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装置知识 > 气瓶防倾倒装置设计图

气瓶防倾倒装置设计图

发布时间:2021-10-17 10:11:42

Ⅰ 消防知识问答题

1.我国消防工作贯彻 的方针。(B)
A.以防为主,防消结合 B.预防为主,防消结合
C.专门机关与群众相结合 D.以防为主,以消为辅
2.消防工作应当坚持 的原则。(C)
A.防火安全责任制 B.预防为主,防消结合
C.专门机关与群众相结合 D.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
3.经公安消防机构审核的建筑工程消防设计需要变更的,应当报经 核准。(B)
A.上级消防机构 B.原审核的公安消防机构
C.当地公安消防机构 D.主管公安机关
4.禁止生产.销售或者使用未经 确定的检验机构检验合格的消防产品。(D)
A.各级公安机关 B.各级公安消防机构
C.各级人民政府 D.依照产品质量法的规定
5.单位违反《消防法》规定,擅自降低消防技术标准施工、使用防火性能不符合国家标准的建筑构件和建筑材料或者不合格的装修、装饰材料施工,经公安消防机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责令停止施工,可并处罚款,并对单位 处警告或者罚款。(C)
A.分管人员和责任人员 B.负领导责任的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
C.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D.负主要责任的管理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
6.设有车间和仓库的建筑物内设置员工集体宿舍,经公安消防机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责令停产停业,可以并处 。(D)
A.行政处分 B.警告 C.拘留 D.罚款
7.任何人发现火灾,都应当立即报警。任何单位、个人都应当 为报警提供便利,不得阻拦报警。(A)
A.无偿 B.有偿 C.自愿 D.自觉
8.营业性场所不及时消除火灾隐患,经公安消防机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处 。(B)
A.警告 B.罚款 C.警告或罚款 D.拘留
9.任何单位、个人都有维护消防安全、保护 、预防火灾、报告火警的义务。(B)
A.消防环境 B.消防设施 C.公共设施 D.公共财产
10.
11.生产、储存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的大型企业应当建立 。(B)
A.民办消防队 B.专职消防队 C.公安消防队 D.专业消防队
12.《消防法》规定,在设有车间或者仓库的建筑物内,不得设置员工 。(A)
A.集体宿舍 B.单身宿舍 C.厨房 D.俱乐部
13.
14.《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规定,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有 项消防安全职责。(B)
A.4 B.6 C.10 D.8
15.消
16.消防法规定,公安消防机构进行消防审核、验收等监督检查 收取费用。(A)
A.不得 B.可以 C.应当 D.必须
17.公安消防队除保证完成火灾扑救工作外,还应当参加其他灾害或者事故的 工作。(A)
A.抢险救援 B.防治 C.火灾救助 D.调查
18.公共场所发生火灾时,该公共场所的 人员有组织、引导在场群众疏散的义务。(B)
A.工作 B.现场工作 C.安全保卫 D.消防安全负责人
19. 公众聚集的娱乐场所在使用或者开业前,必须具备消防安全条件,依法向当地公安消防机构申报检查,经消防安全检查合格后,发给 ,方可使用或者开业。(C)
A.《消防安全审核意见书》 B.《消防安全验收意见书》C. 《消防安全检查意见书》
20. 公共娱乐场所内严禁带入和存放 物品。(C)
A.生活物品 B.化学物品 C. 易燃易爆物品 D.易燃物品
21.法人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者非法人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单位的 ,对本单位的消防安全工作全面负责。(D)
A.消防安全负责人 B.消防安全管理人C.消防安全主管人D.消防安全责任人
22. 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应当按照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至少每半年进行 次演练,并结合实际,不断完善预案。(A)
A.1 B.2 C.3 D.4
23、行政许可由 B 在其法定职权范围内实施。
A、设立行政许可的机关 B、具有行政许可权的行政机关
C、具有行政管理权的行政机关 D、具有行政许可权的行政机关的内部机构
24、行政机关作出行政许可决定,依法需要 A 、检验、检测、检疫和专家评审的,所需时间不计算在行政机关办理行政许可的期限内。
A、听证 B、招标 C、拍卖 D、鉴定
25、被许可人需要延续依法取得的行政许可的有效期的,应当在该行政许可有效期届满 A 日前向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行政机关提出申请。但是,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A、30 B、15 C、10 D、5
26、被许可人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的行政许可被撤销,被许可基于行政许可取得的利益 B 。
A、受法律保护 B、不受法律保护 C、附条件的受法律保护 D、无条件的受法律保护
27、行政许可申请人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申请行政许可的,行政机关 D 。
A、不予受理行政许可 B、不予行政许可
C、对行政许可申请人批评教育 D、不予受理或者不予行政许可并给予警告
28、地方性法规可以设定哪些行政处罚 C
A、限制人身自由的处罚 B、吊销企业营业执照 C、罚款 D、罚金
29、行政机关及其执法人员当场收缴罚款的,必须向当事人出具 B 。
A、国家财政部门统一制发的罚款收据 B、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部门统一制发的罚款收据
C、市级以上财政部门统一制发的罚款收 D、县级以上财政部门统一制发的罚款收据
30、根据行政许可法的规定,公众对行政机关的监督检查记录 A 。
A、有权查阅 B、无权查阅 C、经过有关领导批准可以查阅 D、经过监督检查人员的允许可以查阅
31、行政许可的申请人 B 委托代理人提出行政许可申请。
A、应当 B、可以 C、不得 D、必须
32、依据《行政处罚法》,当事人要求听证的,应当在行政机关告知后 B 日内提出。
A、5 B、3 C 、7 D、15
33、我国的消防工作由 C 领导,由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
A、全国人大 B、公安机关 C、国务院 D、公安消防机构
34、当事人应当自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之日起 D 日内到指定的银行缴纳罚款。
A、3 B、5 C、7 D、15
35、经公安消防机构审核的建筑工程消防设计需要变更的,应当报经 B 核准。
A、上级消防机构 B、原审核的公安消防机构 C、当地公安消防机构 D、主管公安机关
36、设定行政许可应当维护 B 。
A、公共利益和经济秩序 B、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 C、国家利益和经济秩序 D、国家利益和社会秩序
37、当场 D ,执法人员可以当场收缴罚款。
A、依法给予一百元以下罚款的 B、依法给予五十元以下罚款的
C、依法给予三十元以下罚款的 D、依法给予二十元以下罚款的
38、行政机关及其执法人员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不依法向当事人告知 A ,行政处罚决定不能成立。
A、给予行政处罚的事实,理由和依据 B、给予行政处罚的事实,情节和权利
C、给予行政处罚的理由,权利和依据 D、给予行政处罚的事实,理由和程序
39、行政许可采取统一办理或者联合办理、集中办理的,在规定的期限内不能办结的,经本级人民政府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 D 日。
A、3日 B、7日 C、10日 D、15日
40、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在宣告后当场交付当事人,当事人不在场的,行政机关应在 D 内将行政处罚决定书送达当事人。
A、五日 B、十日 C、三日 D、七日
41、公安工作坚持服务大局的理念,在保障和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要突出增强的观念是__C___
A、艰苦奋斗的观念 B、清正廉洁的观念
C、把维护稳定放在首位,做好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的观念
42、__ C___是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对政法工作的基本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进步的表现,是政法机关执法为民的本质要求和外在体现。
A、勤政守法 B、甘当公仆 C、文明执法 D、清正廉洁
43、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 __C_,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被确立为治国基本方略。
A、以人为本 B、立警为公 C、依法治国 D、完善立法
4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将爆炸下限小于(B)的气体划分为甲类。
A、5% B、10% C、15% D、20%
45、穿过高层民用建筑的消防车道,其净宽和净高均不小于(C)米
A、2 B、3 C、4 D、5
46、公共娱乐场所观众厅的入场门、太平门不应设置门槛,其宽度不应小于(A)米。
