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体验设计师
所以作为体验设计师,我们需要自己亲身去「体验」才能了解用户在当时环境下的行为和状态有什么特定规律,并进行归纳整合,从而提炼出几个不同的核心故事场景,最终为这些核心场景和链路进行设计。
一、培养同理心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习惯,对于体验设计时来说也是特别重要。大家可以在平时的生活中更多关注身边周围的事情:
当你开车去加油,油不可能自己跑进你的车里,需要工人或者你自己把油枪插入油箱注入汽油。
当你口中吃着好吃的蛋糕,需要面点师傅早早准备好制作材料,通过几个步骤及创意制作,并且通过叫外卖服务送达你的手中。
当你使用淘宝进行购物的时候,阿里巴巴手淘部的员工他们从每一个板块投入了市场、运营、产品、设计、开发等不同的人力制作了这个应用,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大量的实践探索和不断的验证修改最终呈现到用户眼前的产品。
结合我们实际工作中的例子来讲,用户说他想要某种服务,那么我们需要去分析背后的成因以及目标,首先可能会考虑两个切入口:用户、产品。
1. 用户侧
用户为什么需要这个服务,他的目标是什么;
用户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什么时间需要这个服务;
除了提供该服务是否还有其他可替代的方法;
特别需要该服务的用户是谁;
如果不能提供该服务用户会怎样。
2. 产品侧
产品为什么要提供该服务给用户;
提供给用户该服务产品的价值是什么;
提供给用户该服务需要整合哪些资源;
该服务是否具有扩展性、灵活性;
服务是否具备完整形态,还是解决临时问题;
我们自己有哪些优势能做的更好。
再举个通俗的例子,在看一场表演:
舞台上打着各种灯光,那么这些灯光一定是人为控制的,这个人一定在整个场馆中能够看到全局的位置。如果发生意外情况,还能够引导人们去安全逃生通道。导演需要监督现场的灯光音效演员的发挥和整体的进度的控制,他是如何安排这么多人员配合的。如果某一个环节失误会有什么替代方案?场馆内可以容纳10000人左右,目前已经爆满,这些人可能来自不同城市,那么看完演唱会他们是否会入住附近的酒店?
以我们可以思考事物来源的本质,推敲出更多的原因和可能,让思维尽可能的发散。同时对这些在背后服务我们的人和事,要保持一种敬畏之心,自然而然我们同理心也会逐渐培养起来,推敲业务的能力也会随之增强。
二、良好的工作习惯和思维习惯
1. 工作习惯
体验设计师在工作中要学会整理归纳提炼,排列优先级的能力。这是一种让自己形成一种严谨思维方式的过程,我们工作中接触的信息、人和事都是散乱的,如果不能整理归纳起来,那会严重影响我们的工作效率。举个例子当你想要找关于插画中扁平化插画的灵感元素,如果你平时有整理归纳这些素材,那么很快速的就能找到,如果平时都是野生采集,不分门别类,那么查找起来一定会浪费更多的时间。
其次是排列优先级,任何事情都需要排列优先级,排列完优先级再看自己是否有时间消化所有。决策要快,通常会以重要和紧急4象限来排列优先级。这样会让你更专注于紧急且重要的事情。
2. 思维习惯
体验设计师需要帮助用户,帮助产品解决问题,那么首先解决问题的思维逻辑一定要清晰,并且前期的问题定义一定要考虑全面,例如用户提出的某个问题是否是伪需求,该问题的影响层面和范围,该问题背后的本质,都是问题定义的过程。
定义清楚之后我们再用方法和策略解决问题,在这一步骤我们尽量通过一些轻量简单的方式确定流程和框架,这个步骤依然是思考的过程,还不能具体执行,当我们先全面了解问题之后再对问题点深入的层层剖析这是一个比较客观的做法。通常28法则也适用于这里,80%的时间我们在定义问题和寻找方法策略,20%则在执行。
解决问题需要有一定的基础步骤,例如你想要从30楼到1楼,一定会经过按电梯 – 进入电梯 – 按1楼 – 走出电梯这四个基本步骤,当然有人说我可以跳下去,或者走楼梯,这是不同的方法,但是目标不一样,都是非常态选择,可能是电梯坏了,或者想健身或者着火了。
所以任何任务的完成一定会有几个基础步骤,当我们定义好基础步骤之后,再每一层细化,就可以更好
的展示整一个思维逻辑了。
三、体验设计的ROI
之前有文章讲过,所有的产出都是权衡成本之后的结果,用户体验设计过程也免不了需要考虑投入产出比(投资回报率ROI)。以电商平台为例,我需要调整 banner 的尺寸,那么并不只是开发调整尺寸就完事了,他会涉及到更多方面的影响,那么banner尺寸调整首先需要立项,通知到各个相关的其他部门的相关利益者,我要做这件事情,做这件事情的背景是什么,你需要同步大家你做这件事的目的,让大家知道你这件事是有价值和有必要去做的。
㈡ 用户体验是哪三者的系统设计
系统,用户和使用环境
㈢ 装置设计!!急!!!帮我设计设计该怎么做,设计下主题和制作方法!!!有学艺术的进!有报酬,但不多
有什么要求吗 还是说随便做
㈣ 百度用户体验部的设计成果展示
㈤ 国内用户体验设计团队有哪些求大神解答
用户体验设计团队组建过程
(一)岗位设置
我们一开始组建UX团队只设置了交互设计师(UE)和视觉设计师(UI)两个岗位,后面因为建立了设计规范,为推广设计规范需要建立公共UI组件库,所以设计了前端开发工程师和前端测试工程师岗位。在团队发展一段时间之后,我们又增加了用户研究员岗位,加强用户研究和数据分析的工作。整个团队目前分为两个组:设计组和前端组。
设计组有三类岗位:用户研究,交互设计,视觉设计。用户研究员负责用户研究,交互设计师(UE)主要负责交互设计,制作系统原型。视觉设计师(UI)负责视觉设计,出效果图。
