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伯克级导弹驱逐舰的设计主要有哪些思想
强调编队协同作战也是美国驱逐舰设计中的一个重要思想,因此判断一级美国驱逐舰的作战能力的强弱不能孤立地看这级舰本身,还必须看它的编队。以DDG51级I、II型舰的反潜作战能力为例,如果孤立地看I、II型舰,它们不具备区域反潜能力。但是,从I、II型舰参加的航母编队来看,情况就不同了。
以单航母编队为例:2艘CG-47级、2艘DD963级、2艘FFG-7级、2艘其他导弹巡洋舰和2艘DDG51级中的I或II型舰组成的护卫兵力中,至少前6艘舰每艘带2架直升机。
DDG51级I、II型舰都装有SQQ-89(V)6综合反潜作战系统和SQQ-28舰载直升机数据链,因此,DDGSI级I、II型舰仍可协同进行编队区域反潜。这也许是I、II型舰不装备直升机最终被接受的一个重要原因。
舰载直升机是“鱼叉”反舰导弹超视距探测和目标指示的重要手段之一,DDG5I级I、II型舰“鱼叉”导弹的超视距探测和目标指示的主要手段之一正是依靠编队内的直升机。
重视可靠性、可维性和可用性
美国GE公司的LM2500燃气轮机从1975年DD963级首舰服役使用以来已有力多年的历史。31艘DD93级、4艘DDG993级、27艘CG47级和DDG51级先后均选用4台LM2500组成的联合使用的COGAG全燃动力,DDG51级的动力装置从前三级舰的使用中积累了丰富的可靠性、可维性和可用性经验。4级舰选用这种标准的动力装置,也为美国海军的使用、训练、维修、后勤保障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为了改进这种全燃联合方式在巡航低工况时的使用经济性,增大DDG51级的续航力,美国海军曾立项研究兰肯循环能量回收系统。
该方案利用LM2500燃气轮机的高温排气生产饱和蒸汽,然后把炮和蒸汽送人轮流式蒸汽轮机,蒸汽轮机的输出功率传递给轴系的传动装置,作为辅助功率传送给螺旋桨。
兰肯循环能量回收方案可使DDG51级最大输出功率下的油耗节省26%,巡航功率下的油耗降低29%,这就意味着巡航时的续航力可提高20%。美国国会军事委员会大力支持这一方案,要求从第9艘舰开始使用这种燃蒸复合动力装置。但是,美海军从动力装置的可靠性、可维性和可用性考虑,最终否定了这一方案。
② 美国鱼叉RGM-84A舰对舰导弹有哪些动力装置
美“鱼叉”RGM-84A舰对舰导弹的主发动机为达因公司生产的J402-CA-400涡轮喷气发动机,采用燃料为JP-5,燃料箱与发动机布置在战斗部舱后的发动机舱内。发动机长784毫米,直径318毫米,重45.36千克,推力2.94千牛。压气机为轴流和离心组合式,压缩比为5.8:1。进气口在弹体腹部,燃烧室为环形燃烧室,燃料比耗为34毫克/牛秒。涡轮是单级的,转速41200转/分。排气温度787.8℃。发动机工作寿命是1小时,从发动机启动到达最大推力时间为7秒。
固体助推器布置在发动机舱后,串联配置。助推器长610毫米,重119千克,推力64.7千牛,工作时间2.5秒。圆柱形壳体内装浇注的星型复合推进剂药柱,药柱成份为高氯酸铵氧化剂、铝、亚氯酸铜等。药柱燃烧时燃烧室内压力高达12.4~13兆帕。采用钟形喷口,出口处直径160毫米。助推器通过4个爆炸螺栓串联在弹体尾端。在助推器壳体上装有4个稳定尾翼,它们与弹翼、尾翼同在一流线上。
③ 军用舰艇用的是什么燃料
你好!
