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火箭发射器的原理
火箭弹的工作原理 火箭弹是通过发射装置借助于火箭发动机产生的反作用力而运动,火箭发射装置只赋予火箭弹一定的射角、射向和提供点火机构,创造火箭发动机开始工作的条件,但对火箭弹不提供任何飞行动力。
火箭发动机是火箭弹的动力推进装置,在火箭弹发射时,发火控制系统将点火具发火,点火具中药剂燃烧时产生的燃气流经固体推进剂装药表面时将其点燃。主装药燃烧产生的高温高压燃气流经固体火箭发动机中拉瓦尔喷管时,燃气的压强、温度及密度下降,流速增大,在喷管出口截面上形成高速气流向后喷出。当大量的燃气高速从喷管喷出时,火箭弹在燃气流反作用力的推动下获得与空气流反向运动的加速度。
由于从火箭发动机高速喷出的气流物质是火箭发动机所携带的固体推进剂装药燃烧产生的,所以火箭发动机的质量不断地减小,表明火箭弹的运动属于变质量物体运动。而固体火箭发动机结束工作时,火箭弹在弹道主动段末端达到最大速度。
❷ 火箭发射原理
火箭发射原理:1、力的反作用力2、通过不断地减少自身重量,3、惯性的存在。
火箭是以热气流高速向后喷出,利用产生的反作用力向前运动的喷气推进装置。它自身携带燃烧剂与氧化剂,不依赖空气中的氧助燃,既可在大气中,又可在外层空间飞行。火箭在飞行过程中随着火箭推进剂的消耗,其质量不断减小,是变质量飞行体。
具体如下:
发射火箭由地面控制中心倒记数到零便下令第一级火箭发动机点火。在震天动地的轰鸣声中,火箭拔地而起,冉冉上升。加速飞行段由此开始了,经过几十秒钟,运载火箭开始按预定程序缓慢向预定方向转变。
100多秒钟后,在70公里左右高度,第一级火箭发动机关机分离,第二级接着点火,继续加速飞行,这时火箭已飞出稠密大气层,可按程序抛掉卫星的整流罩。在火箭达到预定速度和高度时,第三级火箭发动机关机分离,至此加速飞行段结束。
随后,运载火箭靠已获得的能量,在地球引力作用下,开始惯性飞行段,直到与预定轨道相切的位置止。此时第三级火箭发动机点火,开始了最后加速段飞行。当加速到预定速度时第三级发动机关机。火箭的运载使命就全部完成了。
(2)火箭发射装置设计PDF扩展阅读
用途:现代火箭可用作快速远距离运送工具,如作为探空、发射人造卫星、载人飞船、空间站的运载工具,以及其他飞行器的助推器等。如用于投送作战用的战斗部(弹头),便构成火箭武器。火箭是目前(截止2009年)唯一能使物体达到宇宙速度,克服或摆脱地球引力,进入宇宙空间的运载工具,而火箭的速度是由火箭发动机工作获得的。
❸ 火箭发射架结构
罗老号的发射架就是中国制造的。由于2008年汶川地震导致发射塔推迟交货,导致了罗老号的第一次发射被推迟了一年。
罗老号的发射塔比较简单,原因在于这枚火箭比较小,矮,轻,简单。另外还由于火箭是俄罗斯设计的,他们习惯水平组装。
火箭小,矮,轻。自然发射塔就不需要很大。火箭又细又长,总不能风一吹就倒下。因此发射架必须有足够的力量抱住火箭,重型火箭自然就需要很大的发射架。中国的发射塔整个就是一栋楼,发射架合抱之后整个火箭完全包在里面。
火箭结构简单,服务塔就很简单。它只有一级火箭需要起飞前加注燃料,二级火箭是固体火箭,早就加好燃料了。因此燃料管离地面没有多高。但一般航天大国的火箭都是多级液体火箭,第二,第三级火箭就需要在几十米的高度加燃料,那需要的设备就很多了。还有测试,罗老号的一级火箭在地面上就可以测试,二级火箭是固体的,基本不需要在发射塔上测试。而对于一般的第二第三级都是液体的火箭来说,就需要工程师能够上到50米高度对上面级火箭进行测试。
俄罗斯的火箭一般都是在地面上水平组装好了之后竖起来发射。而中国习惯直接在发射塔里面垂直组装,因此发射塔一合抱起来,里面就是一个足够大的封闭空间,足够容纳很多人和设备来安装火箭。也就是说,俄罗斯的火箭总装厂房和发射场是分开的,而中国的发射塔就是总装车间。
当然了,酒泉的921工位虽然不是做垂直总装工位,但那是用来发射宇宙飞船的,待遇自然不一样。
❹ 火箭导弹发射装置研究任务和内容是什么
因为是火箭导弹发射时,要启动老么多的程序,航天局把火箭的发射分为几个部门,需要版固定权、方向、燃料、机械、电子……等等等等各个方面做全面的检查,这就需要时间,另一个就是倒记时还可以提高人们的注意力,所以才倒记时的!纯属个人见解!举例说明:天地大冲撞 的大片上,发射飞船去彗星上打眼,钻洞,准备了那么多的程序,去看看就知道了!
