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装置知识 > 湖南地下工程专用模型实验装置生产厂家

湖南地下工程专用模型实验装置生产厂家

发布时间:2021-10-27 23:49:31

A. 桥梁结构工程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重庆交通大学)的科学研究

周志祥:博士,教授,博士导师,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才,全国交通青年科技英才,重庆市首批学术技术带头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主持国家、省部级和地方科技课题20余项,发表论文50余篇,申请专利8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三项;首创“横张预应力砼梁施工方法”和“预应力砼八字形刚架拱桥”,获得发明专利,主持完成国家科委攻关计划“横张预应力砼梁工艺及性能试验研究”,目前承担的国家级科技项目有“大型桥梁安全远程智能监测成套技术示范”和 “大跨径拱桥地震反应特性与减震控制研究”。
易志坚:教授,博士导师,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交通部“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重庆市首批学术技术带头人,重庆市劳动模范,重庆市力学学会副理事长。在裂纹弹塑性场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提出了一种求解应力强度因子的裂纹线方法,被国内外学者广泛采用,成为国内外求解应力强度因子的一种独立方法;首次提出了加筋土稳定和破坏的断裂力学机理;第一次提出了“过渡层”的概念及过渡层的损伤将导致水泥混凝土路面在低应力水平下破坏的机理,提出了设置隔离层的路面结构。近年来,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重大科技专项、交通部西部开发项目等在内的一批重要项目;发表论文50多篇,其中10多篇发表在国际权威刊物上,论文被SCI、EI等收录或引用数十篇次;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
刘忠:博士,教授,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交通部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交通部跨世纪学术带头人。主要从事大跨径桥梁施工控制、桥梁非线性与空间分析研究。在大跨径拱桥几何非线性、材料非线性分析及施工控制等研究方面成果突出。完成和承担了多个科研项目先后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奖励5项、发表论文30余篇。
顾安邦:教授,博士导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主持和参加了十多项国家和省部级重大科技项目,在大跨径桥梁的非线性分析、稳定分析和施工控制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各一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各三项,以及交通部“吴福——振华交通贡献奖”和“茅以升桥梁大奖提名奖”,出版科技著作和教材五部,发表论文50多篇,指导硕士研究生22人, 协助指导博士生3人,并担任虎门大桥、鹅公岩长江大桥、巫山长江大桥、奉节长江大桥的技术顾问,为桥梁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梁波: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交通部新世纪十百千第一层次人选,甘肃省高校跨世纪学科带头人,省333科技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省555创新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与岩土工学会理事、隧道及地下工程学会理事,国际土协会员。主持并参加国家和省部重大项目30余项。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SCI检索1篇,EI检索9篇,一级学报20余篇。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五项。参编教材三部,副主编教材一部。在高速铁路中,率先提出了车—路垂向耦合系统的动力分析模型;在加筋土强度机理方面,率先提出了等效侧向约束力模型;在可靠度理论方面,主要探讨了非线性相关可靠指标改进、简化计算方法及其应用。近年研究了区域性或特殊条件下部分土工结构关键工程技术问题。
向中富:男,教授、硕士导师. 1960年1月生,1983年毕业于重庆交通大学道桥系桥梁与隧道专业,工学硕士,现任重庆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学院院长。重庆市土木建筑学会理事、重庆市科技咨询协会咨询专家。向中富教授长期从事桥梁工程教学(主讲“桥梁工程”、“高等桥梁结构理论” 等)、科学研究及技术咨询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桥梁设计理论(特别是桥梁结构体系、结构分析、桥梁稳定性等)、桥梁施工及控制技术、桥梁诊断及加固改造等。近年来主持、参加完成10余项桥梁工程研究课题,出版《桥梁施工控制技术》等专著、施工手册2部,主、参编出版《桥梁工程》等教材、计算示例5部,发表论文20余篇,获省部级科技奖、教师奖3项。
徐林生:男,教授、博士后、博士生导师。1964年1月生,浙江桐乡市人,同济大学土木工程流动站出站博士后(师从中科院孙钧院士),现为重庆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学院岩土与地下工程系隧道与地下工程研究所所长、中国公路学会隧道工程学会理事。作为项目主持和主研人员完成的国家、省部级等各类科研项目达20多项,获各级奖励10项,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一部。目前主要从事岩土工程、隧道工程与地下结构工程、桥梁基础工程、防灾减灾等领域的研究工作。
王成:男,工学博士、教授。1962年9月出生,岩土与地下工程系主任,重庆市首届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同行评议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桥梁结构、桩基础结构、隧道围岩结构、边坡锚固结构等的损伤断裂分析、缺陷及承载力研究,主持及主研纵横向科研项目十多项,在《应用数学和力学》、《岩土工程学报》、《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工程力学》等多种学术刊物、国际及国内学术会议论文集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其中被国际三大检索SCI、EI、ISTP收录十余篇次。目前指导各类硕士研究生10名,并协助后勤工程学院和重庆大学土木学院指导博士研究生各一名。
