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装置知识 > 实验室爆炸极限实验装置

实验室爆炸极限实验装置

发布时间:2021-10-25 16:59:01

㈠ 问178:化学实验室如何进行防火管理

(1)化学实验室应为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从事爆炸危险性操作的实验室,应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并应按照防爆设计要求,采用泄压门、窗、泄压外墙和轻质泄压屋顶及不发生火花的地面等。安全疏散门不应少于两个。

(2)化学实验室的电气设备应满足防爆要求,实验用的加热设备的安装、燃料的使用要符合防火要求,各种气体压力容器(钢瓶)要远离火源及热源,应放置于阴凉通风的位置。

(3)实验室内实验剩余或常用小量易燃化学品,当总量不大于5kg时,可放在铁橱柜中,贴上标签,由专人负责保管;超过5kg时,不得存放在实验室内;有毒物品要集中存放,专人管理。

(4)对于不明化学性质的未知物品,应先做测定闪点、引燃温度以及爆炸极限等基础实验,或者先从最小量开始实验,同时要采取安全措施,做好灭火准备。

(5)配备有效的灭火器材,定期进行检查保养。对研究、实验人员进行自防自救的消防知识教育,做到会用消防器材扑救初期火灾,会报火警、会自救。

(6)要建立健全各种实验的安全操作规程和化学物品管理使用方法,严禁违章操作。

㈡ 实验室做实验哪两种东西混在一起会引起爆炸

这个常见的是氢气和氧气,如果正好在爆炸极限之内的话,混合有点火源的话会引起爆炸。还有氢气和氯气,如果用光照的话,也会形成这样的效果。那就是这样了。

㈢ 实验室常见的爆炸种类

实验室发生爆炸事故的原因大致如下:
(1)随便混合化学药品。氧化剂和还原剂的混合物在受热。摩擦或撞击时会发生爆炸。表1-1中列出的混合物都发生过意外的爆炸事故。表1-2为不能混合的常用药品。
表1-1 加热时发生爆炸的混合物示例
镁粉—重铬酸铵
有机化合物—氧化铜
镁粉—硝酸银
还原剂—硝酸铅
(遇水产生剧烈爆炸)
氧化亚锡—硝酸铋
镁粉—硫磺
浓硫酸—高锰酸钾
锌粉—硫磺
三氯甲烷—丙酮
铝粉—氧化铅
铝粉—氧化铜
表1-2 不能混合的常用药品一览表
药 品 名 称
不能与之混合的药品名称
碱金属及碱土金属如钾、钠、锂、镁、钙、铝等
二氧化碳、四氧化碳及其它氯代烃,钠、钾、锂禁止与水混合。
醋酸
铬酸、硝酸、羟基化合物,乙二醇类、过氯酸、过氧化物及高锰酸钾。
醋酸酐
同上。还有硫酸、盐酸、碱类。
乙醛、甲醛
酸类、碱类、胺类、氧化剂。
丙酮
浓硝酸及硫酸混合物,氟、氯、溴。
乙炔
氟、氯、溴、铜、银、汞。
液氨(无水)
汞、氯、次氯酸钙(漂白粉)、碘、氟化氢。
硝酸铵
酸、金属粉末、易燃液体、氯酸盐、硝酸盐、硫磺、有机物粉末、可燃物质

氨、乙炔、丁二烯、丁烷及其他石油类、碳化钠、松节油、苯、金属粉末
苯胺
硝酸、过氧化氢(双氧水)、氯。
氧化钙(石灰) r> 水
活性碳
次氯酸钙(漂白粉)、硝酸。

乙炔、过氧化氢。
(2)密闭体系中进行蒸馏、回流等加热操作。
(3)在加压或减压实验中使用不耐压的玻璃仪器。
(4)反应过于激烈而失去控制。
(5)易燃易爆气体如氢气、乙炔等烃类气体、煤气和有机蒸气等大 量逸入空气, 引起爆燃。 常见易燃易爆物质蒸气在空气中爆炸极限见表1-3。
表1-3 易燃物质蒸气在空气中爆炸极限
名 称
爆炸极限(体积,%)
氢 气
4.1~74.2
乙 炔
3~82
二硫化碳
1~44
乙 醛
4~57
一氧化碳
12.5~74
乙 醚
1.9~36.5
丙 酮
2.6~13
甲 醇
6.7~36.5
乙 醇
3.3~19
丙 醇
2.1~13.5
二 恶 烷
2~22.2