看军舰具体的动力系统,柴油机自然用柴油,燃气轮机的按照燃烧性能烧煤油或柴油,都是原油衍生品。
仅代表个人观点,不喜勿喷,谢谢。
④ 关于军舰动力
目前有三种联合动力装置:汽轮机+加速燃气轮机(COSOG或COSAG),柴油机+加速燃气轮机(CODOG或CODAG),燃气轮机+加速燃气轮机(COGAG或COGOG)。
柴燃的优缺点这2个链接里已解释很详尽
http://..com/question/182544601.html
http://..com/question/130753386.html?fr=qrl&cid=211&index=2&fr2=query
个人补充一下:柴油机只能使用柴油,燃气轮机不限燃油种类,只要轻质和中质燃油皆可使用,但以煤油最佳。不过军舰上没必要非要携带2种燃油,一般是全使用柴油。这样只需一套供油系统就可以,如果用2种就需要2套。
法国那种柴燃——电动力模式的优缺点也很多,优点是省略了变速箱,减少了机械噪音,实现了无极调节,节省了换档和切换动力模式时间,尤其是对燃气轮机来说,可以使燃气轮机工作在最佳功率下而减少浪费燃料。
缺点是成本增加很多,因为需要用到大量的电解铜和高能蓄电池,并增加了一套发电系统、储电系统和电动机系统,可靠性降低。整个系统很复杂,技术难度很高,目前只有美国英国实现了实用化。只在个别需要水声隐身的水面舰艇上使用,不需要水声隐身的舰艇没有用的。潜艇上是另一种模式:核——电或燃料电池,也是为了水声隐身。
附一篇学术文章:http://club.china.com/data/thread/1013/2706/72/88/7_1.html
⑤ 军舰使用的各种动力的特点及优劣各是什么
燃气轮机动力装置的发展方向是提高单机功率、热效率和使用寿命,改善低负荷性能,使用低质液体燃料、燃气和天然气。
核动力装置利用原子核的裂变能通过工作介质(蒸汽或燃气)推动汽轮机或燃气轮机以带动螺旋桨的一种动力装置。已获得实用的唯一装置是压水堆-汽轮机推进装置。以铀235为主的核燃料在压水堆内进行裂变并放出大量热能。
压力较高的冷却水在反应堆与蒸汽发生器之间进行循环,一方面使反应堆冷却,同时在蒸汽发生器中将热量传给水,产生蒸汽供给汽轮机作功。核动力装置的特点是核燃料的消耗很少,续航力很大,这对远航军舰和破冰船是很有利的。此外,它不需要空气助燃,发动机无需进气和排气,能为潜艇提供在水下长期航行的可能,同时大大提高潜艇的隐蔽性和水下作战能力。
它的缺点是必须备有质量和尺寸较大的防护屏装置和一整套安全防护设施,而且造价昂贵,操纵管理技术复杂,换料和核废物处理等都很麻烦,所以主要是在潜艇和大型水面舰上应用,而在民用船舶中尚难以推广。
性能要求:为推进船舶和供应船上所需的各种能量,要求船舶动力装置可靠性高、机动性和操纵性好、燃料消耗费用低、振动小、噪声低。对于军舰,还要求耐冲击和有核防护。
可靠性:动力装置应在规定的航行环境(如风浪盐雾、冰区)和航行状态(如规定风浪下的摇摆、纵倾、横倾等)下安全可靠的运行,这是船舶最重要的性能要求。为此,对动力装置的设计、制造、安装和试验均有专门的船舶建造规范和章程予以规定。可靠性还取决于正确的操纵管理和设备的配置。对重要辅助设备的配置需要考虑到有部分损坏时不致影响动力装置的正常运行。|
机动性:包括启动、加速、换向、倒车持续能力和低速稳定工作能力等性能。机动性对于军舰和经常变负荷、变工况的船舶(如拖船、破冰船、渔船和救助船等)尤为重要。
各种动力装置的机动性各有优缺点。柴油机和燃气轮机的启动性能好,但低速稳定性较差。汽轮机低工况稳定性好,但启动性较差。双机双桨动力装置能提高船舶的转向能力。调距桨在加速、急停、倒航等机动性能方面较定距桨优越。电力传动虽然两次能量损失较大,但由于有较好的操纵性能而在某些船上得到应用。
燃烧消耗费用:燃料消耗费用与燃料的种类、价格和消耗率等有关。柴油机的燃料消耗率最低,低速柴油机已达163克/(千瓦??时)以下。蒸汽动力装置可使用包括煤在内的各种燃料,而其他装置尚只能使用液体和气体燃料。