A、1.4 B、1.6 C、1.8 D、2.0
47、为确保安全疏散,公共娱乐场所室外疏散小巷的宽度不应小于(C)米。
A、1 B、2 C、3 D、4
48、库房内照明灯具下方不准堆放物品,其垂直下方与存储物品水平间距不得小于(A)米。
A、0.5 B、1.0 C、1.5 D、2.0
49、库区以及周围(D)米以内,严禁燃放烟花爆竹。
A、20 B、30 C、40 D、50
50、室内消火栓口离地面高度应为(B)米。
A、1.0 B、1.1 C、1.2 D、1.3
51、每个防烟分区的面积,对于高层民用建筑和其他建筑(包括地下建筑和人防工程),其建筑面积不宜大于(A)平方米。
A、500 B、600 C、700 D、800
52、紧靠防火墙两侧的门、窗、洞口之间最近边缘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A)米,如装有固定乙级防火窗时,可不受距离限制。
A、2 B、3 C、4 D、5
53、消防用电配电箱结构及其器件宜用(C)型。
A、防电 B、防水 C、耐火耐热 D、防盗
54、感温探测器的安装间距不应超过(A)米。
A、10 B、15 C、20 D、25
55、感烟探测器的安装间距不应超过(B)米。
A、10 B、15 C、20 D、25
56、根据消火栓的保护半径和城市街坊的布置情况,低压消火栓的布置间距不应超过(B)米。
A、60 B、120 C、180 D、240
57、根据消火栓的保护半径和城市街坊的布置情况,高压消火栓的布置间距不应超过(A)米。
A、60 B、120 C、180 D、240
58、消火栓距路边不应超过 米,距建筑物外墙不宜小于 米。(D)
A、3,4 B、4,3 C、5,2 D、2,5
59、1998年4月29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并于(C)正式实施。
A、1998年7月1日 B、1998年8月1日
C、1998年9月1日 D、1998年10月1日
60、低倍泡沫是指泡沫混合液吸入空气后,体积膨胀小于(B)倍的泡沫。
A、10 B、20 C、30 D、40
61、生产和储存火灾危险性为甲类的液体,其闪点(B)
A、>28℃ B、<28℃ C、≥28℃ D、≤28℃
62、一般情况下,易燃材料的氧指数(A)
A、小于22 B、大于22 C、小于17 D、大于27
63、甲、乙、丙级的防火门的耐火极限分别不低于(B)
A、90、60、30min B、1.2、0.9、0.6h
C、一级、二级、三级 D、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确定
64、《建筑设计防火规定》规定,将少数爆炸下限为(C)的气体划分为乙类。
A、≤5% B、<10% C、≥10% D、≤10%
65、低闪点液体和高闪点液体形成的混合液,其闪点与这两种液体闪点的平均值的关系是(A)
A、低于平均值 B、等于平均值
C、高于平均值 D、无必然联系
66、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是(C)
A、氧化碳和水蒸气 B、乙炔
C、丙烷、丁烷、丙烯、乙烯等 D、甲烷
67、凡是能与空气中的氧或其他氧化剂起燃烧氧化化学反应的物鸭称(B)
A、助燃物 B、可燃物 C、燃烧产物 D、氧化物
6、能帮助和支持可燃物燃烧的物质,既能与可燃物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称为(D)
A、助燃物 B、可燃物 C、可燃产物 D、氧化物
69、根据国家标准《火灾分类》的规定,将火灾分为(B)类。
A、3 B、4 C、5 D、6
70、下列物质中,(B)火灾属B类火灾。
A、木材 B、沥青 C、钠 D、煤气
71、下列物质中,(A)火灾属A类火灾。
A、纸张 B、钾 C、汽油 D、煤气
72、下列物质中,(D)火灾属C类火灾。
A、木材 B、石蜡 C、汽油 D、乙烷
73、下列物质中,(B)火灾属D类火灾。
A、木材 B、钾 C、汽油 D、煤气
74、灭火的基本原理可以归纳为(B)种。
A、3 B、4 C、5 D、6
75、在液体(固体)表面产生足够的可燃蒸汽,遇火能产生一闪即灭的火焰燃烧现象称(B)
A、闪点 B、闪燃 C、燃点 D、爆燃
76、低燃点液体和高燃点液体形成的混合液体,其闪点(B)与这两种液体的闪点的平均值。
A、高 B、低 C、等于 D、都不对
77、在规定的实验条件下,液体或固体能发生持续燃烧的最低温度称为(D)
A、自然点 B、闪点 C、自然 D、燃点
78、沸点在(A)℃以上的重油,原油易产生沸溢和喷溅。
A、100 B、150 C、200 D、250
79、以电磁波形式传递热量的现象,叫做(D)
A、热传播 B,热对流 C、热传导 D、热辐射
80、热辐射在火灾处于(B)时,成为热传播的主要形式。
A、初级阶段 B、发展阶段 C、猛烈燃烧阶段 D、熄灭阶段
81、液化石油气火灾属于(C)
A、A类火灾 B、B类火灾 C、C类火灾 D、D类火灾
82、隐然是(A)的燃烧特点。
A、固体 B、液体 C、气体 D、固体、液体、气体
83、木炭燃烧属于(B)
A、蒸发燃烧 B、分解燃烧 C、表面燃烧 D、阴燃
84、(D)是衡量可燃固体物质燃烧难易程度的主要参数。
A、燃点 B、自然点 C、闪点 D、氧指数
85、(B)的液体,其生成和储存的火灾危险性属于乙类。
A、闪点<28℃ B、28℃≤闪点<60℃
C、闪点=60℃ D、闪点>60℃
86、(D)的液体,其生产和储存的火灾危险属于丙类。
A、闪点<28℃ B、闪点=28℃
C、闪点<60℃ D、闪点≥60℃
87、沸溢性油品是指含水率为(C)的原油、渣油、重油等油品。
A、0.1%~2.0% B、0.3%~2.0%
C、0.3%~4.0% D、2.0%~6.0%
88、二氧化碳灭火剂主要靠灭火(B)
A、降低温度 B、降低氧浓度
C、降低燃点 D、减少可燃物
89、粉尘爆炸属于(B)
A、物理爆炸 B、化学爆炸 C、气体爆炸 D、蒸汽爆炸
90、热对流是热传导的主要方式,是影响(A)类火灾发展的主要因素。
A、初级阶段 B、发展阶段
C、猛烈燃烧阶段 D、息灭阶段
91、燃烧性能为B3级的建筑材料为(D)
A、可燃性建筑材料 B、难燃性材料
C、不然性材料 D、易燃性材料
92、卤代烷主要靠(D)灭火。
A、降低温度 B、降低氧浓度
C、稀释可燃物 D、仰制链式反应
93、多层民用建筑闷顶内有可燃物时,其配电线路应(A)
A、穿金属管保护 B、PVC管保护
C、采用阻燃电缆 D、穿阻燃套管
94、某加油站有90#汽油灌一个,容量30立方米,93#汽油灌一个,容量30立方米,97#汽油灌一个,容量为20立方米,柴油灌一个,容量50立方米,按加油站等级划分计算其油罐总容量应为(C)立方米。
A、65 B、80 C、105 D、130
95、棉、毛、麻火灾属于(A)火灾。
A、A类 B、B类 C、C类 D、D类
96、凡是能与空气中的氧或其他氧化剂起燃烧化学反应的物质称为(B)
A、助燃物 B、可燃物 C、燃烧产物 D、氧化物
97、公共娱乐场所的疏散出口数目一般不应少于(B)个。
A、一 B、二 C、三 D、四
98、在地下建筑内,设置公共娱乐场所只允许设在(A)
A、地下一层 B、地下一、二层
C、地下一、二、三层 D、地下一、二、三、四层
99、除规范别有规定外,楼梯间及疏散走到间的应急照明,其地面最低照明度不应低于(B)LX
A、0.25 B、0.5 C、0.75 D、1.0
100、防烟楼梯间及前门的门应为(B)
A、甲级防火门 B、乙级防火门
C、丙级防火门 D、耐火极限不小于3h的防火卷帘
101、大型商场的中央空调的送、回风管穿过机房的隔离墙与楼板处,均应按规定设置(A)
A、防火阀 B、排烟防火阀 C、放回流措施 D、防火隔墙
102、人防工程火灾疏散照明和火灾备用照明可采用蓄电池作备用电源,其连续供电时间不应少于(A)min。
A、30 B、45 C、60 D、90
103、我国通用火警电话号码是(B)
A、120 B、119 C、114 D、110
104、楼内失火应(A)
A、从疏散通道逃离 B、乘坐电梯逃离
C、在现场等待救援 D、去看看是什么物质着火了
105、当打开房门闻到燃气气味时,要迅速(C)以防止引起火灾。
A、打开燃气灶具查找漏气部位
B、打开灯查找漏气部位
C、打开门窗通风
D、打开风扇进行通风
106、发生火灾时(A)。
A、不能随便开启门窗 B、只能开门
C、只能开窗 D、门窗都不能打开
107、据统计,在火灾事故死亡的人中,大多数是由于(B)。
A、被火直接烧死 B、烟气窒息致死
C、跳楼或惊吓致死 D、人员拥挤致死
108、当遇到火灾时,要迅速向(C)逃生。
A、着火相反的方向 B、人员多的方向
C、安全出口的方向 D、着火方向
109、发生火灾时,首先要保持冷静,并用(A)捂住口鼻,采取匍匐前进或低头弯腰的方法迅速朝安全出口的方向逃离火灾现场。
A、湿毛巾 B、手 C、干毛巾 D、被子
110、学校教学楼应配备的灭火器型号是(A)。
A、 ABC干粉灭火器 B、BC干粉灭火器
C、泡沫灭火器 D、卤代烷灭火器
111、燃气用具使用完毕后,(C)。
A 要关掉灶具阀门,总阀门可以不关
B 要关掉总阀门,灶具阀门可以不关
C 首先关掉灶具阀门,然后关掉总阀门
D、首先关掉总阀门,然后关掉灶具阀门
112、泡沫灭火器不能用于扑救(C)火灾。
A、塑料 B、汽油 C、金属钠 D、木材
113、高层建筑、公共娱乐场所、百货商场等在进行室内装修时应采用的装修材料是:( B )
A.可燃材料 B.难燃材料和不燃材料
C.易燃材料 D.钢筋混凝土
114、大型油罐应设置( A )自动灭火系统。
A.泡沫灭火系统 B.二氧化碳灭火系统
C.囱代烷灭火系统 D.喷淋灭火系统
115、在公共娱乐场所,手提式灭火器的最大保护距离是( A )
A、20米 B、25米 C、30米 D、35米
116、用灭火器灭火时,灭火器的喷射口应该对准火焰的( D)。
A、上空 B、上部 C、中部 D、根部
117、烟头中心温度可达( C ),它超过了棉、麻、毛织物、纸张、家具等可燃物的燃点,若乱 扔烟头接触到这些可燃物,容易引起燃烧,甚至酿成火灾。
A、100~200℃ B、200~300℃
C、300~700℃ D、700~800℃
118.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应当依法履行下列 消防安全职责。(ABC)
A.制定消防安全制度 B.组织防火检查
C.实行防火安全责任制 D.建立防火档案 E.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方案
119.《消防法》规定, 必须持证上岗。(ABE)
A.电焊工 B.气焊工 C.防火负责人 D.钳工 E.自动消防系统的操作人员
120.对于违反《消防法》规定的行为,可处以 等行政处罚。(ABCDE)
A.罚款 B.没收违法所得 C.警告 D.责令停产停业 E.行政拘留

