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装置知识 > 铜与硝酸反应实验装置改进

铜与硝酸反应实验装置改进

发布时间:2021-10-26 05:26:46

Ⅰ 高中化学+下图是铜与稀硝酸反应的两个实验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答(1)3Cu+8H(离子)+2NO3(离子)=3Cu(离子)+2NO↑+4H2O
(2)不能,该装置中原来就含有空回气,不能排除答O2对实验的影响
(3)NO
产生大量气泡,溶液变成蓝色
无色气体变成红棕色
(4)处理尾气,防止氮氧化物污染空气

Ⅱ 某兴趣小组设计出如图所示装置来改进教材中“铜与硝酸反应”实验,以探究化学实验的绿色化。

(1)检查装置气抄密性
(2)Cu+4HNO 3 (浓)==Cu(NO 3 ) 2 +2NO 2 ↑+2H 2 O;反应变缓,气体颜色变淡
(3)丙;耗酸量最少,无污染
(4)向d中加入KBr溶液,c中加入固体KMnO 4 ,由a向c中加入浓盐酸;c中有黄绿色气体产生,d中溶液变为黄棕色;没有处理尾气

Ⅲ 如图甲是课本中验证铜和浓硝酸反应的装置,乙、丙是师生对演示实验改进后的装置:(1)甲、乙、丙三个装

(1)甲、乙、丙三个装置中共同的一个反应是浓硝酸与铜片反应或是浓硝酸与铜丝反应,即Cu+4HNO3═Cu(NO32+2NO2↑+2H2O,故答案为:Cu+4HNO3═Cu(NO32+2NO2↑+2H2O;
(2)甲、乙两个装置的差异在于:甲装置铜与浓硝酸反应使用的是铜片直接与浓硝酸反应,而乙装置则是可移动的铜丝与浓硝酸反应,其优点为便于控制,需要时插入酸液就反应,不需要时从酸液中移出即可;甲装置没有处理NO2污染的装置,而乙装置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产生的NO2,能防止空气污染.故答案为::可随用随制;二氧化氮被吸收,防止污染环境.
(3)要使NO2充满试管②,就不能让NO2进入烧杯中与水反应,即必须关闭弹簧夹c,且打开弹簧夹a、b,使NO2经过试管②,利用NO2的密度比空气大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NO2
故答案为:C;a,b;
(4)欲使烧杯中的水进入试管②,就必须打开c,关闭a和b,且要让NO2与烧杯中的水接触发生反应3NO2+H2O=2HNO3+NO,即须增大试管②的压强,把NO2排入烧杯,可用热毛巾捂住试管②.故答案为:关闭ab打开c用热毛巾捂试管.

Ⅳ 某兴趣小组设计出如图所示装置来改进教材中“铜与硝酸反应”实验,以探究化学实验的绿色化.(固定装置略

(1)分析装置图设计检验该装置的气密性的方法,把d中的短导管伸入到水槽中的液面下,关闭b的旋塞,用手握住试管C,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停止加热时,导管口有回流水柱;
故答案为:把d中的短导管伸入到水槽中的液面下,关闭b的旋塞,用手握住试管C,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停止加热时,导管口有回流水柱;
(2)在d中加适量NaOH溶液,c中放一小块铜片,由分液漏斗a向c中加入2mL浓硝酸,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铜和浓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4HNO3(浓)=Cu(NO32+2NO2↑+2H2O;再由a向c中加2mL蒸馏水,硝酸溶液稀释,反应速率减慢,所以c中的实验现象是反应变缓,气体颜色变淡;
故答案为:Cu+4HNO3(浓)=Cu(NO32+2NO2↑+2H2O,反应变缓,气体颜色变淡;
(3)方案甲是铜和浓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二氧化氮和水,有污染气体生成,不能体现绿色化学理念;方案乙是稀硝酸和铜反应生成硝酸铜,一氧化氮和水,有污染气体生成,不能体现绿色化学理念;丙是利用铜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氧化铜和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反应过程中无污染气体生成,能体现绿色化学理念,
故答案为:丙,不产生有污染的氮氧化合物,消耗硝酸量最少;
(4)用上述装置进行实验证明氧化性:KMnO4>Cl2>Br2,依据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设计,c中加入高锰酸钾,分液漏斗中加入浓盐酸,d中加入溴化钾溶液,分液漏斗中的浓盐酸滴入高锰酸钾反应生成黄绿色气体氯气,通过d氧化溴离子为溴单质溶液变棕红色,证明氧化性为KMnO4>Cl2>Br2;由于生成产物中含有污染空气的气体,需要添加尾气处理装置;
故答案为:c中有黄绿色气体产生,d中溶液变为黄棕色;没有处理尾气;