韩西:男,汉族,工学博士、博士后,教授。1964年12月生,重庆人,1985年7月参加工作,重庆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学院教授,现任实验教学部副主任(主持工作)。现为美国土木工程学会会员,全国高校制造自动化学会会员、重庆市公路学会会员、桥梁及隧道工程学科学术骨干。主要研究领域为结构动力学、振动工程、结构分析、结构试验检测。先后负责或主研了17个科研项目的研究,其中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交通部重点科技项目,西部交通科技建设项目,重庆市科委项目,中国工程物理院科学技术基金项目,横向科研项目及重庆交通大学基金项目共10余项。在国内外著名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近三十篇,其中被EI收录的论文6篇,被ISTP收录的论文1篇,主研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齿轮传动耦合非线性振动冲击噪声的识别与控制”2002年获教育部全国高校自然科学二等奖。
徐君兰:女,教授。1936年2月21日生,1959年毕业于成都工学院桥梁与隧道工程本科专业。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教授级咨询专家(重庆市科技咨询协会)。长期工作在教学科研第一线,承担过多项大跨度桥梁的科研工作, 编写出版了多部桥梁工程方面的专著,在大跨悬索桥的设计理论和桥梁施工控制工程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应用于多座特大桥的设计施工中,目前的研究方向是大跨桥梁的结构分析和工程控制。曾获得省部级科学进步奖及优秀教学成果奖多项。已指导桥梁与隧道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十四人。 大跨径桥梁设计理论与工程控制
本研究方向在国内很早就从事拱桥结构体系、设计理论及工程控制研究,具有坚实的基础和雄厚的实力,并在钢管混凝土拱桥、悬索桥和吊拉组合桥方面作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先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大跨径悬索桥结构体系研究”、交通部重点科研项目“大跨径钢管混凝土拱桥劲性骨架拱桥混凝土收缩徐变等非线形因素影响研究”、“邕宁大桥设计施工技术研究”、“虎门大桥施工控制研究”、“大直径钢管混凝土拱桥收缩、徐变特性研究”、“乌江PEC吊拉组合桥设计与施工研究”等。获得国家一、二、三等奖各一项,省部级奖共10余项,确保了世界最大跨径的混凝土拱桥--万县长江大桥、亚洲最大跨度的中承式混凝土拱桥--广西邕江大桥、第一座吊拉组合桥--贵州乌江大桥、最大跨径的石拱桥--丹河大桥和广东虎门大桥等顺利建设。目前正承担国家科技攻关引导项目“大型桥梁安全远程实时监测成套技术开发示范”,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顶目“钢管混凝土拱桥设计、施工及养护关键技术研究”和“大跨径桥梁监测、加固、养护成套技术研究”。本方向的主要研究内容有:(1)大跨径桥梁结构体系研究;(2)大跨径桥梁几何、物理及温度非线性分析;(3)大跨径桥梁静、动力稳定性研究;(4)大跨径桥梁施工及工程控制研究;(5)大型桥梁建设和管养技术研究
混凝土桥梁结构行为与新技术研究
本研究方向结合我国桥梁建设的实际情况,就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预弯预应力混凝土梁、横张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受载行为、设计理论及施工工艺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先后完成了国家科委攻关计划“横张预应力梁性能及工艺试验研究”, “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斜截面设计原理”、“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斜截面疲劳设计原理”,国家科委和交通部的重点科研项目、重庆市科委与重庆市交委等的科研项目,取得一批有特色、有档次的科研成果。其中“横张预应力混凝土”技术被国内知名专家鉴定为国际首创,并且已在渝长高速公路多座桥梁上成功应用,取得了显著经济和社会效益;先后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已获得或公开的国家专利8项。本研究方向的成果整体处于国内先进水平,部分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目前该方向在桥梁结构抗震以及钢混组合式桥梁结构设计取得了突出的进展,正承担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前期专项“大跨径拱桥地震反应特性与减震控制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大跨径拱桥地震反应半主动智能控制”,国家春晖计划项目“钢—砼结合梁桥设计与应用技术研究”等项目。本方向的主要研究内容有:(1)预应力混凝土桥梁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2)钢-混凝土复合结构性能及应用研究;(3)桥梁抗风与抗震;(4)旧危桥增强机理与加固维护新技术研究现代桥式及桥梁结构设计理论。
桥梁结构损伤机理与耐久性研究
本研究方向在“裂纹线场参量的应力强度因子求解方法和裂纹线场弹塑性分析方法”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在国际权威刊物发表了十多篇论文,并数十次被国内外文献所引用,提出了一种基于断裂力学原理提出了具有超常承载力的复合钢筋混凝土新结构,发表论文50多篇,被SCI、EI大量收录,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近年来,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交通部重点项目、重庆市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等十多个项目的研究。同时,在主要研究既有桥梁结构的损伤状态、承载能力、使用性能等,该方向还针对桥梁结构中采用新结构、新材料、新技术的工程实践日益增多,以及随着大批桥梁进入老化期,开展桥梁结构的检测、评估、加固、维修及健康诊断。本方向的主要研究内容有:(1)桥梁结构状态诊断和静、动力性能评价模式研究;(2)结构损伤机理与桥梁衰变性态试验研究;(3)混凝土桥梁的FRP、预应力FRP加固、增强技术研究;(4)桥梁防撞保护结构的灾害防治技术研究。
桥梁深基础及地下工程设计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
本研究方向立足于西部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从80年代就开始结合实际工程,解决桥梁基础工程及地下工程建设中的设计及施工关键技术问题。本方向在桩基计算理论和计算方法研究方面已形成了自已的优势和特色,提出了计算推力桩的综合刚度原理和双参数法及钻(挖)孔灌注推力桩桩土参数的取值范围,获得交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为交通部标准桥梁地基基础规范修订提供了重要依据;在岩体力学性能的基础研究中,将断裂力学和损伤力学原理应用于地下工程岩体力学行为研究,将弹塑性断裂力学的裂纹线场分析方法首次用于研究岩体断续节理的损伤与断裂行为,取得若干创新成果,在《应用数学和力学》、《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岩土工程学报》等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三大检索收录20多篇次。本方向的主要研究内容有:(1)桥梁桩基设计理论研究;(2)桩-土共同作用机理研究及超长桩承载性能研究;(3)地下工程的施工技术评价以及环境灾害风险分析;(4)特殊条件下岩土体的工程特性和本构关系试验;(5)考虑基质吸力、应力路径的土的力学性状试验;(6)特殊地质条件下(高原冻土、岩溶地区)道路、地下工程修建技术。