Ⅱ 高中化学实验室事故的预防和处理越全面越好,包括防倒吸装置的图和原理

1、.药剂取用
(1)使用仪器:
固(块状)镊子(粉状)角匙, 液 量筒,滴管,滴定管
取用方法:固 一横二放三慢竖 ,液 倾倒 口对口标签对手心,滴加 滴管洁净,吸液不太多,竖直悬滴
(2)定量取用仪器:用 天平量筒,不定量用最少量为 液1-2ml 固铺满试管底
(3)取完后 盖上盖子,放回原处 用剩药品 不可放回原处(白磷、金属钠钾除外)
(4)特殊试剂取用
白磷:用镊子夹住白磷,用在小刀水下切割
金属钠钾:用镊子取出后,用滤纸吸去煤油,放在玻璃片上用小刀切割黄豆或绿豆大小
取用试剂不能 用手接触药品 不能 直闻气味 不能 尝味道
2、仪器洗涤
基本方法:先注入少量水,振荡倒掉,冲洗外壁,若仍有污迹,刷洗或用洗涤液处理。最后用蒸馏水冲洗。
洗净的标准:内壁均匀附着一层水膜,不聚成水滴,不凝成股
仪器洗涤的方法:根据仪器沾有污痕的性质,选择适当的试剂溶解而除去。常用的有:酸洗、碱洗、氧化剂洗、溶剂洗等。
特殊污迹的洗涤举例:
(1)内有油脂的试管 NaOH溶液 或洗衣粉或汽油
(2)附有银镜的试管 HNO3溶液
(3)还原CuO后的试管 硝酸
(4)粘有硫磺、白磷、碘的试管 CS2
(5)久置KMnO4溶液的试剂瓶 浓盐酸
(6)熔化硫的试管 NaOH溶液或CS2
(7)久置石灰水的试剂瓶 盐酸
(8)熔化苯酚的试管 酒精或NaOH溶液
(9)盛放乙酸乙酯的试管 NaOH溶液 酒精
(10)做过Cl—,Br—检验的试管 氨水
3、试纸的使用
常用试纸及用途:
红色石蕊试纸 测试碱性试剂或气体
蓝色石蕊试纸 测试酸性试剂或气体
KI淀粉试纸 测试氧化性气体
PH试纸 测试溶液酸碱性
使用方法:检验溶液 取试纸放在表面皿上,玻棒蘸取液体,沾在试纸中心,观察颜色的变化,判断溶液的性质。
检验气体 用镊子夹取或粘在玻璃棒的一端,先用水湿润,再放在气体中,观察试纸的颜色变化情况来判断气体的性质。
试纸的种类很多。常用的有红色石蕊试纸、蓝色石蕊试纸、PH试纸、淀粉碘化钾试纸和品红试纸等。
注意:使用PH试纸不能用蒸馏水润湿。
4、溶液的配制
(l)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
计算:
称量:
溶解:
(2)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计算:
称量
溶解:将固体或液体溶质倒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约为所配溶液体积的1/6),用玻璃棒搅拌使之溶解,冷却到室温后,将溶液引流注入容量瓶里。
洗涤(转移):用适量蒸馏水将烧杯及玻璃棒洗涤2-3次,将洗涤液注入容量瓶。振荡,使溶液混合均匀。
定容:继续往容量瓶中小心地加水,直到液面接近刻度2-3m处,改用胶头滴管加水,使溶液凹面恰
好与刻度相切。把容量瓶盖紧,再振荡摇匀。
5.过滤 过滤是除去溶液里混有不溶于溶剂的杂质的方法。
(1)仪器 漏斗 烧杯 铁架台 玻棒 (滤纸)
(2)过滤时应注意:
a、一贴二低三靠
①一贴:将滤纸折叠好放入漏斗,加少量蒸馏水润湿,使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②二低:滤纸边缘应略低于漏斗边缘,加入漏斗中液体的液面应略低于滤纸的边缘。
③三靠:向漏斗中倾倒液体时,烧杯的夹嘴应与玻璃棒接触;玻璃棒的底端应和过滤器有三层滤纸处轻轻接触;漏斗颈的末端应与接受器的内壁相接触,例如用过滤法除去粗食盐中少量的泥沙。
b、若要得到纯净的沉淀或需称量沉淀的质量,则需对沉淀进行洗涤:洗涤的原因是洗去沉淀表面的可溶性物质;洗涤的方法是:用蒸馏水浸洗滤纸上的固体,待流完后,重复若干次,直至洗净。
c、沉淀是否洗净的检查:(检验溶液中含量较多且易检验的离子,以含较多的SO42-为例)取新得到的洗出液少许,滴入用盐酸酸化的BaCl2 溶液 ,若没有白色浑浊出现,则说明沉淀已洗净,若有白色浑浊出现,则说明沉淀没有洗净。
d、反应时是否沉淀完全的检查:取沉淀上层清液,加入沉淀剂,若不再有沉淀产生,说明沉淀完全。
6.蒸发和结晶 蒸发是将溶液浓缩、溶剂气化或溶质以晶体析出的方法。结晶是溶质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可以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结晶的原理是根据混合物中各成分在某种溶剂里的溶解度的不同,通过蒸发减少溶剂或降低温度使溶解度变小,从而使晶体析出。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
7.蒸馏 蒸馏是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方法。用蒸馏原理进行多种混合液体的分离,叫分馏。
操作时要注意:
①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
②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与支管底口下缘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③蒸馏烧瓶中所盛放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l/3。
④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从上口出。
⑤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例如用分馏的方法进行石油的分馏。
8.分液和萃取 分液是把两种互不相溶、密度也不相同的液体分离开的方法。萃取是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并且溶剂易挥发。
(1)仪器
分液漏斗
烧杯
(2)萃取操作
在分液漏斗中加溶液和萃取剂,右手堵住漏斗上口塞,左手握活塞,倒转用力振荡,放气,正立放铁圈上静置
萃取剂选择:1与原溶剂互不相溶、互不反应2溶质在其中溶解度比原溶剂大得多
(3)分液操作 让分液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打开分液漏斗上口玻璃塞,打开活塞,让下层液体从下面流出到分界面,再关闭活塞,上层液体由上口倒入另一烧杯
在萃取过程中要注意:
①将要萃取的溶液和萃取溶剂依次从上口倒入分液漏斗,其量不能超过漏斗容积的2/3,塞好塞子进行振荡。
②振荡时右手捏住漏斗上口的颈部,并用食指根部压紧塞子,以左手握住旋塞,同时用手指控制活塞,将漏斗倒转过来用力振荡。
③然后将分液漏斗静置,待液体分层后进行分液,分液时下层液体从漏斗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例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
9.升华 升华是指固态物质吸热后不经过液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利用某些物质具有升华的特性,将这种物质和其它受热不升华的物质分离开来,
10.渗析 利用半透膜(如膀胱膜、羊皮纸、玻璃纸等),使胶体跟混在其中的分子、离子分离的方法。常用渗析的方法来提纯、精制胶体溶液。渗析的原理是扩散,要不断更换烧杯中的蒸馏水或改为流水,以提高渗析的效果。
仪器 半透膜袋(如膀胱膜、羊皮纸、玻璃纸等)、烧杯、玻璃棒
盐析 掌握蛋白质的盐析和皂化反应中高级脂肪酸钠盐的盐析
11各种装置的气密性检查方法归纳
一、基本方法:
①受热法:将装置只留下1个出口,并先将该出口的导管插入水中,后采用微热(手捂、热毛巾捂、酒精灯微热等),使装置内的气体膨胀。观察插入水中的导管是否有气泡。停止微热后,导管是否出现水柱。
②压水法:如启普发生器气密性检查
③吹气法
二、基本步骤:
①形成封闭出口
②采用加热法、水压法、吹气法等进行检查
③观察气泡、水柱等现象得出结论。
注:若连接的仪器很多,应分段检查。
方法2:向导管口吹气,漏斗颈端是否有水柱上升 用橡皮管夹夹紧橡皮管,静置片刻,观察长颈漏斗颈端的水柱是否下落若吹气时有水柱上升,夹紧橡皮管后水柱不下落,说明气密性良好。

化学实验复习系列三:物质的提纯分离、除杂和鉴别
知识再现:
对混合物分离、提纯的基本要求:原理正确,操作简便,少用试剂(主要成分)量不减少(或减少很少), 保护环境。
Ⅰ.混合物分离、提纯常用的方法:
酸、碱处理法:此法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种组分酸碱性不同,用酸或碱处理,从而分离提纯物质,
正盐和与酸式盐相互转化法
沉淀法:
氧化还原法:此法是利用混合物中某种组分能被氧化(被还原)的性质来分离提纯物质,
电解法:此法是利用电解原理来分离提纯物质,如电解冶炼铝;

