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狼疮性肾炎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如何
尿液成分变化是狼疮性肾炎重要的实验室证据,其变化多样,包括单纯蛋白尿到重度蛋白尿伴明显肾炎样尿改变,如血尿、白细胞和红细胞管型等。肾功能正常或下降。血白细胞降低(< 4×109/L),贫血(血红蛋白降至60 ~ 80g/L),血小板< 100×109/L,90% 以上的患者血沉增快。蛋白电泳γ 球蛋白常增高。血清中可出现多种自身抗体,未经治疗者抗核抗体阳性者达96%,其特异性约70%;抗dsDNA 敏感性72%,特异性96%;抗ssDNA 阳性率虽高,但特异性差。此外,血中尚可出现一些抗非DNA 的核抗原及胞质抗原的抗体,其中抗Sm 抗体的敏感性为25%,特异性达99%;抗nRNP 抗体、抗Ro/ssA、抗La/ssB 抗体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差。狼疮细胞的阳性率50% ~ 80%,特异性略高于抗核抗体。C3、C4、CH50,尤其C3 在红斑狼疮活动期常降低,敏感性约70%,特异性较高,但应除外急性肾炎、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等。
皮肤狼疮带试验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具有较高价值,阳性者应具备:表皮与真皮交界处或皮肤附属器官基底膜处IgG、IgM 单独存在或与其他免疫球蛋白合并存在,补体可有可无;带型应为均质或颗粒状带,或由紧密相隔的纤维、线状或点状带;免疫荧光应足够亮。
『贰』 肾小管重吸收功能障碍常用实验室指标
正确答案:E
解析:临床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敏感指标是肾小球滤过率的测定,常用指标为内生肌酐清除率,所以第1题选A
。肾小管重吸收障碍时,由肾小球滤过的小分量蛋β[2
.gif]-微球蛋白可出现在终尿中,是肾小管重吸收功能障碍常用的实验室指标,所以第2题选E
。尿比重、尿渗量检测可简便地反映远端肾小管(集合管)的水、电调节能力,所以第3题D
『叁』 下面表示人体某些生理活动、为“探究人体呼出的气体成分”的实验装置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A
(1)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叫做吸收,图示中A生理过程表示为吸收.
(2)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这就是肾(小球)的过滤作用.
(3)过程B和C是发生在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肺泡里的氧气浓度高于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的浓度高于肺泡,因此肺泡里的氧气向血液里扩散,血液里的二氧化碳向肺泡扩散.其原理是(气体)扩散(作用).
(4)通过观察实验装置来判断甲瓶与乙瓶,哪一个是吸气入口,哪一个是出气出口,乙装置中长玻璃管直接插入石灰水中,可以理解为出气口,如果是进气口的话,石灰水就被吸入到口中了,那么甲装置就为吸气口.明确了甲装置为进气口,乙装置为出气口,验证的是人体呼出的气体成分,那么甲装置是吸入的空气,起对照作用.
(5)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特性,石灰水明显变浑浊的是乙瓶.
(6)人体呼出的气体二氧化碳增多,氧气减少,本实验装置只能验证二氧化碳的含量不能验证氧的多少;乙装置为出气口,为人体呼出的气体.人体呼出较多的二氧化碳最根本的原因是全身的组织细胞进行呼吸作用分解产生的,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肺部毛细血管,二氧化碳透过毛细血管壁、肺泡壁进入肺泡,后随呼气的过程排出体外.