1.4~8
(6)一些本身容易爆炸的化合物,如硝酸盐类、硝酸酯类、三碘化氮、芳香族多硝基化合物、乙炔及其重金属盐、重氮盐、叠氮化物、有机过氧化物(如过氧乙醚和过氧酸)等,受热或被敲击时会爆炸。强氧化剂与一些有机化合物接触,如乙醇和浓硝酸混合时会发生猛烈的爆炸反应。
(7)搬运钢瓶时不使用钢瓶车,而让气体钢瓶在地上滚动,或撞击钢瓶表头,随意调换表头,或气体钢瓶减压阀失灵等。
(8)在使用和制备易燃、易爆气体时,如氢气、乙炔等,不在通风橱内进行,或在其附近点火。
(9)煤气灯用完后或中途煤气供应中断时,未立即关闭煤气龙头。或煤气泄漏,未停止实验,即时检修。
(10)氧气钢瓶和氢气钢瓶放在一起。

㈣ 如何防止实验室爆炸之化学药品注意事项

实验室注意事项:
1、新进人员必须了解实验室安全卫生制度,必须了解灭火器的放置位置、使用方法及紧急情况时的逃生之路。

2、实验室严禁吸烟,连接仪器的电线必须使用护套线或花线。实验室不得随地吐痰、乱抛杂物,不得大声喧闹。

3、实验室的设施、药品摆放要合理,易燃、易爆的化学药品不得放在靠近烘箱、水浴锅等有热源的位置。使用钢瓶,其位置必须固定,属可燃性气体则该实验室门
上应有禁火标志。实验室内所用药品必须严格分类排放整齐,易燃、易爆、试剂必须限量、分散存放,专人妥善保管,没有防爆功能的冰箱内不得存放易燃、易爆试
剂。剧毒、贵重药品以及贵重金属制品必须存放在保险柜中,由二人保管。具体要求可见GB15603-1995《常用化学危险品贮存通则》。

4、无论化学品的浓度高低,接触化学品后应清洗接触过的皮肤,离开实验室前宜洗手。

5、操作实验室的仪器和设备时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工作结束后应全面检查室内水、电、煤气、门窗等,确保安全后方可离开。

6、实验室发生爆炸事故起因有很多种,最常见的就是随便混合化学药品。氧化剂和还原剂的混合物在受热、摩擦或撞击时会发生爆炸。每使用一种新的化学药品前
必须了解该药品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毒性、安全使用方法以及出现危险时的处理方法。对于剧毒、易燃、易爆及毒性较大的化学药品的实验,必须有二位以上人
员在场才可进行,并切实做好可能发生事故和危险的安全防范措施。严格做好剧毒危险品的领用、使用与登记保管。

7、实验进程中必须有专人在场且必须集中精力,实验人员不得随意离开工作岗位,若需短时间(如半小时内)离开现场,则务必请其他工作人员暂代处理;遇到实
验异常现象,必须及时采取必要措施,保证实验安全;遇到实验设备的异常现象,必须及时终止所进行的实验,作进一步的检查,消除隐患后才能继续做实验。凡确
有必要通宵进行实验的,须由各项目负责人报实验室主任登记备案。实验过程中出现试剂喷洒、溅落在皮肤上,应立即进行清洗处理,尽快将受伤人员移至安全、通
风处,并在现场设置警示标志直至事故得到妥善处理,防止事态扩大和蔓延,同时报告主管和部门主任采取进一步的处理,必要时就医。

8、实验结束时必须及时关闭水、电、气等,并清洗仪器,保持桌面整洁,确保安全后方可离开。

9、对于实验室三废的处理应根据环境保护暂行条例中的规定严格执行。

9.1 严格按规定处理“三废”,严禁向水槽内倒废液,废液应分类处理,或回收利用或集中送环保公司处理。

9.2 勿把实验室杂物堆放在走廊、人行通道。实验室对不符合排放要求的,需处理的无机、有机废液应分别倒入废液桶内,标明毒害物质名称,并随手盖好。

10、实验人员必须对自己的工作可能会发生的事故类型及其救护的措施有所了解,以备万一发生事故时可以及时采取措施。

11、实验室内发生事故,必须书面向实验室主任和技术主管汇报,以便及时了解情况、采取措施,不得隐瞒不报。

小结

实验室中存在各种危险源,不仅指仪器操作不当引起的,也包括设备、设施缺陷、防护缺陷、工作环境不良;易燃、易爆、有毒化学药品;管理不善等引起的危险源,除了必备的化学知识外,还应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管理规定展开分析工作。

㈤ 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1)图中标有①的仪器名称是______.(2)实验室制取氢气应选择的发

(1)标有①的仪器名称是集气瓶,常用来收集气体.
故填:集气瓶.
(2)实验室制取氢气不需要加热,应选择的发生装置为A装置;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可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即用E装置收集,氢气不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即用C装置收集,利用排水法收集的氢气比较纯净;
氢气与空气或氧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时,遇明火会发生爆炸,为保证安全,点燃氢气前,应进行的操作是验纯.
故填:A;C;验纯.
(3)实验室利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

MnO2
.