吸附法:混合物中的某种组分易被某种吸附剂吸附,如用木炭使蔗糖溶液脱去有机色素
Ⅱ.常见物质除杂方法序号 原物 所含杂质 除杂质试剂 主要操作方法
1 N2 O2 灼热的铜丝网 用固体转化气体
2 CO2 H2S CuSO4溶液 洗气
3 CO CO2 NaOH溶液 洗气
4 CO2 CO 灼热CuO 用固体转化气体
5 CO2 HCI 饱和的NaHCO3 洗气
6 H2S HCI 饱和的NaHS 洗气
7 SO2 HCI 饱和的NaHSO3 洗气
8 CI2 HCI 饱和的食盐水 洗气
9 CO2 SO2 饱和的NaHCO3 洗气
10 炭粉 MnO2 浓盐酸(需加热) 过滤
11 MnO2 C -------- 加热灼烧
12 炭粉 CuO 稀酸(如稀盐酸) 过滤
序号 原物 所含杂质 除杂质试剂 主要操作方法
13 AI2O3 Fe2O3 NaOH(过量),CO2 过滤
14 Fe2O3 AI2O3 NaOH溶液 过滤
15 AI2O3 SiO2 盐酸`氨水 过滤
16 SiO2 ZnO HCI溶液 过滤,
17 BaSO4 BaCO3 HCI或稀H2SO4 过滤
18 NaHCO3溶液 Na2CO3 CO2 加酸转化法
19 NaCI溶液 NaHCO3 HCI 加酸转化法
20 FeCI3溶液 FeCI2 CI2 加氧化剂转化法
21 FeCI3溶液 CuCI2 Fe 、CI2 过滤
22 FeCI2溶液 FeCI3 Fe 加还原剂转化法
23 CuO Fe (磁铁) 吸附
24 Fe(OH)3胶体 FeCI3 蒸馏水 渗析
25 CuS FeS 稀盐酸 过滤
26 I2晶体 NaCI -------- 加热升华
27 NaCI晶体 NH4CL -------- 加热分解
28 KNO3晶体 NaCI 蒸馏水 重结晶.
29 乙烯 SO2、H20 碱石灰 加固体转化法
30 乙烷 C2H4 溴的四氯化碳溶液 洗气
31 溴苯 Br2 NaOH稀溶液 分液
32 甲苯 苯酚 NaOH溶液 分液
33 己醛 乙酸 饱和Na2CO3 蒸馏
34 乙醇 水(少量) 新制CaO 蒸馏
35 苯酚 苯 NaOH溶液、CO2 分液
Ⅲ.物质的鉴别专题总结
1.物理方法
观察法:主要是通过观察被鉴别物质的状态、颜色等进行,如鉴别相同浓度氯化铁和氯化亚铁溶液溶液;
嗅试法:主要通过判断有挥发性气体物质的不同气味来进行,如鉴别氨气和氢气;
水溶法:主要通过观察鉴别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来进行,如鉴别碳酸钠和碳酸钙;
加热法:主要适用于易升华的物质鉴别,如单质碘、萘的鉴别;(此方法在化学方法中也用到)
热效应法:常用于某些物质溶于水后溶液温度有明显变化的物质,如铵盐、浓硫酸、烧碱的鉴别;
焰色法:常用于某些金属或金属离子的鉴别,如钾盐、钠盐的鉴别。
2.化学方法
加热法:如碳酸氢盐、硝酸盐、铵盐等盐类及难溶性碱等受热易分解、结晶水合物的受热失水等等;
水溶性(或加水)法:如无水硫酸铜遇水呈蓝色,或其水溶液呈蓝色,电石遇水有气体放出等等;
指示剂测试法:常用石蕊、酚酞及pH试纸等来检验待鉴别溶液或液体的酸、碱性,如等物质的量浓度的醋酸铵、氯化铝、小苏打、苏打(用pH试纸);
点燃法:主要用于检验待鉴别气体物质的助燃性或可燃性的有无,以及可燃物的燃烧现象、燃烧产物的特点等等,如乙炔燃烧产生大量黑烟,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火焰呈苍白色;
指示剂法:主要是利用待鉴别物质性质的差异性,选择适合的试剂进行,如鉴别硫酸铵、硫酸钠、氯化铵、氯化钠四种溶液,可选用氢氧化钡溶液;鉴别甲酸、甲醛、葡萄糖、甘油四种溶液,可选用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然后分别与其共热;
分组法:当被鉴别的物质较多时,常选择适合的试剂将被鉴别物质分成若干小组,然后再对各小组进行鉴别,如鉴别纯碱、烧碱、水、氯化钡、硫酸、盐酸六种无色溶液(液体)时,可选用石蕊试液将上述六种溶液分成三个组(酸性、碱性、中性),然后再对各组进行鉴别。
3.其他方法
只用一种试剂法:如只有蒸馏水和试管,鉴别以下几种白色固体粉末,氢氧化钡、无水硫酸铜、硫酸钠、氯化铝、氯化钠时,先检验出硫酸铜,然后再依次鉴别出氢氧化钡、硫酸钠、氯化铝、氯化钠;
不同试剂两两混合法:如不用任何试剂鉴别下列四种无色溶液,纯碱、烧碱、硫酸铝、氯化钡,分别取少量,任取一种与其余三种溶液混合,记录实验现象;
两种溶液自我鉴别法:如两瓶失去标签,外观无任何区别的无色溶液,只知一瓶是盐酸,一瓶是碳酸盐,不用其他试剂进行鉴别。

化学实验复习:气体的制备
接口的连接
一般应遵循装置的排列顺序。对于吸收装置,若为洗气瓶则应“长”进(利于杂质的充分吸收)“短”出(利于气体导出),若为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吸收水分和CO2,则应“大”进(同样利用CO2和水蒸气的充分吸收)“小”出(利于余气的导出),若为排水量气时应“短”进“长”出,排出水的体积即为生成气体的体积。
1、气体实验装置的设计
(1)装置顺序:制气装置→净化装置→反应或收集装置→除尾气装置
(2)安装顺序:由下向上,由左向右
(3)操作顺序:装配仪器→检验气密性→加入药品→进行实验
2、气体发生装置的类型
(1)设计原则:根据反应原理、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所需条件等因素来选择反应装置。
(2)装置基本类型:

(4)装置气密性的检验
3、净化、干燥与反应装置
(1)杂质产生原因:①反应过程中有挥发性物质,如用盐酸制取的气体中一般有HCl;从溶液中冒出的气体中含有水气。②副反应或杂质参加反就引起,如制乙烯时含SO2;乙炔中的H2S等。
(2)装置基本类型:根据净化药品的状态及条件来设计
(3)气体的净化剂的选择
选择气体吸收剂的依据:气体的性质和杂质的性质的差异。主要考虑的是吸收效果,而不是现象。选择一种与杂质反应快而且反应完全的除杂剂。
一般情况下:①易溶于水的气体杂质可用水来吸收;②酸性杂质可用碱性物质吸收;③碱性杂质可用酸性物质吸收;④水分可用干燥剂来吸收;⑤能与杂质反应生成沉淀(或可溶物)的物质也可作为吸收剂。
选用吸收剂的原则:①只能吸收气体中的杂质,而不能与被提纯的气体反应。②不能引入新的杂质。在密闭装置中进行,要保持装置气体畅通。
(4)气体干燥剂的类型及选择
常用的气体干燥剂按酸碱性可分为三类:
①酸性干燥剂,如浓硫酸、五氧化二磷、硅胶。酸性干燥剂能够干燥显酸性或中性的气体,如CO2、SO2、NO2、HCI、H2、Cl2 、O2、CH4等气体。
②碱性干燥剂,如生石灰、碱石灰、固体NaOH。碱性干燥剂可以用来干燥显碱性或中性的气体,如NH3、H2、O2、CH4等气体。
③中性干燥剂,如无水氯化钙等,可以干燥中性、酸性气体,如O2、H2、CH4等。
在选用干燥剂时,显碱性的气体不能选用酸性干燥剂,显酸性的气体不能选用碱性干燥剂。有还原性的气体不能选用有氧化性的干燥剂。能与气体反应的物质不能选作干燥剂,如不能用CaCI2来干燥NH3(因生成 CaCl2·8NH3),不能用浓 H2SO4干燥 NH3、H2S、HBr、HI等。
(5)气体净化与干燥装置连接次序
洗气装置总是进气管插入接近瓶底,出气管口略出瓶塞。干燥管总是大口进,小口出气。
一般情况下,若采用溶液作除杂试剂,则是先除杂后干燥;若采用加热除去杂质,则是先干燥后加热。对于有毒、有害的气体尾气必须用适当的溶液加以吸收(或点燃),使它们变为无毒、无害、无污染的物质。如尾气Cl2、SO2、Br2(蒸气)等可用NaOH溶液吸收;尾气H2S可用CuSO4或NaOH溶液吸收;尾气CO可用点燃法,将它转化为CO2气体。
4、收集装置
1、设计原则:根据气体的溶解性或密度
(1)易溶或与水反应的气体:用向上(或下)排空气法
(2)与空气成分反应或与空气密度相近的气体:排水(液)法
(3)可溶性气体考虑用排液法
(4)两种方法皆可用时,排水法收集的气体较纯。若欲制取的气体要求干燥,用排空气法或排非水溶剂法。
2、装置基本类型:
5、尾气处理装置-安全装置
尾气的处理方法:直接排放、直接吸收、防倒吸吸收、燃烧处理
处理装置
(1)直接吸收

