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混凝土出厂和入模要求
这个都有相应的国标
B. 混凝土送到施工现场入模什么意识
[砼浇筑]就是[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浇筑指的是将混凝土浇筑入模直至塑化的过程。
【混凝土】简称为“砼(tóng)”:是指由胶凝材料将集料胶结成整体的工程复合材料的统称。通常讲的混凝土一词是指用水泥作胶凝材料,砂、石作集料;与水(可含外加剂和掺合料)按一定比例配合,经搅拌而得的水泥混凝土,也称普通混凝土,它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
【砼】tóng,混凝土的同意词。在工程设计和施工中,经常把“混凝土”三个字简写为“砼”。
“砼”一字的创造者是著名结构学家蔡方荫教授。创造时间是1953年。当时教学科技落后,学生上课听讲全靠记笔记。“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最常用的词,但笔划太多,写起来费力又费时。于是思维敏捷的蔡方荫就大胆用“人工石”三字代替“混凝土”。因为“混凝土”三字共有三十笔,而“人工石”三字才十笔,可省下二十笔,大大加快了笔记速度。后来“人工石”合成了“砼”。构形会意为“人工合成的石头,混凝土坚硬如石”。并在大学生中得到推广。1955年7月,中国科学院编译出版委员会“名词室”审定颁布的《结构工程名词》一书中,明确推荐“砼”与“混凝土”一词并用。从此,“砼”被广泛采用于各类建筑工程的书刊中。
【其他】常见的建筑施工中,工人先把钢筋等固定好,然后做好模板,向模板内加注混凝土,凝固成形。这类施工方法都叫“砼浇筑”,也就是“混凝土”浇筑。
C. 混凝土入模浇筑时应遵循哪些主要规定
新的《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里边对混凝土浇筑时间有了明确的规定,例如:
从运输到输送入模的延续时间(掺外加剂时)不超过:气温≤25℃时,150min;气温>25℃,120min;
从运输、输送入模及其间歇的时间限值(不掺外加剂时)不超过:气温≤25℃时,240min;气温>25℃,210min。
注意事项
1、蜂窝:原因是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厚,振捣不实或漏振;模板有缝隙水泥浆流失;钢筋较密而混凝土坍落度过小或石子过大;基础、柱、墙根部下层台阶浇筑后未停歇就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以致上层混凝土根部砂浆从下部涌出而造成。
2、露筋:原因是钢筋垫块位移,间距过大、漏放,钢筋紧贴模板造成露筋或梁、板底部振捣不实也可能出现露筋。
3、麻面:模板表面不光滑或模板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易粘附在模板上造成脱皮麻面。
4、孔洞:原因是在钢筋较密的部位混凝土被卡,未经振捣就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
5、缝隙及夹层:施工缝处杂物清理不净或未浇底浆等原因造成缝隙、夹层。
6、梁、柱结点处断面尺寸偏差过大:主要原因是柱接头模板刚度太差。
7、现浇楼板和楼梯上表面平整偏差太大:要原因是混凝土浇筑后表面不认真用抹子抹平。
建议查下资料.感觉这样的提问没有意义
D. 什么是混凝土入模温升值
混凝土入模温度就是混凝土拌合后,入模前测得的混凝土温度,一般比现场温度稍高一点
E. 什么是混凝土的出机温度和入模温度
混凝土出机温度是混凝土搅拌后即将从搅拌机出料的温度,入模温度是混凝土进入模板时的温度
F. 什么是混凝土溜管入模
这是指混凝土的下料口距模板的距离大于2米时,为了防止砼离析,用溜管或是串桶把砼从下料口输送到模板上。
G. 混凝土超时入模的危害是什么
混凝土只要在初凝前入模都不算超时,如果混凝土已经达到初凝再进行浇筑入模,首先的危害就是无法完全密实,强度降低,严重影响结构安全。
H. 混凝土入模温度
温度最高不宜超过35℃最低不宜低于5℃。
根据《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92)第4.3.6条:“混凝土拌合物运至浇筑地点时的温度最高不宜超过35℃最低不宜低于5℃”。也就是说凡有可能达到上述要求的场合均需有环境温度及入模温度测量程序。