Ⅳ 如图甲是旧教材中验证铜与浓硝酸反应的装置,乙是新教材对演示实验改进后的装置,丙是某校师生对乙作进一

(1)因铜和浓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二氧化氮和水,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故答案为: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2)乙装置能吸收NO2气体,所以无氮的氧化物逸出,可避免环境污染;C装置能控制反应,可使反应随时进行,随时停止.
故答案为:无氮的氧化物逸出,可避免环境污染;可使反应随时进行,随时停止.
(3)为了NO2气体充满②试管,应先关闭c,然后打开a、b.
在25度时试管中的二氧化氮会转化为四氧化二氮,2NO2(g)?N2O4(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若把试管置于100度的沸水中.
A.由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置于100℃的沸水中,平衡会逆向移动,NO2增多,那么颜色会变深,故A错误.
B.二氧化氮转化前后,气体的总质量不变,物质的量改变,所以平均摩尔质量改变,故B错误.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知,二氧化氮转化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故C正确.
D.二氧化氮转化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改变,所以压强改变,故D错误.
E.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知,二氧化氮转化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试管的容积不变,所以气体的密度始终不变,故E正确.故选CE.
故答案:关闭弹簧夹c;CE.
(4)为了让二氧化氮与水接触发生反,应先关闭b,再关闭a,然后打开c,用手捂住(热水、热毛巾、加热)试管②一段时间后松开.
故答案为:先关闭b,再关闭a,然后打开c,用手捂住(热水、热毛巾、加热)试管②一段时间后松开.
(5)设试管的容积为VL,根据NO2和水反应:
3NO2+H2O=2HNO3+NO
32 1

V
22.4
mol
V
33.6
mol
V
67.2
mol

该溶液的溶质是硝酸,因为试管中还有一氧化氮气体占
1
3
,所以溶液的体积为
2V
3
L.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V
33.6
mol
2V
3
L
=0.045mol?L-1
故答案为0.045mol?L-1.

Ⅵ 铜与稀硝酸反应产生NO,NO又被氧化成NO2,对实验观察无色NO有干扰,过多的NO、NO2又会污染环境,改进实验

(1)实验前要检查装置气密性,这是检查装置气密性的常见方法,
故答案为:检查装置气密性;
(2)铜与浓硝酸反应得到硝酸铜、二氧化氮和水,离子方程式为:Cu+4H++2NO3-=Cu2++2NO2↑+2H2O;由a向c中加2mL蒸馏水,硝酸进行的稀释,反应变缓,同时二氧化氮能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故c中气体颜色变浅,
故答案为:Cu+4H++2NO3-=Cu2++2NO2↑+2H2O;反应变缓,气体颜色变淡;
(3)甲:铜与浓硝酸制取硝酸铜时的方程式是:Cu+4HNO3(浓)=Cu(NO32+2NO2↑+2H2O,生成的NO2会造成大气污染,硝酸的利用率为50%;
乙:铜与稀硝酸制取硝酸铜时的方程式是: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生成的NO也会造成大气污染,硝酸的利用率为75%;
丙:此过程用方程式可表示为:2Cu+O2

.

Ⅶ 某兴趣小组设计出如右图所示装置来改进教材中“铜与硝酸反应”的实验,以探究化学实验的绿色化.(1)实

(1)实验前,关闭活塞b,试管d中加水至浸没长导管口,塞紧试管c和d的胶塞,加热c.其内目的是检查装置容的气密性,
故答案为: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浓硝酸和铜反应生成硝酸铜、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u+4HNO3(浓)=Cu(NO32+2NO2↑+2H2O,离子方程式为:3Cu+8H++2NO3-=3Cu2++2NO↑+4H2O,
故答案为:3Cu+8H++2NO3-=3Cu2++2NO↑+4H2O;
(3)方案①是铜和浓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二氧化氮和水,有污染气体生成,不能体现绿色化学理念;方案②是稀硝酸和铜反应生成硝酸铜,一氧化氮和水,有污染气体生成,不能体现绿色化学理念;③是利用铜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氧化铜和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反应过程中无污染气体生成,能体现绿色化学理念,
故答案为:③不产生有污染的氮氧化合物,消耗硝酸量最少.

