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谁有化学实验往年的卷子,要考试
2010-11学年度滨海县九年级化学学情调研试卷说明:本卷满分70分,考试时间6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1小题,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40分)1.化学的研究成果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下面的发明或发现不能归为化学研究范畴的是(C)2.在美国曾发生一起飞机撞击大楼的事件,在该事件中发生了如下一些变化,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B)A.大楼倒塌B.飞机油箱燃烧爆炸C.房屋钢筋熔化D.飞机撞击大楼玻璃破碎3.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的燃料为丙烷[C3H8]。下列关于丙烷性质的描述,含有丙烷的化学性质的是(A)A.着火点为450℃,易燃B.微溶于水,可溶于酒精C.沸点为-42.1℃,易液化D.无色气体4.下列关于催化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D)A.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是只能加快其他物质化学反应速率的物质B.二氧化锰在任何反应里都可用作催化剂C.二氧化锰在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实验中不可多次重复使用D.用过氧化氢制氧气时,加入二氧化锰不会增加生成氧气的质量5.下列图示实验基本操作错误的是(C)6.在中央电视台发布的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日报中可看到,造成空气污染的首要污染物是可吸入颗粒物和二氧化硫。下列对其形成主要原因的分析不合理的是(C)A.环境绿化不好,粉尘随风飘扬B.生活和生产中燃烧煤炭C.工业生产排放废水D.机动车排放尾气7.下列反应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D)A.农家肥料的腐熟过程B.铁质菜刀生锈C.人的呼吸过程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8.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B)A.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对着人B.实验要节约药品,实验剩余的药品要放回原瓶C.取液后的滴管,应保持橡胶帽在上,不要平放或倒置D.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时,应使用酒精灯火焰的外焰部分9.依据右图所示,下列关于电解水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D)A.氧气与氢气的体积比是2:1B.A试管中气体使带火星木条复燃C.B试管中移近火焰发出爆鸣声D.该实验结论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10.氧气是我们身边常见的物质,以下有关氧气的叙述正确的是A.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反应B.鱼、虾等能在水中生存,是由于氧气易溶于水C.氧气具有可燃性(A)D.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11.下列有关化学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B)A.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B.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溅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并放出热量D.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大量白烟12.下列关于水的组成,叙述正确的是(C)A.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B.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原子组成C.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D.水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13.某学生欲称取4.3g氯化钠,他在左盘放了4g砝码,把游码移到0.3g处,然后在右盘上加氯化钠直到天平平衡.这时托盘上的氯化钠的实际质量是(B)A.4.3gB.3.7gC.4.0gD.4.6g14.对下列物质的类别的归类中,错误的是(B)①空气②氧气③水④二氧化碳⑤铁⑥河水⑦过氧化氢溶液⑧二氧化锰⑨水银⑩高锰酸钾A.属于纯净物的是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B.属于混合物的只有①⑥C.属于单质的是②⑤⑨D.属于化合物的是③④⑧⑩15.鉴别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氯酸钾和高锰酸钾、冰和水时所依据的物理性质依次是:①颜色②气味③状态④沸点(B)A.①②③B.②①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16.郝颖同学在化学课上提出,可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人呼出的气体是否含二氧化碳,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C)A.建立假设B.收集证据C.设计实验D.做出结论17.下图是某同学设计的验证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1/5的实验装置图。下列操作过程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A)A.弹簧夹没夹紧会导致实验结果偏大B.燃烧匙内盛放过量的红磷会导致实验结果偏大C.没等装置冷却就打开弹簧夹会导致实验结果偏大D.点燃红磷伸入瓶中时,没有立即塞紧瓶塞导致实验结果偏小18.实验室制取氧气(用排水法收集),下列操作有误的是A.连接仪器时,导管不要伸入试管内太长,刚露出橡皮塞即可B.固定试管时,试管口要略向上倾斜C.