柒』 为测定铜锌合金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小影同学设计装置如图所示,其探究过程如下:(1)连接实验装置并检
Ⅰ、锌和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和硫酸锌,发生的化学方程式是Zn+H2SO4═ZnSO4+H2↑;该反应是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的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所以属于置换反应;故填:Zn+H2SO4═ZnSO4+H2↑;置换反应;
Ⅱ②、锌与硫酸的反应放出热量,使气体体积膨胀,测得气体的体积偏大,求的锌的质量偏大,所以铜的质量就会偏小,故若没有等到试管冷却到室温就读取C中数据,则导致计算结果偏小;故填:小;
Ⅲ②铜不和硫酸反应,所以剩余固体的质量就是铜的质量,该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
×100%=
%.故填:
%.
『捌』 某化学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铜锌合金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图中固定装置已略去)探究过程如下:I连接
(1)从铜和硫酸锌溶液的混合物中得到铜,先进行过滤,得到沾有硫酸锌溶液的铜,再进行洗涤除去表面的硫酸锌,再进行干燥除去水即可;
(2);由于锌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时,放出热量,如果没等冷却到室温,根据热涨冷缩的原理可知进入量筒中水偏多,所以误认为得到的氢气多,计算的结果就偏大
(3)①由题意可知,硬币的组成成分都是金属的合金,所以铸造以上硬币用到的材料都是金属材料;
②由硬币的流通特点可知:铸造出的硬币要有较强的耐腐蚀性、硬度较大、且硬币价值与面值的吻合度要接近,而金属的导电性不是铸造硬币所考虑的因素;
③由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具体应用可知:活动性在氢前的金属可以与稀酸反应生成氢气,金属活动性强的金属可以把金属活动性比它弱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所以据Ni+H2SO4═H2↑+NiSO4 Fe+NiCl2═Ni+FeCl2可知:Ni活动性在氢前且比铁弱,结合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可知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Al>Fe>Ni>Cu,.
故答案为:(1)洗涤;干燥;(2)未等装置B冷却就读取D中数据,导致计算结果偏大;(3)①金属;②A;③Al>Fe>Ni>Cu.
『玖』 为探究绿色植物的生理活动,某兴趣小组设计并完成了以下实验步骤:①按如图连接好实验装置,关闭阀门①②
(1)黑暗处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淀粉,步骤①暗处理的目的是:把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
(2)氧气有助然的作用,步骤③木条能复燃,则该气体是氧气,光合作用的反应式是: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
(3)二氧化碳的特点是: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步骤④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该气体是二氧化碳,来自植物的呼吸作用.
(4)步骤⑤中,叶片A见光,叶片处理后滴加碘液变蓝,说明产生了淀粉,B叶片不见光,处理后不变蓝,没有产生淀粉,若只有A叶片变蓝色,则结论是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
故答案为:(1)把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2)氧气;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3)呼吸作用;(4)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