(2)防止倒吸装置的设计
在某些实验中,由于吸收液的倒吸,会对实验产生不良的影响,如玻璃仪器的炸裂,反应试剂的污染等,因此,在有关实验中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吸收液的倒吸。防止倒吸一般采用下列措施:
a切断装置:将有可能产生液体倒吸的密闭装置系统切断,以防止液体倒吸,如实验室中制取氧气、甲烷时,通常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当实验结束时,必须先从水槽中将导管拿出来,然后熄灭酒精灯。
b设置防护装置:①倒立漏斗式:这种装置可以增大气体与吸收液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吸收液对气体的吸收。当易溶性气体被吸收液吸收时,导管内压强减少,吸收液上升到漏斗中,由于漏斗容积较大,导致烧杯中液面下降,使漏斗口脱离液面,漏斗中的吸收液受自身重力的作用又流回烧瓶内,从而防止吸收液的倒吸。下一个装置所示,对于易溶于水难溶于有机溶剂的气体,气体在有机溶剂不会倒吸。②肚容式:当易溶于吸收液的气体由干燥管末端进入吸收液被吸收后,导气管内压强减少,使吸收液倒吸进入干燥管的吸收液本身质量大于干燥管内外压强差,吸收液受自身重量的作用又流回烧杯内,从而防止吸收液的倒吸。这种装置与倒置漏斗很类似。③蓄液式:当吸收液发生倒吸时,倒吸进来的吸收液被预先设置的蓄液装置贮存起来,以防止吸收液进入受热仪器或反应容器。这种装置又称安全瓶。④平衡压强式:为防止分液漏斗中的液体不能顺利流出,用橡皮管连接成连通装置(见恒压式);⑤防堵塞安全装置式:为防止反应体系中压强减少,引起吸收液的倒吸,可以在密闭装置系统中连接一个能与外界相通的装置,起着自动调节系统内外压强差的作用,防止溶液的倒吸。⑥为防止粉末或糊状物堵塞导气管,可将棉花团置于导管口处。⑦液封装置:为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可在发生装置中的漏斗末端套住一只小试管
3)防污染安全装置:燃烧处理或袋装
判断原则
①有毒、污染环境的气体不能直接排放。
②尾气吸收要选择合适的吸收剂和吸收装置。
直接吸收:Cl2、H2S、NO2 防倒吸:HCl、NH3、SO2
常用吸收剂:水,NaOH溶液,硫酸铜溶液
③可燃性气体且难用吸收剂吸收:燃烧处理或袋装。如CO。
离子的检验
离子 试剂 现象 注意
沉淀法 Cl-、Br-、I-、 AgNO3+HNO3 AgCl↓白、AgBr↓淡黄、AgI↓黄
SO42- 稀HCl和BaCl2 白色沉淀 须先用HCl酸化
Fe2+ NaOH溶液 白色沉淀→灰绿色→红褐色沉淀
Fe3+ NaOH溶液 红褐色沉淀
Al3+ NaOH溶液 白色沉淀→溶解 不一定是Al3+
气体法 NH4+ 浓NaOH溶液和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产生刺激性气体,使试纸变蓝 要加热
CO32- 稀盐酸+石灰水 石灰水变浑浊 SO32-也有此现象
SO32- 稀H2SO4和品红溶液 品红溶液褪色
显色法 I- Cl2水(少量),CCl4 下层为紫色
Fe2+ KSCN溶液,再滴Cl2水 先是无变化,滴Cl2水后变红色
Fe3+ ①KSCN溶液 红色
②苯酚溶液 紫色
Na+、K+ Pt丝+HCl 火焰为黄色、浅紫色 K+要透过蓝色钴玻璃片
几种重要有机物的检验
(1)苯 能与纯溴、铁屑反应,产生HBr白雾。能与浓硫酸、浓硝酸的混合物反应,生成黄色的苦杏仁气味的油状(密度大于1)难溶于水的硝基苯。
(2)乙醇 能够与灼热的螺旋状铜丝反应,使其表面上黑色CuO变为光亮的铜,并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乙醛。乙醇与乙酸、浓硫酸混合物加热反应,将生成的气体通入饱和Na2CO3溶液,有透明油状、水果香味的乙酸乙酯液体浮在水面上。
(3)苯酚 能与浓溴水反应生成白色的三溴苯酚沉淀。能与FeCl3溶液反应,生成紫色溶液。
(4)乙醛 能发生银镜反应,或能与新制的蓝色Cu(OH)2加热反应,生成红色的 Cu2O沉淀。
5.用一种试剂或不用试剂鉴别物质
用一种试剂来鉴别多种物质时,所选用的试剂必须能和被鉴别的物质大多数能发生反应,而且能产生不同的实验现象。常用的鉴别试剂有FeCl3溶液、NaOH溶液、Na2CO3溶液、稀H2SO4、Cu(OH)2悬浊液等。
不用其他试剂来鉴别一组物质,一般情况从两个方面考虑:
①利用某些物质的特殊性质(如颜色、气味、溶解性等),首先鉴别出来,然后再用该试剂去鉴别其他物质。
②采用一种试剂与其他物质相互反应的现象不同,进行综合分析鉴别。
引申发散:在推断混合溶液中肯定存在或肯定不存在的离子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溶液是否有颜色。某些离子在溶液中具有特殊的颜色:Fe3+——棕黄色,Fe2+——淡绿色,Cu2+——蓝色(CuCl2浓溶液呈绿色)
(2)溶液的酸碱性。从溶液的酸碱性情况可以初步判断某些离子是否存在。
在强酸性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离子有:S2-、SO32-、CO32-、SiO32-、AlO2-等;在强碱性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离子有:NH4+、Mg2+、Al3+、Fe3+、Fe2+、Cu2+、HCO3-、Ag+等。
(3)在判断出肯定存在的离子后,再排除跟该离子在溶液中不可能共存的离子。例如,在已肯定存在SO42-时,就应排除Ba2+的存在。
化学实验复习系列五:化学实验中的安全问题
考纲要求:了解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化学实验安全须做到以下“十防”:
1.防爆炸。
①可燃性气体(如H2、CO、CH4、C2H4、C2H2等)在空气中达到爆炸极限点燃时都会发生爆炸,因此点燃这些气体前均须检验纯度,进行这些气体实验时应保持实验室空气流通;
②H2还原CuO,CO还原Fe2O3等实验,在加热之前应先通气,将实验装置内的空气排出后再加热,防止与装置内空气混合受热发生爆炸。
③活泼金属与水或酸反应要注意用量不能过大;
④银氨溶液应现配现用,并且配制时氨水不能过量。
2.防仪器炸裂。
①给烧瓶、烧杯等加热时要垫石棉网;在试管中加热固体时(如制氧气、制氨气、制甲烷、氢气还原氧化铜等),管口要略向下倾斜;
②在集气瓶中点燃金属时,瓶中要加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
③玻璃仪器加热前外壁要干燥,在加热过程中不能逐及焰芯;
④热仪器不能立即用水刷洗。
3.防液体飞溅。
①浓硫酸与水、浓硝酸、乙醇等混合时,应将浓硫酸小心沿容器壁慢慢加入另一液体中,边加边振荡。而不能将液体注入浓硫酸中,更不要将浓硫酸与碳酸钠溶液混合;
②加热沸点较低的液体混合物时,要加细瓷片以防暴沸;加热试管中的液体,管口不能对人;
③蒸发溶液要用玻璃棒搅拌。
4.防液体倒吸。
①氯化氢和氨气等易溶性气体溶于水要连接防倒吸的装置;
②加热氯酸钾制氧气等实验并用排水法收集后,停止加热前应先将导气管从水中取出;
③实验室制乙酸乙酯,因装置内气压不稳定,也要防倒吸。
5.防导管堵塞。
①制气装置若发生导管堵塞,将导致装置内压强增大,液体喷出。因此,制氧气和乙炔时,发生装置的导管口附近要塞一团疏松的棉花,以防导管被固体或浆状物堵塞。(你还见过哪些分堵塞的装置?)
6.防中毒。
①不能用手直接接触化学药品;
②不能用嘴品尝药品的味道;
③闻气味时,应用手轻轻扇动,使少量气体进入鼻孔;
④制备或使用有毒气体的实验,应在通风厨内进行,尾气应用适当试剂吸收,防止污染空气。
7.防烫伤。
①不能用手握试管加热;
②蒸发皿和坩埚加热后要用坩埚钳取放(石棉网上)。
8.防割伤。
刷洗、夹持或使用试管等玻璃仪器时,要注意进行正确操作,以防被割伤。
9.防火灾。
①易燃物要妥善保管,用剩的钠或白磷要立即放回煤油或水中(其它药品能放回原试剂瓶吗?)
②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能多于容积的2/3,不得少于容积的1/4,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只酒精灯,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
③万一发生火灾,应选用合适的灭火剂扑灭,如少量酒精着火,可用湿抹布盖灭或用水浇灭,活泼金属着火可用砂土埋灭。
10.防环境污染。
①实验剩余的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要拿出实验室,要放人指定的容器或废液缸内。所有实验废弃物应集中处理,不能随意丢弃或倾倒,;
②能相互反应生成有毒气体的废液(如硫化钠溶液和废酸等)不能倒入同一废液缸中;涉及有毒气体的实验要有尾气处理装置(如实验室制氯气时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多余的氯气,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中可用气球将多余的一氧化碳收集起来或使其通过碱液后点燃除去)。
③汞洒落地面应及时用硫黄粉覆盖,防止汞蒸气中毒。
常见事故的处理
事故 处理方法
酒精及其它易燃
因字数限制,只发一部分.如需要可留下邮箱地址