等导管口的气泡连续并比较均匀冒出时开始收集氧气D.集满氧气的集气瓶要正放在实验桌上(B)19.某学生用量筒取液体时,量筒平稳地放置在实验台上,使视线同溶液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读数为18毫升;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2毫升,则该学生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为(C)A.肯定小于6毫升B.肯定等于6毫升C.肯定大于6毫升D.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6毫升20.甲、乙、丙三个集气瓶中分别盛有氧气、空气、二氧化碳中的一种,用一根燃着的木条分别插人集气瓶中,观察到的现象依次为:甲中火焰熄灭,乙中木条继续燃烧如初,丙中木条燃烧得更旺,则可判断出甲、乙、丙三个集气瓶中所盛放的气体依次是A.氧气、二氧化碳、空气B.二氧化碳、空气、氧气(B)C.空气、氧气、二氧化碳D.二氧化碳、氧气、空气二、填空题(共30分)21.物质的某些性质可能有利于人类,也可能不利于人类。请仿照示例填写下表:物质有利的一面(用途)不利的一面(危害)二氧化碳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造成温室效应氧气支持燃烧使铁钢生锈22.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请对下列物质进行分类:①氧气②二氧化锰③过氧化氢溶液④硫粉⑤蒸馏水⑥四氧化三铁⑦空气⑧氯酸钾(用对应物质的序号填空)属于混合物的是③⑦;属于单质的是①④;属于氧化物的是②⑤⑥。23.通过一个月的化学学习,你已经知道有多种途径可以制取氧气。如:A.电解水B.分离空气C.加热高锰酸钾D.分解过氧化氢E.加热氯酸钾(1)相信你在E处还可以写出另一种制取氧气的方法;(2)若用右图装置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①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A试管B集气瓶;②实验开始时,检验装置气密性的操作方法是:先将导管伸入液面下,用手紧握试管,观察到有气泡冒出,松开手后,导管内有一段上升液柱,说明该装置气密性良好。③实验结束时,发现水槽中的水变成了浅紫红色,你认为产生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试管口附近没有放一团棉花;④若实验时发现试管炸裂了,造成试管炸裂的原因可能是下列中的Ba.没有给试管均匀预热;b.加热前没有将试管外壁的水擦干;c.试管口没有略微向下倾斜;d.忘了在试管口加一团棉花;e.加热时试管与灯芯接触;f.实验结束,先撤酒精灯A.全部B.除d外C.除f外D.abce⑤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的文字表达式为;(3)若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供选用的装置如下:①写出实验室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的文字的表达式。该反应的类型是_____分解_____反应。②要得到平稳的氧气流,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甲(选填“甲”或“乙”);③若要收集到比较纯净的氧气,应选用丙(选填“丙”或“丁”)。④若用丁装置收集生成的氧气,判断O2已收集满的方法是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瓶口。⑤写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㈡ 现有以下常见化学实验装置,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1)写出下列仪器的名称:a______;b______.(2)可用
(1)熟记常见仪器名称和用途即可得出答案; (2)用双氧水制取氧气,反应物是过回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答属于固液不加热型,所以选择A; (3)因为一氧化碳有毒,所以CO气体还原CuO的实验装置要设计尾气处理装置,只有D装置符合要求,容易将尾气点燃处理; (4)因为气体的密度比水小,如果从d端通入气体时,气体将从c端跑出;若要将瓶中气体导出,如果水从c端通入的话,当液面没过d端气体将无法排出; (5)制取CO 2 的药品是石灰石与稀盐酸,用观察法进行配平,选择装置是否具有随时停止和开启,要根据通过打开和关闭止水夹,是否能使反应随时停止和开启来考虑,第二个装置无法收集到气体. 故答案为:(1)a:长颈漏斗;b:酒精灯. (2)A,2H 2 O 2
(3)D,气体能导出点燃,防止污染环境. (4)c;d;①. (5)CaCO 3 +2HCl═CaCl 2 +H 2 O+CO 2 ↑;Ⅰ和Ⅲ. |
㈢ 化学选择题,关于实验装置的。
我认为B答案的滴加顺序是有问题的,且也没有防倒吸的装置。而C选项我同意NH3与之生成络合物的观点。
㈣ 化学实验装置连接题
检验H2o通过→dc,里面是无水硫酸铜,变蓝有,反之没有。如果不先检验H2o,之后版通过溶液气体会带水,就权分不清是不是原来气体的水了。
检验Co2通过→ij,石灰水混浊就有Co2,反之没有。
通过→gh,把气体中的Co2吸收掉,再通过→ij,检验Co2是否吸收干净
通过→ef,将气体中的水分子全部吸收。
通过→ab,ab中无试剂,只需要高温加热,如果有CO和H2,会生成,Co2和H2o
通过→dc,检验是否有水生成,
通过→ij,检验是否有Co2生成
㈤ 有没有化学大神在啊。概括一下高考化学实验题 各种实验装置的作用、方法、优点、答题套话
温故而知新,小朋友你还小。多看看以前的笔记,温习以前遗漏的知识点,以课本为主要的温习点。万变不离其中,考试题目基本是课本后面的练习题演变过来的。高中的实验是在太多了没有一个一天基本不可能总结完。
㈥ 现有以下常见化学实验装置,请按要求回答问题:(1)写出下列仪器的名称:a______;b______.(2)在实验
(1)a是长颈漏斗,b是酒精灯;
(2)最能体现“节能、环保、低碳”理念的制备方法是用双氧水制取氧气,产物是水和氧气;而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及加热分解高锰酸钾都需要加热,且产生副产物,故选择①;用双氧水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属于固液常温型,所以选择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H2O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