低速柴油机已能普遍燃用较高粘度的燃料油(即重油),甚至已有试用高粘度劣质燃料油的。某些中速柴油机也能使用燃料油,因此可降低燃料费用。高速柴油机和航空派生型燃气轮机用轻柴油,而工业型燃气轮机和大部分中速柴油机则使用重柴油。进一步降低燃料消耗率和采用劣质燃料是动力装置的一个发展方向。军舰因长时间低负荷运行,还应考虑低负荷时的经济性。
建造成本:建造成本往往与热经济性有矛盾。例如利用废热可以节约燃料,但要增加设备而使造价相应增加。因此在采用新型动力装置和某种节能措施时必须考虑建造成本。采用标准化、系列化产品,简化施工过程等都能降低建造成本。
重量和尺寸:安置动力装置的机舱是船的非生产性容积,应尽量减小,因而对动力装置的重量和尺寸大小就有一定的限制。军舰航速高、功率大,对动力装置的重量和尺寸有更高的要求。例如,高速驱逐舰汽轮机动力装置的比重量通常只有13.5~20千克/千瓦,但动力装置的重量却占去军舰标准排水量(指军舰空载排水量加上额定人员、淡水、粮食、弹药、供应品、给水、锅炉和凝汽器内常用水位的水、机器内的润滑油,但不包括燃料、备用润滑油和备用锅炉水时的排水量)的1/6~1/4。在各种动力装置中,航空派生型燃气轮机装置重量最小,而低速柴油机和蒸汽机装置重量最大。低速柴油机装置重量虽大,但耗油少,故燃料储量也少,对总重量仍然有利。
振动:振动影响船员和旅客的舒适性,对于军舰还影响其隐蔽性。严重的振动会导致设备、仪表和船体局部结构损环。振动主要来源于往复式机器和螺旋桨。柴油机运转时,其动力是不平衡的,因此在设计和制造时应采取适当的平衡措施,如装设平衡质量、平衡装置。在发动机与机座之间安放弹性隔振器可以减少和隔离机器振动向船体传递。螺旋桨因机械不平衡和工作在不均匀流场中而引起的船舶振动,在制造时可通过精细的平衡和采用合适的桨叶叶梢与船体之间的间隙来解决。
发动机与螺旋桨的激励力会使推进轴系发生振动,包括扭转振动、回旋振动和纵向振动。推进轴系的扭转振动是由发动机和螺旋桨的不均匀扭矩引起的,它会导致轴系断裂和传动齿轮损坏。划定转速禁区、改变推进系统的自振频率(如加大轴径、采用弹性联轴节)、降低干扰力矩和采用减振器等,可减少以至消除扭转振动。回旋振动又称横向振动,是由轴系设备的制造和安装误差、材质不均匀、螺旋桨的干扰力引起的,它会导致艉管密封漏水或漏油、轴承磨损、轴承座松动,甚至破裂。调整中间轴承位置和数目和改变螺旋桨叶数,可减少回旋振动。纵向振动是由螺旋桨推力不均匀引起的,它严重时会使推力轴承严重磨损和烧坏、曲柄箱破裂、传动齿轮损坏。改变桨叶数、加强推力轴刚度、对轴系进行中校核等,可减少纵向振动。
噪声:中速柴油机、高速柴油机、燃气轮机、减速齿轮箱、通风机、增压器、空压机和齿轮泵等设备是最强的噪声源。为降低机舱噪声级、改善工作环境,一般采取下列措施:①减少噪声的传出,如装设消声器和隔声罩;②吸收噪声的能量,如装设吸声屏板和敷设吸声材料;③设置隔声效果好的集中控制室,使轮机员和机器设备分开
⑥ 军舰上,冒着火苗的武器叫什么,能打多远
舰炮,舰船上用于射击海上、空中和岸上目标的海军炮。舰船防空、反导和对海、对岸作战的主要武.器。一般为高射和平射两用型炮,具有发射率高、反应快速、操控方便、持续作战能力强、用途广泛等特点。
按口径,分为小.口.径、中口径和大口径舰炮;按炮管数,分为单管、多管和联装舰炮;按封闭程度,分为全封闭式和非封闭式舰炮;按自动化程度,分为全自动、半自动和非自动舰炮;按射击功能,分为平射和高平射两用舰炮。以往还曾按战斗任务,分为主炮和副炮:在一艘舰船上口径最大、主要担负对海和对岸作战任务的舰炮称主炮;其余口径较小、主要担负防空作战任务的舰炮称副炮。现代舰炮主要用于对空防御,主、副炮已无明显界限。
舰炮主要由发射系统、瞄准传动系统、炮架、供弹系统与炮弹、防护装置等构成。
①发射系统。包括炮身、炮闩、装填机和反后坐装置,用以发射弹丸,赋予弹丸初速、转速和飞行方向,重复装填炮弹。