长大公路隧道设计理论与施工关键技术
本研究方向主要以岩石动、静力学特性的理论研究为基础,重点开展在特殊地质条件下的“公路隧道建设关键技术”、“长大公路隧道施工控制技术”、“长大公路隧道通风照明关键技术”以及“山岭隧道爆破掘进的动态信息化施工技术”等四个方面的研究。目前已经取得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成果,并在国内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重点项目、重庆市科技攻关项目等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三大检索收录25篇次,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7项。首次发现了岩溶区大断面公路隧道围岩变形超前释放的基本规律以及隧道侧面岩溶引起隧道偏压现象;首次提出了隧道围岩非确定性反演分析新技术,在岩溶区公路隧道围岩稳定性研究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建立了岩石加、卸荷过程中声-应力相关性理论模型以及岩体卸荷本构模型;提出了高地应力区岩爆形成机制和判据,建立了隧道工程岩爆特征与防治措施的对应关系;提出了隧道围岩稳定性分析中岩体断裂力学和损伤力学模型;在冻土隧道回冻预测分析研究方面作了大量的创新性研究工作;开发了公路隧道送排式纵向通风、照明控制系统,编制了《公路隧道通风照明技术规范》。本方向的主要研究内容有:(1)隧道工程地质超前预报、动态信息化施工技术研究;(2)隧道与地下工程施工系统力学问题研究和力学行为模拟;(3)隧道工程安全的智能控制及仿真数值模拟研究;(4)公路隧道结构缺陷测试及安全性分析;(5)长大公路隧道通风照明关键技术研究。 近五年代表性成果(获奖、专利、文章、著作) 序号 成果(获奖、论文、专著、专利)名称 获奖名称、等级,发表刊物,出版单位,授权国家,时间 1 万县长江特大跨(420m)钢筋混凝土拱桥设计施工技术 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01年 2 低预应力度三钢混凝土连续梁研究 重庆市科学技术二等奖2001年 3 用扩张卡尔曼滤波器有限元方法反分析隧道围岩非确定性动态研究 重庆市科学技术一等奖2001年 4 万县长江公路大桥 第二届詹天佑土木工程大奖2002年 5 特大石拱桥设计与施工关键技术研究 山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02年 6 钢筋混凝土套箍封闭主拱圈加固拱桥成套关键技术研究 重庆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03年 7 洛阳至三门峡高速公路许沟特大桥设计、施工及其监控技术研究 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3年 8 横张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研究 重庆市技术发明三等奖2003年 9 大跨径斜拉桥稳定性研究 重庆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003年 10 大跨径钢管拱桥无支架吊装技术研究 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4年 11 混凝土桥梁工程控制抗震能力和承载力测评方法研究 重庆市科技进步二等2005年 12 由立柱竖转形成的八字拱桥的施工方法 发明专利证(ZL 00 1 30630.8) 13 设置隔离层和结合层的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及施工方法 发明专利证书(ZL 00 1 13169.9) 14 设置透水滤浆隔离层和结合层的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及施工方法 发明专利证书(ZL 01 1 07124.9) 15 一种高等级公路的修建方法 发明专利公报( CN 1205378A) 16 混张工艺制作的先张预应力混凝土构件 实用新型专利证书 ( ZL 03 2 37674.X ) 17 The Method and Analysis of the Vertically Tensioned Pre-stressed Concrete Beams(EI) Structural Engineering International,2004 Feb 18 Analytic Model of A Long-Span Self-Shored Arch Bridge(EI) Journal of Bridge Engineering, ASCE. 2002.01 19 Elastic-plastic analytical solutions for an eccentric crack loaded by two pairs of anti-plane point(SCI&EI)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Mechanics 2003.7 20 A new reinforced concrete (RC) composite structure based on principles of fracture mechanics(EI) Damage and Fracture Mechanics VII 2003 21 General form of matching equation of elastic-plastic field near crack line for mode I crack under plane stress condition(SCI&EI)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Mechanics 2001.10 22 Dynamic Analysis of the Vehicle-Sub grade Model of Vertical Coupled System(SCI&EI) Journal of Sound and Vibration 2001(1) 23 青藏铁路的重要意义、技术难点及力学问题(EI) 第十三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特邀报告2004.9 24 Forecast Analysis for the Re-frozen of Feng Huoshan Permafrost Tunnel on Zing-Tibet Railway(SCI&EI) Tunneling and Underground Space Technology,2004,19(1) 25 《公路与桥梁抗洪分析》 人民交通出版社 26 《模糊数学在土木与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人民交通出版社 27 《土力学》 同济大学出版社 28 《预应力砼桥梁新技术探索与实践》 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 29 《桥梁施工控制技术》 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05 30 《川藏公路隧道高地应力与岩爆》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1.12