前端组有两类岗位:前端开发,前端测试。前端开发工程师主要负责UI组件库开发、部分项目静态页面开发、移动开发和前端技术支持。
关于岗位之间的配比,我们借鉴了《启示录》中的经验做法:1位交互设计师支持2位需求分析师的工作;1位视觉设计师支持4位交互设计师的工作。目前设计组共有4位交互设计师、1位视觉设计师、1位用户研究员。对于前端组,1位前端测试工程师支持2名前端开发工程师的工作。目前,前端组共有4~5位前端开发工程师、2位前端测试工程师。
(二)招聘面试
团队初创期成员都是以社会招聘形式招入的。我们的招聘要求是:岗位相关工作经验4年以上,沟通能力好,团队意识强。沟通能力好是希望团队成员能够很好理解其他人表达的意思,这样沟通成本会比较低。
经过许多次招聘面试之后,也形成了两点经验:
一是人才选用上要德才兼备、德重于才。如果有两个人,一个人能力强但品德差,另一个人能力一般但品德好,我们一般会选后者。实践往往证明后者更为踏实,会在这个岗位上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而经过长期的历练之后,其能力也会不断增长,成为能力强、品德好的优秀人才。而前者能容易犯好高骛远的毛病,不能静下心来做事情,最后就只能“伤仲永”了。这一认识和稻盛和夫在《干法》一书中的认识是一致的。他认为:人生/工作的成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一个人如果思维方式有问题,就会变成负数,这时候能力越强,则所取得的成果越差。
二是年轻真好。如果有多个能力素质差不多的候选人,尽量选择年轻人。年轻人有活力,有上进心,正能量足,学东西也快。我们团队有一半都是90后,他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历练,都已经成长为团队的主力。
(三)团队建设
初创团队的团队建设主要是有以下三方面:
建立工作流程和各种规章制度,主要是明确岗位职责、工作评审制度、团队晨会/周会/月会制度,制定各类工作计划,等等。建立与其他团队的协作工作机制,包括与产品团队、开发团队和运维团队之间,都要不断磨合,找到彼此之间的边界,看能为对方提供什么价值。形成优秀的团队文化,主要是要积极、主动、学习、创新。
㈥ 求帮忙设计一个装置,我要设计一个科技创新作品,具体内容如下
㈦ 体验设计的定义
体验设计是将消费者的参与融入设计中,在设计中把服务作为“舞台”,产品作为“道具”,环境作为“布景”,力图使消费者在商业活动过程中感受到美好的体验过程。体验设计的目的是在设计的产品或服务中融入更多人性化的东西,让用户能更方便的使用,更加的符合用户的操作习惯。
体验设计,我们将他分开,体验设计,一般情况下,主体是在设计上,但是体验放在前面的目的,就是强调,任何东西都是需要拿来给别人使用的,所以不管是开发任何东西,都要为自己的用户着想,不是想当然的认为用户应该喜欢,应该不会讨厌等等。
我们就拿一个视频网站打个比方,假使一个视频网站在设计上就没有视频版块,那是不是觉得这个设计一点都没有为用户着想呢,所以任何的产品或者是服务都需要为用户去着想,而不是自己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这也就是为什么会有很多大公司会独立的用户体验部门,或者花高价格,请专业的调查公司进行产品或者服务的调查。
要做好体验设计,在设计过程中设计者必须与消费者有更多的互动,以尽量感受消费者的体验需求。设计者在揣摩知消费者的未来体验的同时,也要感受生产者的工作体验,换位思考,更多地为生产者着想。日本许多公司的设计人员在从事设计工作前须到产品服务中心、生产车间等处去轮岗,这也是现在日本的许多产品称雄世界的秘诀。
㈧ 装置设计!!急!!!帮我设计设计该怎么做,设计下主题和制作方法
我能写,选我,
我知打只解决思路
㈨ 服务设计与体验设计都是什么概念二者有什么关系
1、服务设计是指:有效的计划和组织一项服务中所涉及的人、基础设施、通信交流以及物料等相关因素,从而提高用户体验和服务质量的设计活动。服务设计以为客户设计策划一系列易用、满意、信赖、有效地服务为目标广泛的运用于各项服务业。
2、体验设计是指:将消费者的参与融入设计中,在设计中把服务作为“舞台”,产品作为“道具”,环境作为“布景”,力图使消费者在商业活动过程中感受到美好的体验过程。体验设计的目的是在设计的产品或服务中融入更多人性化的东西,让用户能更方便的使用,更加的符合用户的操作习惯。
3、服务设计既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客户体验的过程可能在医院、零售商店或是街道上,场所不固定,所有涉及的人和物都为落实一项成功的服务传递着关键的作用。服务设计将人与其他诸如沟通、环境、行为、物料等相互融合,并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于始终。而体验设计建立一个尽可能真实的情境,也就是场景是虚拟的,根据虚拟场景中发生的问题或机会,让产品更贴和用户的需要。一定范围内可以理解为:部分服务设计包含体验设计。
4、就是服务设计的收益者是双方(提供者和接收者),而用户体验则聚焦于用户。
㈩ 怎样评价装置设计的优缺点
1.气密性是否良好
2.收集制取的方法是否最好..是否有杂质生成
3.是否能处理好生成物保证不污染环境..如CO或SO2
4.试验是否复杂or方便..
个人观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