水化热引起的温度裂缝主要有两种,一是从最高温度降到环境温度时产生大量收缩,热膨胀系数为10的-5次方,即每降10度混凝土就有10个微应变(典型情况),混凝土一般能承受200多微应变;二是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导致开裂,一般施工要求温差控制在20度以内。
(8)混凝土自动入模装置扩展阅读:
减少混凝土温度变化产生的影响
水泥的主要矿物成分是硅酸三钙,铝酸钙,硅酸二钙等。这些矿物晶体在水化反应时都会放出热量,其中的c3s放热高峰发生在遇水后的4~8小时左右,其余组份稍慢一些。此时的水泥结石形成的比例还很低,表现为砼的强度不高。
大量的放热反应导致砼的温度快速上升,特别是在大体积砼的内部,绝对温升可达40℃左右。因砼本身的热胀冷缩效应,温度升高时体积膨胀,形成温度应力。如果此时的温度应力大于砼的强度,就可能产生开裂,破坏砼的结构形成缺陷。
因此,为了避免或减少砼的温度裂缝:
1、增加砼结构抵抗裂缝的能力,如布设温度钢筋等;
2、通过各种工程措施降低绝对温升。主要的工程措施有前期冷却(即控制砼的入仓温度以降低绝对温升),后期冷却(布设冷水管);
3、通过水泥的生产过程控制发热因素。如控制水泥细度,控制水泥的矿物成分(减少早期发热量高的c3s),延迟放热高峰,以便在温度应力峰值时砼有足够的强度抵抗开裂。
4、通过各种添加剂的使用减少单位砼体积内的水泥用量。如添加减水剂,添加粉煤灰等以降低水泥用量等。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往往是采取上述几种手段综合运用。
I. 商品房楼层混凝土厚度是多少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的规定,一般楼层现浇板厚度不应小于80mm,预埋暗管时不应小于100mm,顶层板不应小于120mm。所以对于一般开间进深的住宅楼来说,楼层混凝土厚度普遍在80-100mm之间。
而普通地下室顶板厚度不宜小于160mm。同时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的地下室楼层的顶楼盖应采用梁板结构,楼板厚度不宜小于18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30,应采用双层双向配筋,且每层每个方向的配筋率不宜小于0.25%。
(9)混凝土自动入模装置扩展阅读:
浇筑混凝土厚度注意事项:
在浇筑混凝土之前需要施工单位自己检查一下模板尺寸是否按照图纸要求进行搭设的。检查梁的截面尺寸大小、板面标高是否符合要求。检查阳台、卫生间等部门的模板是否按照要求采取降板措施。
正常程序下泥工在浇筑混凝土之前,监理单位需要对钢筋等隐蔽工程进行验收的。在验收的时候主要检查钢筋直径是否根据图纸进行施工、检查钢筋搭接尺寸是否符合规定要求、检查梁柱等钢筋锚固长度是否达标。
J. 混凝土入模温度怎么测
电子测温仪测混凝土入模温度:
一、用主机与测温探头测量材料温度:
1、将测温探头的插头插入主机插座,按下电源开关,将测温探头金属杆插入被测物中,插入深度不少于其长度的1/2,两分钟左右在主机上读取温度数据。
2、在测量拌合物温度时,为避免测温探头与拌合物中的硬物过度撞击而影响使用寿命,可先用金属棍在拌合物中预留孔,再将测温探头插入孔中测温。每次用后应将测温探头擦拭干净。
二、用主机与测温线测量大体积混凝土温度:
1、施工测温方案确定后,根据测温点数量和深度选用长度规格合适的测温线;例如:实际测温点深 0.2m ~ 0.3m ,可选用规格为 0.5m 的测温线;实际测温点深 2.5m ~ 2.8m ,可选用规格为 3m 的测温线,以次类推。
2、预埋时可用钢筋等杆件作支承物,将测温线按照纵向测温点距离绑在支承物上,温度传感器与支承物之间应做隔热处理。在浇筑混凝土时,将绑好测温线的支承物植入混凝土中,温度传感器处于测温点位置,插头留在混凝土外面并用塑料袋罩好,避免潮湿,保持清洁。
3、为便于操作,留在外面的导线长度应大于 20cm 。测温时,按下主机电源开关,将测温线插头插入主机插座中,主机显示屏上即可显示相应测温点的温度。
(10)混凝土自动入模装置扩展阅读:
1、在浇筑混凝土时,按冬期施工测温方案预留测温孔,在每个孔内放置一支测温线,测温线的插头留在孔外并用塑料袋罩好,避免潮湿,保持清洁。
2、测温时,按下主机电源开关,将测温线插头插入主机插座中,主机显示屏上即可显示相应测温点的温度。每阶段测温结束后将测温线收存好,以备下次再用。也可将测温线埋入混凝土中一次性使用,具体作法见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