Ⅲ 高中化学实验大全,要有步骤,实验器材,要一个个实验弄好,还要有图,注意事项。兄弟姐妹们,帮帮忙啊。

直接搜索高中化学实验大全,点视频 ,就专有属了呗
http://video..com/v?ct=301989888&rn=20&pn=0&db=0&s=25&word=%B8%DF%D6%D0%BB%AF%D1%A7%CA%B5%D1%E9%B4%F3%C8%AB

Ⅳ 关于消防的知识。

天气越来越热,各类火灾事故发生的机率也会增加。因此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一定要时刻注意防自燃、防爆炸、防电火、防雷电等工作,接下来给大家整理了关于消防安全方面的小知识,供大家参考。

1、及时清理家中阳台的可燃物,防止发生自燃,出门度假的市民,离家前要关闭家中的燃气阀门、灶具开关、电源总闸。

2、进入景区游玩是,请不要动用明火,不要随便吸烟、乱扔烟头;进入山林,请不要携带打火机、汽油等易燃易爆物品,不生火野炊。

3、进入陌生环境要牢记逃生路线。当来到商场、电影院等公共活动场所时,要特别留意安全出口位置,入住宾馆房间时请留意门后的疏散逃生路线,遇到火情,服从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从最近的出口迅速逃生。

4、大风天气要注意用电安全,进行明火、电焊等易燃作业时,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不要在室外使用明火,禁止焚烧垃圾、烧荒等作业。

消防安全小知识有很多,上面这四个方面的内容在生活中是非常的重要,要对不同的情况的处理方法了解清楚才行,可以合理的处理突发情况。

消防安全消防安全常识生活常识

Ⅳ 气瓶发生爆炸的原因有哪些

引起氧气瓶爆炸的原因

氧气瓶爆炸根据其起因不同,有物理爆炸和化学爆炸之别。
引起物理爆炸的主要原因有:
1、充装压力过高,超过规定的允许压力。
2、气瓶充至规定压力,而后气瓶因接近热源或在太阳下曝晒,受热而温度升高,压力随之上升,直至超过爆炸超过极限。
3、气瓶内、外表面被腐蚀,瓶壁减薄,强度下降。
4、气瓶在运输、搬运过程中受到摔打、撞击,产生机械损伤。
5、气瓶材质不符要求,或制造存在的缺陷。
6、气瓶超过使用期限,其残余变形率已超过10%,已属于报废气瓶。
7、气瓶充装时温度过低,使气瓶的材料产生冷脆。
8、充装氧气或放气时,氧气阀门开启操作过急,造成流速过快,产生气流摩擦和冲击。
引起化学爆炸的主要原因有:
1、瓶内渗入或玷污油脂,与压缩氧接触后急剧氧化燃烧,放出大量热,并使温度上升很高,瓶内压力升高。当超过钢瓶应力极限时,便会发生爆炸。与此同时,钢瓶也会发生强烈氧化作用。据资料介绍,氧气压力超过3MPa时,油脂与氧气直接接触就可能自燃。
2、将充其他易燃气体或液体的瓶子误用来充氧。用户自行改装钢瓶,将氢气瓶或氟利昂钢瓶刷上天蓝漆用来充氧,在充氧过程中发生爆炸。
3、氧气瓶中混入可燃气体。例如氧气瓶压力过低,乙炔气窜入氧气瓶;水电解制氢得到的氧副产品中含有氢等。
4、氧气瓶阀的垫片等零件采用了含有油脂或有机易燃材料,在启闭阀门时产生摩擦或静电火花引起燃烧、爆炸。

预防氧气瓶爆炸采取的措施

预防氧气瓶爆炸的根本措施是根据国家规定的有关规范,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安全规章制度,并在操作时严格予以遵守执行。国家有关的规定要点是:
1、氧气站房的设计应根据GB—50030《氧气站设计规范》和GBJ16—8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有关规定,由相应设计资格的单位承担设计,并经有关政府部门批准后方能建站施工;
2、充氧站的安装施工单位必须具备相应的资质证书,并遵守GBJ232—8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35—82《工业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及设计图纸的规定进行施工;
3、充氧站必须符合GB17264—1998《永久气体气瓶充装站安全技术条件》的规定,建立安全质保体系,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经省级安全监察机构批准办理注册登记手续,并经现场考核合格后方可充装;
4、充装管理人员和充装工必须经过专业培训,考核合格,发给合格证书后方能上岗;
5、充氧站应设置可靠的防雷装置。接地电阻不得大于10Ω;管道、阀门应设置导除静电的接地装置,接地电阻不得大于10Ω;
6、充氧站中设置的安全阀、压力表应定期进行校验;
7、气瓶充装前必须进行安全检查。属于下列气瓶则严禁充装:
(1)钢印标志、颜色标志不符合规定及无法判定瓶内气体的;
(2)改装不符合规定的或用户自行改装的;
(3)附件不全、损坏或不符合规定的;
(4)瓶内无剩余压力的;
(5)超过检验期限的;
(6)经外观检查,存在明显损伤,需进一步检查的;
(7)气瓶沾有油脂的;
(8)无制造许可证制造的气瓶或未经安全检察机关批准认可的进口气瓶;
(9)阀门螺纹不符合规定的;
(10)瓶内压力大于10Mpa的;
(11)充瓶前钢瓶温度低于0℃或高于60℃的;
8、气瓶充装中要严格遵守规程:
(1)操作工手上、劳保用品、工具要忌油。沾有油脂时禁止与氧气瓶、充氧阀门接触;
(2)开启、关闭阀门要缓慢;
(3)空瓶装上台位均压时,若发现有激烈的气流声时应立即停止,卸下气瓶检查;
(4)充装过程要检查气瓶温度。发现温度异常要停止充气,卸下检查;
(5)瓶子要有防倒链条保护;
(6)用多台氧压机充气时要注意流速不得大于该压力下允许的范围;
(7)要注意钢瓶充气压力等级,不得超压;
(8)用液氧气化充气时,温度不得低于规定温度;
(9)充瓶时若发现漏气,应先切断气源,不得带压修理;
(10)当充氧台压力大于10MPa时,严禁中途再装上空瓶充灌;
(11)气瓶充装夹具不准直接夹在瓶阀的安全帽上;
9、气瓶搬运时要装上安全帽、防震圈;要轻装、轻卸,严禁抛扔、滚碰;运输工具应有安全标识;夏季应有遮阳设施;严禁烟火;不得与易燃、易爆物一起运输;
10、气瓶贮存、使用时离明火距离不得小于10m;充满的气瓶不得在阳光下曝晒;冬季使用时如发现瓶阀冻结,严禁用明火烤,应用开水解冻;使用中立放时应有防倾倒措施;严禁敲打、碰撞;瓶内气瓶不得用尽,必须留用0.05MPa的剩余压力;启闭阀门要缓慢;
11、氧气瓶必须每三年定期检验一次。有怀疑时要及时检验;阀门及瓶阀修理时要严格去油;垫片、垫圈要用规定的材质,不得改用未经安全试验的材料;充氧软管必须用铜合金或不锈钢,不准用橡胶软管;充氧站用的灭火器药剂不得含油。

Ⅵ 消防知识

防火知识
1,火势不大要当机立断,披上浸湿的衣服
或裹上湿毛毯,湿被褥勇敢地冲出去,但千万不
要披塑料雨衣.2,在浓烟中避难逃生,要尽量
放低身体,并用湿毛巾捂住嘴鼻.3,不要盲目
跳楼,可用绳子或把床单撕成条状连起来,紧拴在门窗框和重物上,顺势滑下.4,当被大火围困又没有其他办法可自救时,可用手电筒,醒目物品不停地发出呼救信号,以便消防队及时发现,组织营救.四,灭火器使用方法1,干粉灭火器:使用时,先拔掉保险销,一只手握住喷嘴,另一只手握紧压柄,干粉即可喷出. 2,1211灭火器:使用时,先拔掉保险销,然后握紧压柄开关,压杆就使密封间开启,在氨气压力作用下,1211灭火剂喷出.3,二氧化碳灭火器:使用时,先拔掉保险销,然后握紧压柄开关,二氧化碳即可喷出.注意:1,干粉灭火器属于窒息灭火,一般适用于固体,液体及电器的火灾.2,二氧化碳灭火器,1211灭火器属于冷却灭火,一般适用于图书,档案,精密仪器的火灾.3,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时,一定要注意安全措施.因为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达到8.5 %时,会使人血压升高,呼吸困难;当含量达到 20 %时,人就会呼吸衰弱,严重者可窒息死亡.所以,在狭窄的空间使用后应迅速撤离或带呼吸器.其次,要注意勿逆风使用.因为二氧化碳灭火器喷射距离较短,逆风使用可使灭火剂很快被吹散而影响灭火.此外,二氧化碳喷出后迅速排出气体并从周围空气中吸收大量热量,因此使用中防止冻伤.
========================================
教育孩子不要玩火,不玩弄电器设备。 2、不乱丢烟头,不躺在床上吸烟。 3、不乱接乱拉电线,电路熔断器切勿用铜、铁丝代替。 4、炉灶附近不放置可燃易燃物品,炉灰完全熄灭后再倾倒,草垛要远离房屋。 5、明火照明时不离人,不要用明火照明寻找物品。 6、离家或睡觉前要检查电器具是否断电,燃气阀门是否关闭,明火是否熄灭。 7、利用电器或灶塘取暖,烘烤衣物,要注意安全。 8、发现燃气泄漏,要迅速关闭气源阀门,打开门窗通风,切勿触动电器开关和使用明火,并迅速通知专业维修部门来处理。 9、对液化气钢瓶,严禁用开水加热、火烤及日晒。不准横放,不准倒残液和剧烈摇晃。 10、家中不可存放超过0.5公升的汽油、酒精、香蕉水等易燃易爆物品。 11、切勿在走廊、楼梯口等处堆放杂物,要保证通道和安全出口的畅通。 12、不在禁放区及楼道、阳台、柴草垛旁等地燃放烟花爆竹。
======================================
1. 家庭防火知识多