㈥ 实验室应急处理措施

1、实验室应设立常备药箱,准备洗眼用药物、医用生理盐水、普通创伤处理物品。对于使用剧毒化学品的实验室,应根据所使用的剧毒品性能,寻找该剧毒品的解毒方法,并准备相应的药物(见附件1: 常见特效解毒剂及用途)或催吐药物。

2、实验室应根据所使用的化学试剂特性,常备防毒口罩及相应防护用具。

3、对于目前没有喷淋、洗眼设施的实验室,应设立紧急救助水龙头加皮管和专用洗瓶(洗眼用),不得挪作他用。

4、化工系师生员工应积极观看相关的急救视频(可通过化工系网站-安全、环保宣传窗连接实验室与设备处网站,下载相应视频观看),了解和掌握常规的急救方法。一旦发生重大人身伤害事故,不论在学校还是在社会,均可出手实施紧急救助。

5、对于有毒化学气体、毒性较大且具有一定挥发度的有机化学品的使用,应建立实验通报制度。使用这些化学品的实验室应在实验前向本所实验室主任、周边实验室安全责任人或周边研究所安全责任人、安全管理人通报实验进行时段、有毒化学品名称等信息,以便有所防备(具体参见化工系结合学科特点的特殊管理办法(试行))。一旦发生毒气泄漏,即可有序、迅速撤离。

6、发生化学强腐蚀烫、烧伤(如浓硫酸)事故后,应迅速解脱伤者被污染衣服,用相应材料吸去堆积液体(注意:不能摸、擦),及时启用紧急救助水龙头,用皮管对准皮肤冲洗,保持创伤面的洁净以待医务人员治疗,或用适合于消除这类化学药品的特种溶剂、溶液仔细洗涤烫、烧伤面。并及时送医院诊治。

7、对眼睛内溅入酸碱类化学品后,应立即启用应急洗瓶,立即用生理盐水配置的相应药水洗涤眼睛,然后及时迅速地送往医院处理。

8、发生化学毒气泄漏事故时,实验室工作人员应及时向周边研究所或实验室进行通报,及时报告系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并启动化工系实验室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迅速有序地组织实验室工作人员、实验室大楼工作人员进行疏散、撤离工作。

9、发生化学毒气中毒事故后,施救人员应立即用湿毛巾捂住嘴、鼻,将中毒者从中毒现场转移至通风清洁处,进行适当处理后采用人工呼吸、催吐等急救方法帮助中毒者清除体内毒物,并迅速送往医院治疗。也可通过排风、用水稀释等手段减轻或消除环境中有毒物质的浓度,必要时拨打120急救电话,保护好现场。发生化学物品液体、固体等中毒事故后,可进行同样处理。根据事故严重程度进行相应报告。

10、实验室若发生易燃化学物品的燃烧事故,实验室工作人员应及时向周边研究所或实验室进行通报,并组织部分人员(根据工作面情况),持灭火器、沙桶及其他灭火器材,进行紧急救援工作。应根据实验室具体实验情况,判断是否马上切断现场电源、关闭气源阀门。对其他工作人员,应进行紧急疏散工作。同时,向系应急工作领导小组报告事故情况,向校保卫部门报火警。若救援人员发现火势无法有效控制,应立即向消防部门报火警并启动化工系实验室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按情况,尽可能转移易爆、有毒物品,迅速撤离现场到安全地带。

11、当化学危险气体爆炸事故发生时,应马上切断现场电源、关闭气源阀门,立即将人员疏散,有可能的话将其他易爆物品迅速转移。根据气体是否有毒来确定是否用实验室配备的灭火器扑火,首先确保人身安全。若气体有毒或火势难以控制,应迅速拨打火警电话119,并告知毒气状况。同时,向系应急工作领导小组报告事故情况并启动化工系实验室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12、有机物或能与水发生剧烈化学反应的药品着火,应用干粉灭火器或沙子扑灭,不得随意用水灭火,以免扑救不当造成更大损害。根据情况进行相应报告。

