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某同学设计如图1所示装置分别进行探究实验(夹持装置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过程中,使用分
(1)分液漏斗用于气体发生器中控制加液,也常用于互不相溶的几种液体的分离,加液时要注意内外空气相通,压强相等,液体才能顺利流下,具体操作为:打开分液漏斗上口的活塞(或将活塞上的凹槽与瓶口上的小孔对齐),旋开分液漏斗的旋塞,缓慢滴加;
(2)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可与水反应生成一氧化氮和硝酸;装置Ⅰ中有空气,一氧化氮会与装置中的空气反应,生成的二氧化氮溶于水并与水反应,使测得的一氧化氮体积不准,所以不可以通过实验I收集并测量NO气体的体积来探究铜样品的纯度;
(3)实验室用电石和水来制取乙炔,反应原理为:CaC2+2H2O→Ca(OH)2+C2H2↑,乙炔可以燃烧,乙炔燃烧时,火焰明亮并伴有浓烈的黑烟,这是因为乙炔中含碳的质量分数比乙烯高,碳没有完全燃烧的缘故;
(4)氨气为碱性气体,极易溶于水,量气管中的液体应该不含水且不与氨气反应,浓NaOH溶液、氨水、氯化铵溶液中含有水,氨气被水吸收,而氨气不溶于煤油,所以量气管中液体最好是煤油;
A、对于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吸收装置中的导管外联双球状导管内伸入到液体中,液体进入双球内,防止进入前端装置,能防止倒吸;故A正确;
B、吸收装置中的导管下联漏斗,漏斗口伸入液面以下,易吸收易溶性气体,不能防止倒吸;故B不正确;
C、对于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吸收装置中的导管与干燥管连接,当水进入干燥管内,烧杯内液面下降低于导管口,液体又流落到烧杯中,能防止倒吸,故C正确.
D、氨气极易溶于水,不溶于四氯化碳,所以导管通入四氯化碳中,气泡向上到水层溶解,能防止倒吸,故D正确;
E、氨气极易溶于水,导管插入溶液中形成喷泉,进气管在烧瓶口,液体经进气管倒流入前端装置,产生倒吸,故E错误;
F、氨气极易溶于水,导管插入溶液中形成喷泉,进气管在烧瓶底部,液体不能流入前端装置,能防止倒吸,故F正确;
所以能防倒吸的吸收装置有ACDF;
(5)根据PV=nRT,为保证测出来的气体体积是当时大气压下的体积,在读数时应注意:①将实验装置恢复到室温,②使量气管两端液面相平,因为相平说明两边液面上的压强是一样的,这样测出来的气体体积才是当时大气压下的体积,③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俯视或仰视会造成误差;
(6)第2次测量数据误差较大,可不用,铝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气的体积=
(346.3?10.0)+(345.7?10) |
2 |
3×22.4L |
0.336L |
54g |
x |
0.27g |
1.0g |
B. 某课外小组设计如图1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实验(夹持装置已略去).(1)实验过程中,使用分液漏斗滴加液体j
(1)分液漏斗用于气体发生器中控制加液,也常用于互不相溶的几种液体的分离,加液时要注意内外空气相通,压强相等,液体才能顺利流下,具体操作为:打开分液漏斗上左的活塞(或将活塞上的凹槽与瓶左上的小孔对齐),旋开分液漏斗的旋塞,缓慢滴加;
故答案为:打开分液漏斗上左的活塞(或将活塞上的凹槽与瓶左上的小孔对齐),旋开分液漏斗的旋塞,缓慢滴加;
(四)①氨气为碱性气体,极易溶于水,量气管中的液体应该不含水且不与氨气反应,稀NaOH溶液、氨水、氯化铵溶液中含有水,氨气被水吸收,而氨气不溶于煤油,所以量气管中液体最好是煤油;烧瓶中加入的试剂是固体氧化钙或NaOH固体,滴入浓氨水溶解放热生成氨气;
故答案为:k手;c;
②A、对于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吸收装置中的导管连接漏斗伸入到液体中,不能防止倒吸;故A错误;
k、对于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吸收装置中的导管与干燥管连接,当水进入干燥管内,烧杯内液面下降低于导管左,液体又流落到烧杯中,能防止倒吸,故k正确.