B. 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是世界最深的地下实验室,这个实验室是用来研究什么的

这个实验室是用来研究暗物质的一个实验室,因为暗物质对于人类而言非常重要,只要了解暗物质的原理之后,那么谁就掌握了科技方面的主动权,因此国家才会大胆投资这方面的基础设施,也就只有这样才能让国家的科技占领未来的制高点。

如果科技上没有足够的话语权,就算国家人口众多,经济实力再强大也是无济于事。因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只有掌握科技主动权之后,一个国家的发展才能由这个国家的人民说了算。科技不仅仅能让国家在世界舞台上站稳脚跟,更重要的是能改善百姓的生活。一个科技程度越高的国家,其人民生活的科技水平就会越高,这不仅仅是高科技的转化,更重要的是科学技术的应用。

C. 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的院系设置

学院设有本科专业27个,专科专业14个,涵盖理学、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文学和医学七大学科门类,主要以普通本科教育为主,面向全国招生。
信息工程学部
信信息工程学部下设3个系:计算机系、信息工程系、电子商务系。有4个本科专业和3个专科专业。计算机系现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专科);信息工程系现有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本科)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本科)及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专科);电子商务系现有电子商务专业(本科)和电子商务专业(专科)。信息工程学部实验中心下设9个实验室。现有8个实验室分别是:数字逻辑实验室、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室、单片机实验室、软件实验室、图形图像处理实验室、航测信息处理实验室、电子商务实验室、微机组装与维护实验室。
2013年,信息工程学部将新建1个实验室:嵌入式实验室。信息工程学部现有专任教师39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4人,讲师28人,助教4人;博士学位教师2人,硕士学位教师33人(博士生在读教师4人)。实验教师3人,其中,实验师1人,助理实验师2人。
经济与管理学部
经济与管理学部由成立于2002年的工商管理系为龙头,构建了以会计与财务管理系、国际贸易与经济学系为一体的综合性经济与管理类学科平台。现下设三个系即工商管理系,包括工商管理专业(国际商务专业)本科、物流管理(本专科)、市场营销专业(本专科)、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共计4个本科专业、2个专科专业;财务管理与会计学系,包括财务管理(本科)、会计学(本科)、会计电算化(专科)3个专业;国际贸易与经济学系,包括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另外还成立了分专业方向的国际班,包括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电算化等,在校生4003人。在学院领导和学部领导的共同努力下已初步建立了一支较为稳定的教师和学生工作队伍,经管学部现有教授10人,副教授14人,高级会计师4人,讲师27人,其中所有的青年教师都具有研究生学历,拥有海外留学背景的有8人;从事学生常规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专职班级导师15人。形成了专职教师专业素质高、学工人员敬业精神强、兼职教师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
经济与管理学部现有11个本专科专业,在校生4003人。
在学部成立以后,经过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工商管理专业在2009年底成功申报为湖北省重点培育专业,并制定了本专业三年期发展规划。
学部始终以学生为本,围绕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开展教学管理工作,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开展教学质量工程,涌现出了一大批教学方面的典型,为良好教风建设地开展创造了条件;学风建设方面,除了抓好学生的常规工作,还大力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快乐学习,主张个性发展,专门成立了市场调研中心、ERP协会等学生组织,学生学风良好,并荣获学风建设先进单位,并且我学部大学生英语三级、四级通过率名列学院前列。
为了培养适应区域经济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经济与管理学部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学部与20多家企业建立初步的合作关系,如,武钢集团、武商量贩、武汉港务集团、山绿集团、浦发银行、力兴电源、海尔集团、杨式港、捷利物流、金世纪财务公司,武汉东晟会计事务所,中信博泰、江苏昆山远洋数据有限公司、中银金融商务等,为学生的社会实践、常规实习创造了条件。
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涌现出了一大批各方面的典型,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较强,学生的就业率保持在90%左右,学生毕业率96%,学位授予率达到90%,考研学生人数每年逐步上升(2011年考研人数25人),考取公务员14人,还有毕业生通过征兵、三支一扶、志愿服务西部、选调生等国家各种优厚的政策顺利实现就业,专科生还可以实现在校生专套本攻读本科,获得学位,还可以在毕业前夕报名参加专升本实现个人攻读全日制本科的愿望。
学部2009年、2010、2011年荣获先进基层党组织,2010年荣获三育人先进集体,2009年、2010年获得军训先进集体,2010年在湖北省第六届“挑战杯青春在沃”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荣获优秀组织奖以及二等奖1个,三等奖3个;2011年在湖北省第八届“挑战杯青春在沃”大学生课外科技学术作品制作大赛中荣获一等奖2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2个;在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荣国全国三等奖;2010年,荣获“用友杯”会计信息化技能竞赛湖北赛区本科组二等奖,荣获全国三等奖;2010年、2011年分别荣获ERP沙盘模拟经营大赛湖北赛区三等奖(季军)和三等奖,2011年荣获第七届全国大学生“用友杯“沙盘模拟经营大赛全国总决赛三等奖。
所有这些都为学生的成人成才成功奠定了较好的基础,同时也成为培养经济与管理人才的沃土和摇篮。
在学部成立之前,过去几年的发展很快,在各方面初步显现出了办学特色和成就,在学部成立之后,在学部领导的亲自带领下,本系逐步建立和健全了学部的各方面教学和学生管理机构,完善了各项管理制度。值得可喜的是,现经管学部依托原工商管理系的酝酿和积淀以及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
城建学部
1、土木工程(本科)
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从事土木工程设计、施工、管理与研究工作的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2、工程管理(本科)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工程管理所需的管理、经济、法律及土木工程技术等基本知识,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手段,得到工程管理各工作环节的基本训练,具有从事土木工程管理工作能力,能在工程建设领域从事项目决策和全过程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3、建筑工程技术(专)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掌握工业与民用建筑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工业与民用建筑的设计、施工、管理、投资和开发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4、工程造价(专+本)
本专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工程造价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具备从事工程造价项目规划、设计与管理工作的能力,能在房屋建筑、地下建筑、道路、桥梁、工程安装工程、给排水工程等的设计、施工、管理、研究、投资和开发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5、工程测量技术