火柴、火机、电子炉灶等明火;雷电、静电等的自然火源;家具、衣物、床褥等可燃固体;汽油、煤油、植物油等可燃液体;煤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发胶、空气清新剂等可燃气体。

2. 烟蒂火柴不乱扔

不可随意将烟蒂、火柴杆扔在废纸篓内或者可燃杂

物上,不要躺在床上或沙发上吸烟。

3. 电线插座勤检查

不私接乱拉电线,不超负荷用电,插座上不要使用过多的用电设备,不用铜、铁、铝丝等代替刀闸开关上的保险丝。

4. 离家要把电源切

离家或入睡前,应对用电器具、燃气开关及遗留火种进行检查,用电设备长期不使用时,应切断电源或拔下插头。

5. 煤气使用讲安全

使用液化气,要先开气阀再点火。使用完毕,先关气阀在关炉具。不要随意倾倒液化石油气残液。煤气泄漏要迅速关闭气阀,开窗通风,切勿触动电器开关和使用明火,切记不要在燃气泄漏场所拨打电话。
===================================
消防常识“三字经”

人生路 长漫漫 五千年 火陪伴 恰用火 送温暖 如大意

受灾难 火着起 条件三 可燃物 氧助燃 点火源 紧相连

三去一 火自完 灭火法 有四点 一冷却 二隔离 三窒息

四抑制 多学习 常操演 遵法规 不蛮干 谁主管 谁负责

防火制 落实坚 本岗位 懂火险 报火警 会圆满 懂预防

措施善 灭火器 会熟练 懂灭火 法全面 初期火 会全歼

打电话 1 1 9 须讲清 何地点 何物燃 何部位 火势悬

迎警车 路口边 消防队 不收钱 火场上 情万变 知情人

及时言 保现场 协作战 先控制 救人员 急重点 再一般

平日里 想安全 教育孩 火不玩 扔烟头 不随便 引火种

不乱散 装饰房 材料选 不易燃 不可燃 新改建 审批办

防火距 合规范 不损坏 不圈占 不埋压 消火栓 危险品

严管限 公场所 禁靠边 出门外 留心看 消防标 怎避患

遇情况 不慌乱 消防道 要通坦 消防事 关民安 见危害

人人管 生活中 火看严 危险物 不近前 燃气漏 阀门关

开门窗 禁火电 电线老 快修换 保险丝 用专件 铜铁代

不保险 不超荷 使用电 火灾来 迅疏散 钱物财 别贪恋

披湿物 穿浓烟 捂口鼻 贴地面 身着火 把滚翻 厚衣物

闷火焰 火封门 逃生难 湿被褥 门缝掩 泼冷水 呼救援

消防经 要常念 牢记住 益非浅 抓防火 保平安 万家欢
========================================
家庭防火“四件宝”

人们都知道,火灾是无情的。但是,在无情的大火面前,如果能够有效地进行防范,就可以逃避火魔的侵害,摆脱灾难和痛苦。那么,如何做到在火魔的追赶下从容不迫地有效逃生呢?你不妨在家中备好这样四件“宝物”:

家用灭火器
任何大火,开始时都是小火,如果在家中备好灭火器,并能熟练地操作它,那么当星星之火燃起时,就可以将它及时扑灭。

一根(保险)绳
当大火一旦不可收拾时,就必须首先考虑逃生。这时,如果你住在3楼以上,楼梯的通道被堵塞,或者木制楼梯被烧坏,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家中有一条又粗又长的绳子,那么可将绳子分段打结,然后拴在牢固的物体上,沿着绳子攀援而下,就能顺利逃生。

一只手电筒
夜间失火,电路烧坏以后,屋内一片漆黑,特别是在睡梦中,还没有弄清楚是怎么回事,家中已是一片火海。这时,就需要一只手电筒照明,照出一条逃生之路。

一个简易防烟面具
火场的烟雾是有毒的,许多丧生者都是被烟熏窒息而死的,如果家中备有一只防烟面具,在危急关头,套上防毒面具,就能抵御有毒烟雾的侵袭而死里逃生。
====================================
单位的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应包括哪些内容?

按照有关规定,凡是属于消防重点单位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都应该根据本单位的特点,制定符合实际情况、操作性强的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那么究竟由谁来制定、如何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应该包括哪些内容,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制定后该怎样去实施呢?

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指法人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者非法人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应当组织有关人员制定符合本单位实际的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内容应当包括:组织机构;报警和接警处置程序;应急疏散的组织程序和措施;扑救初起火灾的程序和措施;通讯联络、安全防护救护的程序和措施。其中组织机构包括:灭火行动组、通讯联络组、疏散引导组、安全防护救护组。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应当内容详细、全面,组织机构健全,安全责任落实到人,具有可操作性。

制定了满足上述条件的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还远远不能满足单位在起火和突发事件时的需要。消防安全重点单位还应当按照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要求,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演练,在演练的过程中,不断完善预案。其他非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结合本单位实际,参照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样式,制定相应的应急方案,并至少每年组织一次演练。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实施和演练由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人或者专兼职的消防人员在消防安全责任人的领导下,组织开展。在组织消防演练时,要注意事先通知演练范围内的人员并设置明显的标识,以防止引起不必要的恐慌和混乱。

Ⅶ 气瓶安全充装规定

气瓶安全监察规定(2003年4月24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46号公布,根据2015年8月25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166号《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修改部分规章的决定》修订)。

第一条 为加强气瓶安全监察工作,保证气瓶安全使用,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的有关要求,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正常环境温度(-40~60℃)下使用的、公称工作压力大于或等于0.2MPa(表压)且压力与容积的乘积大于或等于1.0MPa·L的盛装气体、液化气体和标准沸点等于或低于60℃的液体的气瓶(不含仅在灭火时承受压力、储存时不承受压力的灭火用气瓶)。

军事装备、核设施、航空航天器、铁路机车、船舶和海上设施使用的气瓶不适用本规定。


气瓶安全使用

(1)防止气瓶受热。使用中的气瓶不应放在烈日下暴晒,不要靠近火源及高温区,距明火不应小于10 m;不得用高压蒸汽直接喷吹气瓶;禁止用热水解冻及明火烘烤,严禁用温度超过40℃的热源对气瓶加热。

(2)气瓶立放时应采取防止倾倒的措施;开阀时要慢慢开启,防止附件升压快产生高温;对可燃气体的气瓶,不能用钢制工具等敲击钢瓶,防止产生火花;氧气瓶的瓶阀及其附件不得沾油脂,手或手套上沾有油污后,不得操作氧气瓶。

(3)气瓶使用到最后应留有余气,主要用以防止混入其他气体或杂质而造成事故。气瓶用于有可能产生回流(倒灌)的场合,必须有防止倒灌的装置,如单向阀、止回阀、缓冲罐等。液化石油气气瓶内的残余油气,应用有安全措施的设施回收,不得自行处理。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气瓶