而007上面的倒数,确实是剧情需要才设定5分钟,其实不用那么长时间!主要是用于自动发射!
那犯罪祖师爷的胖子,说:“只要一按钮,北京就消失了!”
所以他没用了,就被杀了!而张将军需要时间飞回北京开会,卡佛设定的时间是正好在他赶到前轰炸!闲着没事,倒记时!让卡佛心里更爽些!
不过我感觉一颗妄译号导弹不可能毁了整个北京吧!
还有前面片头上,海上舰艇向白俄恐怖分子的交易中心发射导弹时按钮就是直接发射的!而倒记时是给人记的!人工发射!
❺ 求美国火箭发射架结构图
如图:
❻ 火箭发射实验
一、水火箭设计简介:
水火箭又称气压式喷水火箭、水推进火箭。是利用废弃的饮料瓶制作成动力舱、箭体、箭头、尾翼。瓶内注入一部分水,在瓶口塞上一个装有自行车内胎气门嘴芯的橡皮塞,灌入一定数量的水,利用打气筒充入空气到达一定的压力后在反作用下发射,瓶内水和气迅速喷出,推动瓶体冲向空中。
这项活动有以下几个特点:
1、 材料易得,废物利用;
2、 制作简单,发射简便,任何中学生均可操作;
3、 趣味性强,一般可发射几十米高或数百米远;
4、 安全性好,喷水具有一定的创造性;
二、活动目标:
1、 使学生初步了解火箭发射的有关科学知识,懂得水火箭的原理,了解火箭发射的历史;
2、 通过水火箭制作与发射活动,让学生体验整个设计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探究意识及认真细致、敢于创新、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3、 为了提高火箭发射高度,让学生学会分析优化设计方案,提高试验效果的科学工作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4、 提高同学们的动手、动脑能力和培养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5、培养学生们热爱科技、热爱航天的兴趣,激励他们以科技报国的精神。
三、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
① 一个完整的水火箭模型。
② 带气门嘴、芯的橡皮塞,课前由教师制作。方法是:用钻孔器化学(实验室用)按自行车门嘴的筒管的直径大小,钻一孔,把气门嘴固定在橡皮塞上。
③ 分好小组,选好组长,分组了解有关火箭发射的历史资料,了解火箭发射的原理(也可以是网上查找,也可以是去图书室查阅有图片更好),由组长负责整理汇报本小组收集到的资料。
④ 让一两个小组去尝试制作、发射一下,记录大致的体会,并把尝试制作与发射中所遇到的问题带进课堂,尝试制作的模型也带进课堂。
⑤ 课时安排:2课时。
2、场地:
制作水火箭——教室或家里;
发射场——学校操场或宽阔地。
3、器材:
可乐瓶2个 透明胶带1卷
剪刀 带气门嘴、芯的橡皮塞
打气筒(高压气筒最适宜) 自来水及水桶
4、制作方法:
1. 取一个可乐瓶,去掉底部的一部分,留下上半锥体部分备用(如图1);
2. 再取一个可乐瓶,将备用的锥体套在其底部,用胶布粘牢(如图2);
3. 裁剪一张质地较硬的纸,制成圆锥体,套在备用的圆锥体瓶上,用胶布粘牢(如图3);取两个可乐瓶,截取它们的中部(如图4),将它们压平后剪出尾翼的形状,将尾翼与瓶