本专业注重培养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的应用型人才。办学中要以测绘新理论、新技术武装学生头脑,以计算机在测绘中的应用为基础,以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RS)新技术应用和研究为目标,以数字化测绘为技术方法,大力拓展测绘科学在各类工程规划建设、管理和资源开发等领域中的应用。且着重培养懂理论、掌握新技术、勇于创新、动手能力强、吃苦敬业、适应能力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习中要让学生掌握必备的专业基础理论和现代化测绘科学技术,要让学生具备地上测量、地下测量、建筑测量、地图绘制、遥感图像处理、地理信息系统建立等方面的知识及应用能力,要让学生能为各类工程建设、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灾害预防、国土资源规划和整治提供工程测量技术设计并实施管理,同时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建筑与城市规划系
建筑与城市规划系隶属于城建学部,设置了建筑学与城市规划两个本科专业,设置一个专科专业为园林工程与技术。
建筑学专业为五年制,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是研究设计与建造人类聚居的建筑物、环境及构筑物,涉及到城市、社会、经济、生态等多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培养具备相关设计理论知识,掌握建筑设计技能,熟悉生态建筑、智能建筑、虚拟显示等新观念与新技术的应用,了解建筑学相关知识,能从事建筑设计、城市设计、室内外环境设计及房地产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就业前景:毕业生可在建筑设计院所、规划建筑设计院所、建筑设计事务所、设计公司,各级建设行政部门,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单位,建筑科研院所与高等学校工作。已成立建筑规划综合实验室,并在山西平遥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一个。
城市规划专业为四年制,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涉及建筑、社会、经济、生态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是一门集科学、技术、政治、艺术于一体的专门学科,致力于创造和引导城市物质空间的有序发展,并使之与城市的社会、经济需要相一致,提供一个舒适、健康的人居生态环境。培养具备城市规划理论素养,掌握城市规划专业技能,了解城市规划新技术运用和相关知识的高级专门人才。 就业前景: 毕业生可在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城市管理部门,以及市政工程规划、环境生态、景观规划、国土规划等单位工作。已成立建筑规划综合实验室,并在杭州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一个。
园林工程与技术专业,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园林专业基础理论及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从事园林工程规划﹑生产﹑管理的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已在杭州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一个。
本系已经形成了 “建筑学”为核心的“城市规划——建筑学——园林工程与技术”新型学科专业交叉链。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中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能够支持学科专业相互交叉链接的新型培养计划体系,并形成了新的教学优势和特色。
环境工程系
环境工程系隶属于城建学部,下设环境工程、给水排水工程和应用化学三个本科专业,在校学生336人。已有三届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生,累计342人被武汉科技大学授予工学学士学位,考取硕士研究生45人。
环境工程系三个专业各有特点,相互依托:其中环境工程专业的特点主要立足于环境污染治理中水和大气污染治理,并使学生具有环境监测和环境评价等相关工作能力,将学生培养能在政府部门、规划部门、环保部门、设计单位、科研单位、企业等相关单位从事技术开发、工程设计施工、规划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环保人才;给水排水工程主要培养系统地掌握城市给水工程、排水工程、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水污染控制规划和水资源保护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能从事给排水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等工作,能在市政与环境工程设计、施工、监理和科研单位,建设行政管理部门,环保部门,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等部门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应用化学主要培养从事化学工业生产行业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环境工程系现有“环境监测实验室”, 实验室现主要仪器设备有:分光光度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数字酸度计、离子计、机械分析天平、电子分析天平、多功能全自动纯水机、电热恒温干燥箱、隔水式恒温培养箱、六联电动搅拌器、智能中流量总悬浮微粒大气综合采样器、快速COD测定仪、声级计等。开设的实验项目有:水质监测实验,主要监测项目有重金属、BOD、COD、有机污染物等;空气环境质量监测实验,主要监测项目有颗粒物、氮氧化物、SO2等;环境噪声监测实验等。
机电工程学部
学部设有二个系:机械电子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系;五个专业: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机电一体化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
学部有一支稳定的、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其中高职职称教师的比例50%、中职职称的教师比例30%、双师型的教师比例60%以上。年青教师都具有硕士以上学位。
学部有实验室、实习与实训中心共13个.情境实训中心1个。能基本满足专业的实验、实习、实训的需要。
机电学部现有在校生1120余人,其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480余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100余人,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350余人、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学生90余人、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学生100余人。
人文学部
城市学院人文学部现设有外语、法学两个系和大学英语本科、高职两个教学中心,设置有英语、日语、法学3个本科专业。共有在校生1100余人。
师资队伍:现有专兼职教师10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12人,讲师31人,硕士50人,以及外教4人。我部师资力量雄厚、治学严谨,拥有一支经验丰富、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
人才培养:外语系一直以来都是本着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原则,培养外语+专业方向(商务、教学、翻译),外语知识和专业能力相结合的复合型外语人才,使学生具有坚实的外语语言文化基础知识和熟练的听、说、读、写、译等能力,掌握较强的商务、旅游、文秘、翻译、教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毕业生可从事外经外贸、涉外旅游、行政秘书、翻译、基础外语教学及教学管理等相关工作。