故答案为:
(1)(营养物质的)吸收
(2)肾(小球)的过滤作用
(3)(气体)扩散(作用)
(4)甲
(5)乙瓶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或甲瓶中的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
(6)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CO2
『肆』 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应做哪些实验室检查
为明确诊断和指导治疗疾病,除对患者进行详细系统的追寻病史和细致的、全面的体格检查外,还应做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和辅助检查。
(1)尿常规检查
可帮助鉴别由何种根底疾病引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特别是由哪种肾实质疾病引起。如急性肾小管坏死患者多数有活动性的尿沉渣表现,伴见肾小管上皮细胞、细胞碎片、肾小管细胞管型或颗粒管型;肾前性、肾后性急性肾功能衰竭尿沉渣多正常或基本正常;肾小球肾炎或微细血管炎则有红细胞和红细胞管型;急性间质性肾炎有白细胞,偶有白细胞管型;急性高尿酸血症肾损害则尿中可有尿酸结晶。
(2)尿生化分析
可估计急性肾小管坏死的肾小管功能。包括如下指标。
①尿浓缩能力测定,尿比重在肾前性氮质血症>1.020,而急性肾小管坏死<1.010,尿渗透压(mOsm)、尿渗透压/血浆渗透压、自由水清除率,肾前性氮质血症分别为>500、>1.3、<-20;急性肾小管坏死分别是<350、<1.1、>-11。
②肾功能衰竭指数(RFI)和滤过钠排泄分数(FeNa),计算公式分别为尿钠/(尿肌酐/血肌酐)和(尿钠/血钠)/(尿肌酐/血肌酐)×100%。上两式中尿钠与血钠单位是mmol/L,尿肌酐和血肌酐的单位是mg/dl,尿钠、尿肌酐是任何一次标本的测定值,血钠和血肌酐是与尿标本同时采集的血标本测定值。滤过钠排泄分数的定义为肾小球滤出的钠,经肾小管重吸收后,由肾排出的百分率。
习惯上常用肾功能衰竭指数代之。急性肾小管坏死者,FeNa>1%,RFI>1。值得注意的是,若已用过利尿剂如呋塞米或甘露醇,或有糖尿病等情况,引起渗透性利尿,则可使肾前性氮质血症的尿指标类似急性肾小管坏死,故在用利尿药前,应先导尿留标本作尿指标测定。
尿肌酐/血肌酐的比值反映出肾小管重吸收从肾小球滤出水分的能力。因肌酐不被肾小管重吸收,因此尿肌酐浓度愈低,则肾小管重吸收水的能力愈差。肾前性氮质血症其比值>40,而急性肾小管坏死则<20。这对于鉴别诊断是比较可靠的指标。
尿钠浓度可作为估计肾小管坏死程度的指标。急性肾小管坏死时,尿钠浓度常>40mmol/L;肾前性氮质血症者,尿钠浓度常<20mmol/L,若尿钠在20~40mmol/L之间,则表明病情正由肾前性氮质血症向急性肾功能衰竭发展。在烧伤、循环衰竭、肝功能衰竭者,即使是急性肾小管坏死,尿钠浓度亦可较低。
(3)肾影像学检查
①腹部平片,固缩肾提示原有慢性肾脏病;肾增大提示梗阻、炎症或浸润性病变;主动脉或肾动脉广泛地发现钙化,或在肾体积上和形态上明显不对称,多为肾血管疾病。少尿或无尿患者,已历时数周,在X线平片上发现肾皮质有许多点状钙化点,提示肾皮质坏死。
②超声波显像,如皮质变薄或水肿提示慢性肾实质性疾病或急性炎症。梗阻24~36小时,超声显像看到无回声的增大的肾盂和肾盏。
③逆行性和下行性肾盂造影,能提供最可靠的有否梗阻的证据。
逆行性肾盂造影可导致较多的并发症,如输尿管创伤、出血和尿路感染,故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④核素检查,可用于测定肾血流量、肾小管功能等,以鉴别肾移植中的急性排异(肾血流量减少)和急性肾小管坏死(肾血流量减少不明显)、急性输尿管梗阻、肾血管疾病和间质性肾炎。
⑤CT及其他,CT可提供可靠的影像学诊断,如肾是否对称、肾的大小、形状和有否肾盂积液。磁共振亦可选用。
(4)肾活检
在确诊急性肾小管坏死而有可疑时,可做肾活检。其适应证有:
无明确致病原因(肾缺血或肾毒素)的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如有严重的蛋白尿和(或)血尿,或有严重高血压等;无尿或少尿超过4周;有肾外临床表现,有可能是继发肾小球疾病,如风湿性疾病所致肾损害;未能排除急性间质性肾炎。
『伍』 影响尿生成的因素实验分析