C、氨气极易溶于水,不溶于四氯化碳,所以导管通入四氯化碳中,气泡向上到水层溶解,能防止倒吸,故D正确;
D、氨气极易溶于水,导管插入溶液中形成喷泉,进气管在烧瓶左,液体经进气管倒流入前端装置,产生倒吸,故手错误;
手、氨气极易溶于水,导管插入溶液中形成喷泉,进气管在烧瓶底部,液体不能流入前端装置,能防止倒吸,故F正确;
所以能防倒吸的吸收装置有kC手;
故答案为:kC手;
③使量气管两端液面相平,因为相平说明两边液面上的压强是一样的,这样测出来的气体体积才是当时大气压下的体积;
故答案为:使量气管内液面与干燥管内液面相平;
(下)先通入氨气,氨气与水形成呈碱性的氨水可与二氧化碳与水生成的碳酸发生反应,更有利于二氧化碳气体的吸收,生成碳酸氢根离子浓度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下+CO四+NaC1+H四O=NHkC1+NaHCO下↓;
故答案为:NH下、CO四;&nksp;NH下+CO四+NaC1+H四O=NHkC1+NaHCO下↓;
(k)NO会与装置中空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气体,二氧化氮溶于水,测定的一氧化氮气体体积不准确;
故答案为:不可行;NO会与装置中空气反应,生成NO四溶于水,使测得的NO气体体积不准;
C. 某同学设计如图1所示装置分别进行以下探究实验(夹持装置已略去,忽略滴入液体体积对气体体积的影响):
(1)分液漏斗用于气体发生器中控制加液,也常用于互不相溶的几种液体的分离,加液时要注意内外空气相通,压强相等,液体才能顺利流下,具体操作为:打开分液漏斗上口的活塞(或将活塞上的凹槽与瓶口上的小孔对齐),旋开分液漏斗的旋塞,缓慢滴加;
故答案为:打开分液漏斗上口的活塞(或将活塞上的凹槽与瓶口上的小孔对齐),旋开分液漏斗的旋塞,缓慢滴加;
(2)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可与水反应生成一氧化氮和硝酸;装置Ⅰ中有空气,一氧化氮会与装置中的空气反应,生成的二氧化氮溶于水并与水反应,使测得的一氧化氮体积不准,所以不可以通过实验I收集并测量NO气体的体积来探究铜样品的纯度,
故答案为:NO会与装置中空气反应,生成NO2溶于水,使测得的NO气体体积不准;
(3)实验室用电石和水来制取乙炔,反应原理为:CaC2+2H2O→Ca(OH)2+C2H2↑,乙炔可以燃烧,乙炔燃烧时,火焰明亮并伴有浓烈的黑烟,这是因为乙炔中含碳的质量分数比乙烯高,碳没有完全燃烧的缘故,
故答案为:CaC2+2H2O→Ca(OH)2+C2H2↑;火焰明亮并伴有浓烈的黑烟;
(4)氨气为碱性气体,极易溶于水,量气管中的液体应该不含水且不与氨气反应,浓NaOH溶液、氨水、氯化铵溶液中含有水,氨气被水吸收,而氨气不溶于煤油,所以量气管中液体最好是煤油;
a、对于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吸收装置中的导管外联双球状导管内伸入到液体中,液体进入双球内,防止进入前端装置,能防止倒吸,故a正确;
b、吸收装置中的导管下联漏斗,漏斗口伸入液面以下,易吸收易溶性气体,不能防止倒吸,故b错误;
c、对于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吸收装置中的导管与干燥管连接,当水进入干燥管内,烧杯内液面下降低于导管口,液体又流落到烧杯中,能防止倒吸,故c正确;
d、氨气极易溶于水,不溶于四氯化碳,所以导管通入四氯化碳中,气泡向上到水层溶解,能防止倒吸,故d正确;
e、氨气极易溶于水,导管插入溶液中形成喷泉,进气管在烧瓶口,液体经进气管倒流入前端装置,产生倒吸,故e错误;
f、氨气极易溶于水,导管插入溶液中形成喷泉,进气管在烧瓶底部,液体不能流入前端装置,能防止倒吸,故f正确;
所以能防倒吸的吸收装置有acdf,
故答案为:c; a、c、d、f;
(5)根据PV=nRT,为保证测出来的气体体积是当时大气压下的体积,在读数时应注意:①将实验装置恢复到室温,②使量气管两端液面相平,因为相平说明两边液面上的压强是一样的,这样测出来的气体体积才是当时大气压下的体积,③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俯视或仰视会造成误差,