法学系一直以来都是本着以培养既有扎实的法学理论功底又有较强的办案技能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法律人才为办学目标,重点突出对学生进行法学理论和观念的教育,政治、经济理论的熏陶,法律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语言表达能力、文字处理能力与熟练的法律实务操作技能等法律实践能力的锻炼,同时依托学部语言教学优势,强化学生外语听、说能力和法律专业英语业务交流的能力。毕业生可从事司法部门、仲裁机构、法律服务机构,以及各企业、事业单位中的法律实务工作等。
实践实训:学部配备了外语自主学习中心、外语风情街、同声传译室、法律援助中心、模拟法庭等校内实训基地,并与南京市高淳开发区、永康市外语培训中心、武汉市青山区人民法院、武汉市青山区人民检察院、武汉市洪山区人民法院、武汉市工商局东湖旅游分局等6家单位合作共建校外实践实训基地。同时,在团省委、省律师协会、武汉市工商局的大力支持下,在我院成立了未成年人维权工作站、大学生消费维权社会活动实践基地。
学部特色:学部自成立以来一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内外各类竞赛活动,有43人获得国家级奖项、84人获得省级奖项;狠抓学风建设培养优良学风,2010届毕业生有45人考取硕士研究生、7人通过国家司法考试;结合专业特点开展学生活动,成立了COMMA英语剧团、外语教研社、法律志愿者协会,连续举办了三届外语节、六届模拟法庭,法律援助中心走进社区宣讲法律知识,无偿代理了数十件民事案件,标底额近300万元,得到了社会认可,引起了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和湖北省多家媒体的广泛关注和报道;在学生管理中坚持科学化、规范化、民主化管理,成立了学生工作委员会,充分发挥教学、学工及学生干部三个队伍的作用
医学部
医学部从2004年开始招收第一届护理学专业(本科)和高级护理专业(专科),2008开始招收高级护理国际班,2009年开始招收高级护理涉外护理方向的学生。
在校生1572人,其中本科生616人、专科生956人。
专任教师17名,其中教授4名,副教授4名,均为退休医学专家教授和省内护理界的护理专家,此外还在武汉大学、武汉科技大学请到了一批知名的专家教授担任兼职教师。青年教师队伍则由具备一定临床经验的硕士研究生组成(其中还包括一名英国留学归国硕士)。在我院举办的近3届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中,本专业2次获得全校第一名、一次获得第二名。学校举办了2次“十大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公选,本专业老师先后6人次获得“十大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称号(其中一人2次获选)。
医学部实习单位简介
在学院和系领导的努力下,通过几年的发展,我系已与同济医院、协和医院、湖北省第一人民医院、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武汉广州军区陆军总医院等近30家省、市三甲医院达成了实习共建关系,实现了学校与医院合作办学,为学生提供了优越的实习环境。
1.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
2.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3.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梨园医院
4. 湖北省人民医院
5.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6. 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
7. 武汉科技大学附属汉阳医院
8. 湖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9. 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
10.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六一中心医院
11. 湖北省武警总医院
12. 湖北省新华医院
13. 湖北省中山医院
14. 武汉市中心医院
15. 武汉市第一人民医院
16. 武汉市第三人民医院
17. 武汉市第四人民医院
18. 武汉市第五人民医院
19. 武汉市第六人民医院
20. 武汉市第七人民医院
21. 武汉市第八人民医院
22. 武汉市第九人民医院
23. 武汉市第十人民医院
24. 武汉市第十一医院
25. 武汉市普仁医院
26. 武汉市东西湖医院
27. 武汉商业职工医院
28. 武汉长航总医院
29. 武钢总医院
30. 武钢二医院
31. 湖北省黄石市中心医院
32. 湖北省黄冈市中心医院
33. 湖北省鄂州市中心医院
34. 湖北省荆州市中心医院
35. 湖北省孝感市中心医院
36. 湖北省宜昌市中心医院
艺术学部
艺术学部成立于2005年9月,经过几年快速发展,现已初具规模。学部现有学生1100人,专职教师33人,兼职教师8人,其中正高职称3人,副高职称4人,中级职称15人,助教11人,是一支学历结构、学源结构、年龄结构、专业结构合理,综合素质高、爱岗敬业的教学团队。学部下设视觉传达设计系、环境艺术设计系、动画系;建有省内一流规模的艺术教育实验实训工作室:室内设计实训室、景观设计实训室、模型制作实训室、数码图形设计实训室、造型艺术设计中心、综合加工与制作实验室、摄影实验室、陶艺实验室和动画实验室等。
艺术学部先后建立了安徽宏村、西递、湖南凤凰3个校外写生实习实训基地,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模式进行实践教学,并在武汉、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等地建立了专业实习和市场调研实习基地。
学部在专业建设中始终围绕设计行业前瞻发展和区域经济的需要,以国内一流艺术学院为目标,以培养高素质的管理与应用型设计人才为目标,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现代艺术设计理论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具有独立个性化的设计思维方法和各项专业技能,使学生成为能运用现代设计语言和手段进行艺术设计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流的管理与应用型人才。
子2006年来,艺术学部毕业生就业状况很好,一次性就业率均在90%以上,行业发展和专业的需求量较好,从学生专业实习和就业后的信息中表明,他们的专业素质较高、业务能力强,符合市场需求,社会影响不断扩大。根据反馈信息,艺术学部毕业生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工作态度认真,能脚踏实地,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有较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理论基础,能在实践中不断更新知识,实践能力强,工作踏实,综合素质高,获得社会的广泛好评。
成果
学院办学自2004年来,累计有数百名学生在全国和湖北省大学生各类英语竞赛中获得一、二、三等奖;2006年,学院获得教育部举办的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一等奖。还有一大批学生在国家级计算机信息和设计大赛中获奖。计算机等级考试和英语等级考试通过率以及学士学位授予率在全国同类学校中名列前茅。
学生学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考试合格修满规定的学分,颁发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本、专科毕业证书。2008年秋季入学的独立学院学生,凡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颁发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学士学位证书。 学院办学历史不长,但教学管理和人才培养已初见成效。多名同学在全国英语竞赛中获得一等奖,很多同学通过了计算机二级、三级和初、中级程序员考试; 02级学生已有73%的同学通过了国家四级英语考试,20%的同学通过了国家六级英语考试,四、六级考试通过率在全国独立学院中位于前列,甚至超过许多第一批、第二批本科院校同期的平均通过率。
学院在长、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以及武汉“8+1”城市圈建立了一批就业实习基地,还与武汉铁路局、昆山花桥国际商务城、三一重工、中天钢铁集团等优质企业以及同济医院、协和医院、省人民医院、中南医院、广州军区陆军总医院等37所三甲医院建立了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我院历年就业率均在90%以上。
学院考研、考公务员比例在同类院校中一直居于前列,已培养的六届本科毕业生中,有近700人考上了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南京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科技大学等全国知名高校硕士研究生。先后有数百名我院优秀毕业生被各级各类行政机关录用为国家公务员。其中,2010年我院建筑学专业毕业生陈达荣同学被国家外交部录用公务员。