体粘牢,安装要对称、牢固(如图5);
4. 用打孔器在橡皮塞中央取一个洞,刚好将气门嘴装进去;对组装好的水火箭进行调试后,装进适量的水,塞上橡皮塞,打气直到发射。
四、活动过程:
1、组织教学,导出设计活动课题
2、组内讨论,反馈收集到的信息、资料,由组长负责整理汇报
3、教师出示范作,并作简要讲解,有的问题可与学生共同讨论得出解决方案。如:1、火箭头是圆锥体,在制作过程中是难点。教师作重点演示
4、发射时橡皮塞塞得越紧,瓶内充的气体越多,发射越高。因此要用力将皮塞塞紧,还可用锉刀把橡皮塞锉成近似圆柱体可使塞与瓶口接触面大,塞得紧
5、瓶内注水大约在1/3至1/4之间,可实验决定。瓶内的大气压大约在4-5个大气压。超过5个大气压瓶体容易破裂
6、原理分析研究及讨论
以压缩空气为动力,箭体向下喷出气和水,由于它们的反冲作用使之迅速升空。整个过程是一个用压缩空气达到储存能力,而后瞬间释放,推动箭体向上运动的过程。水作为火箭发射时的动力燃料,它的喷射速度与水的多少是关键。气压式水火箭在飞行中受到重力和空气阻力的作用暂时忽略不计。用动量守恒定律分析,水火箭的速度与水喷出的相对速度V成正比;还与瓶体的质量M瓶和注入水的质量M水有关。要使水火箭上升得高,必须增大它的速度。
加法有二:
1、 增大瓶内压缩空气的压强。从而达到水喷出的速度V增大,具体方法是塞紧瓶塞,多充气增大瓶内压强,或者利用控制装置使之发射前卡紧瓶口与瓶塞,瓶内气压增加时,瓶塞不自行脱落,可充入更多的空气以增加瓶内大气压值。
2、 增大注水量。M水增大,喷出的物质增多,但是注水量增大后,会使空气在瓶内占有的空间减小,使压缩空气减少,因而影响气压式火箭的速度,所以注水量不能过多,有一个最佳量,可通过实验在注水量1/3至1/4之间得出最佳量。
五、水火箭制作与发射试验;
1、学生分个人或小组为单位设计制作,为了突出设计成分增加外观设计要求:要求外观设计符合“水火箭”项目基本要求,注重创新与创意,能体现火箭发展前瞻性,设计风格鲜明(含作品标签),色彩搭配合理,工艺制作精美等。
2、通过水火箭的多次发射实验研究,找出提高火箭距离的要素是什么?
活动注意事项:
箭头一定要用软的物质而不要用坚硬的物体制作;不要用玻璃瓶制作水火箭,以免玻璃破碎伤人。瓶体一定用较软的塑料瓶才能保证安全,发射时不要对人群发射
❼ 火箭发射C++编程设计
#include<whatever>
void main()
{
scanf("火柴");
printf("fire in the hole!!!(注意语气)");/*点火*/
printf("快闪its gonna blow!!!");
}/*搞定*/
参考资料:加分
❽ 大学物理有关火箭发射ppt
因为火箭要摆脱地球的引力实现腾空,而引力是垂直向下的,竖直发射需要的能量最少,因此,火箭要竖直发射.而火箭保持竖直状态仅仅在发射腾空的一霎那,一旦腾空后,火箭将会逐渐倾斜,以获取水平速度,水平速度是用来抵抗地球吸引产生的向心力的.当火箭的水平速度达到第一宇宙速度是(7.9公里/秒),它就不需要额外的能量去维持自己在轨道中的位置了,因此,火箭的轨道要是圆的.如果是其它形状,就要提供额外的能量去抵御地心引力以及其它力量.
