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演示实验
科学是一门实验学科,而科学教学中的演示实验教学,无论是展示现象、导出概念还是发现规律,都有着其它教学方式不可代替的作用。通过演示实验,能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使抽象枯燥的知识变的形象、生动。它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课堂效率,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观察、实践、操作、归纳和总结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形成学生严谨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现就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演示实验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1.演示实验要目的明确,可前充分准备
小学科学教材中每个演示实验都有一个明确的目的,为的是通过直观、生动的演示,让学生在实验中发现规律,理解规律,从而掌握规律。为实验而实验,没有目的性,只会使学生浮于实验过程与表面现象,只会觉得好玩而已。不知道老师为什么做实验,不知道实验演示了什么规律。对老师而言,这样的实验是“费力不讨好”的事。
同一个规律的演示实验可以有好几个,教师要根据教材要求及设备条件精心选择实验器材,在实验室里先自我演示,确保在课堂上万无一失。实验材料准备是否充分,是上好实验课的关键。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也说明了实验材料准备的重要性。“材料要发挥最大的效益”。一套好的材料,会引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会促成一节好课。因此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合适的、最优的材料,保证实验教学高效完成。
例如,四年级学习《简单电路》时,教师就应该在课前将所有的电池、灯泡检查一遍,灯泡是否是完好的,电池是否有电,以免在课堂上出现问题,引起课堂混乱;六年级学习《电磁铁》一课需要用到铁钉,如果是生锈的铁钉势必会影响磁力,因此老师也应该先用砂纸将其打磨好,才能让学生清楚的看到实验的现象。
2.实验操作要规范, 用语要准确
操作规范是职教师在实验仪器、连接和装配仪器及演示现实时动作要准确、标准。例如,在使用托盘他平时,取用砝码必须用镊子而不能用手。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的规范操作,不仅是试验成功的前提,而且会使学生养成严谨求实的良好实验习惯。教师的语言也要科学规范,不能口语化,在介绍实验仪器、阐述实验过程和总结实验结论时语言必须准确不含糊。
3.要让学生成为实验操作的主体
科学教学强调学生收集处理、分析总结、观察和创新等能力的培养,我们可以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究、讨论、自主思考来达到自我不断完善的过程,使学生始终处于实验全过程的积极状态,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中,教师必须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自己提出探究实验的方法,自己动手实验,通过观察实验活动,锻炼学生,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勇于探究未知的能力。如在学习《弹性》这一课时,学生对于弹性已有一定的生活体验,于是我让他们在课前就收集自己认为有弹性的物体带到课堂上来,并且自己设计实验来证明它有弹性。由于各个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同,在实际研究过程中,研究小组成员间的见解会有所不同,而这些矛盾会在他们进一步的研究中解决。这就是让学生“真刀实枪”地做科学。
4.实验现象要明显直观
演示实验的一切功能不能离开观察,观察者只能在演示者所给现象的基础上进行观察
。因此演示实验的直观是最起码的要求。为了使现象明显,仪器的尺寸要比较大刻度线条要粗,要是最远的同学也能看清。必要时可以借助投影、机械放大等手段增强现象的明显性,提高观察效果。演示之所以要直观,就是为了能从实验中直接观察到的过程,认识科学现象的本质。这样,能让每个学生都能清晰地看到演示的整个过程。既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趣味性,又增强了学生学习知识的有效率。
