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af为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其中abcde 为五中不同类型的物质
(1)A、B、E放入水中能使酚酞变红,说明三种物质在水中显碱性,B、D为氧化物,A、B、E、F为不同类别的化合物,说明B是氧化钙,A就是氢氧化钙,E是一种显碱性的盐,所以E就是碳酸钠,C就是碳酸钙,D就是水,F是一种强酸,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B是CaO,F可能是H 2 SO 4 ;
(2)A和E的反应是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化学方程式为:Ca(OH) 2 +Na 2 CO 3 ═CaCO 3 ↓+2NaOH;
B和D的反应是氧化钙和水生成氢氧化钙,化学方程式为:CaO+H 2 O═Ca(OH) 2 .
故答案为:(1)CaO,H 2 SO 4 ;
(2)Ca(OH) 2 +Na 2 CO 3 ═CaCO 3 ↓+2NaOH;
CaO+H 2 O═Ca(OH) 2 .
『贰』 相机里的AF模式是什么意思
因此,AF照相机即是自动调焦照相机的简称。 这种照相机的调焦是利用电子测距器自动进行的。当按下照相机快门按钮时,根据被摄目标的距离,电子测距器可以把前后移动的镜头控制在相应的位置上,或者旋转镜头至需要位置,使被摄目标成像最清晰。 一、组织结构:整个AF系统由三大部分组成:相位检测装置、计算部分和焦点调节机构组成。 从原理图中可看出,AF当光线照射在AF检测模块A时,该模块产生相应的电信号,电信号通过AF接口集成电路B,转换成便于AF CPU处理的数字量。CPU将根据通过镜头触点取到的有关参数 (如镜头焦距、最大光圈、焦点调节范围等) 和接口B来的数字量,进行计算处理,计算出散焦量和散焦方向,然后将控制指令(如镜头的旋转角度多少、向左或向右转)发送给AF马达驱动单元H;在这一单元中,将CPU过来的指令换算成步进马达的旋转角度及相应的脉冲数,然后送出驱动能量给AF马达F,该马达通过齿轮组和镜头卡口的AF联接轴,带动镜头内的活动光学元件旋转,从而达到了自动调焦的目的。 由于其所基于的反射原理,主动型AF系统对测距条件有一定的限制。在下列情况下,主动型AF系统会失效:(1) 被摄体亮度太大,如太阳、霓虹灯等;(2) 反射率很高的平面,如水面、镜面等;(3) 不坚固的实体,如火焰、烟花、头发等;(4) 纯黑色物体及反射率很低的平面;(5) 不能透过玻璃拍摄;二、自动对焦焦点锁定AF照相机取景器中心都有一个自动对焦框,拍摄时需将其对准被摄主体,否则对焦不准,影像模糊。如果主体不宜放在画面的正中,可采用对焦记忆锁(AF-L按钮)进行自动对焦拍摄。由于自动对焦的对焦框在对焦屏的中央,在拍摄时都是要求被摄主体清晰,所以在自动对焦时应以被摄主体来对焦。在拍摄被摄主体不在画面中央的照片时,若直接构图后才对焦,被摄主体因不在中央位置,而被摄主体与背景又是一前一后时,有可能焦点不在被摄主体,而在背景上。若景深不够时,被摄主体就会模糊不清。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是焦点锁定。当对焦准确后,按动某个按钮,无论怎样移动相机,机内的AF系统均停止工作,镜头不会再对焦了。焦点锁定相当于暂时切断(关闭)AF系统。焦点锁定是很重要的一个功能。在使用时尤其要注意其操作顺序,即先以被摄主体进行自动对焦,待焦点对准后,将焦点锁定,然后再重新构图拍摄。现在的AF单反机和AF袖珍相机全部都有焦点锁定功能。AF检测范围即指AF检测模块对被摄画面亮度敏感的范围。这个问题对于主动型AF系统来说是不存在的,它只是专门针对被动型AF系统而言的。现在的AF单反机的AF检测系统全是相位检测型的,它要求对焦点处有足够的亮度和反差。当对焦点处太亮或太暗,或者根本无反差(如一面白色的墙壁)时,AF系统会失灵。所以在对焦时,应尽量将对焦框对准反差较大的位置。当环境亮度低于检测范围低限时,可以利用机身或闪光灯上的AF照明器来辅助对焦;当环境亮度高于检测范围的高限时,可在镜头前加入中灰密度滤光镜来减少进入镜头的光线,以便正确地自动对焦。由于被动型AF系统具有一些不足,最为理想的办法是主动型与被动型相结合的AF系统,三、AF-ON(自动对焦启动)按钮的“已注册的自动对焦点”设置[实拍]通过切换AF-ON(自动对焦启动)按钮进行拍摄拍摄时除了注意周围状况和被摄体,还要注意一下特定的构图(被摄体的位置)。此时能够起作用的功能就是“已注册的自动对焦点”。 将手动选择的自动对焦点分配至AF-ON(自动对焦启动)按钮或自动曝光锁按钮,这样通过一键操作即可实现到指定自动对焦点的切换并自动进行测光、合焦。 关于AE、AF锁定自动聚焦锁。一旦相机镜头聚焦完毕,即可按动AF锁,锁定聚焦距离。点测光 对焦联动 常规方法:例如拍摄人物 点测人物脸部 提取机内测光表读数,转换 档位M 设定曝光数值 然后对焦于眼部 半按快门合焦后 完全按下快门。 进阶方法:启用点测光功能,锁定曝光,具体做法如下: 1、相机设置。按MENU进入个人设定菜单,选择AE 锁定(保持)2、先半按快门,此时自动测光打开,然后松开快门,焦点对准你要正确曝光的主体进行测光,调整光圈、快门、感光度。。。按一下AE-L/AF-L,此时可从取景器里看见“AE-L”,这样就锁上了拍下一张的时候记得再按一下AE-L/AF-L解锁。如果觉得每次锁定、解锁麻烦,也可以选择按住AE-L/AF-L锁定曝光,如果放开,将再次开始测光。