学习用膀胱套管或输尿管套管引流的方法,观察不同生理因素对动物尿量的影响。加深对尿生成调节的理解。
[实验原理]
尿是血液流过肾单位时经过肾小球滤过,肾小管重吸收和分泌而形成的,凡对这些过程有影响的因素都可影响尿的生成。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取决于肾小球的有效滤过压,其大小取决于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的胶体渗透压和肾小囊内压。影响肾小管重吸收作用主要是管内渗透压和肾小管上皮细胞的重吸收能力,后者又为多种激素所调节。
[实验对象]
兔
[实验药品]
20%氨基甲酸乙酯(或2%戊巴比妥钠溶液)、肝素生理盐水溶液(100 u/ml)、生理盐水、20%葡萄糖溶液、班氏试剂、1:10000去甲肾上腺素、垂体后叶激素、呋塞米(速尿)。
[ 仪器 与设备]
计算机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或二道生理记录仪、电子刺激器)、压力换能器、保护电极、记滴器、恒温浴槽、哺乳动物手术器械一套、兔手术台、气管插管、膀胱导管(或输尿管导管)、动脉插管、注射器(1 ml、20 ml)及针头、烧杯、试管架及试管、酒精灯等。
[方法与步骤]
1.标本的制备
(1)实验兔在实验前应给予足够的菜和饮水。
(2)称重动物,耳缘静脉注射20%的氨基甲酸乙酯溶液(5 ml·kg -1 体重)进行麻醉,待动物麻醉后仰卧固定于手术台上。
(3)在颈部手术 ①暴露气管,施气管插管;②分离左侧颈总动脉,按常规将充满肝素生理盐水的动脉插管插入其内,通过血压换能器连至记录装置,描记血压。③分离右侧的迷走神经,穿线备用,用温生理盐水纱布覆盖创面。
(4)尿液的收集可选用膀胱导管法或输尿管插管法。
.①膀胱导尿法 自耻骨联合上缘向上沿正中线作4 cm长皮肤切口,再沿腹白线剪开腹
壁及腹膜(勿伤腹腔脏器),找到膀胱,将膀胱向尾侧翻至体外(勿使肠管外露,以免血压下降)。再于膀胱底部找出两侧输尿管,认清两侧输尿管在膀胱开口的部位。小心地从两侧输尿管下方穿一丝线,将膀胱上翻,结扎膀胱颈部。然后,在膀胱顶部血管较少处作一荷包缝合,再在其中央剪一小口,插入膀胱导管,收紧缝线、结扎固定。膀胱导管的喇叭口应对着输尿管开口处并紧贴膀胱壁。膀胱导管的另一端通过橡皮导管和直管连接至记滴器,并在它们中间充满生理盐水。
②输尿管插管法 沿膀胱找到并分离两侧输尿管,在靠近膀胱处穿线将它结扎;再在此结扎前约2厘米的近肾端穿一根线,在管壁剪一斜向肾侧的小切口,插入充满生理盐水的细塑料导尿管并用线扎住固定,此时可看到有尿滴滴出。再插入另一侧输尿导管。将两插管并在一起连至记滴器。手术完毕后,用温生理盐水纱布覆盖腹部切口。
2. 仪器 连接
①计算机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 将压力换能器接在2通道,尿滴记录线接在记滴器上,通过计滴器与系统的4通道连结,描记尿的滴数。刺激电极与系统的刺激输出相连。
②二道生理记录仪、刺激器、记滴器: 先将记滴电极连至生理、药理多用仪的记滴输入,再用外接线将生理、药理多用仪的记滴信号和时间标记信号输入二道生理记录仪的外接信号输入插座,由记录仪的两个标记描笔分别记录尿滴和时间间隔(10 s);压力换能器的输出连至二道生理记录仪的上线记录血压;刺激电极连于刺激器输出。
手术和实验装置联接完成后,放开动脉夹,开动记滴器,记录血压及尿量,进行下列观察。
3.实验项目
(1)记录正常情况下每分钟尿分泌的滴数。
(2)耳缘静脉注射38℃的0.9%NaCl溶液15~20 ml,观察血压和尿量的变化。
(3)取尿液2滴至装有1 ml班氏 试剂 的 试管 中,在酒精灯上加热作尿糖定性实验。然后耳缘静脉注射38℃的20%葡萄糖溶液5 ml,观察尿量的变化。待尿量明显增多时,再取尿液2滴作尿糖定性试验。
(4)耳缘静脉注射去甲肾上腺素(1:10000)0.5 ml,观察血压和尿量的变化。
(5)结扎并切断右侧迷走神经,连续刺激迷走神经的外周端20~30 s,使血压降至6.67 kPa(50 mmHg)左右,观察血压和尿量的变化。
(6)耳缘静脉注射呋塞米(5 mg·kg -1 ),观察血压和尿量的变化。
(7)耳缘静脉注射垂体后叶素1~2 U(0.2 ml),观察血压和尿量的变化。
『陆』 红细胞畸形
