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这3种絮凝剂的对比实验证明为什么双氰胺—甲醛/聚胺复合絮凝剂最佳
1、双氰胺甲醛絮凝剂处理印染废水的研究
2、改性双氰胺_甲醛_聚胺复合絮凝剂用于印染污水处理
查阅这两个文献
⑵ 什么是絮凝剂,破乳剂长期接触对人体有害吗
破乳剂的主要成分应有:破乳剂、协同破乳剂(助破乳剂)、分散剂和润湿剂。 破乳剂,主要成分为阳离子聚合物型表面活性剂,以高电荷密度的高分子树脂为主要成分,例如酚胺醛树脂聚氧丙烯聚氧乙烯醚。 絮凝剂的主要成分为聚丙烯酰胺(PAM),相对分子质量一般为(1.0~1.5)*10^6.可用作有机絮凝剂的还有DMC-AM共聚物、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AM共聚物、双氰胺-甲醛类阳离子絮凝剂、化学改性天然高分子絮凝剂等;无机絮凝剂有硫酸铝、三氯化铁、聚合氯化铝、聚合硫酸铁等。
⑶ 水处理絮凝剂A、B是不是就是PAC跟PAM
pac是絮凝剂 pamshi 是助凝剂
⑷ 甲醛双氰胺加尿素的反应机理
实验原理:
双氰胺甲醛絮凝剂属于合成高分子絮凝剂,它分子量较大,带有的活性官能
团较多。其合成分两步进行,首先是甲醛与双氰胺上的胺基
(
一
NH
2
)
或亚胺基
(
一
NH)
反应生成羟甲基
(
一
CH
2
0H)
双氰胺,
然后羟甲基双氰胺进行缩聚反应生成线型
或者含有支链的高聚物。在反应温度为
75
o
C
,反应时间为
4h
,反应物摩尔比为
n1(
双氰胺
)
:
n2(
甲醛
)
:
n3(
氯化铵
)
:
n4(
尿素
)
:
n5(
亚硝酸钠
)=1
:
2
.
4
:
0
.
7
:
0
.
1
:
0
.
05
的条件下,反应生成双氰胺甲醛脱色絮凝剂。
实验试剂和仪器:
双氰胺、甲醛、氯化铵、亚硝酸钠、尿素以上试剂皆为分析纯试剂。多功能
搅拌器,
电子天平,
数显恒温水浴锅,
温度计,
四口烧瓶,
滴液漏斗,
冷凝管等。
⑸ 双氰胺甲醛树脂脱色絮凝剂 是否有毒
通过飞秒检测发现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沿用双氰胺与甲醛缩合的树脂固色剂 但从上世纪 年代开始有研究发现固色剂 在整理后含有很高的游离甲醛幼儿内衣用其固色后导致皮肤发炎甚至发生溃疡从而引起人们重视开始研究无醛固色剂 目前许多国家对纺织品中甲醛的质量分数均有严格限制
⑹ 文献检索
你用的关键词都是俗名啊,那样命中效率低,有的还不准确。还有你在什么地方简缩的?用的什么数据库检索的?以什么为检索范围?标题?作者?全文?摘要?建议用摘要检索
另外还有一个颁发就是检索中文文献区,然后看他的英文文献,逆流而上
⑺ 污水处理用双氰胺会对生化危害吗
如果在污水处理上如果使用这种试剂的话,当然会有生化的危险。但我们会控制住的论述了城市污水的分类状况及其对生物的危害,通过对金鱼在城市污水中的生存状况的记录分析,验证了城市污水对生物的危害,最后,提出了合理的整治方案,并呼吁杭州市民应自觉地保护我们的环境,努力把杭州建成一个“蓝天、碧水、绿色、清净”的现代化都市。
关键词:城市污水 生物 危害 治理方案
一. 引言
我国是水资源并不丰富的国家之一,河川径流及地下水补给平均约为27000亿立方米,人年均占有量不足2000立方米,是俄罗斯的1/7,美国的1/5。而在大规模经济建设、城市建设普遍加快的情况下,我们往往只顾局部、忽略整体,只顾眼前、不讲长远,只顾经济效益、不注重环境效益,城市污水的大量排放以及落后的污水处理系统,造成水资源环境的恶性循环。因此我们应清醒地看到,城市水环境治理和水资源再生利用工程的建设刻不容缓。
(一)城市污水的界定
城市污水是指通过各种排污管道收集的所有排水,包括生活污水、工业污水、合流制污水以及城市融雪和雨水,总之是一种混合污水。
1. 生活污水
生活污水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各种污水的总称,其中包括厨房、浴室等排出的污水和厕所排出的含粪便污水等。除家庭生活污水外,还有各种集体单位和公用事业等排出的污水。
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排入天然水体会造成水体污染。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量剧增,1997年与1990相比,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整整翻了一番,达到了219亿吨,所以生活污水对水体的影响亦随之增加。
2. 工业污水
由于工业的迅速发展,工业废水的排放量很大。工业废水的特点是量大,成分复杂,难处理,不易降解和净化,危害性较大。总的说来具有以下特点:①悬浮物含量高,可达100-30000 mg/l;②生化需氧量(BOD)高,可达200-5000 mg/l;③酸、碱度变化大,pH低至2,高至13;④温度高,可高达40℃,造成热污染;⑤易燃,因常含低沸点的挥发性液体,如汽油等易燃污染物易着火成水面火灾;⑥多种多样有毒有害成分如油、农药等。 (二)水污染的类型
1.病原物污染
主要来自城市生活污水、医院污水、垃圾及地面径流等方面。病原微生物的特点是:①数量大;②分布广;③存活时间较长;④繁殖速度快;⑤易产生抗性,很难消灭;⑥传统的二级生化污水处理及加氯消毒后,某些病原微生物、病毒仍能大量存活;此类污染物实际上通过多种途径进入人体,并在体内生存,引起人体疾病。