Ⅷ 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

希望对你有帮助,加油!
初三化学上册1-6单元知识点汇总
1、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以实验为基础自然科学。
2、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根本区别是:有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化学变化中伴随发生一些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3、物理性质——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延展性、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吸附性等。
4、化学性质——氧化性、还原性、金属活动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等
可燃性、能支持燃烧、能与某物质反应
(空气)
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现象:①红磷(不能用木炭、硫磺、铁丝等代替)燃烧时有大量白烟生成,②冷却后打开止水夹,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最后水占集气瓶中空气体积的1╱5。
若测得水面上升小于1/5体积的原因可能是:①红磷不足,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②装置漏气③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2、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提出了空气主要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舍勒和普利斯特里先后用不同的方法制得了氧气。
3、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为78%、氧气为21%(氮气比氧气约为4∶1)、稀有气体(混合物)为0.94%、二氧化碳为0.03%、其它气体和杂质为0.03%。空气的成分以氮气和氧气为主,属于混合物。
4、排放到大气中的有害物质,大致可分为粉尘和气体两类,气体污染物较多是SO2、CO、NO2,O3。
SO2、CO、NO2主要来自矿物燃料的燃烧和工厂的废气。
氧气的性质1、通常状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液氧是淡蓝色的
2、、氧气是一种比较活泼的气体,具有氧化性、助燃性,是一种常用的氧化剂。
①(黑色)C和O2反应的现象是: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更旺,发出白光。
②(黄色)S和O2反应的现象是:在空气中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蓝紫色的火焰,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SO2。
③(红色或白色)P和O2反应的现象是:冒大量的白烟,生成白色固体(P2O5),放出热量(用于发令枪)
④(银白色)Mg和O2反应的现象是:放出大量的热,同时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一种白色固体。(用于照明弹等)
⑤(银白色)Fe和O2反应的现象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Fe3O4,注意点:预先放入少量水或一层沙,防止高温熔化物落下来炸裂瓶底。
⑥H2和O2的现象是:发出淡蓝色的火焰,放出热量 ⑦CO和O2的现象是:发出蓝色的火焰,放出热量
⑧CH4和O2的现象是:发出明亮的蓝色火焰,放出热量。
一、分子和原子、元素
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离子也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分子的特点:分子的质量和体积很小;分子在不断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分子间有间隔,温度越高,分子间隔越大。
物质三态的改变是分子间隔变化的结果,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就是物质分子间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缩小的缘故,
2、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原子间有间隔,温度越高原子间隔越大。水银温度计遇热汞柱升高,就是因为温度升高时汞原子间间隔变大,汞的体积变大。
例如: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氧分子。保持CO2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CO2分子;保持水银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汞原子。在电解水这一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原子中:核电荷数(带正电)=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构成原子的三种粒子是: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荷)。一切原子都有质子、中子和电子吗?(错!有一种氢原子无中子)。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某原子的质量/C原子质量的1/12。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它是一个比值。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是“1”,一般不写。
由于原子核所带电量和核外电子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因此整个原子不显电性(即电中性)。
2、①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但一定不可能是化合物。)
②由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纯净物不一定是由一种分子构成的。
③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化合物,但化合物一定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
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别是物质的种类不同。
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是元素的种类不同。
④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氧化物一定是含氧化合物,但含氧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
⑤元素符号的意义:表示一种元素,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⑥化学式的意义:表示一种物质,表示这种物质的元素组成,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的原子构成。
⑦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的。 由原子直接构成的: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硅和碳。
由分子直接构成的:非金属气体单质如H2、O2、N2、Cl2等,一些氧化物,如水、二氧化碳、二氧化硫。 由离子直接构成的:如NaCl。
3、决定元素的种类是核电荷数(或质子数),(即一种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或者核电荷数不同);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类别的也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同种元素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如Fe、Fe2+、Fe3+因核电荷数相同,都称为铁元素,但最外层电子数不同,所以他们的化学性质也不同。
核电荷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如Ne、HF、H2O、NH3、CH4。
二、质量守恒定律
1、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①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②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③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变化,所以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小结:在化学反应中:
一定不变的是:①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②元素的种类 ③元素的质量 ④原子的种类 ⑤原子的数目 ⑥原子的质量;
一定改变的是:①物质的种类 ②分子的种类; 可能改变的是 ①分子的数目 ②物质的状态
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守的两个原则:一是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二是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等号”表示两边各原子的数目必须相等。
三、气体的实验室制取
1、反应物是固体,需加热,制气体时则用氯酸钾加热制O2的发生装置。
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不需要加热,制气体时则用制CO2的发生装置。
2、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中的物质反应,可用向上排空气法, 难或不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可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小且不与空气中的物质反应可用向下排空气法。
CO2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 ;O2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也可以用排水集气法收集; CO、N2、(NO)只能用排水法收集。
3、①实验室制O2的方法是:①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②加热高锰酸钾,③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化学方程式:
①2KClO3==== 2KClO3+3O2 ↑
②2KMnO4====K2 MnO4+MnO2 +O2↑
③2H2O2====2H2O+O2↑
注意事项
用第一种药品制取时要注意
②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凝结在试管口的小水珠倒流入试管底部使试管破裂)
③加热时应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再集中在药品部位加热。
④排水法收集完氧气后,先撤导管后撤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用第二种药品制取时要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未进入导管)
用第二种药品制取有长颈漏斗时,长颈漏斗下端管口要插入液面以下
工业上制制O2的方法是:分离液态空气(物理变化)
原理:利用N2、 O2的沸点不同,N2先被蒸发,余下的是液氧(贮存在天蓝色钢瓶中)。
4、实验室制取CO2
(1)药品:石灰石和稀盐酸或大理石和稀盐酸(不用碳酸钙,因为碳酸钙与盐酸反应太剧烈,不容易收集;不用浓盐酸,因为浓盐酸易挥发,产生的氯化氢混在二氧化碳里,使二氧化碳不纯)
(2)反应原理:CaCO3+HCl_______
(3)发生装置:固+液 不加热型 (4)收集装置:向上排空气法
四、水
1、电解水:正、阳、氧(气);负、阴、氢(气);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2:1
电解水的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1)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2)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再分原子不可以分。
水的组成的正确表述:(1)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2)水由水分子构成;(3)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都不讲个数);(4)一个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二个氢原子构成(都讲个数)
2、水的净化:
某些乡村,利用明矾溶于水后生成的胶状物对杂质的吸附,使杂质沉降。
(1)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取水-沉淀-过滤-吸附-消毒-配水(没有蒸馏)
(2)净化水的方法:蒸馏、吸附、过滤、沉淀四种,净化程度由低到高的顺序:蒸馏、吸附、过滤、沉淀
3、硬水和软水
(1)硬水: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硬水;
(2)软水: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做软水;
(3)区分硬水和软水的方法:①向盛等量水的烧杯中加入等量的两种水,搅拌,浮渣少,泡沫多是软水;浮渣多,泡沫少是硬水(蒸馏水泡沫多,无浮渣)
②把适量水放在蒸发皿中,加热蒸干,有固体剩余物是硬水,没有纯水。
(3)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①煮沸水;②蒸馏(过滤和吸附不能降低水的硬度)
(4)蒸馏:获取纯净水的一种方法。注意: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在圆底烧瓶中加入沸石,防止暴沸。
五、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1、二氧化碳的性质
(1)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在一定条件下能变成固体,二氧化碳固体叫干冰
(2)化学性质:
①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能和水反应 CO2+H2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成的碳酸不稳定,容易分解H2CO3___________________
③能和石灰水反应:CO2+Ca(OH)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能和碳反应:CO2+C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O2的检验:
①把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如果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是二氧化碳;
②把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如果木条熄灭,证明是二氧化碳;
③把产生的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如果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证明是二氧化碳。
3、二氧化碳的用途
用途 灭火 气体肥料 制汽水等饮料 干冰作制冷剂、人工降雨 化工原料
对应的性质 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在叶绿素作用下,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有机物,放出氧气 能溶于水,与反
应生成碳酸 干冰升华
吸热,使环
境温度降低 与一些物质反应生成化肥
4、CO的性质:
可燃性:CO+O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还原性:CO+Cu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Fe2O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Fe3O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一氧化碳的用途
①作燃料,是水煤气的主要成分(利用CO的可燃性)
②冶炼金属 用于炼铁(利用CO的还原性)
6、二氧化碳对人类不利的一面
①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当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过高时,人便神志不清,最后死亡。
导致温室效应 臭气(O3)、甲烷(CH4)、CO2都能产生温室效应,叫温室气体。
②温室效应的可能后果:①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淹没沿海城市;②土地沙漠化;③农业减产。
③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升高的原因:①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燃烧;②人和动植物的呼吸;③森林火灾;
④怎样控制温室:①减少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燃烧,②开发和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新能源;③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
6、一氧化碳对人类不利的一面
CO有毒,原因是CO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生物体缺氧,最后死亡。
燃烧含碳燃烧要注意通风,防止CO中毒;以煤等含碳物质作燃烧时,一定要装烟囱,并且保持通风
六、碳单质:
1、金刚石、石墨、活泩炭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它们的性质不同,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法不同
金刚石的性质:最硬 不导电 熔点高
金刚石的用途:自然界存在的最硬的物质,切割玻璃、大理石、加工坚硬的金属,装在钻探机的钻头上钻凿坚硬的岩层。
石墨的性质 深灰色、有金属色泽,细鳞片状固体质软导电很高
石墨的用途①润滑剂 ②铅笔芯 ③作电极木炭、活性炭具吸附性(物理变化)
活性炭的用途:
(1)、防毒面具中滤毒罐利用活性炭吸附毒气(2)、冰箱的除味剂(3)、制糖工业的脱色剂

阅读全文

与气瓶防倾倒装置设计图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铸造牙用什么材料最好 浏览:219
办公设备的净残值如何 浏览:736
腾亚南京塑料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浏览:744
购机工具箱 浏览:720
注塑后机械手用来干什么 浏览:50
水表阀门s代表什么意思 浏览:533
博世电动工具木工专用 浏览:38
8匹柴油机飞轮轴承怎么拆下 浏览:884
收割机轴承拿不下来怎么弄 浏览:634
电疗仪器指哪些 浏览:134
病房测心跳的仪器叫什么 浏览:191
大型设备上岗证怎么打印 浏览:86
诺信数控机床控制系统怎么连网 浏览:839
直播卖货用什么设备清晰度好 浏览:190
机械装置拆装工具 浏览:888
防护阀门用字母怎么代表 浏览:115
影视器材设备包括哪些 浏览:802
空冷轴承运行中内外温差多少 浏览:769
matlab安装遗传算法工具箱 浏览:367
冰柜为什么制冷频繁 浏览:474