『叁』 有abcdef六种物质,af是黑色粉末妆固体;b是有剧毒的无色气体;d是一种金属
A:碳、C、 B:一氧化碳、CO C:氢气、H 2 D:铁、Fe, E:铜,Cu F:氧化铜,CuO
『肆』 尼康镜头AF-I、AF-S驱动对焦系统有什么不同
比较 Nikkor-AF-I 与 Nikkor AF-S 之差异:
一、 现有镜头群的不同:
●AF-I系列仅有定焦镜;AF-S系列有定焦及变焦系列:
●AF-I 目前有的镜头系列为:AF-I 300mm f2.8D IF-ED、AF-I 400mm f2.8D IF-ED、AF-I 500mm f4D IF-ED、AF-I 600mm f4D IF-ED
●AF-I 加倍镜:AF-I Teleconverter TC-14E 、AF-I Teleconverter TC-20E
●AF-S 目前有的镜头系列为:
定焦部分 AF-S 300mm f2.8D IF-ED、AF-S 500mm f4D IF-ED、AF-I 600mm f4D IF-ED
AF-S 300mm f/4D IF-ED、AF-S Nikkor 300mm f/2.8D IF-ED II Lens、AF-S Nikkor 400mm f/2.8D IF-ED II Lens、AF-S Nikkor 500mm f/4D IF-ED II Lens、AF-S Nikkor 600mm f/4D IF-ED II Lens
变焦部分 AF-S Zoom-Nikkor ED 17-35mm f2.8D IF 及 AF-S Zoom-Nikkor 28-70mm f2.8D IF、AF-S Zoom-Nikkor ED 80-200mm f2.8D IF
●AF-S 加倍镜:AF-S Teleconverter TC-14E II、AF-S Teleconverter TC-20E II
二、名称与设计的不同:
1992年初Nikon 推出 AF-I系列镜头,刚开始时有 AF-I 300mm f2.8 及 AF-I 600mm f4 ,均在镜头中内建马达,在使用F4时可以镜头中内置马达直接驱动镜头,这与以往所使用的AF镜头由机身马达驱动是不一样的,对焦的速度比原先的AF 300mm 快很多,所以多内建於较长焦距的镜头中,以便利於记者或生态摄影家使用。
●AF-I 采用内置马达及内含CPU接点的镜头,Nikon 称为"I"设计
●AF-S 采用静噪波动马达(Silent Ware Motor),Nikon称为"S"设计
,这种马达与AF-I所使用上的最大差异为:高速、准确、静音,当搭配了F5及F100机身对焦之准确及快速,让您如虎添翼。
AF-S并配备了全时手动对焦功能、限制自动对焦范围、自动对焦锁(某些镜头才有)、三脚架固定环(某些镜头才有)、花型遮光罩。
AF-I 及 AF-S 镜头均为内置马达及内含CPU接点的镜头,在曝光量测上需使用AI或连接CPU的系列相机,采全光圈的方式,其他相机则采用缩小光圈的方式。
三、CPU接点数不同(原先针对所设计机身的CPU接点)
AF-S 有10个CPU接点
F5及F100 有8个CPU接点
AF-I 有10个CPU接点
F4
有8个CPU接点
从我的 AF-S Zoom-Nikkor ED 80-200mm f2.8D IF 及 AF-S 28-70mm Zoom-Nikkor ED 80-200mm f2.8D IF 两颗镜头的使用手册中,看见:
注意:本镜头静噪波导自动对焦适用於尼康F5、F4系列、F90X系列/N90s*、F90系列/N90*、F70系列/N70*、Pronea 600i/6i*及Pronea S相机(*仅在美国出售)。
使用於F4可在C、S、AF模式,作自动对焦及手控先决(有辅助聚焦功能);使用於F4可在M模式,作手控先决 (有辅助聚焦功能)
『伍』 现有如图所示的下列实验装置.回答问题:(1)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检验B装置气密性方法是______.(2
(1)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先夹住弹簧夹,再向长颈漏斗中加水,形成液封后继续加水,长颈漏斗中会形成一段水柱;
(2)制取氧气的反应装置和反应原理:固体+固体,且需要加热;认识常用仪器,写出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KClO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