发射卫星的火箭都是沿着地球表面的弧线飞。
火箭推进原理:
火箭是靠火箭发动机向前推进的。火箭发动机点火以后,推进剂(液体的或固体的燃烧剂加氧化剂)在发动机的燃烧室里燃烧,产生大量高压燃气;高压燃气从发动机喷管高速喷出,所产生的对燃烧室(也就是对火箭)的反作用力,就使火箭沿燃气喷射的反方向前进 火箭推进原理依据的是牛顿第三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一个扎紧的充满空气的气球一旦松开,空气就从气球内往外喷,气球则沿反方向飞出。
固体推进剂,从底层向顶层或从内层向外层快速燃烧。
液体推进剂,用高压气体对燃烧剂与氧化剂贮箱增压,然后用涡轮泵将燃烧剂与氧化剂输进燃烧室。
推进剂的能量在发动机内转化为燃气的动能,形成高速气流喷出,产生推力。
推力是表示火箭发动机性能的主要参数之一,它是推进剂在推力室中燃烧产和的高温燃气经过喷管高速喷射而产生的反作用力。推力是直接作用在推力室内外表面上的力的合力。比冲,是表示火箭发动机性能的另一个重要参数。它表示火箭发动机在稳定工作状态下,每单位质量的推进剂所产生的推力值,比冲的大小和喷管出口面积与推力室喉部面积之比(面积比)有关。面积比越大,比冲越高。喷管形状直接影响比冲的大小(燃气从喷口喷出时的速度)。
火箭在地球上垂直起飞,跟着地球自转,哪怕它刚起飞在空中,而不管垂直高度是多少,多高,都是跟着地球自转的,所以叫线速度,垂直打上天,除非在地面上达到第二宇宙速度,11.2公里秒,要不然,它是掉回地球的。
第一宇宙速度是指物体围绕地球作圆周运动的最低抛射速度,第二宇宙速度也是指的是抛射速度.第二宇宙速度是相对于地球表面而言的,火箭以1m/s的速度不停的垂直往上飞的时候动能虽然没有变化,但势能却在不停的增加,如果火箭本身的动能加上相对地球表面的势能全部换算为动能后速度可以达到第二宇宙速度,则火箭会逃逸出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其实宇宙飞船在轨飞行的时候实际速度并没有达到第一宇宙速度,而且飞行能量越大则越远离地球,实际的速度反而越慢(假如是圆形轨道)。
感觉这样的提问没有意义
建议自己下去查查资料
❾ 火箭图纸
火箭各个受力和支承构件的总成。它的作用是安装连接有效载荷、仪器设备和动力装置,贮存推进剂,承受地面操作和飞行中的外力,维持良好的气动外形,保持火箭的完整性。火箭的结构基本上是一个薄壁圆柱壳体,由蒙皮、纵向和横向的加强件构成。早期火箭有较大的鳍状稳定面和控制面,后来靠改变火箭发动机喷出的燃气流的方向来稳定和控制火箭飞行,箭体上的鳍状面渐被取消。火箭的总体结构安排(又称部位安排)是在方案设计阶段确定的(见火箭设计)。
火箭结构性能的一个重要标志是结构系数 λ,可表示为:λ=G/(G0-G1),式中G 为第n级火箭的结构重量,G0为第n级火箭的起飞重量,G1为第n级火箭的有效载荷。对于大小和类型相同的火箭,结构系数λ越小,表示结构设计水平越高。火箭推进方式不同,其工作原理和系统组成相差很大,主要结构也有所不同,例如核火箭在结构上以及材料的应用上需要考虑核防护、核污染、高温冷却等要求。
液体火箭结构一般由头部、头部整流罩、氧化剂贮箱和燃料(燃烧剂)贮箱、仪器舱、级间段、发动机推力结构、尾舱等部分组成(图1),需要分离的部位有分离连接装置。
