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07年化学家格哈德埃特尔在哈伯研究所证实了氢气与氮气在固体催化剂表面合成氨(NH3)的反应过程,获得
(1)图E中分子仍为氮气分子和氢气分子,且反应物分子还没接触到催化剂,此图应表示反应最初的过程;
图D中分子仍为原反应物的分子,和图①相比较,可判断是反应物与催化剂相结合的一个过程;
图A中所示为附在催化剂表面的原子,此图应该是变化中分解成原子的一个过程;
图B中形成了氨气分子,应为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的过程;
图C表示出新分子与催化剂分离,应为变化过程的最后环节;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符合在催化剂表面合成氨反应过程的顺序是:E→D→A→B→C;
(2)Ⅱ、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收集氨气可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所以在集气瓶A中充满氨气,其操作是:打开K1、K2,在K1处导管口通入氨气;
Ⅲ、氨气和氯化氢气体会生成氯化铵固体颗粒,所以如果这两个瓶子是质地较软的塑料瓶,最终将会观察到瓶子变瘪了,原因是:氨气和氯化氢气体反应生成了氯化铵固体,压强减小.
故答案为:(1)E→(D)→(A)→(B)→C;
(2)Ⅱ、K1,
Ⅲ、瓶子变瘪了,氨气和氯化氢气体反应生成了氯化铵固体,压强减小.
2. 如图实验装置,既可用于制取气体,又可用于验证物质性质.(1)甲同学利用I、Ⅱ装置进行的实验是______(
(1)Ⅰ装置适合固液常温反应的气体制取;Ⅱ收集的方法适合密度比版空气小的气体收集权,故综合Ⅰ、Ⅱ装置进行的实验是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2)根据信息:过氧化钠(Na2O2)固体与水反应制取氧气并且另一产物为氢氧化钠,故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OH+O2↑;
要完成制取氧气并测定其体积的实验,故通过排水集气法,用量筒测定水的体积就是气体的体积来完成,故需要改进装置为:Ⅱ中装满水并在右侧连接量筒(或带刻度的烧杯);
(3)硫粉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水和二氧化硫反应形成酸雨,会危害绿叶,会和活泼金属反应产生氢气,因而气球液会变大;
故看到的一系列现象为:硫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绿叶变黄、镁片表面有气泡产生、气球变鼓.
故答案为:(1)①;
(2)2Na2O2+2H2O=4NaOH+O2↑;Ⅱ中装满水并在右侧连接量筒(或带刻度的烧杯);
(3)硫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绿叶变黄、镁片表面有气泡产生、气球变鼓.
3. 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证明氧化铜也能加快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并与相同条件下MnO2的催化效果做
(1)本题中要注意:不论用哪一种方法,都要形成液封.方法一必须夹上弹簧夹,还要加水浸没长颈漏斗的下端,形成液封.方法二和方法三中要注意针筒或吸球造成的内外的压强差.第二个装置中也要注意内外压强差.加药品的先后顺序:先加CuO后滴加H2O2.
故答案为:方法一:在乳胶管上夹弹簧夹,向长颈漏斗内加水,至形成液封,再加适量水,静置一段时间后,若长颈漏斗液面与试管内液面差保持不变,说明气密性良好.(或方法二:在试管内加入适量水,形成液封后,用针筒接在乳胶管上,当针筒外拉或内推时,若看到试管内有气泡或长颈漏斗下端出现稳定的液柱,说明气密性良好.方法三:用洗耳球或吸球代替针筒进行如上操作.)
加药品的先后顺序:先加CuO后滴加H2O2.
(2)因为1升水能溶解30毫升的氧气,因此防止氧气溶在水中.
故答案为:防止O2溶于水.
(3)本实验的设计意图是比较反应速率的快慢,实验时间均以生成30mL气体为准.
故答案为:生成30mL氧气所需要的时间.
(4)本题要抓住催化剂的特点“一变、二不变”.即改变其它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不变,就可以设计有关的实验步骤.
故答案为:(答案合理即可)
实验步骤 | 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 |
把上述混合物,过滤所得固体晾干后称重 | CuO的质量在反应前后是否保持不变 |
将所得固体重新与过氧化氢溶液混合,观察是否依旧加快过氧化氢溶液分解 | CuO的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是否保持不变 |
4. 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氢气的装置图。
(1)HCl(实验室制氢气一般是用稀盐酸与锌粒反应,盐酸易挥发)
(2)NaOH 用于吸收HCl气体
H2SO4(浓) 用于吸收水分
CuSO4(无水硫酸铜) 再次吸收水分
(3)向下排空气法
5. 2007年化学家格哈德·埃特尔在哈伯研究所证实了氢气与氮气在固体催化剂表面合成氨(NH 3 )的反应过程,
(1):E→(D)→(A)→(B)→C (2)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 (3)K 1 ①分子是运动的②瓶子变瘪了,氨气和氯化氢气体反应生成了氯化铵固体,压强减小 6. 如图实验装置,既可用于制取气体,又可用于验证物质性质. (1)甲同学利用I、Ⅱ装置进行的实验是______
7. 下图是实验室常用的实验装置: 请回答下列问题:(1)用B装置制取气体应具备的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是
8. (2014道外区一模)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发生装置,在试管中下部安装了一个有孔塑料板,塑料板上放置
关闭弹簧夹则产生来的气自体排不出去,会使装置内的压强增大,从而压着液体回流,达到液固分离的目的,所以如果关闭弹簧夹,将看到的实验现象是试管中液面下降,漏斗中液面上升;当固液分离时(或当液面降到塑料板下面时)反应停止;产生该现象的原因关闭弹簧夹后,锌与稀硫酸继续反应产生氢气,气体无法导出,装置内气体增加,压强变大,大于外界大气压,在压强差的作用下,液体压入漏斗;液面下降到塑料板下面,锌粒和稀硫酸脱离接触,反应停止. 9. 请根据下图提供的实验装置,回答有关问题.(1)选择适当装置填空: 制气装置 收集装置 化学
(1)反应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有关:反应物为固体与固体需要加热,反应物为固体与液体不需要加热;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与溶解性有关:难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反应方程式要注意反应物和生成物,再进行配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