②瞄准传动系统。包括瞄准传动机.构和瞄准随动系统,用以使舰炮旋回和俯仰,实施瞄准。
③炮架。包括摇架、旋回架和基座,用以支撑炮身,承受舰炮发射时所产生的作用.力,并保证炮身旋回俯仰。
④供弹系统与炮弹。供弹系统包括扬弹装置和弹鼓(或弹箱)等,用以将炮弹从弹.药舱输送到发射系统。有的还配有引信测合机,在供弹过程中自动装定引信分划。舰炮使用的炮弹有穿甲弹、爆破弹、杀伤弹、空炸榴弹和特种弹等。
⑤防护装置。封闭式舰炮外部装有炮塔防护装置,具有防水、防气浪和防核尘能力;非封闭式舰炮仅有防盾和护板。
现代舰炮实现了全自动化,跟.踪瞄准、供弹、装弹、射击控.制、弹种更换和瞎火处理等自动完成,可遥控操作;发射率高,中口径舰炮单管发射率为90~120发/分,小.口.径舰炮发射率一般为3000~5000发/分,有的高达上万发/分;配用新型炮弹和引信,射程增大,毁伤目标能力显著提高,37毫米以上口径的舰炮普遍配用了近炸引信预制破片弹,毁伤能力提高了几十倍,小.口.径高射速舰炮配用脱壳穿甲弹;弹炮结合的近程反导武.器系统(如俄罗斯“卡什坦”系统)将舰空导弹加装在6管30毫米舰炮的摇架上,毁伤概率可达95%;配备先进的火控系统,使舰炮具有全天候作战和抗干扰能力,全自动操控,能进行射击校正、射击效力评估、自动停火和转火,反应时间短,射击精度高。中、小.口.径舰炮以缩短反应时间、提高射击精度、提高发射率和反导效能为发展重点;大口径舰炮以减轻重量、提高自动化程度、采用隐身技术和研制新弹种等为重点。一些国.家正在采用液.体发射药、随行装药发射、电热化学发射、高能激光技术、电磁发射和垂直发射等新技术研制新型舰炮及武.器系统。
⑦ 舰载火炮武器的结构
舰炮主要由发射系统、瞄准传动系统、炮架、供弹系统和炮弹构成。发射系统,包括炮射、炮闩、装填机和反后坐装置,用于发射弹 丸和重复装填炮弹。舰炮通常采用加农炮,炮身长度为40倍口径以上。 瞄准传动系统用于使舰炮旋回和俯仰,实施瞄准。炮架包括摇架、旋 回架和基座,用以支撑炮身,并保证炮身旋回和俯仰。供弹系统,包 括扬弹机和弹鼓等,用于将弹药输送到发射系统。舰炮使用的炮弹, 有穿甲弹、爆破弹、杀伤弹,空炸榴弹和特种弹。全封闭式舰炮,外 部装有用钢铁、轻金属或玻琉钢制成的全封闭防护装置,具有防水、 防气浪和防核尘能力;非封闭式舰炮,仅有防盾或护板。
⑧ 中国海军什么护卫舰率先使用全电力综合推进系统
主要原因在于国产大型舰用燃气轮机技术不过关,虽然可以进口。但有一点,115和116舰的试验意义更大一些,如果只是试验的话没必要去进口,使用蒸汽轮机系统就可以完成试验任务。 至于115和116是试验舰的原因,其主要武备系统和电子系统都是从俄罗斯进口的,大规模装备不利于我国独立自主的发展原则。而115、116舰没有后续舰计划这一点也说明了这一点。而采用自行研制武备系统和电子系统的052C型在170、171建成后,后续舰则在不断的建造中。 电力推进系统: 电力推进是指用电动机械来带动螺旋桨,推动舰艇前进的推进方式。电力推进技术指的是用电能作为舰上动力机械的能源的技术。[国外概况] 一、舰船电力推进的应用概况 舰艇电力推进的应用历史悠久,二战时期曾流行一时。当时,美海军建造了数百艘电力推进战舰。当时采用电力推进的主要原因是齿轮装置制造量不足。由于技术水平的限制,系统大而笨、效率低、成本高。战后,除德国的17艘"莱茵"级护卫舰采用柴电推进外,其它水面舰艇均采用机械推进。80年代后,随着交流电机及其控制技术、电力电子器件的发展,船舶电力推进系统在功率、功率密度、效率等方面已经能满足船舶推进的需要。其应用情况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据统计,80年代后期以来,水面作战舰艇开始有了电力推进与机械推进相结合的混合推进。小功率的电力推进已在英国的"桑当"级猎雷艇,法国的"Silure"级轻型反潜护卫舰,瑞典的"菲吕桑德"级布雷艇,法、荷、比三国联合研制的"三伙伴"级猎雷艇等水面舰艇上得到应用。 