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扁桃酸的合成中,酸化前后两次分别用甲苯和乙酸乙酯萃取的目的何在实验过程中为什么必须保持充分搅拌
酸化前用乙酸乙酯萃取是为了萃取反应液中多余的氯仿;酸化后再次用乙酸乙酯萃取是为了萃取反应液中扁桃酸的成分。
因为相转移催化剂是非均相反应,搅拌必须是有效和安全的,这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n苯甲醛=0.067mol n氯仿=0.149mol(这两个摩尔质量是我自己算的,有可能是错误的,建议你自己再算一下)
Ⅱ 彔化反应,合成反应出现异常情况怎样处理
主要目的是脱出微量CO,CO2;是放热反应,需要催化剂。CO + 3H2 → CH4+ H2O CO2 + 4H2 → CH4+ 2H2O
Ⅲ 相转移催化法合成苯甲醇实验中为什么要搅拌
使两相(有机相和水相)的接触面积增大,提高催化效率
Ⅳ 扁桃酸合成的方法
月桂酸铋在实验室是可以合成的!
用可溶性铋盐和月桂酸钾溶液反应,生成白色的月桂酸铋沉淀。
bicl3+3c11h23cook===(c11h23coo)3bi(沉淀)+3kcl
Ⅳ 相转移催化法合成dl-扁桃酸 反应温度对实验的收率有什么影响
温度高有副反应,降低收率,应控制不超70℃
Ⅵ D-扁桃酸用途
1、主要用于有机合成及医药工业;
2、分析碱的试剂,经由酯分析醇, 经由二氧戊环立体选择性的α-烷基化分析。
贮存运输:对光敏感,避光保存。
白色至微黄灰色结晶粉末或结晶,水中溶解度: 100 g/l (25°C),溶于乙醇和醚。
D-扁桃酸物理参数
熔点:131-133 °C;
比旋光度:-150 º; (c=2.5,H₂O)
折射率:-153.5 ° (C=1,H₂O)。
(6)相转移催化合成dl扁桃酸实验装置图扩展阅读
有三种合成方法:
1、苯甲醛相转移法
苯甲醛在季铵盐相转移催化剂作用下,依次加入氯仿、50%的氢氧化钠水溶液,经加热反应后,冷却、搅拌、分离、硫酸酸化、乙酸乙酯分三次抽提得到产物;
2、苯乙酮法
苯乙酮与硝基苯在碱催化剂作用下反应得到。苯乙酮、硝基苯和氢氧化钠在160--170℃反应温度、搅拌下反应约4小时,分离产物,将水溶液酸化、乙醚萃取,苯重结晶得到产品;
3、苯-乙醛酸法
将50%乙醇酸、苯及醋酸,在搅拌下滴加硫酸,在80℃反应后,分离苯层和水层,向苯层加入5%氢氧化钠水溶液,使分离的水层PH值为8。
分离苯层和水层之后,向水层加入50%硫酸,使PH达到5,析出沉淀。过滤,浓缩滤液,加50%硫酸使PH达到1,过滤析出物,水洗,干燥得到产品。
Ⅶ 相转移催化剂 最后到哪里去了
看其亲水性,一部分在水中,一部分在产物中,达到相平衡.总量不变.
Ⅷ 扁桃酸合成反应中,酸化前洗涤的乙酸乙酯怎么处理
扁桃酸合成反应中,酸化前洗涤的乙酸乙酯怎么处理
酸化前用乙酸乙酯萃取是为了萃取反应液中多余的氯仿;酸化后再次用乙酸乙酯萃取是为了萃取反应液中扁桃酸的成分。 因为相转移催化剂是非均相反应,搅拌必须是有效和安全的,这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n苯甲醛=0.067mol n氯仿=0.149mol
A.为加成反应,原子利用率为100%,故A正确;
B.对羟基扁桃酸中有6种位置的H,则对羟基扁桃酸的核磁共振氢谱有6个吸收峰;
C.含-OH,能发生取代、氧化反应,但与-OH相连C的邻位C上没有H,不能发生消去反应,故C错误;
D.酚-OH、醇-OH、-COOH均与Na反应,酚-OH、-COOH与Na2CO3反应,只有-COOH与NaHCO3反应,酚-OH、-COOH与Na反应,则1 mol对羟基扁桃酸分别与足量Na、Na2CO3、NaHCO3、NaOH反应,用量之比为3:2:1:2,故D正确;
Ⅸ 对反应有什么影响
分手器是什么东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