5.要善于启发和引导学生分析实验,领悟科学探究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演示实验能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变抽象为形象。但它的最终目的是要通过观察,启发思维,是学生更好地认识客观规律,发展能力,培养兴趣。因此,在设计演示实验时,必须在启发性上下功夫。例如,在做电磁铁的磁力大小的实验中,可以进行各种尝试,在改变线圈圈数、铁芯的大小、电池节数的多少等来不断启发、引导、实验、分析、总结,推进学生思维的展开。例如: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怎样才能产生?怎样才能做得更好?……在学生不断的探讨、思索中,逐步掌握科学知识,了解科学规律,这样的实验就成为推进思维的向导。演示实验一般情况可采用如下几步:提出问题,通过实验建立初步表象;再做实验,又提出问题进行探讨,找出规律;应用与规律来说明问题,并用实验来验证。这一过程体现了实践――理论――实践的认知规律。
总之,演示实验在科学教学中有不可代替的作用。教师只有明确了演示实验的重要性,运用好这一教学平台,才能使科学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贰』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有哪些
学生分组实验目录三年级上册1.记下现在的我2.吹乒乓球3.观察蚯蚓4.观察凤仙花5.研究土壤6.观察水7.改变物体的沉浮8.小水轮转起来9.空气占据空间10.做风车11.纸飞翼三年级下册1.比较塑料尺和木头尺的性质2.塑料杯遇热水的研究3.比较塑料与布的性质4.观察物体发声5.做小鼓6.水传声实验7.制作小乐器8.光传播实验9.光的传播10.影子11.改变光的传播路线12.镜子反射光的路线13.制造彩虹14.色光混合实验15.让小灯泡亮起来16.制作开关17.磁铁的性质18.制作小磁针四年级上册1.做小吊车2.记忆游戏3.做沙盘4.玩小车5.感受推和拉6.自制重锤7.让小球动起来8.感受摩擦力9.模拟昼夜形成10.观测一天中影子和温度变化
『叁』 科教版小学科学演示分组实验是怎样开设的
1.教师的指导要求要非常明确,实验目的是什么?学生需要观察的内容是什么?如果操作比较困难老师可以通过展台现场演示,如果没有条件现场演示,可以提前录制好操作的微视频。个人认为微视频的效果比较理想,例如科教版三年级自然中花的结构一课,花的解剖技巧用微视频指导效果非常好,一方面把操作的细节展示得很清楚,另一方面视频是可以反复放的,学生在操作时也可以播放视频指导。
2.必须设计一份符合学生学情的实验记录单。长期的教学观察中我们会发现即使老师表达得非常清楚,有些信息学生仍然接收不到。所以必须有一份详细表明实验目的,实验操作的实验记录单来指导学生的分组学习。实验记录单的功能不止是指导学生还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记录的好习惯。根据不同的年级要设计不同的实验记录方式,低年级的以圈划为主,高年级可以用绘图或者填空的方式记录。
3.设计一个实验结果汇总方式。只做实验不分析是没有意义的。常见的实验结果汇总方式就是以那份实验记录单为分析对象,寻找每组学生的实验结果中存在的规律。可以用提问的方式,也可以是投票等等。
以上是我的一些薄见,望采纳
『肆』 什么是科学实验 科学实验的特点
1、科学实验,是人们为实现预定目的,在人工控制条件下,通过干预和控制科专研对象而观察和探属索科研对象有关规律和机制的一种研究方法。它是人类获得知识、检验知识的一种实践形式。
2、科学实验的特点:
第一,科学实验是以认识为直接目的的探索性活动。
第二,科学实验借助于一定的物质手段,通过干予和控制来认识客观对象。科学实验借助的物质手段,主要是工具、仪器和实验装置。
『伍』 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哪些是演示实验
除了分组实验,都是演示实验,有很多的,打开书一看就知道,当然,可以有选择地做。如:种子萌发的条件,生态瓶,影子的特点,人造彩虹,测力计的使用等。
『陆』 小学科学课演示实验有哪些最重要的要那些
纸鹦鹉站立的实验 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 制取的实验 镜子的实验
『柒』 什么是科学实验 如何进行科学实验
科学实验,英文名称scientific experiment,是人们为实现预定目的,在人工控制条件下,通过干预和控制科研对象而观察和探索科研对象有关规律和机制的一种研究方法。它是人类获得知识、检验知识的一种实践形式。
科学的方法应该包括六个重要步骤:
观察
观察即对事实和事件的详细记录。
定义
对问题进行定义是有确切程序可操作的。
假设
提出假设是对一种事物或一种关系的暂时性解释。
检验
收集证据和检验假设,一方面要能提供假设所需的客观条件,一方面要找到方法来测量相关参数。
发表
发表研究结果:科学信息必须公开,真正的科学关注的是解决问题。
建构
即建构理论。孤立的问题无法建立理论,科学的理论是可以被证伪的。
『捌』 小学科学演示实验怎样开展
可以上网查一些有趣的小实验,简单一点的,自己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