固体火箭发动机结构由前封头、外壳、装药、喷管装置和后封头等部分组成。封头、外壳和喷管装置构成发动机燃烧室,固体推进剂在其中燃烧。燃烧室能承受1~20兆帕(约10~200大气压)高压和 2500~3500K高温,并具有足够的动强度。前封头上通常装有点火装置。前封头是薄壁结构,用金属制成,形状有球形、椭球形或环-球形。大型固体火箭发动机常分段制造,靠增加段数获得所需的推力,外壳为薄壁壳体,用合金钢、铝合金、复合材料制成。外壳内壁有浸胶石棉布隔热层。外壳外表面也涂有很薄的隔热层,以减小气动加热的影响。喷管装置(单喷管或多喷管)固定或铰接在火箭发动机后封头上,在控制系统操纵下使燃气流偏转,产生控制力矩。喷管装置在高温条件下工作,经受燃烧产物的强烈侵蚀,需要采用耐热材料。
弹道导弹结构导弹在结构上与火箭基本相同。一般在导弹的基础上稍加修改即可用以发射人造卫星和飞船。导弹的贮存期较长,对工作环境的适应性要求更高。
❿ 火箭发射原理方面的论文
火箭的发射原理
航空和航天
航空和航天是当今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过程中最活跃,最有影响力,也最有发展前途的科学和技术领域,是人类文明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科学和技术水平,以及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
航空
航空是指载人或不载人的飞行器在地球大气层中的航行活动。航空活动的范围主要限于离地面30公里的大气层内。在大气层中航行的飞行器(航空器),只要克服自身的重力就能升空。比空气轻的航空器,如气球、飞艇,用空气静力升空;比空气重的航空器,如飞机、直升机,则要利用空气动力才能升空,风筝也是利用空气动力升空的一种最原始的航空器。可见,航空离不开地球的大气圈,也摆脱不了地球的引力作用。
航天
航天是指载人或不载人的飞行器在太空的航行活动,也叫做空间飞行或宇宙航行。航天包括:环绕地球的运行、飞往月球或其它星球的航行(包括环绕某一天体运行、从其近旁飞过或在其上着陆)、行星际空间的航行及飞出太阳系的航行。可见,航天活动的范围要比航空活动的范围大得多。一类在太阳系内的航行活动叫做航天;一类,在太阳系以外的航行活动叫做航宇。
航天不同于航空,航天要在极高真空的太空以类似于自然天体的运行规律飞行。因此,航天首先,必须有不依赖空气,且具有巨大推力的运载工具——火箭。
火箭的概念和原理
火箭是一种依靠火箭发动机喷射工作介质产生的反作用力推动前进的飞行器。
火箭的飞行原理是它借助了物体的反作用力,就像一只充足气体的气球,当我们把它从手中放开后,气球内的气体便顺着气球的气嘴喷出,同时气球向前冲去。因自身携带氧化剂,用不着像飞机那样依靠大气中的氧,所以火箭可以飞出大气层,在真空条件下飞行。
火箭的三大系统
运载火箭是将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空间站和宇宙探测器等航天器送入太空的运载工具,是人类一切航天活动的基础。它主要包括三大系统:动力系统、结构系统和控制系统。
动力系统即火箭发动机系统,是火箭的动力装置,堪称火箭的心脏。它依靠推进剂在燃烧室内燃烧,形成高温高压燃气,通过喷管高速排出后产生反作用力推动火箭前进。火箭发动机按使用推进剂的类别分为液体火箭发动机、固体火箭发动机、固液混合式火箭发动机三种。
结构系统通常称为箭体结构,它是火箭的躯体,用于连接火箭所有结构部段,使之成为一整体,具有良好的空气动力外形和飞行性能。
控制系统是火箭的大脑和神经中枢。火箭发射后的级间分离、俯仰偏航、发动机关机与启动、轨道修正和星箭分离等一系列动作,都依靠控制系统完成。
推进剂——发动机的“食粮”