故答案为:使量气管和水准瓶两端液面相平;
(6)第2次测量数据误差较大,可不用,铝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气的体积=
(346.3?10.0)+(345.7?10.0) |
2 |
54g |
x |
3×22.4L |
0.336L |
0.27g |
1.0 |
D. 土壤的潮湿程度影响着蚯蚓的生活,如果对此进行实验探究,你设计的实验装置是()初二生物上册的,拜托了
从一个地方取土壤和蚯蚓,把土壤和蚯蚓平均分成三等份,用把这三份分别标号1,2,3.然后用仪器把1,2,3的湿度调成0,10,20然后放在同一条件下培养3天后观察。
E. 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如图装置进行实验探究,经检验该装置气密性良好.用胶头滴管滴入稀盐酸,此时装置A的
碳酸钙能与盐复酸反应生成制二氧化碳气体和易溶于水的氯化钙,故会观察到A试管中的固体溶解且有气泡产生,故填:固体溶解、气泡产生; (1)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故填:CaCO 3 +2HCl═CaCl 2 +CO 2 ↑+H 2 O; (2)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能加快反应的速度,相同质量的碳酸钙与相同的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相同,故填:同质量的粉末状和块状的碳酸钙与同溶质质量分数同体积盐酸反应产生气体量一样多,盐酸与粉末状碳酸钙反应比与块状碳酸钙反应速度快 |
F. 某科技小组的同学将16克氧化铜和过量的炭粉均匀混合,设计如图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请回答下列问题:①仪
①仪器a和b的名称是:a试管,b酒精灯.
②装置a中的实验现象是:黑色固体逐渐变成光亮红色;装置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
③设实验中最多能得到铜的质量为x.
根据2CuO+C
故答案为:27%. I. 下面是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的两个实验装置,都是用来观察植物的蒸腾作用的,请你根据示意图分析解决问题:
J. 小明同学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既可用于制取气体,又可用于探究物质的性质.(1)当打开K1、关闭K2时
(1)当打开K1、关闭K2时,利用A、B装置可以进行的实验是:锌与稀硫酸专反应制取氢气,属因为B中的进气管短,因此不能收集二氧化碳;故答案为:b 与设计进行探究实验装置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铸造牙用什么材料最好
浏览:219
办公设备的净残值如何
浏览:736
腾亚南京塑料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浏览:744
购机工具箱
浏览:720
注塑后机械手用来干什么
浏览:50
水表阀门s代表什么意思
浏览:533
博世电动工具木工专用
浏览:38
8匹柴油机飞轮轴承怎么拆下
浏览:884
收割机轴承拿不下来怎么弄
浏览:634
电疗仪器指哪些
浏览:134
病房测心跳的仪器叫什么
浏览:191
大型设备上岗证怎么打印
浏览:86
诺信数控机床控制系统怎么连网
浏览:839
直播卖货用什么设备清晰度好
浏览:190
机械装置拆装工具
浏览:888
防护阀门用字母怎么代表
浏览:115
影视器材设备包括哪些
浏览:802
空冷轴承运行中内外温差多少
浏览:769
matlab安装遗传算法工具箱
浏览:367
冰柜为什么制冷频繁
浏览:4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