马岛之战后,英国海军在23型护卫舰上首先采用了柴电-燃气轮机联合动力装置(CODLAG)。该舰艇低速航行时,由两台CEC公司的750V/1.3兆瓦(MW)直流电机驱动,巡航速度17节,航程7000海里。其直流电机直接驱动定距桨,由四台柴油发电机组给推进电机及全船其它设备供电。 美国海军在1980年就和西屋公司签定了为排水量6500吨的双轴驱逐舰研制综合电力(IED)推进系统的合同,设计的电力推进系统采用发电机供给全舰其它设备的用电,为能与推进系统完全综合,其推进的电机为普通交流电机,变频器采用可控硅元件,整个系统的重量、体积比常规推进系统大。由于在研制过程中,发现该系统不是经济上可承受的、性能上能满足要求的合理结构,在1994年美国海军提出了综合电力系统(IPS)概念,即综合全电力推进(IFEP)系统。 二、国外电力推进系统的发展 1、电力推进的组成部分及现状。舰艇电力推进系统一般由以下几部分组成:螺旋桨、电动机、发电机、原动机以及控制调节设备。原动机可以采用柴油机、汽轮机或燃气轮机。目前一般采用高速或中速柴油机。大功率时多采用汽轮机或燃气轮机。发电机采用直流他励或差复励电机、交流整流同步发电机或交流同步发电机。目前采用最多的是交流整流同步发电机(也称交-直流发电机)。电动机可以采用直流他励双枢双换向器电动机或交流同步电动机、异步电动机。目前用的最多的是直流双枢电动机。另外潜艇蓄电池也是一种电力推进装置。 2、目前舰艇电力推进装置的发展动向可概括为:(1)以交流(交流发电机和交流电动机)电力推进装置取代直流(直流发电机和直流电动机)电力推进和交直流(交流整流发电机和直流电动机)电力推进装置;(2)发展超导电力推进;(3)发展潜艇燃料电池推进系统以代替现有的潜艇铅酸电池,;(4)发展综合全电力推进系统。 2.1交流电力推进装置 交流电力推进装置具有极限功率大,效率高和可靠性好的优点,根据推进电机的类型,可分为异步电动机和同步电动机交流推进装置;而根据电流交换器的结构形式不同分为晶闸管变频交流电力推进装置、电力晶体管和可关断晶闸管交流电力推进装置。 2.2超导电力推进装置 超导电力推进是以超导电机(超导发电机和超导电动机)为功率元件的电力推进装置,与普通电力推进相比,具有重量轻、体积小、效率高、噪声低的特点。由于超导材料必须工作在相应的临界温度以下,要有一套复杂的液氮设备,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它的广泛应用。近年来,随着低温技术的迅速发展,特别是低温技术的小型化,为超导电力推进在舰艇上的应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2.3潜艇燃料电池电力推进装置 潜艇燃料电池电力推进装置是以燃料电池为潜艇水下航行动力源的推进装置。燃料电池是一种能把化学能直接转换成电能的能量转换装置,电池本体加上燃料、氧化剂及它们的贮存器构成一个完整的燃料电池系统。其特点是:在能量转换方式上与蓄电池相同,都是化学能转换成电能,因此具有安静、效率高的优点;在构成方式上则与柴油发电机组相似,即贮能部分(贮存燃料及氧化剂的贮存器)与能量转换装置部分相分离,因此具有长时间连续工作的能力(只要燃料和氧化剂足够),而不象蓄电池那样需要来回充放电。各国曾主要研究过两种潜艇用燃料电池:氢-氧电池和肼-过氧化氢电池。 近年来,燃料电池研究取得了一些重大的技术突破。例如:潜艇上液态氧贮存器采用新式壳体结构,有些国家研究了用氢化物制取氢的方法等。 2.4综合全电力推进系统 美、英等国目前都在积极开展综合全电力推进系统的研究工作,并各自制定了相应的发展计划。 (1)、英国综合全电力推进系统的研究 (2)英国国防部于1994年正式开始IFEP系统的应用研究。1996年成立了一个专门机构--电船计划管理局,负责协调发展和采购未来英海军水面舰艇的综合全电力推进系统。 (3)英国IFEP发展计划的重点首先是发展原动机,英国坚持原动机全燃化,大功率(21MW)燃气轮机发电机主要使用WR-21中冷回热燃气轮机,中功率(7~8MW)采用复杂循环燃气轮机,又与荷兰合作试验小型复杂循环燃气轮机(仅有回热器),作为小功率(1~2MW)燃气轮机发电机的基础。 IFEP系统的另一个主要设备是推进电机。英国正在研制16~24MW的轴向磁通永磁电机。 IFEP系统将可能用于英国的未来护卫舰、未来航空母舰和未来攻击型潜艇。 (2)、美国综合全电力推进系统的研究 <BR>自80年代以来,美国海军一直积极发展舰艇综合全电力推进系统,主要集中发展海军舰艇推进、电力和控制系统。 美国在21世纪海军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综合全电力推进系统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发电(如WR-21中冷回热燃气轮机、燃料电池等)、电力储存(如蓄电池、飞轮、电感能量储存、电容能量储存、压缩气体或蒸汽设备等)和推进技术(如永磁电机)等方面。 综合全电力推进系统的发展分三个阶段:小比例预研、全尺寸样机预研和全尺寸工程研制。前两个阶段已接近完成。第一阶段中制成了3兆瓦、300转/分的轴向磁通永磁电机,第二阶段中制造了9.2MW、150转/分的全尺寸永磁电机样机。该样机由两个半功率模块组成,共用机壳、轴和轴承,采用钕-铁-硼稀土永磁材料,代替传统的线绕电枢,同时还采用横向磁通技术,电机小而轻。1998财政年度开始全尺寸工程研制。 此外,法国参与了美、英的IFEP研究计划。德国、加拿大也对水面舰艇的全电力推进方案进行了研究。三、综合全电力推进系统的优点和不足: <BR> 同机械推进方式相比,综合全电力推进系统在经济性、提高战斗力、增强生命力等方面具有优势: 1、经济性好。IFEP系统油耗小,据美国近期报道,驱逐舰采用全电力推进,在30年工作寿命期间将比机械推进节省16%以上的燃料费。IFEP节油的原因在于: a)低速航行时,电力推进可用较少的发动机提供相同的净功率。 b)电力推进舰艇在低速航行时,能够使原动机在高功率工作点运行,而机械推进舰艇在低速航行时,原动机效率下降,耗油量增大。 c) IFEP系统减去了舰艇的辅助装置和战斗系统所需的单独发电机组。 d)在双体船、三体船等非常规船型上使用时,IFEP系统易于实现自动化、可减少人员配置,降低培训费;布置的灵活性可使舰船结构优化,减少舰船的排水量;改善了舰船的可生产性,降低了生产费用。舰艇航行时,只让所需的最小数量的原动机运行,减少了原动机总运行时间,可节省维护费用。 2、提高了舰艇的战斗力 a)由于减少了原动机数量,去除了许多机械传动系统,可腾出有效空间以装载更多武器。 b)能为未来的激光、电磁武器提供足够的电力。 c)改善了操纵性.螺旋桨由电机控制,能在全速范围内实现无级调速,对指令的响应快;而机械系统具有一个最小的轴速,其响应受联轴节的较长的响应时间的制约。 d)增加了续航力。由于降低了耗油量,同样的燃油可提供更大的续航力。 e)不管是柴油机,还是燃气轮机,都不容易实现正、反两个方向运转的操作,为解决此问题,现代舰艇多采用可调距螺旋桨,但这种方式需耗费大量的燃料。而电力推进的反向问题可通过使用电力电子设备转换所用电源的极性或相位来方便地实现。可提高舰艇的操纵灵活性。 f)系统布置灵活,可降低排水量。由于突破了将发动机、推进器、传动轴系布置在一条直线上的传统设计模式,用电缆完全取代机械连接,原动机可以布置在任何地方,使全舰系统和设备布置更加灵活,从而降低舰艇排水量。 3、增强了生命力。 a)降低了噪声、提高了隐蔽性。由于原动机可以布置在水线以上,从而可以降低水下辐射噪声,而且由于取消了齿轮箱,也大大降低了振动噪声。与机械推进相比,在宽频带可降低15~20分贝,在窄频带降低更多。 