13、仪器设备用电或线路发生故障着火时,应立即切断现场电源,将人员疏散,并组织人员用灭火器进行灭火。根据情况进行相应报告。

14、突发性不可抗拒的雷电、水灾、地震、房屋垮塌等自然灾害事故发生后,实验室现场人员应迅速组织、指挥,及时有序地疏散相应人员,对现场已受伤人员作好自助自救、保护人身及财产安全。并向系应急工作领导小组报告事故情况并启动化工系实验室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在系应急工作领导小组的指挥下,进一步组织疏散、抢救受伤人员或进行自助自救,并作好善后工作。

㈦ 王浩同学在实验室中对炼铁原理进行了探究,请你帮助完成下列内容:(1)按照图示组装实验装置后,首先应_

(1)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首先应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查看装置是否漏气;
(2)氧化铁是一种红色粉末,先通入CO的目的是排净试管内的空气.因为CO有毒,不能直接排放到空气中去,所以应该把CO进行尾气处理转化为CO 2 ,再进行加热;
(3)当红色氧化铁粉末完全变黑时,说明氧化铁已经完全反应,应先停止加热,继续通一氧化碳,直到试管冷却到室温后再停止通入CO,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防止生成的铁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最后移走C处的酒精灯;
(4)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 2 O 3 +3CO
高温
.
2Fe+3CO 2 ;二氧化碳遇到石灰水变浑浊,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 2 +CO 2 =CaCO 3 ↓+H 2 O;在一氧化碳与氧化铁的反应中,CO中碳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做还原剂,氧化铁中的铁元素化合价降低做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
(5)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所以当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也就可以判断反应已发生;CO有毒,不能排放到空气中去,所以C处酒精灯的作用是点燃未反应的CO,防止空气污染;
(6)如果不先通一氧化碳而是先给Fe 2 O 3 加热后通CO,这样就会造成试管内的空气没有排除,CO与空气混合可能达到爆炸极限,这样就会造成爆炸.
故答案为:(1)检查装置气密性;
(2)红色、通入CO、C、A;
(3)红色粉末完全变黑、A、冷却到室温、C;
(4)Fe 2 O 3 +3CO
高温
.
2Fe+3CO 2 ,Ca(OH) 2 +CO 2 =CaCO 3 ↓+H 2 OCO、Fe 2 O 3
(5)石灰水变混浊;点燃未反应的CO,防止空气污染;
(6)先给Fe 2 O 3 加热,后通CO,未排净空气,CO与空气混合可能达到爆炸极限.

㈧ 实验室制取气体所需的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装置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a______.(2)

(1)标号集气瓶;
(2)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该反应不需加热,属于固液常温型,故选发生装置B,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能溶于水,所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3)若用C装置收集氧气,当观察至导管口有气泡连续、均匀地放出时,即可进行收集,开始出来的气体中混有空气,不宜立即收集;
(4)选择气体收集方法时,通常考虑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
(5)制取CO2气体中常含有的杂质是从盐酸中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和水蒸气;CO2气体中常含有HCl和水蒸气,要先除去氯化氢气体,再干燥,通过除杂装置时应长管进短管出,因此应该是c→d→a→b,故选C;
(6)①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的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方程式是2NH4Cl+Ca(OH)2

.

与实验室爆炸极限实验装置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阀门流闭流开是什么意思 浏览:870
互锁装置作用原理 浏览:228
如何更换汽车仪表盘的灯珠 浏览:81
哪里可以看到铁路拍卖设备 浏览:515
水空调制冷量怎么匹数 浏览:728
北斗星制冷剂多少怎么看 浏览:999
8匹制冷机组适合多少平方 浏览:333
中山市固防五金制品 浏览:326
bf在机械制图李代表什么 浏览:63
暖气片放气不关阀门可以不 浏览:619
不带阀门的什么意思 浏览:747
有没有自动关闭煤气的装置 浏览:517
轴承型号中的2rz代表什么 浏览:453
搅拌装置的结构设计 浏览:859
skf轴承内径多少最大 浏览:382
电工检测线路用什么仪器 浏览:421
家里地暖阀门怎么打开 浏览:922
机械硬盘第一次使用怎么做 浏览:587
欧本各种电动工具 浏览:51
滚针轴承是什么样子 浏览:650
© Arrange www.fbslhl.com 2009-2021
温馨提示:资料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