编辑汇编症状是怎么引起的?引起症状的疾病有哪些? 目前研究认为,尿红细胞形态学的变化受着一系列的因素影响和制约。这些因素主要包括: 肾小球滤过 曾有人采用体外模拟实验装置,设定一定的渗透压、pH值范围及3?m孔径的滤过膜,然后将“血尿悬液”滤经该装置,出现了类似于肾实质性疾病时的畸形红细胞。当撤去滤过膜时,即使在相同的渗透压、pH值条件下,畸形红细胞并未产生。因此人们认为,肾小球滤过膜的滤过作用是产生畸形红细胞的重要条件。 尿液成分的影响 上述实验产生的畸形红细胞,在生理性缓冲液中仍可恢复原状,说明仅有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尚不足以产生畸形红细胞。人们将经上述装置形成的畸形红细胞立即与尿液混合后,红细胞的畸形发生率则明显增加,因此提示尿液中的渗透压、pH、尿液中的化学成分如尿酶、尿素等到因素对畸形红细胞的形成也起着重要作用。 (1)尿渗透压 肾小管的一系列渗透压变化,是产生畸形红细胞的重要影响因素。从肾小球漏出的红细胞通过肾小管各部的瞬间,渗透压环境急骤改变,红细胞在低渗透压状态下将发生溶血样改变,红细胞中血红蛋白量从正常到影红细胞不等,红细胞胞膜可发生破裂,红细胞内的成分排出细胞外,出现芽孢状突起或空泡;红细胞在高渗状态下则易发生缩小、皱缩。尿红细胞在肾小管中历经了低渗、等渗、高渗等不同环境,从而导致细胞呈现典型的多形性特征。 (2)pH值 肾小管液的pH值变化对尿红细胞形态的影响也颇受重视。有研究发现,随着pH值的下降,红细胞逐渐趋于增大、肿胀。当pH值小于4.0时,红细胞肿胀明显,部分呈溶解现象,出现典型的影子红细胞;而当pH值大于9.0时,红细胞则出现皱缩,出现纯锯齿状红细胞。 其它因素对红细胞形态的影响 畸形红细胞的形成与否尚受着其它因素的影响,尤其在临床检测及诊断时要注意综合分析。 (1)尿中溶质张力 尿中溶质张力可影响尿红细胞的形态。体外试验表明尿溶液渗透压不变,但氯化钠含量增高时,红细胞的形态可趋于正常。 (2)肾小管功能 影响尿红细胞形态的关键部位是肾小管髓袢升支粗段的低渗区,如果低渗区受到损害或肾小管功能缺陷时,将影响尿畸形红细胞的产生。 (3)袢利尿剂 一般情况下由肾小球逸出的红细胞流经髓袢升支时,此处的低渗透压将使红细胞胞膜破坏而产生变形。当采用袢利尿剂后,髓袢升支粗段氯离子的吸收受到阻断,低渗透环境形成受到障碍,流经肾小管的红细胞可能出现正常的形态。 (4)年龄 患者年龄越大,形成尿畸形红细胞的机率就越大,两者成正相关关系。人们研究认为,其可能是由于年龄较小的患者肾小管相对较短之故。如新生儿近曲小管长度仅为3.37mm,6岁时肾小管长度为9.5mm,成人的肾小管长度则为17.8mm。肾小管长径较短时,所形成的渗透压变化较小,尿红细胞受渗透浓度作用的时间也较少。 (5)高血压和运动 高血压和运动会明显影响患者的血液动力学,增加肾血流量及压力。导致由肾小球逸出的红细胞数目明显增多。 (6)尿路感染 尿路感染时,尿液中畸形红细胞的形成机率增加,其可能是由于尿液pH值改变导致红细胞变形所致。 (7)肾小管-间质损害 有研究表明当患者伴有严重的肾小管间质损害时,正常的渗压梯度不能形成,此时所产生的尿红细胞形态反而不至于变形,呈现均一的正形形态。(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向医生详细咨询)
『柒』 怎样测定化学反应速率实验的装置气密性
肌酐是肌肉在来人体内代谢的自产物,每20g肌肉代谢可产生1mg肌酐。肌酐主要由肾小球滤过排出体外。血中肌酐来自外源性和内源性两种,外源性肌酐是肉类食物在体内代谢后的产物;内源性肌酐是体内肌肉组织代谢的产物。在肉类食物摄入量稳定时.身体的肌肉代谢又没有大的变化,肌酐的生成就会比较恒定。
『捌』 患者双下肢水中伴恶心,呕吐四天,实验室检查肾小球滤过率
根据您描述的症状为双下肢水肿伴恶心呕吐,常见的病因有肾脏疾病如急性肾炎、肾功能不全,心力衰竭,如果既往无心脏病史,考虑肾炎的可能性大。。<br><br>需要进一步行尿常规、肾功能、肾小球滤过率明确诊断,本病起病隐匿,早期症状不典型。
『玖』 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常用实验室指标
正确答案:A
解析:临床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敏感指标是肾小球滤过率的测定,常用指标为内生肌酐清除率,所以第1题选A
。肾小管重吸收障碍时,由肾小球滤过的小分量蛋β[2
.gif]-微球蛋白可出现在终尿中,是肾小管重吸收功能障碍常用的实验室指标,所以第2题选E
。尿比重、尿渗量检测可简便地反映远端肾小管(集合管)的水、电调节能力,所以第3题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