火箭发动机使用的燃料称为推进剂,堪称火箭发动机的“食粮”。目前,各国研制的运载火箭多使用化学燃料推进剂。化学燃料推进剂可根据物理形态分为液体推进剂和固体推进剂两类,根据性质可分为可贮存推进和低温推进剂。可贮存推进指在常温下可以长期在火箭推进剂贮箱中贮存的推进剂,如硝酸和煤油等。低温推进剂指在常温下沸点低的推进剂,如昭液氧、液氢等。
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以及环保和人体健康要求的日益提高,火箭主发动机目前正朝着采用无毒、无污染的液氢、液氧和液氧、煤油推进剂的方向发展。
固体火箭发动机
固体火箭发动机是最简单的一种化学火箭发动机,它所携带的固体推进剂主要由燃料和氧化剂组成,通常制成具有一定几何形状的红柱,贮存在被叫做燃烧室的半封闭容器中(图)。
为了点燃药柱,在燃烧室头部安装带有安全机构的点火装置,通电点火后,燃烧室中的药柱被点燃,并持续燃烧,产生高温、高压的燃气(工质),此时,固体推进剂的化学能转变为热能;燃气通过燃烧室尾部的拉瓦尔喷管以高速排出,从而产生推动火箭前进的推力,此时的热能转变为动能。
与液体火箭发动机相比,固体火箭发动机由于不需推进剂输送系统,推力室无需强制冷却,因此结构简单,没有活门、喷注器、涡轮泵、燃气发生器等部件。由于这个特点,它的可靠性较高,操作简便。另外,固体发动机能够长期贮存。固体火箭发动机的缺点是:比推办较低,工作时间较短,不易调节推力和多次启动。
固体火箭发动机由药柱、燃烧室、喷管和点火装置等组成。固体推进剂常常被制成不同的形状,称为药柱,在推进剂相同的情况下,固体火箭发动机的推力由药柱的燃烧面决定。
固体火箭发动机的喷管具有将推进剂放出的热能转换成推进用的动能的作用,因为它不像液体发动机那样采用冷却措施,所以一般采用合金钢或高温玻璃钢等抗高温材料制成,并采用烧蚀等技术进行保护。一台固体火箭发动机可以设计成一个喷管,也可以设计成几个。喷管有固定的,也有可动的,可动喷管可以绕发动机纵轴转动或摆动,实现对发动机推力方向的控制。
固体火箭发动机的工作过程比液体火箭发动机简单得多,点火时,先通电使电爆管爆炸,引燃点火药,点火药燃烧后点燃推进剂药柱。
液体火箭发动机
液体火箭发动机是采用液体推进剂的一种化学火箭发动机,一般由推力室、液体推进剂贮箱、供应系统和控制系统组成。
推力室是推进剂混合、燃烧并高速喷出产生推力的重要部件,由喷注器、熔炼室和喷管组成。推进剂燃烧时温度极高,极易烧穿燃烧室,因此必须进行冷却,冷却方法通常有再生冷却和同冷却两种。
推进剂贮箱包括燃料贮箱和氧化剂贮箱。推进剂量测定供应系统由管路、活门以及高压气瓶、减压器,或涡轮泵组成。供应系统的作用是按要求的流量和压强向燃烧室供应推进剂。
将高压气瓶的气体引入贮箱,使推进剂从贮箱送到各需要部分,这种系统大多用于大推力的发动机。图示出挤压式和泵压式两种液体火箭发动机的供应系统图。
推进剂供应系统的目的是将推进剂从贮箱输送到推力室,包括涡轮泵、各种导管和活门。推进剂输送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挤压式,一种是泵压式。
挤压式是利用贮存在高压气瓶内的压缩气体,将推进剂从贮箱内挤压到燃烧室内。由于这种方式将使贮箱承受很大压力,需把贮箱制造得十分坚固,因此不利于减轻火箭的结构重量。
泵压式是用涡轮泵将推进剂送入燃烧室。这种方法可使推进剂贮箱的压力大大减轻,减少贮箱的壁厚尺寸,减轻结构重量。
发动机控制系统的作用是控制发动机的启动、点火和关机等程序,控制推进剂的混合比例、推力的大小和方向等。
固体与液体火箭发动机的利弊