D. 高楼大厦中阻尼器是什么作用

阻尼器,是以提供运动的阻力,耗减运动能量的装置。利用阻尼来吸能减震版不是什么新技术权,在航天、航空、军工、枪炮、汽车等行业中早已应用各种各样的阻尼器(或减震器)来减振消能。

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人们开始逐步地把这些技术转用到建筑、桥梁、铁路等结构工程中,其发展十分迅速。特别是有五十多年历史的液压粘滞阻尼器, 在美国被结构工程界接受以前,经历了大量实验,严格审查,反复论证,特别是地震考验的漫长过程。

扩展材料:

阻尼器只是一个构件.使用在不同地方或不同工作环境就有不同的阻尼作用。Damper:用于减振;Snubber:用于防震,低速时允许移动,在速度或加速度超过相应的值时闭锁,形成刚性支撑。

各种应用中有:弹簧阻尼器,液压阻尼器,脉冲阻尼器,旋转阻尼器,风阻尼器,粘滞阻尼器,阻尼铰链,阻尼滑轨,家具五金,橱柜五金等。

E. 中国锦屏实验室,它在地下多少米深呢

首个由清华大学作为独立法人单位承担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极深地下极低辐射本底前沿物理实验设施”启动仪式在四川省雅砻江锦屏山隧道举行,标志着由清华大学和雅砻江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共同建设的中国首个、世界最深的极深地下实验室——“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进入加快建设新阶段。

“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建成投入使用,成为我国首个、全球最深的地下实验室。清华大学与雅砻江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签署协议,共同建设“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二期工程,将地下可用实验空间由原来的4000立方米增加到30万立方米。

“极深地下极低辐射本底前沿物理实验设施”项目面向超越当前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的新粒子和新物理的重大基础前沿研究,开展暗物质直接探测实验、无中微子双贝塔衰变实验,以及核天体物理领域关键核素合成过程和恒星演化等基础科学前沿研究,探究极深地下近零宇宙射线本底条件下各类基础前沿领域探测新机理、新方法、新技术,发展极低辐射本底屏蔽新方法与新技术,为我国粒子物理和核物理领域的重大基础前沿物理问题研究提供平台支撑

F. 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在地下2400米,此实验室为什么要设在这么深的地方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极深地下,极低辐射本底前沿物理实验设施启动仪式在四川雅砻江锦屏山隧道举行。标志着锦屏地下实验室进入了加快建设的新阶段。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由清华大学作为独立的法人实体承担。它标志着清华大学和雅砻江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共同建造的一个非常深的地下实验室。

位于锦屏的地下核天体物理实验室将能够开展恒星核反应速率测量实验。锦屏中微子实验室可以建在远离核反应堆的中微子实验室,因为那里的中微子通量是整个地下实验室中最低的。这有利于太阳中微子的探测。建设管理由国家发改委牵头,教育部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同负责。共建单位是雅砻江流域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这不仅是四川承担国家战略的重大责任,也是四川加快创新驱动发展的重大事件。

G. eva防水板厂家有哪些

eve是一种化学材料,学名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e防水板就是用eve材料制作成的防水板。这种防水板耐水性非常好,还可以防潮防腐蚀,而且是无毒环保的。是一种新型的安全防水材料。它一般应用于环境保护、蓄水池防渗、人工湖防渗等。现在市面上生产eva防水板的厂家众多,用户不知道该怎样选择。下面小编推荐几个生产eva防水板比较好的厂家供大家参考。



1、湖北中豫防水工程有限公司

湖北中豫防水工程有限公司坐落于环境优美的国际水电之都---三峡,公司自成立以来,就一直致力于系统解决防水问题的研发和创新,现已发展成为一家集防水材料研发、生产、销售及施工服务于一体的防水企业。

2、天津市润坤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天津市润坤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专门生产合成树脂EVA、ECB、LDPE、HDPE、PVC、GFRP自钻式锚杆、GFRP锚杆、热塑性聚烯烃卷材TPO、客运专线防水材料、自粘LECB防水片材、自粘ECB防水板、自粘EVA防水板、自粘防水板、聚合物沥青(桥面)防水涂料、GQF-1型、GQF-2、甲种防水层、丙种防水层企业,并具有国家建筑防水二级施工资质等级证书,现已具备防水片材生产和施工的综合能力。


3、洛阳工岩科技

洛阳工岩科技是集岩土科研、工程商务、土工合成材料、防排水材料、工程纤维材料、土工钢品材料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企业。

4、德州鑫宇土工材料工程有限公司

本公司主要经营防水板,HDPE放水板等。本公司秉承“顾客至上,锐意进取”的经营理念,坚持“客户第一”的原则为广大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

5、宜兴市腾龙塑料排水设备有限公司

本公司是生产地下工程监测、加围、防排水等系列材料的专业公司。主要产品有纤维弹簧透水软管、PVC、EVA、EVC防水卷材等系列产品,适用于各种屋面、地下水池、水渠、核电、煤矿极水库、大型垃圾场、水坝等防水渗漏工程。


6、扬州浩宇土工合成材料有限公司

扬州浩宇土工合成材料有限公司是集土工合成材料生产、销售与一体的经济实体。公司依靠优良的生产和质检设备,完善的管理制度,所生产的产品被广泛应用于隧道、垃圾填埋、电厂、铁路、公路、堤坝、水库等工程建设。