Ⅷ 化学课外小组同学设计了一套铜与稀硝酸反应的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1)抄3Cu +8HNO3(稀)== 3Cu(NO3)2+2NO↑+4H2O
(2)U型管右端液面下降
(3)将注射器内空气压入 2NO+O2=2NO2
(4)反应在相对密闭的容器中进行,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Ⅸ 铜与硝酸实验

1.铜与浓硝酸反应:
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在加热条件下,生成硝酸铜、二氧化氮和水

2.铜与稀硝酸反应:
3Cu+8HNO3=3Cu(NO3)2+2NO+4H2O
在加热条件下,生成硝酸铜、一氧化氮和水

铜和浓硝酸反应实验的改进

铜和浓HNO3的反应实验是高中化学第一册第六章中讲述硝酸氧化性时的一个重要演示实验,同时也是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实验之一。所以铜与浓硝酸(HNO3)反应的原理、操作和实验结论在理解、掌握硝酸氧化性时具有重要意义。

教材上对此实验是单纯的在试管中进行的,产生的有毒气体二氧化氮( NO2)逸散到空气中,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实验时反应物用量过大产生的大量NO2气体让学生和教师难于忍受。为了防止以上弊端,加强环境保护,对本实验的演示操作进行改进显得很有必要。改进后,现象明显、效果良好,也达到了环保要求,保障了人体的安全。

一、实验改进一

操作装置图如图1所示。

http://www.yaohua.org/teacher/haoyuanqing/html/shitishiyan/%CD%AD%BA%CD%C5%A8%CF%F5%CB%E1%B7%B4%D3%A6%CA%B5%D1%E9%B5%C4%B8%C4%BD%F8.htm(详见此网页)

1.所用的仪器和药品

有侧孔的试管、大罐头瓶、单孔大胶塞、胶塞、石蕊试液、浓硝酸、铜片。

2.操作过程及方法

a.向瓶中注入 3 cm~5 cm深的NaOH溶液,并加2~3滴酚酞试液,溶液变红,盖好带有侧孔的胶塞。

b.向试管中放进 3g铜片,再加入 5 mL浓HNO3后,即用橡胶塞塞紧试管口。

可以看到试管内发生剧烈的反应,产生的红棕色气体不断从试管侧孔进入瓶中,反应完毕后,待几分钟发现瓶中的气体颜色由深变浅,直至变为无色,瓶中的溶液颜色逐渐变淡甚至达到无色。

3.几点说明

a.整个装置必须气密性好。

b.试剂的用量不宜过多。

C.试管内的NO2可在清洗前颠倒瓶子,让液体从侧管进入试管而被吸收。

二、实验改进二

此改进是在改进装置一的基础上进行的操作装置图如图2所示。

1.所用的仪器和药品

试管、分液漏斗、双孔胶塞、导气管、烧杯、浓硝酸、铜片、紫色石蕊试液。

2.操作过程及方法

a.先往试管里放入3 g铜片(Cu)、塞紧带有分液漏斗及导气管的双孔胶塞,往分液漏斗里加入浓HNO3,将导气管出口插入烧杯里的NaOH溶液中。

b.调节分液漏斗活塞滴入适量浓HNO3。

可看到试管内的Cu片与滴下的浓HNO3剧烈反应,产生红棕色的气体充满试管并从导气管口排出而被烧杯中的NaOH溶液吸收。反应完毕后可往分液漏斗中加进NaOH溶液使试管中的NO2气体充分被吸收。

改进后的实验操作能有效的控制反应物浓HNO3的量,能利用装置充分吸收反应产物NO2气体,从而有效地防止了有毒气体NO2向大气中的排放,让学生从化学实验中受到了环境教育,提高了环保意识。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实验的理性认识,开拓了视野,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角度提供了范例。

Ⅹ 某兴趣小组设计出下图所示装置来改进教材中“铜与硝酸反应”实验,以探究化学实验的绿色化。 (1)实验

(1)检查装置气密性(2)Cu+4HNO 3 (浓)=Cu(NO 3 2 +2NO 2 ↑+2H 2 O;反应变缓,气体颜色变淡(3)丙;耗酸量最少,无污染(4)c中有黄绿色气体产生,d中溶液变为黄棕色;证明氧化性KMnO 4 >Cl 2 >Br 2 ;没有处理尾气

与铜与硝酸反应实验装置改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暖气连线的阀门是什么作用 浏览:520
燃气阀门和水阀门区别 浏览:183
阀门流闭流开是什么意思 浏览:870
互锁装置作用原理 浏览:228
如何更换汽车仪表盘的灯珠 浏览:81
哪里可以看到铁路拍卖设备 浏览:515
水空调制冷量怎么匹数 浏览:728
北斗星制冷剂多少怎么看 浏览:999
8匹制冷机组适合多少平方 浏览:333
中山市固防五金制品 浏览:326
bf在机械制图李代表什么 浏览:63
暖气片放气不关阀门可以不 浏览:619
不带阀门的什么意思 浏览:747
有没有自动关闭煤气的装置 浏览:517
轴承型号中的2rz代表什么 浏览:453
搅拌装置的结构设计 浏览:859
skf轴承内径多少最大 浏览:382
电工检测线路用什么仪器 浏览:421
家里地暖阀门怎么打开 浏览:922
机械硬盘第一次使用怎么做 浏览:587
© Arrange www.fbslhl.com 2009-2021
温馨提示:资料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