固体火箭发动机的优点是:结构简单;可靠性高;推进剂直接贮存在燃烧室中,可以做到常备不懈;反应速度快。其缺点是:比冲(单位质量推进剂产生的冲量)较低;起飞加速度大,工作时间短,不利于载入飞行。因此固体火箭发动机很适合用于导弹,满足反应快、作战迅速的要求。此外,可用作运载火箭的助推器,载入航天器的救生系统等。
液体火箭发动机星使用液体推进剂的火箭发动机,具有推力大、工作时间长、推力易于调节和控制、易于启动和关机、可多次启动等优点。缺点是,需要推进剂增压输送系统、燃烧室和喷管冷却系统,因而结构复杂;推进剂不能在火箭中长期贮存,发射前操作较为复杂。
固液混合火箭发动机
由于液体火箭发动机和固体火箭发动机各有各的优缺点,所以科学家把它作结合起来,组成了固液混合式和液固混合式两种。
液固混合式发动机是燃烧剂为液体,氧化剂为固体,而固液混合式发动机正好与它相反。
从性能上说,固液混合火箭发动机的比推力高于固体火箭发动机,低于高能液体发动机,与可贮存的液体发动机相当。
从系统和结构来说,这种火箭发动机的优点是简单紧凑,缺点是燃烧效率低,推进剂混合比不易控制,调节推力时能量损失较大。
结构系统——火箭的躯体
火箭结构系统通常为系为箭体结构,大多是用金属板和加强件组成的硬壳、半硬壳式结构。材料多为比强度和比刚度较高,塑性范围较窄的铝合金,部分采用不锈钢、钛合金和非金属材料。
从火箭的头部向下数,多级液体火箭的箭体结构主要包括有效载荷整流罩、仪器舱、推进剂贮箱、箱间段、级间段、尾舱、尾翼。固体火箭的箭体结构与液体火箭的箭体结构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它比较简单,大部分为发动机外壳。
位于运载火箭项端的有效载荷整流罩,有火箭的“皇冠”之称,它用于包容卫星、飞船、宇宙探测器等有效载荷,使它们免受火箭在大气层内飞行时产生的空气动力和空气动力加热的损害。火箭飞出大气层后,完成使命的有效载荷整流罩即被抛掉。
仪器舱一般位于有效载荷的下面,用于安装火箭飞行控制用的仪器和设备,仪器舱的壁板上经常开有舱口,便于安装仪器设备和对仪器设备进行检查测试。
控制系统——火箭的大脑和神经中枢
控制系统是一个非常精密、复杂、而且非常重要的系统,它的一部分安装在火箭上,称为飞行控制系统,另一部分安装在地面,称为测试发射控制系统。其中,箭上部分包括导航系统、姿态控制系统,电源配电系统。
导航系统是控制系统的核心,它的功能包括,当火箭达到要求的速度时,发出启动和关闭各级发动机的信号,使火箭沿预定轨道飞行;给各级火箭的执行机构提供各种指令信号,完成级间分离任务,测定火箭的实际位置,将其与预定飞行轨迹比较,若火箭偏离预定轨道,及时发出信号控制发动机摆动,保证火箭稳定飞行。
姿态控制系统的功能是随时纠正飞箭中产生的俯仰、偏航和滚动误差,保持火箭以正确的姿态飞行。一旦出现误差,过去的方法是采用燃气舵,它是一种装在发动机喷管尾部的用石墨耐高温合金制成的类似于船舵一样的部件,经燃气冲击后可产生控制力矩,现已很少使用,目前大多采用由姿态控制系统利用伺服机构摇摆发动机进行校正的方法。
电源配电系统主要包括三种功能:一是向控制系统的各种仪器、推进系统的火工品、级间分离和星箭分离使用的火工器供电,二是按预定程序发出各种指令控制有关电路,三是与地面测试设备配合完成控制系统的测试。
除了动力系统、结构系统和控制系统这三大系统外,火箭还包括分离系统、遥测和跟踪系统、自毁系统、方位瞄准系统,垂直度调整系统等。
我自己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