7、扬州美邦工程材料有限公司

扬州美邦工程材料有限公司是中外合资企业,多年来一直从事研究、生产PVC、EVA、ECB、PE防水卷材、NBR、XLT-防排水隔离板、自粘式防水板、CPE防水板。本公司始终坚持“质量第一、用户第一、信誉第一、诚实为本”的经营理念,以优质的产品满足广大用户的需求。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七个eve防水板的生产厂家。这七个公司生产的防水板质量先对来说是比较可靠的,售后服务做的也比较到位,对用户是很负责的。除了这些厂家之外,还有比如仪征市金美林建设材料有限公司、衡水市华北工程橡胶有限公司等也是很有实力的厂家。消费者在购买eve防水板及其他防水材料时可以优先考虑这些生产商,保证产品的质量。

H. 有没有人统计过全国乙级以上公路工程实验室

学院概况 作者:桥结学院 日期:2005-03-04 11:09:49 桥梁与结构工程学院设有土木工程(桥梁工程、建筑工程、岩土工程、隧道工程方向)和工程力学两个本科专业以及桥梁与隧道工程学科博士点、桥梁与隧道工程、结构工程、岩土工程、工程力学4个硕士学位点,并已具有同等学力硕士学位和工程硕士学位授予的资格。学院现有本、专科学生近1500人,研究生170余名,其中博士生9名。教职工126人,其中教授16人,副教授44人,博士13人。有一支理论功底深厚、学术作风严谨、工程实践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 学院主要培养具有土木工程师业务素质以及能进行工程力学研究、技术开发和工程设计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毕业生能在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工程单位等从事教学、科研、设计、检测等工作。毕业生就业率达100%。 学院下设工程力学、结构力学、桥梁工程、工程结构、施工技术与管理、岩土工程和隧道与地下工程七个教研室,结构试验和工程力学两大实验中心以及岩土实验室,桥梁工程、结构工程、岩土工程研究所以及土木工程结构检测试验中心,另有一个省级重点学科,一个省级重点实验室,一个省级示范实验室和国家与地方共建实验室。 中南地区一流水平的结构试验中心 近年来,学院的四大学科承担了大量的科研任务,并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4项,湖南省优秀教学成果奖4项,公开出版专著与教材13本,发表论文300余篇。桥梁与隧道工程学科在桥梁结构可靠度理论与优化设计、桥梁结构分析与工程控制、桥梁结构理论与新技术新工艺等方面的研究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的成果。并已将其应用于多座特大跨度斜拉桥,如安徽铜陵长江公路大桥、岳阳洞庭湖大桥、长沙湘江北大桥、九江鄱阳湖口大桥、武汉江汉四桥、湖北荆州长江公路大桥、湖北鄂黄长江公路大桥,多座特大跨度拱桥,如南宁永和大桥、益阳茅草街大桥、广东佛山佛陈大桥、东平大桥、云南小湾大桥,多座特大跨度悬索桥,如佛山平胜大桥、长沙三汊机湘江大桥,多座特大跨度连续梁桥,如广东九江大桥、佛山澜石大桥、山东东营黄河大桥等各种桥型的数十座特大桥的设计、施工、监控或加固中,为解决桥梁建设中的若干技术难题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结构工程学科在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筋砌体结构、钢结构等学术领域已形成特色,正在跻身国内先进水平的行列。岩土工程学科以隧道与地下工程、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边坡稳定分析与加固等为研究方向,近几年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二十余项。工程力学学科在断裂理论和应用、振动理论及其工程应用等方面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特色。 结构实验中心为交通部重点投资1400万元建成的大型结构实验室,总资产达1600万元,总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有静力试验厅、动力试验厅、港工结构模型试验厅等。拥有FCS全数字电液伺服实验系统,1NV303/306动力测试系统,JG智能巡测系统,电液伺服拉力疲劳试验系统,200T万能试验机等国内先进设备。拥有瑞士Leica全自动变形测试系统、桥梁动力测试系统、混凝土与钢结构的常规检测系统,BDI、SEI-425光纤光栅解调仪等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一流设备。可开展相应的桥梁与结构工程试验,也可以开展对外试验人员的技术培训。 桥梁与结构工程学院可承担桥梁工程、建筑工程、岩土工程等领域的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几年来,已承担了30多座特大桥的成桥检测、大桥施工控制、试桩与桩基检测、旧桥检测、大型立交设计等任务,拥有土木工程试验检测甲级资质、公路工程监理甲级资质以及公路工程、土建工程乙级设计资质。学院还具有建设部监理工程师、施工企业项目经理、执业造价工程师、土工实验证等培训资质。多年来,已培训各类人员万余人。

阅读全文

与湖南地下工程专用模型实验装置生产厂家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大众怎么换仪表盘颜色 浏览:270
暖气管道主管阀门的安装 浏览:197
自媒体拍摄器材怎么设置 浏览:859
高速速度最快的轴承是什么牌子 浏览:954
带轴承的滚轮怎么画3d 浏览:708
空调断电再开不制冷了什么原因 浏览:296
汽车仪表盘上dod是什么意思 浏览:760
消防系统中常用的阀门是什么阀 浏览:731
吉布森的视崖实验装置主要是用来测查婴儿的 浏览:468
喷氧仪器怎么排气 浏览:559
分析仪器用什么ups电源最好 浏览:455
小明同学设计了右图的装置 浏览:661
锅炉自动减压排放装置 浏览:758
电梯检测中轿顶电气装置 浏览:803
锚设备是由什么组成的 浏览:468
dnf男机械怎么打巨龙 浏览:17
水总阀门o和s代表什么 浏览:595
阀门标志wy代表什么 浏览:443
江苏省出口电动工具公司有几家 浏览:236
自动门控制装置目的 浏览: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