2.需氧有机物污染
有机物的共同特点是这些物质直接进入水体后,通过微生物的生物化学作用而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质二氧化碳和水,在分解过程中需要消耗水中的溶解氧,在缺氧条件下污染物就发生腐败分解、恶化水质,常称这些有机物为需氧有机物。水体中需氧有机物越多,耗氧也越多,水质也越差,说明水体污染越严重。
3.富营养化污染
是一种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含量过多所引起的水质污染现象。水生生态系统的富营养化能通过化学污染物由两种途径发生:一种是通过正常情况下限定植物的无机营养物质的量的增加;另一种是通过作为分解者的有机物的增加。
4.恶臭
恶臭是一种普遍的污染危害,它也发生于污染水体中。人能嗅到的恶臭多达4000多种,危害大的有几十种。恶臭的危害表现为:①妨碍正常呼吸功能,使消化功能减退;精神烦躁不安,工作效率降低,判断力、记忆力降低;长期在恶臭环境中工作和生活会造成嗅觉障碍,损伤中枢神经、大脑皮层的兴奋和调节功能;②某些水产品染上了恶臭无法食用、出售;③恶臭水体不能作游泳、养鱼、饮用,而破坏了水的用途和价值;④还能产生硫化氢、甲醛等毒性危害。
⑻ 漆雾絮凝剂(AB剂)的主要成分的化学名称是什么
A剂成分为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等,外观为白色半透明液体,能够“捕捉”进入循环水中的过喷漆,将漆雾包裸并通过化学作用穿透和破坏油漆中的功能基因,使其完全消除黏性。
B剂主要由高分子阳离子聚合物,表面活性剂等组成,外观为无色—淡黄色黏稠液体,根据“搭桥”原理,聚合物吸附在漆雾颗粒的表面又吸附在另一个漆雾颗粒的表面,聚集被A
剂消黏的漆雾颗粒,最终形成能够容易上浮的海棉状大块絮状物,便于打捞并保持水质干净。絮凝剂的主要成分为聚丙烯酰胺(PAM),相对分子质量一般为(1.0~1.5)*10^6.可用作有机絮凝剂的还有DMC-AM共聚物、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AM共聚物、双氰胺-甲醛类阳离子絮凝剂、化学改性天然高分子絮凝剂等;无机絮凝剂有硫酸铝、三氯化铁、聚合氯化铝、聚合硫酸铁等。
C
剂用于调整循环水pH
,一般控制循环水pH值为7.
5
-
8.
5。用量较少。一般用氢氧化钠作为pH调整剂.
呵呵,更详细的化学成分就是人家的商业机密了,我也不知道啊。
⑼ 双氰胺甲醛树脂脱色絮凝剂 是否有毒
双氰胺甲醛树脂脱色絮凝剂 是否有毒
双氰胺溶于双氯仿,丙酮、乙醇和液氨,微溶于乙醚,难溶于苯。在13℃水中溶解度为2.26%,易溶于热水,水溶液在80℃以上时慢慢分解产生氨。在13℃无水乙醇中溶解度为1.26%, 双氰胺又称二氰二胺,很早就被用作潜伏性固化剂应用于粉末涂料、胶粘剂等领域。
⑽ 甲醛双氰胺聚合物测定指标及方法
方法:
(1)配制废水. 分别将3 种染料(分散性染料分散红 167、活性染料BES 蓝、分散性染料分散蓝79)配成浓度为200 mg/L 的单品染料废水,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在350∼700 nm 扫描波长范围进行扫描,测出3 种染料的最大吸收波长分别为450, 597 和589 nm,在其最大吸收波长下的吸光度分别为1.28, 1.48 和1.60. (2)印染废水. 江苏省常州市马杭污水处理厂收集的印染企业产生的废水,最大吸收波长为583.6 nm, CODCr 为600∼2000 mg/L,pH 7.5∼11,色度300∼500 倍.
试剂:
二 氰 二 胺 (Dicyanodiamine, DICY) 、甲醛 (Formaldehyde)、硫酸铝(Aluminium sulphate)、丙酮 (Acetone)均为分析纯,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聚丙烯酰胺(Polyacrylamide, PAM,市购工业品,分子量 560 万)。实验用染料分散红167、BES 蓝和分散蓝79 均为市购工业品。
由双氰胺在甲醇溶剂中,于200℃与氨反应而得。此法每吨产品需消耗双氰胺(98%)1180kg,液氨30kg。与该法相比,尿素法成本低,较多采用。尿素以氨气为载体,硅胶为催化剂,在380-400℃温度下沸腾反应,先分解生成氰酸,并进一步缩合生成三聚氰胺。生成的三聚胺气体经冷却捕集后得粗品,然后经溶解,除去杂质,重结晶得成品。尿素法生产三聚氰胺每吨产品消耗尿素约3800kg、液氨500kg。
工业合成主要使用尿素为原料,在加热和一定下:
6(NH2)2CO→C3H6N6 6NH3 3CO2按照反应条件不同,三聚氰胺合成工艺又可分为高压法(7-10MPa,370-450℃,液相)、低压法(0.5-1MPa,380-440℃,液相)和常压法(<0.3MPa,390℃,气相)三类。 化学性质三聚氰胺呈弱碱性(pKa=8),可与多种酸反应生成三聚氰胺盐。 遇强酸或强碱水溶液水解,胺基逐步被羟基取代,先生成三聚氰酸二酰胺,进一步水解生成三聚氰酸一酰胺,最后生成三聚氰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