b)操作人员可选择最合适的发动机组合形式,确保发动机以最佳效率工作,避免了发动机的低负载运行。 c)IFEP系统由其左右舷双重总线向负载供电,具有很强的抗故障能力。推进系统也有备用线路,不易完全损坏。 综合电力推进的不足之处有: 1、当一艘舰艇的大部分航行时间是满功率高速航行时,使用效率低的全电力推进系统是不利的。 2、全电力推进系统不适合于航空母舰使用。航母尽管有可能采用综合电力系统,但目前采用标准的机械推进更为合适,因为象航母那样大型的舰船,电力推进与蒸汽动力装置相比并不节约空间和重量。未来航母可能需要更大的电力,以满足电磁弹射与回收装置、未来的电磁武器以及对抗措施的需要,而增加电力的最经济的方法是使用功率更大的汽轮机组。 3、今年开始全尺寸系统试验的综合电力系统(IPS)不适合潜艇使用,因为这种IPS使用感应电机,不是使用永磁电机,体积和噪音太大,只适合于水面舰艇使用。 四、综合全电力推进系统的关键技术 综合全电力推进系统系统的设计是当代先进的电力电子技术、交流调速技术、电机制造技术、永磁材料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先进燃气轮机技术等的综合运用,技术含量高,其关键技术有 (1)大功率、高功率密度的永磁电机技术,包括电动机和发电机技术。 (2)大功率电力电子器件技术。目前各国主要是在不断提高绝缘栅双极晶体管的功率等级,以减小转换器的体积、重量。 (3)先进的燃气轮机技术。英美已联合发展了中冷回热燃气轮机WR-21,并进行了小功率高速燃气轮机发电机组的研究。 (4)区域配电系统及监控系统。[影响] 综合全电力推进是舰艇动力发展历程中的一次飞跃,是舰艇动力发展的必然方向,将大大提高水面舰艇的生存能力和作战效果。[技术难点] 目前,综合电力推进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动力装置过重和过于庞大。燃料电池尚有许多技术问题未能解决等。
⑨ 战列舰主炮装弹靠什么
过去的战列舰一般都靠液压传动装置来进行装填主炮炮弹,因为战列舰的主要一般都在200mm以上,炮弹巨大,而且还是分装的,弹头是弹头,药包是药包。
装填的时候,要先把主炮恢复到装弹时的装弹角度,各种军舰的角度不一样。用液压装置把炮弹运到炮尾,装填弹头,然后进行闭合炮膛,然后再装药包,再闭合。然后重新进行瞄准,重新计算主炮射击的角度、方位,然后再发射。
总之很麻烦,当时的主炮射速都是很低的。
⑩ 055驱逐舰使用的什么发动机,为何高速航行时,看不到一丝黑烟呢
055舰是冒排气管冒黑烟的,仅仅没有被拍摄到而已,依据较为可靠的信息,055舰应用4台QC-280型气轮机构成“全燃协同”动力装置,从理论上而言当代舰船的四种推动服务器:蒸汽轮机、柴油发动机、汽轮机、核反应堆。前三者都起烟,核反应堆尽管本身不起烟,可是其他锅炉辅机还要起烟的。
当代的舰船都会出现烟雾从内燃机(外燃机)工作原理来解释,冷启动过程中燃油雾化不均匀,都会出现“富油燃烧冒烟”现象,当机械运行平稳后燃油喷射雾化均匀、燃烧均匀后浓烟也就消失了,所以动力系统正常的战舰在航行一段时间后是看不到浓烟的。
图片上俄军“现代级”大型制海舰的锅炉应该是不正常的!即便是“冷启动”也不会这样浓烟滚滚,出现这样的情况就是动力系统保养欠佳所致!俄军战舰,包括“库兹涅佐夫号”航母在内出现黑烟,是整个动力系统故障所致,属于带病工作,锅炉长期得不到精心保养,不定期对管道和锅炉内部清洗、除积碳、更换零部件…出现了“哮喘” 、“肺炎”,冒浓烟也就好理解了!
总结:
总得来说,战舰在“冷启动”阶段冒出些许浓烟是正常的,并不是战舰动力系统落后或者是保养不善的问题,不必惊慌,等动力系统运行平稳后也就没烟了。反过来,如果是人为的因素使动力系统状况不佳,那就必然是浓烟滚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